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避免發生中國版的“宮崎勤”事件?

登西麥瑞


宮崎勤事件是一個對於日本 ACG 文化有著重要影響的惡性社會治安案件,主犯宮崎勤在 1988 年到 1989 年之間先後連續綁架殺害四名女童,而且其手段非常的殘忍恐怖,宮崎勤會將殺害的女孩的屍骨送給女孩家屬,還會給報社寄信誤導調查。由於當時日本國內這類案件非常罕見,再加上恐怖的手法。這件事讓當時的日本社會人心不安,更是讓日本警方引入了犯罪嫌疑人心理畫像技術來協助偵破案件。在日本警方正式逮捕宮崎勤之後,日本媒體對於喪盡天良的宮崎勤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全方位報道,其家庭背景、個人嗜好被媒體挖了個底朝天。

與傳統觀念中犯罪分子苦於生計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不同,宮崎勤家境殷實,受過良好的教育成績還非常的優異。而其作出這種喪盡天良的惡行目的是為了復活自己的爺爺,因為他相信吃掉女童就可以復活爺爺,警方也在家中發現了他準備的復活儀式的道具。在媒體報道方面,當時的日本媒體側重點在於宮崎勤是一位御宅族,恐怖電影的愛好者,這件案件的殘忍以及媒體過度突出宮崎勤的御宅屬性,讓當時的日本社會對於動畫、漫畫、御宅族產生了極強的偏見,甚至出現了「御宅族就是犯罪預備軍」這樣的說法,御宅族整體因為宮崎勤被搭上了「潛在犯罪者」的標籤。即便是 1995 年EVA 的播出讓日本御宅文化復興,但是對於御宅族與犯罪者之間具有聯繫的偏見至今依舊在日本存在。

而參考當時的宮崎勤事件與現在國內的環境,我比較悲觀的認為,萬一中國出現一位「宮崎勤」的話,那麼中國 ACG 行業遭遇到的打擊將會是毀滅性的,而且可能是一蹶不振的。近幾年從 COS 圈相關的貴圈真亂新聞中就可以看到大眾媒體,往往會以偏概全,因為一個害群之馬的出現,打擊整個圈子,結果把 COS 圈貼上了三俗偏見標籤。由於網絡的發達媒體為了自身的利益,即便報道客觀,但是標題可能會帶有嚴重的指向性,再加上網絡時代,社會大眾對於新聞的解讀往往是囫圇吐棗,不去細看內容,一旦出現了一位中國的「宮崎勤」,加上媒體、社會大眾之間的渲染傳播,那對於 ACG 行業和國內御宅群體來說是滅頂之災。

之前 B 站也出現了一位 up 主勾搭未成年少女未遂的事件,那件事慶幸的是女孩的母親是一位資深網民,熟悉國內互聯網環境,知道如何去有效的表達事件維護女兒的權益,如果那位女孩的母親不是網民可能這件事最後就成為了一個類「宮崎勤」事件。


宮崎勤當年的出現是各種因素造成的,有父親童年對他的過於嚴格的管控,有失去爺爺的痛苦,有身體殘疾被嘲笑的自卑,還有分不清虛擬與現實。實際上在宮崎勤事件之後,對於動畫、漫畫日本政府還是進行了管控,但日本還是會有類似的事件發生。這種窮兇極惡的人出現就類似於一個隨機事件,問題是我們需要在這類隨機事件發生後,如何保護未成年人保護社會內善良的成員。

這更需要的是我們有一個良好的完善的保護機制尤其是針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機制,黑手會出現,但我們可以讓黑手無法實施他罪惡的犯罪,或者是在事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揪出真兇避免走向最壞的結局。這就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需要家庭、社會、公權力機關共同的努力,不能一出現問題就把事情全部推到一個原因上,這不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在甩鍋,


ACG狗屋


第一,宮崎勤是本身就有犯罪傾向和戀童癖才會接觸這方面的遊戲和動漫

第二,當時日本媒體借題發揮,把所有原因都歸結於動漫遊戲上,使得日本動漫產業遭到毀滅性打擊

第三:本身人品與認知就沒有問題的人,不管接觸的動漫還是遊戲,至少都會認清現實和遊戲的區別,而在現實中以身試法的人,不是心理變態,就是一股腦熱沒有完善價值觀的青少年

所有在看待這兩起事件時,請把這兩方面分開看,才是明智的選擇,不要跟風和輿論誘導了你的認知,一定要學會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