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廣西有哪些未解之謎?

劉驃


封中王國(上)| 為了破解地圖上“封中”二字,引發考古學者們眾說紛紜!

2018-03-10 世界長壽市廣西賀州

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震驚考古界的千年女屍和中國現存最早的三幅錦帛地圖。其中地形圖上標註有封中兩字,這代表了什麼信息呢?賀江流域連續出土了虎鈕金印、方形玉印、左夫人玉印一批漢代珍貴文物,它們與封中有著怎樣的聯繫?

三幅錦帛地圖,分別是地形圖、駐軍圖和城邑圖。復原後的地形圖上有一處極為特殊的標註“封中”,它引起了考古學家的注意,因為封中是地形圖上南嶺以南唯一有文字註記的地方。

地圖上標註的封中具體位置在哪裡呢?這個謎團引起了國內許多考古專家的關注。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他認為地圖上的封中應是賀江流域中游。

賀江中游這一地域基本上與地形圖上的標註相吻合,特別是駐軍圖上的上福裡。其河流和山脈走向均與賀江中游(原)賀縣桂嶺公社的地形地貌極其吻合。他認為封中不是一個具體地名,而是指封水流域的中游。如同漢中、蜀中一樣,代表著一個地域。

著名地理學家張修桂先生也認為封中是封陽、中宿兩縣之縮寫。封陽縣治所在賀州市八步區鋪門鎮,中宿縣治所在今天清遠縣境內。

還有的學者認為封中是當時南越國的一個郡縣名

就在專家學者們為封中各執一詞之時,上個世紀70年代地處賀江中游賀縣信都片區,連續出土的文物逐漸剝開了封中的神秘面紗。

1976年6月,賀縣信都片區群眾無意中挖到一座古墓。經過兩個多月的搶救性考古發掘,考古人員先後發掘了9座土坑墓。出土了陶器銅器等一批文物200多件。根據出土文物可以認定這些墓葬的時代是西漢早期。

其中一座編號為四的古墓上面雖然沒有封土堆,但出土的文物卻最為豐富。四號大墓出土了刻有

如心字樣的虎鈕方形金印一枚、刻有須甲字樣的方形青色玉印一枚、長中短青銅劍各一件、海馬形玉龍一件、瑪瑙串一串、銅鏡一面還有一些陶製器皿和一些陶製豬雞牛羊等小動物

定名為五號墓中的墓葬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枚刻有王行印的陶封泥和一些陶器。

四號大墓出土的文物造型用材十分高檔。這些墓的主人有著怎樣的身份,文物考古專家有著不同的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四號墓主應該不是一座王級的墓葬,而只是一座等級相對較低的貴族墓葬。

另一種意見應該是一位王侯級別的人物,根據漢朝的制度,墓葬規模長。

關於出土的王行印封泥專家們也有不同意見。

一種認為五號墓葬規制小,出土的王行印封泥應該是墓主的私人印章封泥,證明墓主名叫王行

也有少數人認為墓主人不應叫王行

,因為不可能自己的東西蓋上自己的印章然後存在自己墓室中,封泥應是在加蓋印章後郵寄出去的,因此是一位王曾經用自己的行印徵召過墓主。墓主人認為封泥是王對自己的恩寵,因此去世後把它帶入墓中說明封泥的主人是一位王。

為了收集到更多的歷史信息,拓寬思路,大家把思路與1964年在信都盆地發現的一座規模宏大的古城遺址聯繫在一起,古城附近必有古墓。考古人員到古城遺址附近展開野外考古調查,

竟發現了大批古墓群,經確認的封土堆多達近千座,特別是一座高大封土堆,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如今一座有著更高大封土堆的古墓,又會給大家揭示怎樣的謎底?敬請留意下週的文章



封中王國(下)▏古城重出迷霧,露出昔日王都的霸氣!

上期封中王國(上)| 為了破解地圖上“封中”二字,引發考古學者們眾說紛紜!中介紹信都盆地發現了宏大的古城遺址和出土了高規格的金印、玉印、瑪瑙等珍貴文物,說明信都盆地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如今一座有著更高大的封土古墓被發現,又將會給大家揭示怎樣的謎底吶?

1979年12月,村民在一座山坡上取土建房,這座山坡正是1976年藍日勇等考古人員發現的那座古墓的封土堆,而開荒取土直接危及大墓的安全。 1980年6月,廣西區博物館再次派藍日勇等人奔赴賀縣,主持大墓的搶救發掘。

經過一個月的清理,大墓終於露出它的神秘面紗,被定名為“金中一號”大墓。該墓中倖存的文物共1241件,多為陶器並有少量玉器,其中東棺出土的“左夫人印”和兩件“左”字印的陶罐,西棺出土了一把殘缺的鐵劍和一枚方形龜鈕銅印及兩件“右"字印的陶罐為我們後期的考察起了很大的作用。

鐵劍和方形龜鈕銅印是墓主人生前代表權力的重要信物,根據漢代禮制,考古的專家根據“左夫人印”和方形龜鈕銅印等文物斷定,該大墓是一座西漢早期的王侯級別墓葬,是目前廣西第一座有確切文物佐證的漢代王侯級別夫妻合葬墓。

原廣西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藍日勇表示:從經驗來看,這個封土堆是一個很大的墓葬,認為根據“夫人印”能確定到這個墓主人的身份規格是很高的。”

1983年6月,廣州象崗山工人在施工時,挖到了南越國第二代君王趙眜的陵墓,墓中出土了“文帝行璽”龍鈕金印、螭虎鈕“帝印”金印、“泰子”龜鈕金印、“趙眜”玉印、四枚“夫人”印等文物1000餘件。

其中的四枚“夫人”印分別為“右夫人璽”龜鈕金印、“左夫人印”龜鈕印、“泰夫人印”和“部夫人印”龜鈕金銅印,南越王趙眜墓中出土的“左夫人印”龜鈕玉印形制與賀州“金鐘一號”大墓出土的“左夫人印”材質和規制極其相似,南越國大墓出土的海馬形玉龍、鐵劍等文物也與之前賀州出土的玉器和鐵劍等文物驚人相似。

趙勝信印的發現:2004年12月,信都片區修建水電站,準備在一座山嶺上取土,賀州市文物部門在對取土地進行的考古勘測中,又發現了另外一座漢墓。

賀州市封陽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顧世南:“當時,市裡要進行文物考古,清理這一片地方,看看是否還有什麼文物古蹟,於是就挖出了“趙勝之(信)印”這件文物。” 關於這枚方形龜鈕“趙勝信印”,考古人員也有兩種不同的意見。

其說法一為:墓葬的規制比較小,漢代早期對民間的私人印章規制沒有非常嚴格,因此這枚印章應該是一名叫趙勝的私人印章。

說法二則是:信印是古代帝王和侯王“六印”中的其中之一,信印用於發兵或祭祀。墓葬規格雖小,但出土的鐵劍屬於珍貴的兵器,是權力的象徵。而“趙勝信印”是方形龜鈕銅印,與“金鐘一號”大墓出土的龜鈕銅印材料和形制相同。

賀州市封陽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溫文傑:信都盆地所在的位置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地形圖》上標註的“封中”極其吻合。說明信都盆地在漢代曾是南越國的邊陲重鎮和賀江流域的政治中心,是一座諸侯王國的國都,南越王曾將其王室成員或功臣分封到此地為諸侯王。

原廣西博物館副館長 研究館員藍日勇認為:“封中”可以當做一個封中的王國名字來理解,因為趙佗是分封為地方王,像西域王這樣的。和平統一是歷史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南越國延續了93年之後,於漢武帝元鼎六年納入了西漢王朝的版圖。並設置了封陽縣,其後延續了一千多年的歷史。

直到兩千多年之後,人們在不經意間掀起了它神秘面紗的一角,古城才又穿越重出迷霧,重新露出昔日王都的霸氣。而長沙馬王堆漢墓《地形圖》上標註的“封中”是封陽古城的王國名稱嗎?還有多少人分封到封陽古城為王?他們有著怎樣的身世和傳奇故事。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或許有一天,這些塵封的歷史謎團將得以一一解開。


長壽賀州


一、崇左市花山岩畫。

位於廣西龍州縣和寧明縣境內的左江流域沿江懸崖峭壁上。關於花山岩畫的種種謎團一直沒能解開:這些壁畫所表現的內容和主題是什麼?它是怎樣畫上去的呢?赭紅色的壁畫久經千年風雨至今仍鮮豔清晰,它用的是什麼顏料?


二、防城港七星巨棺。

於 2008 年10月15日在防城港市上思縣官皇屯發現。神秘之處在於:1.女主人墓中,發現有代表明朝皇后的“荷花”標誌。2.女主人的陪葬服飾極似明朝皇后“鳳袍”。3.男主人身墊與明代皇帝有關的“北斗七星”圖靈板。4.棺槨出土所在地民間一直叫“官皇屯”和“渠皇屯”,可當地史志從未記載“官皇屯”“渠皇屯”的地名。5.廣西有關於明建文帝出家栽種茶樹的傳說。

三、柳州市元寶山野人傳說。

元寶山為融水第一高山,廣西第三山。當地早在清代就流傳著很多有關“野人”的傳說。“野人泉”、“野人瀑布”、“野人歌”,甚至神秘的芒篙儀式等都與“野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元寶山一帶從上個世紀至今會不斷有“野人”目擊報告,以及當地眾多“野人”傳說因此更是蒙上了揭之不去的神秘面紗。

四、南寧市崖洞葬謎團。

主要分佈在武鳴、隆安的大山裡。為什麼南寧地區會有崖洞葬?棺木是如何放上去的?延續千年後為何神秘消失?這些謎團至今仍未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