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對自己要有不滿之心,道德人格才會有所增進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對自己要有不滿之心,道德人格才會有所增進


對自己滿意,是自己對道業進步的最大障礙。人生到處都是缺陷,你對缺陷滿意,缺陷如何才能填滿?吾人全身都是業障,對業障滿意,業障如何才能消除?若對自己不滿,道德人格才會有所增進。

——星雲大師


人們向來都是對他人不滿,常以挑剔的眼光審視他人,卻以寬容的心態對待自己。對他人,嚴加苛責都不覺苛刻;對自己,百般縱容也不覺過分。

事實上,一個人只有對自己多存幾分不滿之心,提升的空間才會更大。對自己不滿,首先要做到謙虛,因為只有謙遜之人才能警覺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星雲大師開釋眾生要做到"少傲多謙",即做人要謙虛。太自滿、太傲慢,都會讓人看不起,謙虛的人才會受尊敬;要做到"少拒多容",泰山不辭每一粒塵土才能成其大,所以,能夠少拒多容,才會增加福報。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海成其大的最根本原因,恐怕也在於它始終處在最低處,陸地上的江河流水才能順勢流向海洋。大海本在最低處,而我們每個人,也只有改變向下看的視角,抬頭仰望峰頂,才能攀上更高的山峰。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對自己要有不滿之心,道德人格才會有所增進


著名畫家達·芬奇曾感嘆道:"微少的知識使人驕傲,豐富的知識則使人謙遜,所以空心的穀穗高傲地舉頭向天,而充實的穀穗低頭向著大地,向著它們的母親。"

滿招損,謙受益。驕傲自滿是我們前進中的絆腳石,它就像有色眼鏡一樣,使我們看不到別人的閃光點,自以為是、止步不前。驕傲自大的人會在自己與外界之間樹起一道無形的"城牆",使自己與外界產生隔膜,從而變得狹隘、自私、目中無人,如井底之蛙,看不到更廣闊的世界。

星雲大師也曾說過:"愈是成熟的麥穗,頭垂得愈低。成熟的果實,開花可以向上,結果卻都是向下。"有了成就,謙虛更該如影隨形,唯有謙虛隨行,一個人才能保持清醒並隨時自省,這是一種良性的循環。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很難保持空杯心態。他們驕傲自滿,就像裝滿了水的容器,稍一晃動,水便會溢出來。一個人若心裡裝滿了驕傲,便很難聽取別人的忠告,吸取別人的經驗,接受新的知識。長此以往,必定故步自封,或止步不前,或猝然受挫。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對自己要有不滿之心,道德人格才會有所增進

從前有一個學僧在無德禪師座下學禪,剛開始他非常專心,學到了不少東西。一年之後,他自以為學得差不多了,便想下山去雲遊四方,禪師講法的時候他什麼都聽不進去,還常常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無德禪師把這些全看在了眼裡。

這天,無德禪師決定問清緣由,他找到學僧問道:"這些日子,你聽法時經常三心二意,不知是何原因?"

學僧見禪師已識透他的心機,便不再隱瞞什麼,對禪師說:"老師,我這一年來學的東西已經夠了,我想去雲遊四方,到外面去參禪學道。"

"什麼是夠了呢?"禪師問。

"夠了就是滿了,裝不下了。"僧人認真地回答。

禪師隨手找來一個木盆,然後裝滿了鵝卵石,對學僧說道:"這一盆石子滿了嗎?"

"滿了。"學僧毫不含糊地答道。

禪師又抓了好幾把沙子撒入盆裡,沙子漏了下去。

"滿了嗎?"禪師又問道。

"滿了!"學僧還是信心十足地答道。

禪師又抓起一把石灰撒入盆裡,石灰也不見了。

"滿了嗎?"禪師再問。

"好像滿了。"學僧有些猶豫地說。

禪師又順手往盆裡倒了一杯水下去,水也不見了。

"滿了嗎?"禪師又問。

學僧沒有說話,跪拜在禪師面前道:"老師,弟子明白了!"


學到一點東西就自滿自足,甚至不可一世、盲目驕傲,這都是可笑而且可憐的。對自己心存不滿的人就像那個不斷裝入石子、沙子、石灰及水的木盆,它總是能放下更多的東西,人生也便在日積月累中向上提升。

對自己心存不滿的人會隨時隨地為自己充電,他們從不會為了已有的知識和成績感到驕傲,因為他們知道容器的容量雖然有限,心胸卻可以無限擴展,他們總會把自己擺在最低的位置,實際上卻能與偉大無限接近。

星雲大師智慧開釋:對自己要有不滿之心,道德人格才會有所增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