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劉備痛失的名將,能力可與“五虎上將”媲美,在魏朝卻被大材小用

梟雄劉備自起兵到創建蜀漢政權,身邊曾聚攏過不少的人才,雖然大多數能“從一而終”,但也有半路退出者,其中不乏能力出眾的謀士與名將。在這些人當中,有一位智識深遠、膽略過人,若始終追隨劉備,極可能會成為與“五虎上將”相媲美的一代名將。此人,便是日後威震北疆、屢破孫權的曹魏名將田豫。

田豫字國讓,生於漁陽郡雍奴縣(今天津市武清區東北),比劉備年幼十歲。田豫與劉備的結識,始於劉備投奔同學公孫瓚之際,時間大概在184-190年之間,彼時田豫的年紀大概在十五六歲左右。田豫雖然只是個半大孩子,但很早便表現出超出常人的成熟穩重與遠見果決,常常令劉備讚歎不已,而田豫也對劉備傾慕不已,將其視為自己的師長、老大哥。

劉備痛失的名將,能力可與“五虎上將”媲美,在魏朝卻被大材小用

田豫曾長期追隨劉備,跟後者的關係很好

田豫追隨劉備多年,但當劉備出任豫州牧後(194年),卻因母親老邁多病無人照顧,才忍痛與劉備訣別返鄉。離別的那一刻催人淚下,劉備緊緊地拉住田豫的雙手,痛哭流涕地對他講:“國讓賢弟,本想與你一起建立大業,想不到竟然於此時作別,真令為兄萬分遺憾。”田豫聽後也是泣不成聲,良久才作別北去。

田豫字國讓,漁陽雍奴人也。劉備之奔公孫瓚也,豫時年少,自託於備,備甚奇之。備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歸,備涕泣與別,曰:“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見《三國志·卷二十六·魏書二十六·滿田牽郭傳》。

劉備痛失的名將,能力可與“五虎上將”媲美,在魏朝卻被大材小用

劉備非常器重田豫,但最終還是失去他

田豫回到家鄉後轉而侍奉公孫瓚,被任命為東州縣令,曾憑藉一張利口,令前來攻城的叛將王門羞慚而退,端的是精彩萬分。公孫瓚敗死後,田豫轉依北平太守鮮于輔,併力勸其投降曹操,因而得到曹操的提拔。田豫歸順曹操後,被徵召為丞相府軍謀掾,之後又歷任穎陰令、郎陵令、弋陽太守,所到之處都能廣施善政、治理有方。

田豫長期活動在北疆,對塞外烏桓、鮮卑等民族的習性瞭如指掌,所以等到曹彰率軍征討代郡烏桓時,在軍中出謀劃策的正是田豫。當大軍抵達易水北岸時遭遇烏桓偷襲,面對突然而至的敵軍,田豫依地形佈陣,將戰車環繞成圓形,然後令弓弩手在其中射擊烏桓的騎兵。敵軍久攻不下,便潰散而逃,大軍遂乘勝追擊,大破烏桓及鮮卑聯軍。此後,烏桓首領軻比能逃往塞北,代郡局勢得以安定。

劉備痛失的名將,能力可與“五虎上將”媲美,在魏朝卻被大材小用

田豫離開劉備後,一度歸順於公孫瓚

事後,田豫因功升任南陽太守,在任期間因寬釋被冤枉的死囚五百餘人,從而得到曹操的嘉獎。文帝曹丕即位後,因烏桓、鮮卑多次侵襲邊界,便任命田豫為持節、護烏丸校尉,與護鮮卑校尉牽招、解俊一起鎮守北疆,共同對抗蠻族的入侵。

田豫在任九年期間,在烏桓內部大搞分而治之的策略,扶助幼弱的部落,壓制強盛的部落,一旦發覺有威脅的勢力出現,必定在第一時間予以消滅。所以儘管烏桓內部陰謀入侵的部落很多,但在田豫的計策下,終究沒有形成“氣候”。然而田豫的功績卻遭到幽州刺史王雄的嫉妒,後者詆譭田豫擾亂邊境、為國家生事,朝廷為安撫王雄,便將田豫調任為汝南太守,加號殄夷將軍。

劉備痛失的名將,能力可與“五虎上將”媲美,在魏朝卻被大材小用

曹操雖然賞識田豫,但並未讓他擔任要職

為校尉九年,其御夷狄,恆摧抑兼併,乖散強猾。凡逋亡奸宄,為胡作計不利官者,豫皆構刺攪離,使兇邪之謀不遂,聚居之類不安。事業未究,而幽州刺史王雄支黨欲令雄領烏丸校尉,毀豫亂邊,為國生事。遂轉豫為汝南太守,加殄夷將軍。引文同上。

此後,田豫主要活動在東南戰場,多次參與對吳國的作戰,曾在成山斬殺孫權派往遼東的使節周賀,又在新城兩次擊敗孫權的大軍,都顯示出卓越不凡的軍事才能。魏帝曹芳正始年間(240-249年),田豫改任使持節、護匈奴中郎將,領幷州刺史,加號振威將軍,在幷州防守匈奴,同樣立下大功。

劉備痛失的名將,能力可與“五虎上將”媲美,在魏朝卻被大材小用

田豫若一直追隨劉備,名望不在趙雲之下

田豫雖然能力出眾、戰功赫赫,但由於生性孤傲、絕少交際,從不巴結上司,所以遲遲得不到升遷,終其一生都不過是刺史、將軍。所以陳壽在為他做傳記時,曾萬分感慨地評論到,以田豫的能力,最終卻只做到州刺史的官職,實在是大材小用(“田豫居身清白,規略明練...而豫位止小州,未盡其用也。”引文同上)。

嘉平四年(252年),田豫以一種並不完美的結局走完一生,終年八十二歲。回顧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不由得讓人猜測,如果他始終如一的追隨劉備,以他的才能、功績,或許可達到跟“五虎上將”並列的高度,而不止於僅僅做一位刺史、將軍。歷史雖然不能假設,但又總是這樣耐人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