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美國人的眼裡,只有二流學生去讀博士嗎?

快雪時晴30


哈哈哈哈😂,每次看見這類觀點都忍不住想笑。

最早看到這觀點是在搜狐上看一位所謂大咖提出過。

他的意思是在美國即使貧民也可以接受教育,而教育的核心是教大家做一個平常人,也就是:讀平民的書、說平民的話,長大做一個遵紀守法、勤勞、誠實、有愛心、不走捷徑、有正義感的合格公民。

他說據他多年在美觀察,美國教育發給孩子的是兩張文憑,一張是顯性文憑,這個無需多解釋;一張是隱性文憑,即具有平民意識的公民文憑,即做一個誠實、勤勞、有愛心、不走捷徑的謙卑公民。

最後他發現隱性文憑在美國社會更重要,並就此推導出在美國只有二流的學生才會去考博士,好學生根本連書都不會讀完的😂。

個人覺得這個和孩子從小應該快樂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非常符合美國上層社會對普通民眾的宣傳:老老實實做一個普通人挺好。

總所周知,美國是一個階級分化非常嚴重的國家,上升通道遠比目前大陸小的多,當然這也帶來了社會結構相對穩定的優點,但是結果就是政客的還是是政客,大企業家的孩子還是大企業家,服務員的孩子還是服務員,農夫的孩子還是農夫。

那麼上升通道在哪裡?教育!!!毫無疑問最重要的上升通道就是教育。通過不停接受教育獲得本來階層忽略的知識,重新塑造堅毅的性格,並獲得更多的人脈和資源,由此才有可能脫離本身的階層上升到高一級的階層。

而在美國,階級分化從最初的教育就開始了。精英階層的孩子從小就開始各種素質、能力的培養,帶著到處開闊眼界,這可不是普通民眾的孩子玩的起的。

上學後, 精英階層孩子上學費很高的私立學校,或者房價很高的好學區的公立學校,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學習禮儀、藝術,注重體育鍛煉,參與各種普通孩子無法參與的實踐活動,大量閱讀各種文史哲學類書籍;

而普通家庭孩子絕大多數就上普通的教育資源一般或很差的公立學校,業餘時間各種玩耍,接受所謂的快樂教育。

那麼到了本科申請階段,你們覺得哪一類更容易被名校錄取?更何況那些名校還有所謂的推薦人制度。

而美國名校,尤其是名校名博導的直博有多難考,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即使考上了,其拿到學位率之低也是令人髮指。難到經過這重重考驗拿到博士學位的學生在普遍成材率上還比不上普通本科生?又有多少普通家庭孩子有這個資金實力可以讀到博士?就算學出來了其高額的學貸也足以讓其初入社會便身負重壓。

或者再換個例子,華人華裔在美國各族裔裡是最重視教育的,整體學歷在所有少數族裔裡是最高的,而華人華裔在美國的平均收入也是所有少數族裔裡最高的。

當然人各有志,誰願意平凡而簡單的生活那是他的自由,但是這種故意誤導他人的觀點是絕不可取的。


海外信息小磚家


也不知這是出自於哪裡的提問?什麼叫二流學生讀愽,一流的幹嘛了呢?在美國高等教育普及率較高的國家,僅僅完成本科學習是不太夠的,尤其美國社會已逐步退出了製造業,經濟體系以創新為主體,這就要求從業者要有較紮實的理論基礎及較強的研究能力,這些都要通過碩博士階段的學習來獲得,所以在美國讀愽士也是一個常態,並不是以一流二流來區分的。


古老農民


這個問題很二流 反問什麼是二流學生 一流學生又怎樣呢 又不都是自費出國留學 美國人怎樣 美國人是看不起我大中華人們共和國嗎 我們也可以看不起美國人啊 你能認為王家大公子是二流學生嗎 哎 不想說了 問題太沒勁 沒什麼可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