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南師此身未有神仙骨,縱遇真仙莫浪求

王陽明是個理學家學過佛,學過道,打坐工夫很好。在他的傳記裡記載當時有一個道人叫蔡蓬頭,蓬頭是外號。因為修道的人把名利巳經看得不值錢了,所以自己姓什麼、叫什麼都沒有關係。這人道行很高,王陽明曾經專門去山中的道觀拜訪他。蔡蓬頭站在道觀的山門外面,王陽明老遠就跪下向他磕頭。這個蔡蓬頭居然拂袖而去,袖子一甩進山門去了,王陽明趕快站起來,跟他走進道觀大殿。

南師此身未有神仙骨,縱遇真仙莫浪求


這個蔡蓬頭當時走進大殿,在“三清”前面一站,不理這個王陽明。王陽明一上大殿,又跪下來磕頭,蔡蓬頭又拂袖而去,向後面上了一個假山上的亭子,王陽明跟到亭子上,又磕頭。蔡蓬頭回頭看看他,對他說,你呀!前庭後堂拜了我三次,“禮雖隆”,你這個禮貌很隆重了,“終不離官氣”,他說你不能修道,功名還有份,將來官做得大,事業好。


南師此身未有神仙骨,縱遇真仙莫浪求


一個人的習氣是很難變的,修道的人自然有修道人的習氣。有兩句古人的詩。古人說“此身未有神仙骨”,,“縱遇真仙莫浪求”。可見仙佛是生來就有種子的。“莫浪求”就是不要亂求,你求了有什麼用?王陽明雖前庭後堂三拜緊跟,蔡蓬頭接著掉頭又走,王陽明又在後面跟,但卻找不到人了。

漢武帝身旁有一個大臣叫汲黯。汲黯的人品、人格很高尚正直,平日不苟言笑,經常會直言批評漢武帝,漢武帝晚年也曾追求過長生。汲黯批評漢武帝批評的很直率,汲黯講:“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就是說你武帝內心慾望太重,外面好像做好事,內心卻心機重重,如此怎麼能效法遠古的聖王之治呢?這雖然是在批評武帝的政治表現,但也間接指出武帝要學仙道是不會有成就的。一個人連人都沒有做好,還妄想做什麼神仙! “內多欲”,是說思想裡慾望太多了,什麼都要,錢也要,壽命也要,名利也要,兒女也要,反正好的都要。其實每人都是這樣“內多欲而外施仁義”,所以求神仙,做得到嗎?

南師此身未有神仙骨,縱遇真仙莫浪求


所以這個神仙很不容易做的,是要放棄了一切,這個一切就包括很多了,我們放棄不了的。換一句話,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內多欲”, 但並不見得能“外施仁義”,這樣豈能成佛成仙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