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只有一個人可以開走航母嗎?

用戶2795396794


我是國師,我來回答

本國師非常明確的告訴你不能!先不說你能不能啟動航母,單說航母要想從港口中出來就必須要拖船來拖動航母。再來說說啟動航母,你知道啟動航母需要多少時間嗎?啟動常規動力航母最起碼要40分鐘,要讓它行駛起來至少10個小時。當然核動力航空要比常規動力航母啟動要快,畢竟燃料不同!

不說航母就是那些大型軍艦啟動起來都要提前一小時做好準備,想要全速運行也得半小時。何況一艘大型航母。

舉個例子:2001年9月19日,美軍“羅斯福”號核動力航空母艦被派到海外支援阿富汗美軍的作戰行動。8月27日命令下達,8月29日開始補充物資彈藥,8月30日所有人員以及軍事裝備到位,然後開始例行檢查。9月6日完畢,9月15日開始啟動核反應堆,9月18日晚上10點“羅斯福”號航空母艦離港執行任務。

回頭再看看常規動力航母,比如“遼寧號”。常規動力採用蒸汽渦輪發輪機。用高壓水蒸汽來推動蒸汽輪機的葉片旋轉,然後通過傳動裝置推動航母的螺旋槳旋轉,來達到航母移動的目的。

咱們來說說蒸汽渦輪發輪機。既然是蒸汽那麼首先得產生蒸汽,用燃料把水燒開。以遼寧號為例:第一步先用鍋爐把水燒開,鍋爐用的燃料是重油,這重油比柴油便宜很多,大批量使用可以降低行駛成本,但是重油燃點要比柴油高,而且重油很粘稠,流動性差。不把它徹底加熱流動很慢。這個類似於塑料的流動性。但是這個重油特別難點燃,必須要通過柴油點燃它。

所以先點燃柴油用蒸汽把重油加熱使它流動起來,然後把重油輸送到正在燃燒的柴油裡面再把重油點燃。然後鍋爐才能加熱蒸汽,然後蒸汽通過傳動裝置推動航母螺旋槳,航母移動。這有點繞口~,這個過程是很耗費時間、費人力的。

一般來說航母在戰備休息的時候是不會熄火的,都會 保持最低限度的運轉。鋼廠大家知道吧,鍊鋼廠的鍋爐就不會熄火,停一次在預熱很費時間。正常來說航母有冷啟動跟熱啟動,冷啟動就是從零開始啟動,這個啟動航母要費時間;熱啟動就是剛停止沒多久,航母鍋爐還熱著,這時再次啟動航母所需時間就少。

核動力航空母艦。這個是用核燃料產生的熱量來加熱蒸汽,不用點燃重油這麼麻煩所以啟動比常規動力的航空母艦要快。另外航母從港口出來需要拖船拖動的,因為航母太大了,港口過於狹窄,航母太笨重轉向不方便,而且港口水又淺搞不好再擱淺了,所以需要拖船來拖動。你想一個人開走航母是根本不可能的。


國師有話說


我是一名有著二十多年軍齡的海軍轉業幹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的答案是:開?開玩笑吧!航母?你絕對開不走!!!

咱先不說航母這種動不動就幾萬噸的龐然大物,就說一下一個人能不能開走一艘不到一千噸的袖珍小船。(和航母相對比較)


咱們一條一條的來分析一下;一個人為什麼開不走一條小船;

1、如果小船靠泊在碼頭,是靠纜繩固定在碼頭繫纜柱上的,至少需要三個繫纜柱;纜繩解脫是有順序的,是由指揮員根據船離開碼頭的方式、海流、風向所決定的,也就是說,船解脫纜繩和船離碼頭是同步進行的;從這一點來看,一個人開不走船。

2、如果小船是在大海中錨泊,是靠拋錨在海底固定的,此時要向把船開走,需要在起錨的同時,控制船的動力和方向,要不然,等你把錨起來後,沒有動力的小船就會飄到礁石或淺灘擱淺;從這一點來看,你一個人開不走船。

3、如果小船已經在漂泊狀態,要想把船開走,至少小船需要有動力和電力,沒有這兩樣,小船就是大海中漂浮的鐵盒子。要想有動力和電力,就需要啟動並正常維護運轉柴油機;電力由副柴油發電機保障,動力由主柴油機拖帶螺旋槳保障,而且柴油機還有五大系統,啟動、燃燒、潤滑、冷卻、進排氣,每個系統都有不少的閥門,電站還需要根據外界負荷併網撤網;即使現在在駕駛室可以駕控啟動柴油機,但系統的備便需要誰同步去做呢?而且,即使小船自動化程度再高,一些例行的巡視和檢視還是必須的;從這一點來看,你一個人開不走船。




4、如果小船已經在漂泊狀態,且動力電力正常,還需要檢查並備便舵機,這個雖不用經常下去檢查,但也不能聽之任之,沒有舵機的工作,你就會失去變向的能力;從這一點來看,你一個人開不走船。

5、如果小船已經在航行狀態,此時僅剩下你一個人,你可以繼續航向,但你已不能保證小船航行的持續安全,因為白天你要時刻看海圖、晚上時刻關注雷達來確定航行安全,還要不停的四處奔跑維護機器,還要根據航線、海況相應調整航速航向,如果是在公海、大航向上,運氣足夠好、精力、體力足夠旺盛,還馬馬虎虎能開上一小段時間;但如果是海況惡略、海面上能見度不高等情況,分分鐘你都可能船毀人亡,從這一點來看,你一個人開不走船。




從以上五點可以的分析,不難得出結論,你一個人,開不走一艘不到一千噸的小船;

小船都開不走,航母,就更別想了!


古道鎧甲


一個人能開走航母嗎?許多人天真的以為只要握住航母舵盤不就可以控制航母了嗎?遼寧艦的掌舵手不就是一位年輕的哈薩克族姑娘嗎?其實這只是表象,事情遠遠沒有辣麼簡單,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一個人開走航母只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在現實中幾乎完成不了,這不僅對個人能力、體力、運氣提出了超人般的要求,而且就算你開動了航母,要不了多久你自己還是得停下來跪地求饒。
(遼寧艦掌舵手—95後哈薩克族妹子加德熱拉·哈布力)

航母需要多少人才能開走?

一般來說開動航母和開動大型輪船所需要的人數相差不多,只需要幾十人就可以完整流暢的操縱,核動力相對可能會更多一點。駕駛航母的主力一般分為兩個組,一個是輪機部,主要就是跟機器打交道,負責航母動力設備的維護保養和啟動,一般有輪機長、大管輪、二管輪、三管輪這些人。
(毛子輪機兵)

另一個是駕駛部,這些人就是航母的操舵手,負責瞭望、通信和駕駛航母,控制方向和速度,一般有艦長、大副、二副、三副這些人。可以看出來,一艘航母需要正常運轉和開動,最少需要幾十個人同時開工,分工協作才是航母的終極奧義。




航母啟動需要耗費一個人多久作案時間?

對於核動力航母來說,從冷啟動到全速前進只需要不到十個小時時間,但是期間也要經歷三大程序、七大步奏,只有一個人的話連反應堆都開不了。而對於常規動力航母就更磨人了,以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蒸汽輪機動力為例,首先必須點燃幾百噸啟動柴油,用柴油把重油燃料燒成半液體流動狀,然後再到燃燒室霧化燃燒,燃燒室必須依次點燃,而且每打開一個,就必須完成一次檢查記錄,最後帶動螺旋槳開始旋轉,這樣才算完成了一次啟動,這樣耗費的時間通常在24個小時以上,一個人裡就算熟練掌握航母啟動每一個環節和技能,但是一步步完成下來,就算設備不出故障,24個小時也早就累癱了,根本沒力氣再開航母。



(航母內部動力裝置看都看花眼,這麼大的東西一個人確定能啟動的了?)

一個人開走航母不具有可操作性

核動力航母我們就別打主意了,光是反應堆啟動就需要數人同時操作完成,所以這個首先被pass。那我們就來看看常規動力航母一個人開走難度有多大?

第一、因為沒有輪機組的保障,所以航母設備不能出任何問題,出了任何問題一個人去檢查基本上無解,根本找不到故障所在,而航母每次啟動成百上千種設備一起運轉,根本不可能有百分百的完好率,所以要開動航母必須有逆天的好運氣。



第二、因為沒有其他人輔助,一個人必須完成航線瞭望和操縱航母所有工作,要在港口這種沒有領航員和拖船的密集水道里駕駛幾萬噸的航母,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使你特別熟悉航線,開航母技能特別高超,估計最後不是撞船就是撞碼頭,航母什麼的,還是放棄吧。(航母出港入港一般使用拖船,不熟悉水道,很容易發生事故)

第三、啟動一次航母耗費幾十個小時時間,雖然你心比天高,但是無奈命比紙薄,你一個人開航母無異於偷航母,這麼久的時間沒有人會熟視無睹,你最後的結局很有可能是一首鐵窗淚。


軍武吐槽君


我知道你的意思,現在科技這麼發達,一個人能夠開走航母的。其實的確能做到,但不能這樣做,因為航母本身是一個系統,航母不是剛走的,不是隨心所欲的,那是移動機場,必須多人合作,形成合力,做到命令執行無差錯,而又迅速可靠。

如果不太理解,可以像西遊記。去西天取經,本來孫悟空一個人半天回來了,為什麼要組成編隊呢?第一有核心唐長老,有衝鋒陷陣的孫行者,有插科打諢,讓人們不寂寞的豬剛鬣,還要有管後勤的沙和尚,還要有管交通的白龍馬,組成一個團隊。

其實都是這樣的,現在講究團隊工作,互相協作。看到中國航天了嗎?那是坐了多少人?那只是我們能看到的,還有更多人默默奉獻。航空母艦也是一樣,你在畫面前面看航空母艦,在附近看是一個樣,走到面前又是一個樣,走到甲板上,走到個艙室又是另外一個樣。很多士兵走出自己的走出自己的工作崗位,走到別的崗位上,會迷路的。

一艘航空母艦一般是幾千人?一般大航母是5000人左右,在地面已經是一個鄉鎮了,在城市已經是一個巨型小區了。這麼巨大一個工程系統,一個人操作,那是不可能的,必須互相監督,互相支持。每個人只是一個螺絲釘,做好自己的工作,你就是一個厲害人。



(這個圖片,最新國產航母的,有多少人在工作?)


大志遠思想空間


很顯然不能。開走航母是一個系統性的事情,需要多個兵種配合,一個兵種都不行,何況一個人了。別說航母了,就連一般的大型工程車都不是一個人能開走的。


開走航母要哪些兵種參與?要輪機兵,要導航兵,要指揮官,要操舵手,要通信兵,還需要雷達兵。這些人缺一不可。輪機兵不必說了,沒有他們,你連鍋爐都點燃不了,不開鍋爐就想走肯定不行,而且航母的輪機組大得很,各處的維護和修理,故障的排除和檢測,運行時不同開關的關閉,加減速時不同數值的統計和報告,沒有他們根本不行。


為什麼要導航兵,這也是很簡單的,沒有導航兵,你都不知道自己到哪裡了,大海上茫茫一片,分不清方向和目的地。大航海時代為什麼能夠來臨,主要還是因為有了導航術,有了六分儀和船鐘,否則當時的艦船連自己所處的經緯度都不知,六分儀和船鐘的出現讓船隻航行的誤差保持在500米以內,也就是視覺範圍內,這樣船舶終於可以在航行一年半載後還能精確進入某個港口了,否則他們根本離不開陸地地標物的指示,出不了遠門。


為什麼要指揮官,這個大家都懂,沒有他就沒有人拍板,沒有人統籌協調,航母還不亂了套了。要操舵手這個也好理解,沒有他們航母的航向如何改變?他們有一套專業的術語,可以精確的操作航母的轉向,別小看這個,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號就曾以擅長撞船著稱,曾經撞斷過為自己護航的驅逐艦,這樣的例子就是操舵手不給力啊。


再者,還需要通信兵和雷達兵,通信兵可以和岸上保持聯繫,隨時接受各種命令,可以把指揮官的口令迅速傳達到各個艙室,確保航母運轉正常,他們就是航母上的神經元,還需要雷達兵,他們提供的是周邊海域的信息,有沒有其他艦船航行,有沒有惡劣的海況和天氣,有沒有進入危險的水域。


沒有上述那些兵種的配合,誰也別想開走航母,就算你是超人也不行!


海事先鋒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瀕海戰鬥艦的缺陷談起。


瀕海戰鬥艦,曾經被美國海軍吹噓成所有護衛艦的替代型號,甚至能取代阿利伯克的一部分任務。但是,瀕海戰鬥艦下水服役之後問題頻出,其中一個就是艦員不夠用。而瀕海戰鬥艦的一個買點,就是自動化系統減少艦員數量,大約是200人以下,具體數字我記不清了!美國海軍的解決方法是,恢復到原來護衛艦的艦員編制。


這個例子就證明,海軍艦艇的編制數量是一定的,航母上1000多個人,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人開航母,還不算大黃蜂開戰鬥機,就是開走去海外輪轉部署。他要是當輪機長,授予自己中校軍銜,他就把不了方向盤。他要是當了導航系統軍官,授予自己上尉軍銜,他就打不著發動機的火。這就是相聲你給了我油錢就沒給我肉錢。


一名服役人員,他能夠駕駛的是坦克裝甲車輛、戰術軍車、戰鬥機、直升機、無人機,轟炸機也湊合,運輸機都不行,他開飛機就安排不了第82空降師跳傘。



至於艦艇,一名服役人員只能開剛性登陸艇以下的!航母,水兵做夢都不會去一個人開,他們更有可能做的夢是提前調職、薪金翻倍啥的!不信咱們就打賭。


吾評武願


首先先不說一個人能不能把航母開走,在這裡可以明確的說,如果僅憑一個人的力量的話就算不啟動航母,想把航母從停泊的港口內弄出去都是異想天開!

我們都知道一般航空母艦體積都非常的龐大
,就算在航行時把動力系統關閉掉之後,航空母艦也會由於慣性的原因繼續運動。如果讓如此噸位龐大的航空母艦獨自依靠自己的動力進入港口或出港的話,那將會是一件非常危險的舉動,甚至很可能會在狹小的港口裡不受控制而與港內船隻或碼頭相撞造成重大損失。所以一般情況下航空母艦或者其他大型船隻靠港或出港口時,都會提前關閉動力,依靠多艘專業拖船進行牽引工作。

所以如果想要一個人把航母開走的話,很可能連停靠的港口都出不了!
再者,就算被弄到港口之外的航空母艦
,僅憑一個人的力量單單啟動航母艦發動機這一環節就絕對完成不了。航空母艦的動力系統絕對不像我們生活中的汽車那樣,僅僅憑一把鑰匙就能一鍵啟動。而航空母艦的動力系統啟動工作可謂算得上是一場“浩大的工程”,每一個啟動環節都有多個部門分工合作、合力完成。如果僅憑一個人的話是絕對完成不了一艘航空母艦動力系統的啟動工作!


就算把一艘航空母艦啟動好,以一人之力也絕對開不走!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把一艘航空母艦完完全全的拖離港口、並且把動力系統根根本本的啟動好放在那裡,就這樣的情況下,僅憑一個人的力量也絕對還不動一艘航空母艦。

根據媒體公開的報道,以美國的航空母艦為例,每艘出航的航母上成員為5~6千名之多,除去編制大約為3000人的航空、飛行或航空保障人員,還必須要有3000人負責航母航行操縱的各項工作。這些負責操縱航空母艦的人員有的負責航母導航工作,有的負責航空母艦整個動力系統裝置的運轉等等。

單單航空母艦上如:動力傳動裝置、螺旋槳、核動力航空母艦還有核“反應堆操控室”等等這些極其重要的地方,就必須要派出大量的專業人員時刻觀察運轉情況並且及時做出相對應的調整工作,僅憑一個人的力量根本實現不了什麼工作量龐大的工程!所以,由以上幾點可以看出,使用航空母艦與研製建造航母都可以一併稱之為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在這些過程中都需要各個專業部門協力、默契配合才能與之完成,如果僅憑一人之力的話,毫不誇張的講:很可能連航空母艦的“登艦”大門都不知道在哪裡!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只有1個人可以啟動並開走航母嗎?

非常明確的告訴你不能!先不說你能不能啟動航母,單說航母要想從港口中出來就必須要拖船來拖動航母。再來說說啟動航母,你知道啟動航母需要多少時間嗎?啟動常規動力航母最起碼要40分鐘,要讓它行駛起來至少10個小時。當然核動力航空要比常規動力航母啟動要快,畢竟燃料不同!

不說航母就是那些大型軍艦啟動起來都要提前一小時做好準備,想要全速運行也得半小時。何況一艘大型航母。

舉個例子:2001年9月19日,美軍“羅斯福”號核動力航空母艦被派到海外支援阿富汗美軍的作戰行動。8月27日命令下達,8月29日開始補充物資彈藥,8月30日所有人員以及軍事裝備到位,然後開始例行檢查。9月6日完畢,9月15日開始啟動核反應堆,9月18日晚上10點“羅斯福”號航空母艦離港執行任務。

回頭再看看常規動力航母,比如“遼寧號”。常規動力採用蒸汽渦輪發輪機。用高壓水蒸汽來推動蒸汽輪機的葉片旋轉,然後通過傳動裝置推動航母的螺旋槳旋轉,來達到航母移動的目的。

咱們來說說蒸汽渦輪發輪機。既然是蒸汽那麼首先得產生蒸汽,用燃料把水燒開。以遼寧號為例:第一步先用鍋爐把水燒開,鍋爐用的燃料是重油,這重油比柴油便宜很多,大批量使用可以降低行駛成本,但是重油燃點要比柴油高,而且重油很粘稠,流動性差。不把它徹底加熱流動很慢。這個類似於塑料的流動性。但是這個重油特別難點燃,必須要通過柴油點燃它。

所以先點燃柴油用蒸汽把重油加熱使它流動起來,然後把重油輸送到正在燃燒的柴油裡面再把重油點燃。然後鍋爐才能加熱蒸汽,然後蒸汽通過傳動裝置推動航母螺旋槳,航母移動。這有點繞口~,這個過程是很耗費時間、費人力的。

一般來說航母在戰備休息的時候是不會熄火的,都會 保持最低限度的運轉。鋼廠大家知道吧,鍊鋼廠的鍋爐就不會熄火,停一次在預熱很費時間。正常來說航母有冷啟動跟熱啟動,冷啟動就是從零開始啟動,這個啟動航母要費時間;熱啟動就是剛停止沒多久,航母鍋爐還熱著,這時再次啟動航母所需時間就少。

核動力航空母艦。這個是用核燃料產生的熱量來加熱蒸汽,不用點燃重油這麼麻煩所以啟動比常規動力的航空母艦要快。另外航母從港口出來需要拖船拖動的,因為航母太大了,港口過於狹窄,航母太笨重轉向不方便,而且港口水又淺搞不好再擱淺了,所以需要拖船來拖動。你想一個人開走航母是根本不可能的。


高密小陽


當然不可能,航母的科技還沒有達到如此高的水平。以美軍的“艾森豪威爾”航母為例,全艦擁有人員編制約為6000人,其中航空人員約為2800人,負責航母上艦載機相關工作。如此看來,美軍的10萬噸級航母艦員至少也有3200人。中國的6萬噸級航母“遼寧”號也擁有近2000人艦員,包含飛行員和航空人員。沒有一定的人數,航母根本就開不動。

美國的航母總計擁有13個部門,以行政、航空、機務、動力、作戰部門為主。在動力部門,就有30多名軍官,700多名士兵負責繁重的工作。航母能夠開動,主要就是動力系統。航母又不是一鍵就可以啟動的玩具,單獨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使得動力系統開啟。航母的動力開啟是有著一整套複雜的流程來執行,才可以保障動力系統的安全和運行。

航母從港口啟動的時候,並不是依靠自身的動力啟動。航母停靠的港口不可能就一艘船隻,而且停泊著各種類型的船隻。航母本身噸位就特別大,在港口內使用發動機啟動,容易釀成重大事故。所以航母從港口啟動的時候,都是依靠拖船來提供動力。等到航母離開港口之後,航母才會使用自身的動力。如果一個人想開航母,那麼他還需要去找拖船,但是單人也只能開動一艘拖船。航母從港口啟動的時候,拖船遠遠不止一艘,一個人開動航母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停靠在港口的航母,保衛工作都是非常嚴密。航母周邊都會有警衛人員24小時進行巡邏放哨。普通人沒有得到批准,根本都不可能進入航母內部,就更不要提開動航母。哪怕有機會登上航母,內部空間那麼大,很難短時間內找到航母的動力系統。再說,一個人也開動不了航母的動力系統。


兵說


思量許久,還是拗不過自己對這個問題的執著,查閱相關資料深究航母啟動時間。

最先提出航母這個軍事利器的設想是法國人,航母的設計是為了海上飛機作戰,將飛機與戰艦聯合在一起的一種設計理念。

對於問題來說,肯定是一個人開不走航母的。常規動力的航母啟動需要40分鐘以上,啟動後讓他行駛起來則需要花十幾個小時。算下時間,24小時基本是可以開動航母。當然如果是核動力航母在時間上要快很多,畢竟帶著一個“核”字。

《中國航母》一書中有關於中國航母發展和其詳細的介紹。“遼寧號”用的是常規動力的蒸汽渦輪發動機組,用蒸汽動力推動航母這種龐然大物,無疑人類的思維是偉大的。在讚歎的同時,我則對啟動的過程產生了興趣。蒸汽推動螺旋槳旋轉的過程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但論證了一個道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也是對這句真理一個很好的解釋。蒸汽動力讓汽車跑起來,也就能夠讓龐大的航母跑起來。第一步用“重油”燒開水產生蒸汽。(重油一詞就不過多講述,燃料的一種,價格便宜,特別難點燃。)第二步將蒸汽通過傳動裝置退佛那個航母螺旋槳。

問題問的一個人可以開走航母嗎?我尋得的答案則是完成上面所說的兩個過程就能開走。目前的自動化水平並不能夠將這一龐然大物,通過簡單開艙門、點火、加油門幾步操作就開走的。航母從港口中出來需要拖船拖出來,進港也是如此。(由於方向、慣性等問題讓航母無法簡單的倒車入庫),航母的啟動及運行則需要多個部門配合。即使在熱啟動的條件下,航母也是需要輪機組、水手組、大副二副等部門共同合作才能進行。

不能說這個問題問的不好。個人認為這是量變產生質變的一種認知辨識錯覺。汽車能一個人開走,摩托艇能一個人開走。但大號的汽車、大號的摩托艇一個人開不走。同樣這是自動化水平不夠。類比於開汽車,如果自動化水平不夠汽車的控制則需要一個人掌控方向盤,一個人踩油門,一個人控制剎車一樣。就像大船不是一個人就能開的是一樣的道理。飛機為什麼一個人就能開?答案自動化水平高。影視作品中的宇宙戰艦,不也得幾個人開。

社會複雜,讀歷史方可脫俗。世界廣闊,曉軍事才能安心。

歡迎關注,點點滴滴的閱讀積累,都是促進認知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