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流入大海泥沙神祕消失,原來地球已被兩萬公里長裂縫割開

流入大海泥沙神秘消失,原來地球已被兩萬公里長裂縫割開

科學家們估計,每年流入海洋的泥沙約有150億噸,和浩瀚的大海比起來,似乎少得可憐。但海洋大約在四十億年前就形成了,日積月累下來,科學家們估計流入海洋的沉積物應該足夠在海底鋪上一層20公里厚的淤泥。而地球最高的山峰和最低的海溝高差約20公里,也就是說排入海里的沉積物應該早就把地球的全部溝壑都填得滿滿當當,甚至連珠穆朗瑪峰都會沒入淤泥之中,地球表面將完全被海水覆蓋,成為一個水深2448米,圓潤光滑的超級大水球。這個結論無疑極其荒謬,那麼排入大海的泥沙都到哪兒去了呢?

原來地球上最雄偉的山脈並不是我們平時看到的珠穆朗瑪阿爾卑斯們,而是淹沒在海洋下面,沿著各大洋的海床到處延伸的海底山脈,總長度達75000公里,突出水面的部分就成為海洋中的島嶼。在大西洋洋中脊的中段下面,有一個巨大的峽谷,全長19000公里,寬達20公里,就像一條裂縫把地球分成了兩半。鑽探出來的岩心樣品顯示,此處的山脊非常年輕,山脊兩側東西方向離得越遠的地方,岩心樣品就越古老。一位名叫哈里·赫斯的科學家得出結論:山脊下方是地幔軟流層的出口,不斷湧出的熔岩冷卻形成剛性強的新地殼,然後被後面產生的更新的地殼推向兩側,大西洋海底就像傳送帶一樣,把地殼分別傳向歐洲和北美洲,這個學說被稱為海底擴張學說。

地殼擴張到大陸板塊邊緣後,會潛沒進入大陸板塊之下,地殼的岩石圈、海洋的沉積層以及被困住的水分也經由潛沒帶回到地幔深處。所以排入大海的泥沙並沒有神秘消失,地球的板塊運動又把它們帶回到地幔深處,不斷循環,週而復始。這個理論最終發展成板塊構造學說,讓我們可以很好地解釋地球上的板塊漂移、地震原因、群島形成,甚至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根據這個理論,現在的大西洋正在不斷拓寬,最終會超過太平洋的面積。五千萬年後非洲與歐洲將會發生碰撞,地中海將會消失,澳大利亞會與東南亞匯合在一起;1億年後大西洋中洋脊也將潛沒,各個大陸互相靠攏;2.5億年後將會產生第二個盤古大陸——終極盤古大陸,這個超級大陸的中央會下陷成為一個小洋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