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清代女子嫁妝的標配:白色床單、神祕盒子!都是為了洞房花燭夜

嫁妝,即為女性出嫁時,孃家準備的陪嫁至夫家的結婚用品及財產財物,亦稱

“陪妝”、“妝奩”。這一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傳統習俗,因為傳統封建禮制的約束,發展至清朝時期被賦予了另外的含義。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中原地區歷史悠久的儒家文化影響下,清朝將封建禮制、倫理道德發展到極致狀態。婚嫁行為,作為直接關係到傳統倫理道德、封建禮制約束的所在,幾乎成為對女性最具代表性的道德評價標準。

清代女子嫁妝的標配:白色床單、神秘盒子!都是為了洞房花燭夜

清代嫁妝

清朝時期的女性出嫁較之現今社會,有著較為明顯的幾處特點:

1、出嫁年齡較小,清朝時期對成年的評定界限較之現在要遠遠提前,12歲甚至更小的年齡,就開始談及婚嫁。

2、男女婚事,必須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基本原則。清朝乃至所有的封建皇權社會中,自由戀愛乃系一個遙不可及甚至不為人知的行為。男女之間的婚嫁,必須嚴格聽從父母的安排,經媒婆介紹,就決定了終身大事。

3、對婚前“男女之事”的嚴格杜絕。在傳統的封建禮教約束下,未出閣的女性除了自己的父親和兄弟,幾乎不同外界男性接觸。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是那個時期女性未出閣之前最真實的寫照。

清代女子嫁妝的標配:白色床單、神秘盒子!都是為了洞房花燭夜

清朝女性形象

可是,清朝女性出嫁後,在上述幾個特點的直接約束下,又會出現兩個必然會出現的“難題”

1、年齡尚幼的、未經人事甚至未曾蒙面的小夫妻,該如何順利度過洞房花燭夜?

畢竟在當時的傳統倫理道德和封建禮教的約束下,年幼的男女雙方對夫妻之事的認知程度、熟悉程度乃至掌握程度幾乎為零。更重要的是,這對小夫妻乃系只見數面,更多的是從未蒙面的所在。清朝時候的女性,地位地下,乃系男性的附屬品所在,其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傳宗接代、繁衍子嗣。

諸多條件約束下,洞房花燭夜乃至後面的夫妻生活都無法正常進行,何來繁衍子嗣?

清代女子嫁妝的標配:白色床單、神秘盒子!都是為了洞房花燭夜

2、出嫁姑娘的孃家,該如何向男方乃至祝賀親朋隱晦的證明姑娘的“清白之身”?

清朝時期,男性對於女性“清白之身”的要求,甚至不關乎所謂的“處女情結”,而是一件女性道德水準的最低評價標準,關乎女性整個家族顏面的關鍵因素所在。

《儀禮·喪服》中給出了傳統社會,男性休妻的七大理由,即為著名的“七出”

七出者:無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盜竊,五也;妒忌,六也;惡疾,七也。

其中,僅次於“無子”之大不孝之後的“淫佚”,既包括了婚後的行事不檢、有違婦道;更包括了婚前女性的貞節有失、道德有喪。而這一修妻理由能夠排在

“七出”中的第二位,就足以證明封建禮教對婚前女性“清白之事”的高度重視和著意要求。

清代女子嫁妝的標配:白色床單、神秘盒子!都是為了洞房花燭夜

為了解決這兩大難題,清朝女性出嫁時,在孃家準備的陪嫁至夫家的結婚用品及財產財物中,就有了白色床單和鐵質盒子的存在。

白色床單

在諸多影視劇作品和民間野史傳聞記載中,對於女性婚前“清白之身”的驗證標準極為簡單,那就是在小夫妻洞房花燭夜之後,查看“落紅”情況。

有,則代表了“清白”;無,則代表了“失身”;接下來便是根據有無情況,給予女性天壤之別的分別處置辦法。

在清朝的野史記載中,按照部分地區的傳統習俗,“落紅”的證據還會在第二天送至女性孃家,箇中含義,不言而喻。但這畢竟是男女兩家才能知道,而且是事後才能知道的隱私問題,外人該如何得知女性的“清白”呢?

清代女子嫁妝的標配:白色床單、神秘盒子!都是為了洞房花燭夜

為了向從未蒙面的丈夫尤其是眾多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現行證明出嫁女子的“清白”,女子的孃家就會準備好一張白床單,並且專門放置於陪嫁物品中的明顯位置,用以彰顯和證明孃家對女性“清白之身”的自信。新婚之夜,這張白床單就會鋪在新婚之夜的床上,一次性決定女性的最終命運。

鐵製盒子

清朝女性出嫁之時,孃家為其準備白色床單,尚可理解。可是,在諸多陪嫁物品中,還會有一個神秘的鐵製盒子被隱秘地帶至夫家。

這個盒子裡裝的什麼?

這個盒子中所裝的東西,就是用以幫助小夫妻順利度過洞房花燭夜的“指導說明書”!

清代女子嫁妝的標配:白色床單、神秘盒子!都是為了洞房花燭夜

神秘的鐵製盒子

介紹和描繪“夫妻之事”的相關畫冊、圖文、書籍等等“教育性”、“指導性”“說明書”,以便於未經人事的男女雙方,能夠進行學習和模擬,順利完成這人生中的一道難關!

“白色床單”乃系對傳統倫理道德、封建禮教約束的服從;而“鐵製盒子”則是在封建禮教約束下,人們用以對抗和解決制度弊端的有效辦法。行文至此,不知該贊古人智慧,還是該嘆古人不幸。


參考文獻:《儀禮·喪服》、《論清代婚嫁制度》、《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談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