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接地气 入人心 雨花区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欧阳倩

接地气 入人心 雨花区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悄然蔓延,从武汉波及全国,牵动人心。

连日来,长沙市雨花区积极作为,及时发声、联动发声,扩大疫情防控宣传面。

从跳马镇“村村响”大喇叭,到城区街巷党员群众的“流动喇叭”;从区级全媒体矩阵的专业宣传,到细化楼栋、单元的微信群通知;从随处可见的电子显示屏文字,到生动的“三字经”、顺口溜、快板……

立体化的载体、多元化的形式,一场全民知晓、全民参与的宣传疫情防控战正在雨花打响。

载体用起来

接地气 入人心 雨花区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

“各位村民:即日起,全区所有旅游景点、景区、民宿停止对外营业,请切实落实到位……”1月26日,随着跳马镇田心桥村的26个广播喇叭“亮嗓”,村级播音员杨志强通过广播,号召村民不拜年、不串门、不聚餐。

跳马镇是雨花区唯一乡镇,地域面积广,人员居住较为分散。连日来,在雨花区委、区政府的要求,31个村小组的广播喇叭里,4个时间段循环传来了疫情防控的宣传。

“原以为现在的农村广播只是个摆设,没想到这次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田心桥村村民杨新富说,家里的老人对疫情不了解、不重视、不听劝,觉得年轻人大惊小怪,好在有了广播来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一响,老人们就都信服了。”杨新富笑着说。

空中喇叭响,手中喇叭也不落后。

社区村组工作人员手持小喇叭,走到哪儿,响到哪儿,小喇叭发挥了大作用。

“疫情当前、远程拜年,口罩一带、福气常在,摇窗伸头、万事不愁……”在长沙市雨花区井湾路上,远远就听到“趣味疫情防控”喇叭声。走进一看,只见这个小区入口处,疫情防控宣传材料、测温计、登记表等摆放整齐,值班人员手持喇叭劝阻外来车辆,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接地气 入人心 雨花区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

如今,在长沙的小区、街道、车站广场,疫情防控的宣传标语、海报、横幅随处可见。

微博、微信、QQ群、朋友圈……这些移动端载体也被充分利用。部署要求、抗击疫情倡议书、公告、致群众的一封信、疫情动态等内容,“点对点”地推送到居民手机里。

根据部署,截止到2月1日上午,雨花区共出动宣传车340余辆,发放宣传单页50万册,张贴宣传标语横幅5300余张,利用电子显示屏500余个。

形式活起来

接地气 入人心 雨花区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

“千万不要外面跑,出门必须戴口罩;防护病毒有奇效,进门头一要洗手……”2月1日,雨花区一则接地气的防疫宣传快板视频在朋友圈流传开来。

对于这则视频,市民纷纷点赞。“快板简短好记、入脑入心。”“用视频的形式,我们一听就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通俗易懂。”

不少文艺爱好者也主动加入宣传队伍。

人称快板“满哥”的彭利中,这几天忙着搞创作。为了让内容贴合实际,又朗朗上口,他在1月30日晚上晚上琢磨到夜里一点多,第二天早上又“细抠”了俩小时。彭利中说:“词太短不来劲儿,词太长也不利用传播。既要实用,还要上口。”彭利中手持快板,一句句练习

图片、H5、抖音短视频、三字经,鲜活多样的形式也纷纷被采纳。“你看这个‘九宫格’图片,玩偶形态憨趣,文字简洁地呼吁我们不信谣、不传谣、勤消毒。”左家塘居民罗娜手指滑动着图片,把链接发到亲属群。

有好的形式、好的内容,更要把宣传落地落细。

接地气 入人心 雨花区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

全体都是“宣传员”:一个囊括党政机关干部、专业医护人员、普通居民群众、热心公益志愿者等在内的“宣传队伍”逐步形成。在街巷,在田间,在单位,他们宣传专业防护知识,他们劝阻尚不理解的居民群众,他们积极摸排疫情状况。

“多一个人知晓,就少一个被传染的风险。我们就是想利用传统的、现代的各种载体,通过多种接地气的方式,用管用有效的办法,全面宣传发动,增强广大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得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指数和安全指数。”雨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余宏卿介绍,目前,宣传部还分设了5组,下沉到13个街道(镇)督导宣传。

故事涌出来

接地气 入人心 雨花区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

“今天凌晨1点多,我们接到这一家三口时,他们三个人都冻得发抖。我们在量测体温、确认无疫情感染症状的情况下,把这家人安排住进了最近的酒店。”这是1月27日发生在雨花区东山街道的温馨一幕。

“你们家里还缺什么菜?我晚点就送过来。”1月29日,长沙市雨花区左家塘街道长钢社区党委书记钟莉芳通过微信,为辖区自愿居家隔离人员“敲定”购物清单。

“爸爸妈妈都加班去了,今晚我又是一个人睡。”9岁的胡凌瑞已连续几天在日记本上写下这句话。而他的父母胡刚和李小华,分别是雨花区两个社区的社区书记,从大年三十到今天,这对“夫妻档”一直奔波在工作一线。

……

疫情面前,总有一些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这些天,3万余雨花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特殊时期,这些故事更能给人鼓舞、令人振奋。一个个可敬可感的工作人员,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通过宣传推介被更多的人知晓。

市民张先生说,“看到这么多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很受感动,也更有信心坚强应对。

这两天,星城连绵阴雨停了。

希望与信心,也像久违的阳光一样,一寸一寸在人心中增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