01.01 她原是日本皇室近親,被迫嫁給中國人後卻不準女兒嫁給日本人

日本這個國家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一直非常排斥的,究其原因主要是近代日本對中國做過太多的惡事了,因為排斥其國家,所以國人對日本人也一直是帶有排斥心理的,今天我們所說的這位

她本來是日本人還是日本皇室近親,被迫嫁給中國人生下女兒後卻不準女兒嫁給日本人。

嵯峨浩,出身日本大族嵯峨家族,在她二十三歲的時候被日本軍方強制安排嫁給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親弟弟溥傑,當時日本軍方的目的是想讓當時中國的皇帝能夠生下一個具有日本血統的繼承人,然而當時作為偽皇帝的溥儀不具備生子的能力,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繼位規則兄長無後可以在去世後讓自己的弟弟繼承皇位,所以就把目光放到了當時也已經在偽滿政府任命的溥傑身上。

她原是日本皇室近親,被迫嫁給中國人後卻不準女兒嫁給日本人

在結婚前嵯峨浩為了抵制安排曾經想到了自殺,但還是沒能夠成功,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日本軍方勢力的安排,嫁給了溥傑,當時的溥傑雖然也是對這門婚姻充滿了不滿和牴觸但是並沒有把這些不滿發洩到已成為他妻子的嵯峨浩身上,可能是日久生情吧,最後嵯峨浩真正愛上了自己這個被安排的丈夫。

在結婚兩年後嵯峨浩和自己的丈夫有了屬於他們的第一個孩子,非常幸運的是這個孩子是一個女兒,所以當時就取名為“慧生”一方面寓意智慧高深但更主要的意思是“會生”,因為十個女兒,所以就不存在繼承問題,自己的孩子也不用被日本控制,在生下大女兒的第二年嵯峨浩又生下了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幸運的是這個孩子還是一個女孩,取名嫮生。

她原是日本皇室近親,被迫嫁給中國人後卻不準女兒嫁給日本人

由於法西斯一方的大面積潰敗,國內人民的艱苦奮戰,1945年日本也在戰爭投降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這個時候偽滿洲的官員都被俘虜,溥傑也淪為了階下囚,隨後被關進了撫順的戰犯管理所,嵯峨浩作為日本人帶著兩個女兒最終也回到了日本。

雖然當時母女三人都回到了日本,但是嵯峨浩時常叮囑女兒們:你們是中國人,你們的父親是愛新覺羅·溥傑,現在在中國服刑,他一直都是我們的一家之主。在他們的大女兒二十歲的時候和一位同學發生了愛戀,作為媽媽的嵯峨浩卻極力反對他們相戀,他對女兒說:首先,你是中國人,所以應該和中國人結婚,其次,婚姻需要有父母同意才能成為事實,我作為母親我是不會同意這件事的,只有讓現在在中國服刑的父親同意我才會同意。

她原是日本皇室近親,被迫嫁給中國人後卻不準女兒嫁給日本人

無奈之下的慧生只有給身在中國服刑的父親溥傑寫信,信中提到“母親不同意我的婚事,態度非常堅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母親要我嫁給中國人,因為我就是中國人,但是現在日本的青年都有決定自己終身大事的權力,希望父親表示意見……….。

溥傑在給妻子和女兒回信中關於慧生婚事的問題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關於你的婚事,你聽自己和你母親的意願處理”。這封帶有模稜兩可的意思的信寄到日本後,當時已經深陷愛情中的慧生大失所望,感覺沒有希望了,所以就採用了非常極端的方式“自殺殉情”來表達自己的態度,當嵯峨浩聽到女兒殉情的消息後情緒幾乎崩潰。

在1961年,溥傑刑滿釋放,嵯峨浩知道消息後向中方遞交了呈文,希望可以回到中國和自己的丈夫一家人團聚,然而這件事在當時的困難是非常大的,他的大哥溥儀都表示極力反對,他希望溥傑可以和日本妻子劃清關係,一刀兩斷。在嵯峨浩幾乎絕望的情況下,周恩來總理聽說了這件事,周恩來親自宴請溥儀一家,做溥儀的工作,說,“中國難道還容不下一個日本女人嗎?我們中國是大國,要有大國風度。”

就這樣在周恩來的幫助下嵯峨浩實現了多年一家團聚的心願,她身穿黑色的旗袍又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只不過這一次是回家,她左手牽著小女嫮生,右手抱著長女慧生的骨灰,讓長女落葉歸根, 後來在周總理的關懷下嵯峨浩也入了中國國籍,和丈夫一起定居北京。

她原是日本皇室近親,被迫嫁給中國人後卻不準女兒嫁給日本人

在定居中國後,一家人挺美滿,但是由於小女兒是在日本長大的,回到中國無論是語言還是環境都非常的不適應,溥傑夫婦希望女兒能留在中國,但女兒不願意。有了前車之鑑,嵯峨浩不敢強加阻撓,但也捨不得放她走。最終這件事在周總理知道後又一次專門為這件事再次接見了溥傑一家,在提到嫮生的去留問題時他說:“

要考慮孩子自己的意願。嫮生願意回去,可以讓她回去,不要勉強她留下。青年人變化多,以後想來,隨時都可以申請護照。如果不來中國,同日本人結婚,又有什麼不好?

就這樣有了周總理的關環,嵯峨浩和溥傑同意了小女兒返回日本結婚安家,在之後也成為了五個孩子的母親,在之後的很多年,嫮生也常回國探望溥傑夫婦,也為中日友好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