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囧媽》——和親人以及狗屎人生的和解之路

《囧媽》——和親人以及狗屎人生的和解之路

大年初二的凌晨看了《囧媽》,在iPad上下了個西瓜視頻,就能看藍光級別的本片了。

我一直很喜歡徐崢的電影,小人物,各種囧,各種抽臉,節奏快,情節緊湊,內核都是溫情。

《囧媽》也不例外。

無論朋友圈還是網絡,都有很多人覺得這部片子不好看,不好笑,還有說爛的,但我覺得很好笑,很好看,眼角還不知不覺地流出了一滴眼淚。

一滴哈,不多,我這麼酷的人,說出來也挺丟臉。

這部劇的劇情是:

小老闆伊萬面臨離婚,以及和妻子張璐的利益分割。他不想離婚,本來要去美國攪張璐的局,卻意外同母親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在旅途中,他和母親發生激烈衝突,同時和遠在美國的張璐對抗。

旅途上出了很多事,為了最終抵達莫斯科,他不得不和母親共同克服難關,並面對家庭生活中一直所逃避的問題。

我覺得這真的是一部很通俗的情感教育片。

我們如何對待強勢的母親?

《囧媽》——和親人以及狗屎人生的和解之路

伊萬父親早逝,媽媽盧小花對兒子的生活介入很多,喝酒要管,身材要管,生孩子要管,夫妻關係要管,還動不動打電話給張璐談心。

大學畢業後,在火車上的幾天是伊萬和媽媽相處最久的時間,他們不能對話,一對話就吵。

太多的人深受強勢母親的困擾,很多敘述都是年輕人的視角,帶有控訴感:強勢母親是一個能讓人歇斯底里而又無法逃脫的存在。

但這個電影同時也展示了母親的視角,在衝突到高潮時突然母親也崩潰了。

伊萬覺得爸爸不是媽媽說的那樣喝酒喝死的,他是被媽媽的控制氣死的,喝酒只是為了逃避現實。他控訴了媽媽如何跑到爸爸工作的地方,用廣播大喇叭讓所有的人不要和爸爸喝酒----這是他從小埋在心裡替爸爸受傷而沒有說過的。

盧小花被兒子的陳述深深傷害,一個人在冰天雪地裡提前下了火車,伊萬拖了兩個箱子好不容易在漫天大雪的森林裡找到她。母子有了一場對話。

媽媽說,7歲時伊萬看到的媽媽手臂上的傷並不是當時告訴他的家裡進賊了。

她說,她和伊萬的爸爸因為愛情而在一起,但婚姻和想象的太不一樣。他倆從教育和家庭背景都差別很大,生活確實是不幸福的,伊萬是她堅持下去的心理支柱。

伊萬這個名字是因為當時伊萬的爸爸是個放映員,他單獨給盧小花放的蘇聯電影《伊萬的童年》。

《囧媽》——和親人以及狗屎人生的和解之路

在貝加爾湖的冰面上,伊萬問媽媽後來跟爸爸搞成那樣後悔嗎?媽媽說:我跟你爸爸在一起才有你啊,傻瓜!

《囧媽》——和親人以及狗屎人生的和解之路

這個電影在講每個人的成長,包括媽媽的。她和死去的丈夫也在和兒子的衝突中完成了和解。

各種波折後,盧小花在最後一刻趕到演出的劇院,看到媽媽穿著清純素淨的禮服,在劇院的舞臺上唱《紅莓花兒開》的高光時刻,伊萬淚流滿面。

《囧媽》——和親人以及狗屎人生的和解之路

《囧媽》——和親人以及狗屎人生的和解之路

歌詞相較原曲作了改動,更有歲月的回望和釋然。

去年此時此地黃昏天邊外

我與少年初見雲影共徘徊

一叢紅莓花兒悠然獨自開

青春的時光一切誠可待

青春的時光一切誠可待

多年以後我倆各自會怎樣

是否還能想起此刻的相愛

青春不復返啊時光不再回

願你銘記此刻紅莓花兒開


脫下假髮的媽媽是這樣的:

《囧媽》——和親人以及狗屎人生的和解之路

《囧媽》——和親人以及狗屎人生的和解之路

但她也曾是明媚燦爛的女子,她成為控制慾很強的媽媽,也是經歷了歲月。

我喜歡電影表達這種和自己和家人和解的人生態度。

這其實是很大的溫情:站在別人的人生中去感受。

伊萬和妻子也是這樣,影片的最後兩人還是離婚了,但互相都看到對方的人生感受,達成諒解。

另外有關這部電影我再說三點:

一,這和馮小剛的《芳華》感受完全不同,《囧媽》完全是個體的角度,是個人人生的詮釋和接受,沒有對宏大敘事背景的含情脈脈,而這恰是我不喜歡《芳華》的原因,我以前在寫《無問西東》的時候提到過。(鏈接: )。

《囧媽》沒有絕對批判什麼,相反,裡面是每個人的自我反思,無論媽媽,伊萬還是張璐,反思的都是自己,沒有全知全覺讓別人反省,自己都是對的。

《囧媽》——和親人以及狗屎人生的和解之路

二,黃梅瑩以喜劇的方式復出,太令人喜歡和讚美。

這個當年萬人空巷的電視劇《渴望》中女主的大姑子王亞茹的扮演者,在將近70的年齡有這樣飽滿自然的演出。

她的臉依然自然,沒有各種針劑的痕跡,她就這樣自然優雅地老去,相比,曉慶姐改年齡,各種整,雖然我也能理解,但黃梅瑩讓我覺得自然地坦然地甘心地老去真好啊!

《囧媽》——和親人以及狗屎人生的和解之路

三,我想說的是有爭議的《囧媽》大年初一免費線上首映,是否對得起院線的問題。院線說以後會集體抵制徐崢和他的電影。

中國的電影發行,沒有這麼強勢的行業協會,各院線各懷鬼胎,這件事肯定是做不成的。徐崢的片子只要有票房,他們還是會要,你不要他會要,最後大家都會要。

另外,院線強勢的時候也很多,他們也從來沒有同情過非票房保證的藝術電影,也沒看到過哪個院線格外去支持一部可能沒有票房但有人文價值的紀錄片。

就連馮小剛這樣曾經的票房保證,當時不是也要以罵為舔和王思聰對話,就為了萬達給《我不是潘金蓮》排片嗎?

還有,新的時代對任何人,任何行業都有挑戰,我們做廣播做電視的沒挑戰嗎?現在人人都可以是主播,人人都有發聲的渠道,我們的發佈優勢早就被打破,昔日的無冕之王,很多臺根本發不出工資,能留下的,都是能順應新媒體的佼佼者。

新的秩序會在博弈中誕生。

我們,就管在這個春節,穿著睡衣享受免費餐吧。

《囧媽》——和親人以及狗屎人生的和解之路

穿著睡衣還可以聽我講書哦,我是抓住新媒體的廣播人哈哈哈哈!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