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感覺年紀大的人對家鄉感情深,而年輕人則淡薄?

海闊天陳


很簡單的道理,人都有一種心裡,在一個地方待久了,無論人文地理人情世故,都已經很清楚,再去別的地方,可能又要重新認識,熟悉環境,人物,這是很多人不願意的,

為什麼年紀大的人對家鄉感情深厚,因為他們在家鄉生活的時間久,所有親屬關係都在,甚至祖墳也在,在任何地方漂泊,都不如在家合適,那是一種自內裡的感覺,無法說明,好出門不如待在家,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狗窩,話糙理不糙,就是這麼個道理。年紀越大,越希望在家鄉待著,這也是落葉歸根的原因,總希望回到故里!

為什麼年紀輕的不怎麼戀家

年輕人總感覺外面世界比家鄉好,燈紅酒綠夜夜笙歌,而且少了父母的管制,反而無法無天,不願意回去,對家鄉更是陌生淡然。本來一年也回不去幾次,小夥伴也基本都在外地,年少的心總有點攀比,浮躁,不願意提自己家鄉。

做什麼也不能忘本,家鄉是你唯一的依靠,無論年紀多大,都別忘了自己的根。





南安思


聽到這個問題的一瞬間,腦海裡便閃過了兩個詞:鄉愁以及落葉歸根。

今年28歲的我,處在一個不大不小的尷尬年紀。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所謂的鄉愁,是08年一個人孤身走出大山去求學的日子裡。那時候,因為交通不便,16歲的我,整整一學期才能回家一次,而每次回家的路途總是充滿曲折。那時候,讀書的日子並不全是快樂,想家更是經常的事情。想念到極致時,深夜躲在被窩崩潰大哭也是常有的事情。多年後回憶起來,我仍然覺得神奇的是,那時那樣年輕的我,卻從未被大城市的霓虹閃爍吸引,內心深處最牽掛仍是千里之外那個小小的家,以及裡面的人。

到了後面年紀稍長一些,隨著在外求學的距離不斷拉長,拉遠,但是對家鄉的那份思念卻從未變淺,相反卻日益深厚了。

在我的心裡,對家鄉的想念其實與年齡無關,更多的是人在一種特定環境裡,對於家鄉的一種根深蒂固的情懷。而這種情懷,就如放風箏一般,不管你走的再遠,飛得再高,拉著線的家鄉的那端總是你無法割捨的牽絆。我想,所謂落葉歸根,也不過如此吧。家鄉,永遠是我們出走半生最最懷念的那個港灣。與所有漂泊在外的遊子,共勉!



龍會在路上


我今天50歲,離開家鄉快30年了,年輕人多半不懂的,也沒有這麼深的體會,

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更加有一種思鄉的情節,我現在只有春節回去一次,祭祀祖墳,老家的房子早就無人居住了,兒時的小夥伴早已人到中年,少年時家鄉熱心腸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好多都離開人世了,歲月催人老,讓人唏噓,感嘆…,短短的幾句寒喧問侯,又匆匆離開,抹不去的鄉愁,回不去的家鄉,抹不去對家鄉的感情…那就是家鄉,生我養我的地方,永遠也割捨不了的情感,留在心底的記憶,也許真的有那麼一天,會葉落歸根吧…




七0記憶


年輕時志在四方,為了自己的夢想一直在外面闖蕩。

年紀大時,基本完成了使命,卸下了“盔甲”,收回了鋒芒,迴歸了本性。

於是,那個生長的地方就常常念念不忘,家鄉的親人,小時候的玩伴,家鄉的山水,家鄉的草木方言都非常使之懷念。

曾經有位親戚是老死在臺灣的,晚年時歲數大做不了飛機,不能回來,就讓他的孩子經常回來給他帶家鄉的東西,包括一捏土、一根草他都非常珍惜,時常捧在手心,看著流淚。

後來他去世葬於臺灣後,他孩子又帶回來他的幾件衣服,在老家的祖墳下葬並立了碑。

為什麼有句話叫“葉落歸根”?就是說明我們炎黃子孫無論走到哪裡,最後都忘不了根的情懷。


逾明的生活


說說我自己的感受吧,我的家鄉是在東北的十八線小城市。從上大學的時候開始,就一直想去南方外省,小時候可能沒有什麼機會出去玩,一直很羨慕外面精彩的世界。畢業後開始工作,終於可以自己選擇去哪裡了,我去了廣州工作。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激情。還記得剛工作過年回家,還總嫌棄家裡這那的服務都跟不上,不比大城市,發展的太差了。

後來工作的幾年裡,去過了國內,國外一些城市。現在反而會想念家鄉了。我想大概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心態變化了,家鄉有我的家人,有我最珍貴童年成長的回憶。城市再好,沒有家人沒有愛,對你來說也是冰冷的。現在回想起來嫌棄自己家鄉那會還是太年輕了。

大城市,小城市各有各的好與利弊,但我相信無論走到哪都會懷念家鄉的,因為那是你出生的地方啊,大概就是鄉愁吧。


宇宙無敵美少女006


落葉歸根,樹的落葉終究是要著地的,年輕人剛從枝頭解放,忙趁著東風到處飛舞,看看世間的美景,探索下在枝頭未知的世界,好男兒志在四方。

小時候,我的家鄉有春夏秋冬;上學後,我的家鄉有夏冬;工作後,我的家鄉只有冬天,那每年潔白的雪是我對家鄉唯一的記憶,曾經的溪水山坡、小魚兔子野山果已經被封印在記憶深處;兒時的玩伴也已經不似當年,那些年津津樂道的娛樂項目也已經無法引起我們的注意,唯有那連綿的白雪數十年依舊不變,任你遠觀亦可褻玩焉。

家鄉容不下年輕人靈魂,因為我們放不下的太多,然而都不曾拿起如何談的起放下,不曾經歷那有什麼緬懷;人生就是一場經歷,我們年輕人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們需要探索未知的世界,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我們經歷一生去去尋找心境和肉體的安身之處,驀然回首,那地卻在我們的記憶深處,起點也是終點。

在陽光燦爛午後,一張躺著,一把蒲扇,老年人可以盡情的神遊在自己的過往中,回味這自己的一生;年輕人腦海中是對未知的嚮往和好奇,外面的世界彷彿一隻猴子在我們心裡上跳下躥,敦促著我們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畢竟我們在家鄉太久了,一草一木太熟悉了,我們需要新鮮的事物去餵養我們的好奇心🤣。


瓦倫木


每個人從小生長的環境不一樣,父輩在農村長大而後代從小生長生活在城市,後代的家鄉觀念就淡漠,人到一定的年齡就會對從小的生活環境人和事,很留戀,受歷史文化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影響,中國到現代仍然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口總數的絕大多數生活在農村,新中國成立後少量的農村幸運兒通過考學招工招幹當兵留在了城市,由於農村土地和戶口早已經沒有了,後代也在城市,所以家鄉成了回不去的鄉愁,即使免強在家鄉租房住,但年齡大了後代又在城市誰來照顧啊,舉例說明!我三公當年參加紅四方面軍,解放後在城市工作退休。他的兒孫沒有一個回過老家看看,家鄉觀念淡漠,碰見老家親戚,相處對侍連外人都當不到,冷漠得很。還有我二姐夫從小當兵轉業工作在外面,前幾年退休後終於可以葉落歸根在老家租房養老了,半年後又回城市長住了,親戚鄉鄰熟人多本來是好事,但吃不完的酒送不完的禮,家鄉認為你有錢,不論哪個親戚鄰居都要請你去耍,每個月工資不夠吃酒,不去或送少了把人家得罪了,乾脆回城居住,他小兒子結婚酒宴只請了雙方父母到場,在酒宴前一天才告之兒子結婚酒宴消息,老家人去已經來不及了,通過微信轉帳送禮給他們,他們不收老家人的禮,之後二十四小時退回,如果哪個有難事,只要能辦到他也會盡力。現在農村變了味的名目繁多的酒宴是困撓現在人的毒瘤,大家收入解決基本生活不成問題,最怕就是某人的各種理由的酒宴,當然白事酒宴除外,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巴山小溪


月是故鄉明,特別對於年紀大的人更是。

1 年紀大了,經歷挫折多。回憶起童年生長的種種有趣經歷,思鄉情更切。捉魚、摸蝦、爬樹、豎蜻蜓、捉迷藏、跳皮筋……

2 年輕人嚮往熱鬧繁華,在父母呵護下長大。沒有離鄉背景的愁思。縱然有,父母健在,隨時可以回去看望。

3 對於年紀大了的人,父母很多不在了。家鄉只能在記憶裡,回去找不到親人,連舊的熟悉的人都找不到幾個了。

所以,年紀大了的人更加對家鄉的感情深。滿滿的回憶啊!


清風末末


家鄉:家是居住的地方,鄉是一個地方的統稱。上了年紀的人對家鄉感情深,是同我們的傳統文化分不開的。不作異鄉人,不知故土親。利刀難斷東流水,天涯難隔家鄉情。物離鄉貴,人離鄉賤…。人上了年紀,經歷過人生的各種坎坷,老了老了,就想過一種簡單的丶純碎的生活。而這種生活惟有在家鄉有,這是他的出生地,有他的家族,有他的童年…貧窮或者富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鄉音鄉情,所謂樹高幹尺落葉歸根,故土難離啊。

而年輕人,鬥志昂揚,朝氣蓬勃,四海為家想創一份事業。那有時間糾纏家不家鄉的事。他年輕,未經世事:什麼家鄉是心靈的港灣,是風箏那頭的線…還沒有時間來體會。雖說大部分人是愛家鄉的,但也不排除有些人在家鄉時,受過各種你我所不知的傷害,而造成他不喜歡他的家鄉甚至討厭。傷害他的肯定是人或者是事,與家鄉無關,但那裡分的清呢。

或許若干年後,他會改變看法也說不定。

好了,讓我們大家都為自己的家鄉而自豪吧。


用戶在家體驗


這應該是人類感情的普遍規律吧,個人認為,這其實是跟人在不同年齡階段的不同追求有關係。


年輕人,如同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充滿活力,生機勃勃,這是年輕的優勢,但同樣的,因為年輕,他們所要面對的生存壓力非常殘酷。


或者求學,

高考是成千上萬人過獨木橋,從早上一睜眼到半夜12點,充斥大腦的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好不容易考上大學,考研更加慘烈,據報道,2019年碩士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達285萬,招生人數預計72萬,報錄比約4:1。一心忙於考試的年輕人,又哪會有什麼情懷來思念家鄉。

或者求職,

先要從芸芸眾生的求職者中殺出,搶到一個心儀的職位,之後,又要面對業績,同事關係,領導意圖等等多種職場關係,疲憊不堪。如果是在家鄉就職還好,至少有地方住,有現成飯吃,如果為了打拼,來到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求工作,那還要租房子,下了班自己做飯,自己做衛生,生存的壓力更大。


年輕人的全副身心都用在為未來拼搏上了,自然,顧不上考慮家鄉了。


而年紀大的人,情況則完全不同, 工作穩定,家庭幸福,日子如流水,一天天地過去,兒女漸大,父母漸老。生活安定之餘,難免有更多的時間來傷春悲秋,也會有更平和的心境來回顧自己的一生。經過歲月的洗禮,那些沉澱在記憶深處的年少時光,會抹去不快樂,更多的則是溫暖。而與年少時光所相依共存的,則是永遠忘不了的故鄉。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詩句道出了多少人面對家鄉的哀傷。


所以,當年輕人漸老,也一樣會感懷過去,一樣會對家鄉難以割捨。當一茬茬新的年輕人出現,他們還是會忙得不記得故鄉。


人生就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