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悟空問答強勢出擊後來居上,能夠趕超知乎成為問答界的新老大呢?

這年頭只要你有真才實學,分分鐘給你變現了。你看,悟空問答現在是攻城略地,昨天簽約了知乎300多個大v,具體的形式是,籤三年合同,每個答案按100、200、300、500不同檔位來給錢,一個月最低10篇,最高 24 篇,每篇回答不低於500字,且須有配圖;部分特別頭部的大 V 的簽約價單獨協議。有網友爆料說,某些答主每月可獲得 3 萬元收入。

悟空問答強勢出擊後來居上,能夠趕超知乎成為問答界的新老大呢?

事實上,早在去年,當悟空問答還是頭條下面一個模塊的時候,他們就曾以每月一萬共15個回答的報價向知乎的大V拋出橄欖枝。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對此回應稱:“知識應該分享的。我們只是鼓勵創作,一如既往,我們會覆蓋長尾,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只是要做好匹配。大家別吵了,上來答題吧。”

知乎官方回應稱,真正有價值的內容產生背後,是深度的思考、是經年累月專業實踐的積累、是同行交流的彼此啟發。這是無法簡單粗暴的批量生產、批量計價的。這也是我們不盲目追逐流量、不使用膚淺的手段拔苗助長的原因。我們潛心打造認真、專業、友善的社區氛圍,打磨可以讓專業內容更快獲得關注和認可的產品機制,讓分享有價值內容的用戶都有機會獲得認可。

悟空問答強勢出擊後來居上,能夠趕超知乎成為問答界的新老大呢?

可以看出悟空似乎功利性和目的性更強,而知乎顯得更有情懷。還記得今日頭條 2015 年 11 月底搞出“千人萬元計劃”支持原創嗎?當時張一鳴說“同事們希望我多談情懷,但我還是要和大家聊聊錢。”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從來都是用錢解決。今日頭條,就像突然發家的暴發戶,免不了市儈之氣。而知乎,似乎注重質量和內在的一些東西多一點,與前者相比,更像是有內涵、有情懷的書香世家。

作為中國互聯網上難得的內容高地,知乎聚集著大量高質量內容創作和消費者。就算是一口氣被挖走 300 個大V,其品牌效應和多年經營積累下的社區氛圍應該還是很難被動搖的。雖然知乎變現能力是差了點,悟空給出的條件優異,但是正如網友Fenng所說,知乎上隨便一個都是年收入百萬,人家會看重你這點錢?雖然說得有些誇張和不切實際,但確確實實許多人原本就不是靠寫知乎作為本職工作,僅僅因為愛好和出於知識分享的目的來到了知乎平臺,為提問者答疑解惑。而悟空給能給到那個價位的大v相信其本職工作工資待遇不會低,甚至年收入百萬也是不差毫釐了。

悟空問答強勢出擊後來居上,能夠趕超知乎成為問答界的新老大呢?

另外,今日頭條可能忽略了的一點就是,雖然你爭取到了高質量的大v,但是今日頭條的用戶群體的類型是不是匹配呢?他們提出的問題,想得到的答案,看問題的角度是不是又契合得了來自知乎的大v呢?

知乎上的提問很大一部分也是比較專業的,知乎上的回答也而是高質量的,甚至有些答案高到沒朋友,為什麼?因為夠專業,一般人看不懂。

這就決定了,喜歡知乎的一部分群體是有著高文化素養,高學術素養的,知乎上一條回答幾千字,上萬字都是常見。而頭條的悟空問答側重的是什麼?是娛樂化、大眾化和生活化,其回答的字數甚至都沒有知乎問題的字數多。

悟空問答上“手機有必要貼鋼化膜嗎”這個問題,有300多個回答,其中一條答案獲得了1300多個贊,100多條評論。

悟空問答強勢出擊後來居上,能夠趕超知乎成為問答界的新老大呢?

答案很樸實,可依然獲得了頭條用戶的認可。為什麼?因為頭條的用戶,要的不是科學解釋,不是萬字長文,是最簡單的到底有沒有必要,有必要的原因是什麼,沒必要的原因是什麼。

知乎人,至少一部分知乎人可能暫時不適合悟空問答,悟空問答的內容暫時也不適合這些較真的知乎用戶。所以知乎大v調往悟空問答,有種橘生淮北的趕腳。對於一些問題,答的人未必想答,看的人也未必想看。

所以,無論是從自身形象的角度還是利益的角度來看,頭條此次簡單粗暴的挖知乎大v或許不是很妥當的行為,失理又丟分。當然,也不能排除今日頭條憑藉資本優勢、較低的門檻和更加輕鬆的話題以及問答質量吸引更多的用戶而獲得巨大成功。或許隨著兩個平臺的定位和偏重點不同,用戶可能會更加細分,更加精準。比如我需要學術性、專業性的回答我就上知乎,想看一些輕鬆型的、生活類的話題我就去悟空,這樣的話,兩家可能不會是很尖銳的競爭對手,甚至會共享某些用戶群體。

曾經參加過頭條的訓練營,誰知結束後就更新,然後回答問題的紅包功能被關閉了。。。。哎 我們普通老百姓該怎麼做呢。如果你還堅持寫回答的話,關注我然後私我,我把訓練營的課程發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