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每次都讀書。但從來記不住,還有必要讀嗎?

去遠方28


針對題主的提問,我將它細分為兩個問題——為什麼讀完一本書後,記不住書本內容?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然後針對這兩個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如何讀書對自己更有幫助?

1.為什麼讀完一本書後,記不住書本內容?

要知道人的大腦容量有限,它不單單要處理有關讀書的信息,同時還要處理平常的生活工作和社交等事項。如果事情實在太多,或者讀書這件事得不到重視,那麼大腦就會將有關讀書的事情遺忘,以減輕“負擔”。因此,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要引起重視,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專注。

一邊讀書一邊看手機,讀書的收穫肯定很少,有時候還記不住書本內容。目前流行的時間管理和番茄工作法等,也是以專注為核心。

《心理學與生活》一書也指出過,人的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層層遞進。瞬時記憶,指的是一個人7-8秒一瞬間的記憶;短時記憶,是一個人對某些內容一段時間的記憶,如幾天、幾周、幾個月等;長時記憶,則是一個人一輩子的記憶,即遺忘的時間比記憶的時間要慢。我們耳熟能詳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說的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關係——一個人記憶的內容,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快,直到某一程度,還能記憶的內容就很難遺忘了。很多時候,我們的記憶都是處於短時記憶,讀書也如此。

為什麼讀完一本書記不住書本內容呢?一方面是閱讀的次數太少,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很多時候,一本好書需要閱讀好多遍,畢竟一個人的經歷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加,對書本的領悟也會加深和有所不同。還有一個原因是沒有對書本內容進行思考和加工,所以書本的內容還沒有真正變成自己的知識。不是自己的東西,肯定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讀書方法不對。這裡不多說,文末會詳細說明。

2.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書本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傳承,每一本書都代表著一個人的畢生經歷和智慧,閱讀一本書就代表著體驗一個人的一生。心理學人本主義學派認為每個人都有變優秀的強烈意願,讀書和學習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心理學和生活》一書,說過人學習的主要是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前者是指一些原理和概念性知識,後者是指能確切提高個人生活水平的技能。讀書,學習的無外乎就是這兩個。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也提到過,一個人讀書的目的主要是娛樂、獲取信息和提高認知能力三種。娛樂,主要是指讀書能緩解生活的一些壓力,能使自己的內心更加平靜,讓自己顯得不再孤獨。獲取信息,主要是陳述性知識,知道“是什麼”。提高認知能力,綜合來說就是讓一個變得更加聰明和充滿智慧。總而言之,讀書就是為了豐富自己的閱歷,充實自己,使個人得到成長,讓一個人變得更加有氣質,對自己的言行舉止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3.如何讀書對自己幫助更大?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一本書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感想和啟發。同樣,讀書也如此,讀書方法五花八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讀書方法,不同的讀書方法可能適合不同的人。針對這種情況,個人提出下面幾個具有極大適用性的讀書方法:

(1)學以致用。

讀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為了能提高個人的生活水平和豐富自己的思想,“紙上談兵”一直受人們嫌棄的。最簡單的應用就是寫讀書筆記和感想,只要能寫出來,一本書就不算白讀。更深層次的應用就是趙周的拆書法,就是思考如何把自己讀書的內容應用到現實生活和工作中來。

(2)養成讀書習慣,每天閱讀1小時。當然1小時並不是固定標準,因人而異,如果閱讀1小時候有難度,可以根據個人情況減少閱讀時間,比如說剛剛開始30分鐘,習慣後再增加閱讀時間。但是,讀書習慣重在持續和時間增量。好比一個人上學讀書一樣,先是幼兒園,再到小學......,層層遞進。

(3)積極主動,學會提問。人類的進步很大取決於好奇,讀書也一樣,如果沒有探索和好奇的精神,不主動去提問,將很難對書本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和體會。閱讀一本書前,可以適當提問兩三個問題,讓自己再閱讀過程中尋找答案,這樣自己閱讀起來將會更加主動,收貨也會越來越大。

當然,還有其他的讀書方法,比如說選書、拆書法、主題閱讀法、費曼學習法、思維導圖等,再這裡就不多說。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雲中漫步lzd691


讀書真的很重要

以前我讀書也是很少,是大學畢業後才開始讀書,不過也是斷斷續續。

可以慢慢養成習慣,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拿出一個固定的時間讀半小時,或者一個小時,連續不間斷。時間久了你就會不讀書感覺難受,好像少點什麼,我現在就是這個樣子,每天必須讀書。

再就是讀對了書,挑你感興趣的書去讀,一開始不要選一些乏味的書,可以讓身邊的朋友推薦他讀過的好書。

讀到喜歡的書,你就會忍不住想多看一會。

讀一本書用的時間不建議太長,就是一週可以看完,就不建議一個月。時間久了前面的內容很多就忘了,一口氣讀完就會覺得這本書的精華都在腦子裡被你吸收了。

事後久了,你可能就感覺忘了,其實並沒有,當你用到的時候,他總會從你的腦海深處迸發出來給予你幫助。

也可以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將裡面好的內容記下來,隨手可以翻一翻。


我是wendy呀


如果一個喜歡讀文學書的人,就算是讀了,記不住,如果遇到了或聽說自己感興趣的書,還是會讀的。

就拿我來說吧。以前,聽說有《醒世恆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這三本書,自己不捨得買,就去圖書館借。我就記得有一個叫朱買臣的人,有一個故事叫覆水難收 ,。

也許我們在讀的時候,很多篇目都不記得,有時記住一個人物,有時會記住一本書的名字,有時看過的書,叫什麼名字都不記得,以前我看書,常常記不住作者的名字。比如我在十多歲時,看過《葉秋紅》上下冊,就不記得作者是誰。後來我在網上查,就知道《葉秋紅》的作者叫黎汝清。

現在有百度,今日頭條搜索。如果可查自己想知道的東西。很方便,很快捷。

有些名著還是很好記的。比如我國的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


胡蘭英


有些書看了就看了,沒一點感想,看起來沒一點用處,但是在某個時候那時候沒明白的突然就湧入腦海了。

而你讀的書越多,你的思考越多,你的語感也會越強。有時候我寫東西,純粹是自然而然,不用怎麼絞盡腦汁的想,就下意識的寫出來了。那些詞語自然而然的就蹦進我的腦海裡,我就寫在了筆下。

我一直堅信要讀書,哪怕會忘記,但是讀過書融入骨血,植入骨髓,變成了你的氣質,藏在了你的談吐裡。



三三與二二


比如說呢,要看你想幹什麼。人做一件事情都是有目的的。我們很少做一些沒有目的的事情。一起讀書就是其中之一。反正我讀書就是沒有目的。這個社會上功利性的事情太多了。多的讓我有點窒息。所以我選擇讀一些沒有目的性的書。因為我讀它是沒有目的的,所以我也沒有必要要記住一些什麼東西。讀過,就讀過了。在10:13的這個時候。9月14日。我把這些東西寫在這個手機上。而不知道什麼時候的你,通過什麼樣的途徑,在什麼樣的狀況下看到了我寫的這個東西。我會希望你記錄這些東西嗎?也許會也許不會。當然,如果你覺得要重新再讀一遍的話,那就重新再讀一遍吧。如果你一定覺得一定要記住些什麼東西的話。那隻能說你應該是個好學生。好學生就是這樣,目的性特別強。所以方向感很強。每一步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且大多的情況下他們都能做成功。隨之而來的就是走向社會目的性特別強的話,他們也知道他們應該做什麼。並且如何的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這沒什麼不好,但我回最開始的那個話題,我讀書都是沒有目的性的。想讀就讀了,不想讀了就去幹點別的。現在的人普遍非常焦慮。花了大量的時間,為了一個不太確定的目的。因為目標不清晰,所以就更容易焦慮。然後惡性循環,覺得自己看的書都沒有用,都在浪費時間。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在自己。


小弟小心小人削


讀書其實也是在看不一樣的世界,我們能夠體驗到書中的情感,能夠一窺書中的精彩,無形中思想意識得到了改變,有了新的認知,但是具體的文字內容未必記得住,讀書就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提升的是無形的思想認知,並非看得見的東西。

好比我們上學,每天學習古詩詞,各種文章,物理化學等知識,畢業後我們對於知識點本身確實都記不住,一段時間就忘得乾乾淨淨,但是通過學習學到的知識,對事物的認知,我們不會忘,看見水我們知道那是h2o,看見冰我們知道那是水的固態,看見霧我們也知道那是氣態水,我們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會感嘆會讚賞……

讀書,讓我們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讓我們知道許多未知的東西,讓我們有了判斷能力,讓我們思想有了改變。

讀書不是為了賺多少錢,而是讓自己變得明事理,而不是無知。


墨驍堯


•每次都讀書。但從來記不住,還有必要讀嗎?

告訴你當然有必要讀。

先給你講個故事。 二十世紀初,在山東的一個農家小院,住著一個老人和孫子。每天早晨,老人都帶著小孫子一起讀《詩經》、《春秋》還有《道德經》。一天,小孫子問道:“爺爺,我學著像您一樣讀《道德經》,但是我不懂書裡的意思.有時,似乎理解一點,可一離開書,就忘光了.這樣讀書有用嗎?” 老人平靜地對孫子說道:“用這個裝煤的籃子去河裡打一籃子水回來.” 孩子照做了,可是籃子裡的水漏完了.老人微笑著說“你應該跑快一點.”第二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籃子裡的水依然漏完了.孫子對爺爺說道:“用籃子打水不可能!”說完他提了一個水桶來.老人說:“我需要的是一籃子水.再來一次吧。”第三次孩子跑的飛快,但是,籃子裡的水還是漏完了。孩子很生氣,說:“爺爺,您看,根本沒用.” “你真的認為一點用都沒有?”老人說,“你看這籃子多幹淨!”孩子發現與先前相比,籃子果然十分乾淨。“這和你讀書一樣,你可能只記住了片言隻語,它的意思你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閱讀的過程中,那些文字,還有你閱讀時的氣氛,都會影響你,淨化你的心靈.” 小孩記住了爺爺的話.後來,他終身與書籍為伴,終成大學問家.他就是任繼愈.。

書是河水,我們的心靈是那個裝過煤炭的籃子。我們每次用籃子去打水,每次沒有打到水。但是,籃子會越來越乾淨,書讀的越來越多,我們的心靈也會越來越純淨。 人為什麼要讀書?最直接的回答是“讀書明理”。讀書多了,就可以多角度看待事物。就會心胸開闊,寬以待人,遇事就不會鑽牛角尖。多讀書,自然胸中有丘壑,可以開闊眼界,沉澱思想,提升涵養和氣質,讓靈魂充滿香氣。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獨書可以變其氣質。”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看過的書籍都變成過眼煙雲,其實它們仍是潛藏在氣質裡、在談吐上,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可見讀書很有意義。讀書不一定能帶給你物質上的富足,但一定能讓你實現精神上的富足。當你腹有詩書、胸有成竹,你就不會羨慕別人的生活,你會懂得“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的深層寓意;當你飽覽群書,看盡人間百態的時候,你會明白,生活有多種方式,多種可能,不管境遇如何,你都能泰然處之。

好好讀書。做任何事,讀書都是基礎。讀書是為了遇到更優秀的人,見到更精彩的世界,讓自己擁有更好的選擇。


求索之路


我以前也有過類似的困惑和煩惱,就是讀書的時候恨不得把所有的內容一字不落地記在腦子裡,可是又沒有黃藥師的妻子那樣過目不忘的本領。

我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有這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1,讀書的目的不明確。2,讀書的方法不對。

1, 帶著目的去讀書

一般來說,讀書的目的可以分為三種:獲取信息,娛樂消遣,提升認知能力。

如果你是為了獲取信息而讀書的話,只需要把需要的信息保存下來就可以了,沒必要記住。可以試試做讀書筆記。

如果你是為了娛樂消遣而讀書,那就更不需要記住了,你的目的是讓自己快樂。

如果你是為了提升認知能力而讀書,那你需要做的也不是記住一些死知識,而是要學會搭建自己的認知框架。在閱讀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增強自己的理解能力。

為此,有必要掌握一些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 掌握一些讀書方法

這個問題也是我最近才意識到的,我們很多人的閱讀方法都需要改進。閱讀也是一件熟能生巧的過程,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流程去訓練自己,刻意練習,就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作者是如何論證他的核心思想的?
作者的說理是否嚴謹?為什麼?
我讀完這本書有什麼收穫?

在閱讀的過程中回答這些問題,並且把答案寫下來,還可以寫一篇讀書筆記,發表出來與人交流。

因此,如果你還在為讀書記不住而煩惱,可以試著從我說的這兩個方面來解決問題。先明確自己的讀書目的,然後按照我說的方法做讀書筆記。堅持一段時間之後,會有收穫的。


叔本華哲學智慧


大家好,我是拾卉,喜歡讀書,希望用文字治癒自己,用讀書筆記幫助他人。

每次都讀書,但從來記不住,還有必要讀嗎?這是2個問題:1.讀書記不住,2.記不住後有必要堅持讀書嗎?

下面我用我自己的經驗來淺談下這2個問題。

【讀書記不住】:

首先我們不要走入一個誤區,讀過的書要全部一字不漏的能夠背下來,這是不可能的,像學生讀書,讀了後是為了懂得某些知識或者是獲取某些技能,而不是為了背誦。我們首先應該明確我們讀書的目的,你是為了背誦下來這本書還是為了獲取書裡面的某些對你有用的內容。

明確了目標再來讀書就很容易。可以用兩種辦法來幫助你記憶。

  • 讀書筆記

在開始讀一本書時,先翻看目錄,序言,作者信息等,大概瞭解這本書的內容。然後根據你想從這書鍾獲取的知識有針對性的查看相關章節,在看的過程中可以把你看到有用的信息摘抄記錄下來。或者根據每章的知識點來記錄筆記,選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進行整理。

  • 讀書感悟

讀書筆記是針對於非虛構類書籍,或者是一些工具類,方法類的書籍。那麼像一些虛構類書籍,怎麼樣加深我們的映像呢?看完一本書後,我們馬上找一個人或者對著手機用自己的話把書中的內容概括出來,也就是能夠說出書籍的大概內容,寫成讀後感或者是書評,這樣你才是能夠記住書裡面的內容,而不是背誦書裡面的字。

【有必要堅持讀書嗎?】

有必要,看下近幾年各大電視臺上面的文化類節目就知道了,現在是提倡全民閱讀時代,而我們85%的人基本從出了校門就沒有碰過書了,而在學校的書都是有侷限性的,還有大量的各種類型的書籍沒有接觸到。


堅持讀書,看看董卿,歲月從不敗美人,時光不負讀書人。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讀書,沒有哪一個成功的人是不熱愛讀書的。


拾卉


讀書是一件每個人長期要做的事情。

閱讀的目的不是記憶,這個是要明確。

那我讀書為了什麼?

在讀書的整個過程中可以培養以下幾個能力。

1,理解力,任何文字的組合都是思想載體,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深入獲取作者的思想和意識取向,結合我們自身的經歷,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這一過程會不斷的提高你的理解能力,理解力是底層能力,它會影響你的一生。

2,生命的寬度,都說看一部電影,就和經歷一遍電影裡的人生一樣,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智者對人生對知識的提煉,是一個智者的思想結晶。我們通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理解了一個堅韌的靈魂應該是怎麼樣的,他如何面對絕境。我們通過三體,體會到了想象的光芒,體會到了維度學說,體會到了黑暗森林。這樣的例子太多。你的生命在每讀完一本書後獲得延展。

3,個人趣味,我們要做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沒有人願意做低級的蛆蟲。閱讀無疑是最快捷的方式之一。你的靈魂在潛移默化中變得更高級,更存粹。高貴的靈魂是孤獨的。你看看身邊是否有一些習慣孤獨的人。他們大部分人熱衷讀書。

讀書不會直接給你帶來什麼?太功利了,讀不好書,但更需要讀書。功利的世界往往是狹隘的,讓閱讀和旅行解救你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有一些作用。

一個關注兒童教育的讀者。

喜歡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