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揚州“三頭宴”是什麼來歷?

huangrushiyi


揚州”三頭宴“ 清燉獅子頭、拆燴鰱魚頭和扒燒整豬頭三個菜餚組成,是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

獅子頭是揚州的家常菜,基本家家戶戶都會做,日本田中角榮和美國總統尼克松、里根訪華時候,曾作為國宴菜招待貴賓。在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港澳地區都有一定的影響。清燉獅子頭在隋代已經時四大名菜,古時稱作“葵花大斬肉”,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品嚐後,寫下“卻將一臠配兩螯,世間莫有揚州鶴”詩句。還記得《舌尖上》的中國也曾單獨介紹。

獅子頭雖是傳統手藝,又可以隨季節在材料上適時改變。一般在秋冬製作,因為要加上蟹肉蟹黃,如果是在春天吃,酒店會用河蚌燉獅子頭,異常鮮美,而在清明前後,春筍、芽筍冒尖,筍脆嫩清香,又可以做筍燜獅子頭。端午前後,鮰魚正值肥美,以鮰魚的魚腩和魚肉混合豬瘦肉丁,可做鮰魚燉獅子頭,所以就是一年四季都有品嚐的時候,讓客人嚐到不同味道。

拆燴鰱魚頭: 相傳源自清朝末年一個朱財主家。朱財主請來一些工匠砌一座繡樓,但朱財主很吝嗇,給工匠們提供的伙食很差,於是工匠們就磨洋工。一日財主的小妾過生日,他請來名廚招待賓客,其中有一道以大鰱魚魚身為主料的菜品,魚身做菜,魚頭卻無用處。財主覺得魚頭丟掉可惜,便吩咐廚師將魚頭剔骨烹煮給工匠們吃(不是體貼,而是怕魚骨頭太多使得吃起來耽誤工時)。名廚雖從未做過這樣的菜品,但廚藝高超,將魚頭劈開,先煮至離骨,拆除魚骨後再入鍋中大火調味出鍋,燒成的魚頭美味異常,工匠們很快就吃光了。之後廚師經過多次改良,最終使得拆燴鰱魚頭譽滿淮揚。

扒燒整豬頭的來歷有詩為證。清代的白沙惺庵居士在《望江南百調》中寫道:“揚州好,法海寺閒遊。湖上虛堂開對岸,水邊團塔映中流,留客爛豬頭。”

清朝乾隆年間,揚州法海寺有一位蓮法師,擅長烹調,尤其是燒的豬頭肥嫩香甜美味。他經常以這道菜款待施主,許多食客也慕名而來,譽為“味壓江南”。後來這手藝傳給寺中的一位廚師,廚師在外面開了飯館,專門製作燒整豬頭。在當時,寺裡的小和尚還未像得道高僧一樣嚴守戒律,於是幾個人湊錢買一隻小豬臉,將其收拾乾淨,放入準備好的尿壺之中,加入蔥姜酒鹽調味去腥的作料,用荷葉把壺口紮緊,再用泥巴封死,像極了叫花雞的做法。之後將尿壺藏在大殿之後,用燭火燒,大概兩天工夫,打開尿壺,濃香四溢,小和尚就吃到了極美的豬頭肉。若干年後,小和尚變成了老和尚,但燒豬頭的技藝卻已嫻熟無比,才有了法海寺的燒豬頭。

其實,“燒豬頭”的做法在1400多年前的《齊名要術》中就已經記載了。

揚州三頭宴的形成和當地的飲食文化發展、人文因素有很大關係。2009年,關於三頭宴的術語、主輔料、含量、製作方法、要求、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進行詳細的規定,出臺了地方標準。

文/GSN


亞洲食學論壇


三頭宴簡約而不簡單,如果做地道的三頭宴,沒有一千元是做不出來的。


竹香居


推薦一部小說《煙花三月》,裡面幾位名廚的對決,可以看出淮揚菜精緻的烹飪和豐厚的文化。

該作者還有幾部關於美食的小說,豬頭那個尤其讓人印象深刻,文筆有趣的很。


心悅君兮90716


一切都是吹出來的啊……君子各有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