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接地氣 入人心 雨花區疫情防控宣傳全覆蓋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歐陽倩

接地气 入人心 雨花区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悄然蔓延,從武漢波及全國,牽動人心。

連日來,長沙市雨花區積極作為,及時發聲、聯動發聲,擴大疫情防控宣傳面。

從跳馬鎮“村村響”大喇叭,到城區街巷黨員群眾的“流動喇叭”;從區級全媒體矩陣的專業宣傳,到細化樓棟、單元的微信群通知;從隨處可見的電子顯示屏文字,到生動的“三字經”、順口溜、快板……

立體化的載體、多元化的形式,一場全民知曉、全民參與的宣傳疫情防控戰正在雨花打響。

載體用起來

接地气 入人心 雨花区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

“各位村民:即日起,全區所有旅遊景點、景區、民宿停止對外營業,請切實落實到位……”1月26日,隨著跳馬鎮田心橋村的26個廣播喇叭“亮嗓”,村級播音員楊志強通過廣播,號召村民不拜年、不串門、不聚餐。

跳馬鎮是雨花區唯一鄉鎮,地域面積廣,人員居住較為分散。連日來,在雨花區委、區政府的要求,31個村小組的廣播喇叭裡,4個時間段循環傳來了疫情防控的宣傳。

“原以為現在的農村廣播只是個擺設,沒想到這次發揮了這麼大的作用。”田心橋村村民楊新富說,家裡的老人對疫情不瞭解、不重視、不聽勸,覺得年輕人大驚小怪,好在有了廣播來宣傳。“黨和政府的聲音一響,老人們就都信服了。”楊新富笑著說。

空中喇叭響,手中喇叭也不落後。

社區村組工作人員手持小喇叭,走到哪兒,響到哪兒,小喇叭發揮了大作用。

“疫情當前、遠程拜年,口罩一帶、福氣常在,搖窗伸頭、萬事不愁……”在長沙市雨花區井灣路上,遠遠就聽到“趣味疫情防控”喇叭聲。走進一看,只見這個小區入口處,疫情防控宣傳材料、測溫計、登記表等擺放整齊,值班人員手持喇叭勸阻外來車輛,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接地气 入人心 雨花区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

如今,在長沙的小區、街道、車站廣場,疫情防控的宣傳標語、海報、橫幅隨處可見。

微博、微信、QQ群、朋友圈……這些移動端載體也被充分利用。部署要求、抗擊疫情倡議書、公告、致群眾的一封信、疫情動態等內容,“點對點”地推送到居民手機裡。

根據部署,截止到2月1日上午,雨花區共出動宣傳車340餘輛,發放宣傳單頁50萬冊,張貼宣傳標語橫幅5300餘張,利用電子顯示屏500餘個。

形式活起來

接地气 入人心 雨花区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

“千萬不要外面跑,出門必須戴口罩;防護病毒有奇效,進門頭一要洗手……”2月1日,雨花區一則接地氣的防疫宣傳快板視頻在朋友圈流傳開來。

對於這則視頻,市民紛紛點贊。“快板簡短好記、入腦入心。”“用視頻的形式,我們一聽就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該做,通俗易懂。”

不少文藝愛好者也主動加入宣傳隊伍。

人稱快板“滿哥”的彭利中,這幾天忙著搞創作。為了讓內容貼合實際,又朗朗上口,他在1月30日晚上晚上琢磨到夜裡一點多,第二天早上又“細摳”了倆小時。彭利中說:“詞太短不來勁兒,詞太長也不利用傳播。既要實用,還要上口。”彭利中手持快板,一句句練習

圖片、H5、抖音短視頻、三字經,鮮活多樣的形式也紛紛被採納。“你看這個‘九宮格’圖片,玩偶形態憨趣,文字簡潔地呼籲我們不信謠、不傳謠、勤消毒。”左家塘居民羅娜手指滑動著圖片,把鏈接發到親屬群。

有好的形式、好的內容,更要把宣傳落地落細。

接地气 入人心 雨花区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

全體都是“宣傳員”:一個囊括黨政機關幹部、專業醫護人員、普通居民群眾、熱心公益志願者等在內的“宣傳隊伍”逐步形成。在街巷,在田間,在單位,他們宣傳專業防護知識,他們勸阻尚不理解的居民群眾,他們積極摸排疫情狀況。

“多一個人知曉,就少一個被傳染的風險。我們就是想利用傳統的、現代的各種載體,通過多種接地氣的方式,用管用有效的辦法,全面宣傳發動,增強廣大群眾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得人民戰勝疫情的信心指數和安全指數。”雨花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餘宏卿介紹,目前,宣傳部還分設了5組,下沉到13個街道(鎮)督導宣傳。

故事湧出來

接地气 入人心 雨花区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

“今天凌晨1點多,我們接到這一家三口時,他們三個人都凍得發抖。我們在量測體溫、確認無疫情感染症狀的情況下,把這家人安排住進了最近的酒店。”這是1月27日發生在雨花區東山街道的溫馨一幕。

“你們家裡還缺什麼菜?我晚點就送過來。”1月29日,長沙市雨花區左家塘街道長鋼社區黨委書記鍾莉芳通過微信,為轄區自願居家隔離人員“敲定”購物清單。

“爸爸媽媽都加班去了,今晚我又是一個人睡。”9歲的胡凌瑞已連續幾天在日記本上寫下這句話。而他的父母胡剛和李小華,分別是雨花區兩個社區的社區書記,從大年三十到今天,這對“夫妻檔”一直奔波在工作一線。

……

疫情面前,總有一些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

這些天,3萬餘雨花黨員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湧現出許多感人的事蹟。特殊時期,這些故事更能給人鼓舞、令人振奮。一個個可敬可感的工作人員,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通過宣傳推介被更多的人知曉。

市民張先生說,“看到這麼多人為我們負重前行,我們很受感動,也更有信心堅強應對。

這兩天,星城連綿陰雨停了。

希望與信心,也像久違的陽光一樣,一寸一寸在人心中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