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战友用生命换来猫耳洞的一次“打牙祭”

“打牙祭”是华东华南一带的方言,尤其在湖广川滇一带应用广泛。早年是定期祭祀财神的活动,每月两次供奉肉食于财神像前,祭拜之后才能由家人分食。后来,打牙祭逐渐演化为泛指吃肉或加菜。我最早知道这个词,是看电影《烈火中永生》,白公馆、渣子洞地下党组织了集体绝食斗争,敌人拿来大桶的红烧肉诱惑,高喊着,打牙祭喽!狱中同志皆不为所动。

我真正体会“打牙祭”是一种幸福,源于30多年前“猫耳洞”里的经历。

那年初春,西南战端已开,我军反击后,敌方疯狂报复,战事胶着。为躲避炮击,官兵开凿出许多猫耳洞。6月,我奉调广西参与战地采访,在一座山峰上的十几个猫耳洞里,辗转工作月余。当时,阵地上的战士们已坚守近3个月。储存的大米吃完了,蔬菜吃尽了,给养因炮火封路送不上山,战士们只能以压缩饼干和脱水蔬菜罐头充饥。十天半个月还行,长时间吃不到青菜和鲜肉,人会手脚溃烂,患上夜盲症甚至坏血病。我连续一个多月没吃到青菜和肉类,和战士们一样,一看到压缩饼干就恶心。

战友用生命换来猫耳洞的一次“打牙祭”

忽然有一天,雨下得极大,敌人的炮兵可能钻进洞里躲雨了,这一天出现了炮火空当。山下运输队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派出3位战士背了3个竹篓上山。

阵地上的战士们冒雨迎接,簇拥着山下来的战友,挤进连部那个稍大点的山洞里。大家打开竹篓一看,有炒熟的黄瓜肉片、西红柿鸡蛋,有凉拌竹笋和好几只烧鸡。另两个竹篓里是大米、青菜和肉罐头,看样子能食用半个月。送给养的战士满怀歉意地说,这蔬菜早就备下了,可等了一个多月了才送上来,已经开始腐烂了,如果不能吃就不要了吧。连长说:不能扔,烂了也是绿色,也有维生素啊。炊事员把已经不成形的菜用洞里的山泉洗干净切碎,和大米一起放进锅里煮成蔬菜粥,南方籍的战士们围着锅高喊:打牙祭喽!打牙祭喽!

指导员说,我要去给战士送蔬菜粥!炊事班长忙递过来一个竹篓,说十几个饭盒早就装好啦,正要送到前沿去。我也站起来说,我跟指导员一起去。

战友用生命换来猫耳洞的一次“打牙祭”

我和指导员把饭菜挨个分送到十几个猫耳洞,战士们很是激动,来不及用勺子,捧着饭盒就往嘴里倒。几乎每个人吃完都说:真香,首长和战友们没忘记我们!我蹲在猫耳洞里看着听着,不觉泪湿了眼眶。

一顿简单平常的饭菜,就让这些看惯了流血牺牲的战士,如此满足……

几天后,我在战士们的护送下,趁炮火间隙撤下山去,才知道,给我们送给养的3位战士,有一位在下山途中遭遇敌人炮击,牺牲了。

猫耳洞里的一顿牙祭,是战友用生命换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