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國際衛生專家:恐慌性囤積口罩毫無必要,還增加醫護人員風險

據美國CNBC電視新聞網1月31日報道,國際流行病學家和傳染病專家警告說,隨著與新型冠狀病毒有關的病例數量持續上升,一些地方出現了非理性的恐慌,比如大規模的口罩爭奪戰毫無必要。

事實上,這些專家們警告說,那些沒有表現出呼吸道症狀的人進行的囤積醫護產品行為,已經引發了醫學界的擔憂,這可能造成在未來幾周出現醫護人員個人防護裝備短缺的情況。

國際衛生專家:恐慌性囤積口罩毫無必要,還增加醫護人員風險

位於泰國曼谷的一家藥店貼出口罩售罄的告示

“在像美國這樣的低風險國家,恐慌性購買口罩是不必要的,身體健康的人應該避免囤積口罩。如果都抱著以防萬一的想法大量採購口罩,可能會導致真正需要口罩的地方和人群屆時買不到口罩。”倫敦一家醫學院新型傳染病學教授Annelies Wilder-Smith說。

同時,新加坡陳德勝醫院(Tan Tock Seng Hospital)的一線臨床醫生懷爾德-史密斯(Wilder-Smith)也表示:“雖然我們應該認真對待疫情,但不能恐慌,不能以與我們面臨的威脅不成比例的方式行事。”

據報道,在距離新型冠狀病毒發源地半個地球的美國和加拿大,一些醫療用品商店或主要零售商自本週初以來一直報告醫用口罩短缺。儘管這兩個國家的確診病例數量相對較低,截至1月31日,美國報告6例,加拿大有3例。

在新加坡,確診感染病例數量在過去一週上升到13例,口罩的短缺促使數百家在線賣家提價,有些藥妝店甚至提價高達20倍。本週,新加坡政府打擊了試圖從臨時短缺中獲利的零售商,因為該國領導人敦促賣家不要利用這種情況不合理地提價。

自去年12月報告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以來,世界各地已確認約9800例病例。截至週五(1月31日),已有213人死於該病毒。但大陸以外地區和國家尚未有死亡報告。

國際衛生專家:恐慌性囤積口罩毫無必要,還增加醫護人員風險

日本東京新宿車站附近的上班族幾乎人人佩戴口罩

世界衛生組織(WHO)週五早間宣佈,此次疫情為全球衛生緊急情況。

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 the Vanderbilt University)醫療中心的傳染病專家威廉-沙夫納(William Schaffner)說,在世界各國防範病毒傳播之際,爭搶口罩作為一種心理援助形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對我們很多人來說,流感是一個熟悉的惡魔。相比之下,這種冠狀病毒是新的,有些神秘。“他說。“即使是專家也表示,他們對此瞭解不多。人們想要找到某種方式來控制局勢並平復不安的情緒,於是就出現了對口罩的爭搶。”

初步信息顯示,新型冠狀病毒可能導致肺炎甚至死亡,尤其是在老年人和那些先前存在健康問題的人中。然而,它的確切傳播方式尚未最終確定,該病毒的許多特徵及其影響也尚不清楚。

國際衛生專家:恐慌性囤積口罩毫無必要,還增加醫護人員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新聞發佈會

然而,沙夫納教授警告說,如果口罩和其他醫療設備繼續以這樣的速度被一掃而空,需要它們的醫護人員將是面臨最大風險的人。“我在美國各地負責感染控制的同事都表示擔心,我們可能會在一兩週內遇到口罩、防護服和手套等防護設備的短缺。”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健康安全中心高級學者阿梅什-阿達爾賈(Amesh Adalja)回憶起2014年非洲埃博拉疫情爆發時的類似現象,當時普通公眾爭相購買防護產品,導致供應緊張。

“在人們驚慌失措時,買口罩是一種負責的做事方式。但情況可能會螺旋式上升,當商店裡的口罩賣光了,還沒有買到的人會更加恐慌,”他說。

國際衛生專家:恐慌性囤積口罩毫無必要,還增加醫護人員風險

數十人在Bonjour連鎖藥妝店排隊購買口罩

美國佐治亞州埃默裡大學(Emory University)醫學助理教授瑪麗貝思-塞克斯頓(Marybeth Sexton)表示,關於在社區環境中使用口罩是否有助於預防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數據很少。她說:“把重點放在我們知道有幫助的事情上可能會更有好處,比如經常洗手,避免觸摸你的臉;如果你生病了,不要外出。”

塞克斯頓說,對於那些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來說,戴上口罩可以防止他們咳嗽或向周圍環境打噴嚏,但關於標準口罩如何防止那些身體狀況良好的人感染的問題幾乎沒有確定的意見。

與此同時,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也不建議將口罩用於預防目的。美國國家免疫和呼吸系統疾病中心主任南希-梅索尼耶(Nancy Messonnier)在週四的一次吹風會上表示:“沒有證據顯示有病毒可以在普通社區傳播。我們不會例行建議市民使用口罩預防呼吸系統疾病。現在,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我們當然也不建議這麼做。”

國際衛生專家:恐慌性囤積口罩毫無必要,還增加醫護人員風險

美國伊利諾斯州公共衛生中心宣佈首例人際傳播病例

(本文由東亞生意經據國際媒體相關報道綜述,郭少英獨家編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