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教一個孩子懂得感恩?

梅子145529338


如何教一個孩子懂得感恩?我是麗麗郭,10年職場二寶媽一枚(大寶7歲,二寶4歲),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

我認為孩子的感恩之心不是教出來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換句話講,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想要你孩子未來怎麼樣,那你就儘管去做好自己榜樣的力量就好了。



孩子為什麼要懂的感恩?

究其一生,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成長好壞受家庭、學校、社會影響,但在未過多接觸社會的青少年時間,受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的影響最大。

感恩之心的有無,對於一個孩子的人生,關係巨大。同樣一件事,有感恩之心的人,會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待;而無此心的人,則會用充滿陰暗的目光去審視。長期來看,這兩種人的人生會截然不同。

身為父母,相信誰都不想培養一個白羊狼,都想培養一個擁有感恩體質的孩子。

一個人如果沒有感恩之心,擁有越大的本事,越會成為一個壞才,甚至還不如沒有本事。

現在的小孩是幸福的,衣食無憂,但同樣也存在各種隱患。呼風喚雨,衣食無憂的生活也讓他們從未像上一代的我們一樣。

體會過生活的不易,賺錢的辛苦,父母的艱辛,所以在身體力行的影響方面,我們是有欠缺的。

但小孩子的可塑性是最強的,而老人的思變性很差,為什麼有時候在明白的道理,跟父母講也是很難的。

就比如疫情期間,勸老太太們出門帶口罩,可比勸一個孩子穿秋褲難多了,固有思維模式已成定勢,這也就是為什麼小孩子的好習慣要從小養成。



怎麼去培養感恩體質?

都知道擁有感恩體質很重要,但怎麼去培養是關鍵?

講一個我父母的成功案例吧!

我家在農村,小時候家裡很窮,印象裡每年吃肉的次數都少之又少,逢年過節,家裡才捨得買一些肉和菜。

每次眼巴巴得饞得直流口水,卻依然得等奶奶、爺爺等長輩吃完才能下筷,我弟有幾次 想偷吃,都被我媽明令禁止了。

當然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段,還有更多其它細節,比如別人對我們的好,我媽會一一記在心裡,家裡有好吃好喝的東西,都會第一時間派我和弟弟給人送去。

在相處的過程中,從來都不喜歡佔便宜,別人對我3分好,我對別 人要回5分好。

我和弟弟從小耳濡目染,待人接物上從來沒用我父母操心過,而父母也從未教育過我們要孝順老人,待人真誠過 。

我們的感恩體質是自小習得的一項本領。 現如今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做得更多的也是用行動去帶動、感染。

比如,家裡有好吃的東西,我第一時間都會先問婆婆要不要吃,備好放在離婆婆、公公最近的地方。

即使她們多數情況下不吃,但我也一直這麼做。而且越是孩子們喜歡吃的東西,我自己越要吃一口,從不會讓他們覺得,因為愛,所有好東西都必須留給他們一個人吃。

當然還有好多情況,就不一一細說,而家長需要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就是發現自己的感恩體質,然後身體力行去影響孩子。教育的真諦是一個真情實感表露、持續自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

感恩體質的培養,我覺得貴在不要言教,要身教。口頭溝通往往是你把你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讓他跟著你學,不是要他聽你的話。


麗麗郭


我家老大今年五歲了,進電梯的時候,會主動問電梯裡面的其他人:請問你們是幾樓?然後就幫忙按幾樓的電梯,有時按鍵太高了,孩子按不到 但是孩子會踮腳夠到然後按電梯。

吃飯的時候,小傢伙主動幫忙拿碗筷,弄好了,第一個去叫爺爺吃飯,吃完飯後就幫忙收拾碗筷。

家裡買了好吃的水果,或者我剝了橘子,第一個先給爺爺、爸爸、弟弟、媽媽最後才是自己吃。

出去公園玩的時候,看到路邊有垃圾口袋或者垃圾瓶,自己主動撿來丟到垃圾桶。

有人幫助她,不管是誰,孩子嘴邊經常會說:請、謝謝、不客氣等,這些話經常掛在嘴邊。

很多人都會問,孩子到底是怎麼教的呀!這麼懂禮貌。真的,我們家孩子不用教,這一切就是一種習慣,不是教不出來的,而是長期養成的。

可能很多人忘了,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你作為父母的,只要你懂的感恩,那麼孩子肯定隨你。如果你是滿口髒話,那麼孩子肯定好不到哪裡去;如果你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那麼孩子脾氣肯定不好;如果你對你的爸媽大吼大叫,那麼你的孩子也會對你大吼大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影響他最深的人,他的每一個習慣和你息息相關,你的見識直接影響他,你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請您先成為這樣的人。

很多家庭的

教育存在問題,導致孩子從小自私自利、溺愛、傲慢、不講理、不感恩等等,這真的是孩子的錯嗎?不是的,孩子的果,就是父母的因。

從小你怕使喚孩子;不願意讓孩子吃苦;無條件的滿足他,這些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

感謝大家閱讀,我說的這些希望父母們深思,讀書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但正在影響孩子一身的是家庭教育,是父母的習慣影響孩子一生。


一月愛八月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我是一個二胎寶媽,在育兒得過程中我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很慶幸,我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我女兒從出生開始就在家人特別的關愛中長大,姥姥疼舅舅愛的,什麼事情都依著她,想要的玩具全部買來,想吃的東西全都拿給她吃,小姑娘變得刁蠻挑剔還有點自私。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她很喜歡吃一種蘑菇燉湯,有一次家裡燉了蘑菇湯,她奶奶就吃了幾片,結果她特別生氣,說這蘑菇只能是她的,我們誰也不能吃。

這件事讓我和她爸爸進行了反思,我們意識到這樣是不對的,這會害了孩子。孩子變得自私沒有感恩之心,我們總結了兩個原因:

一是太過於溺愛孩子。一家人都把她捧在收心了,給她的都是最好的,只要她喜歡的都會滿足她。這其實是非常不好的事情,這會讓小孩子形成一個錯誤的認知,就是什麼好東西都是我一個人的,讓 她失去了為別人著想的習慣,讓她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失去了感恩的心。

二是父母沒有以身作則。實際上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要求自己的孩子董事學會感恩,而自己卻沒做好,要求孩子孝順自己自己卻不孝順父母,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之前我也沒有做好,因為婆婆剛來幫我們帶孩子,生活習慣和觀念上有很大的差異,剛開始的時候相處的不是很融洽,所以不要說感恩了只要能和平相處就不錯了,這是給孩子錯誤的示範。

所以,明白了孩子為什麼不懂得感恩,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了:

1、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告訴孩子不是所有的好東西都是她一個人的,我們是一家人,好東西是屬於大家的。讓她明白父母家人的辛勤付出。

2、父母做好孩子的榜樣。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是什麼樣的人我們就做什麼樣的人。

3、感恩教育類書籍和視頻的學習。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一點,這可能比大人去教育孩子更管用。我印象最深的是我曾經給她看《巨嬰》這部動畫片,小朋友感觸特別深,平時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看了後竟然自己穿衣吃飯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都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吧。


袋鼠麻麻育兒屋


玲今天的情緒降到了極點,一夜展轉反側,難以入眠,最近在兒子家的一幕幕放電影似的浮現在眼前。

二0二0年伊始,兒媳生了個大胖生子,閤家歡天喜地,玲看著剖腹產出來的媳婦,臉色蒼白,身子極度虛弱,暗暗發誓,一定要盡心盡力照顧好媳婦的月子。

在醫院的幾天裡,我扶她下床,照顧她如側,為她擦身子,雖然日夜操勞,我始終無怨無悔,盡心盡力。

後來媳婦請來了月嫂,我更是極積配合。月嫂走後,我燒的飯不合媳婦胃口,儘管使出渾身解數,也難博她一笑。

兒子埋怨我沒有和保姆好好學習。這幾年玲都在外面幫單位燒飯,頭十個竟爭對手都被她淘汰,她非常自信自己的手藝。

平時她上網查,月孑餐怎麼搭配,怎麼燒,可自第一頓飯菜不合媳婦的胃囗之後,媳婦便從此不吃她燒的菜。

玲很慚愧,也很內糾,從此便儘量做好家務,幫媳婦照顧孫子。

正好是瘟疫期間,兒子按時燒給他老婆吃,倒也相安無事。

可是自此媳婦便不給玲好臉色看,甚至每次讓玲做事,都是提著嗓子,喝牛一般。玲心裡很不舒服,便發微信給兒子,讓他在恰當的時候提醒一下她老婆,和我說話溫柔一點。

可她的兒子是見老婆就點頭哈腰之輩,平時家裡屁大的事都是老婆說了算。根本沒有自己的主見。

玲冷眼觀察幾天以後,發現問題是出現在自己兒子身上,他不改變,局面就無法改變。

漸漸的,玲事事小心翼翼,每天除了做家務,只要寶寶一哭,立馬跑去幫忙,可人兒媳婦根本不讓玲沾手,換尿不溼都追求極至的完美。每個部位都捋得週週正正。

唯一讓玲開心的是,她讓玲給寶寶洗澡,於是玲便仔仔細細,儘儘心心幫寶寶洗澡,看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到會笑到會絮舌,玲心裡樂開了花,不管平時受了什麼委屈,此時也雲開霧散。

一次玲早上起來,到兒子房間,看到兒子正用量杯給正在哭鬧的寶寶餵奶。玲便湊前輕聲洵問:怎麼了?寶寶哭得這麼厲害?

那知兒子抬起頭,瞪著一雙憤怒的眼,狠狠地瞄了一下眼前的玲,好似不是她的母親,而是階級敵人:你問寶寶怎麼了?寶寶口腔有問題,吃不了奶了!你什麼時候關心過寶寶?"

玲愕然地看著眼前這從小到大她視如生命的兒子,巨然無事生端地朝自己發無名之火。看著他抽掘變形的臉,玲的心一下子冰到了腳後跟。

玲眼含淚水默默地退出了房間,她想不通,她事事小心,只吃點粥飯果腹而己,那裡讓兒子媳婦記恨如此?

吃過早飯,兒子兒媳喊玲一道帶著寶寶看醫生,由於是特殊時期,每個人都戴著口罩和手套。來到醫院,醫院的人繆無幾,來到前臺,登記,測體溫,好不容易等到預約的兒科醫生。女醫生很熟練地檢查了寶寶的身體及口腔,得到的結論是:寶寶身體及囗腔一切正常,寶寶非常健康。

皆大歡喜!

初次榮升寶爸寶媽的人對寶寶格外緊張,而且是非常時期,此前種種行為可解可諒。

一天早上涼衣服的時候,玲不小心碰碎了兒媳陽臺上兩瓶綠植,我嚇得不輕,和兒子說了,兒子說,沒事,家裡的在瓶還多呢。兒媳來了,說了句:你怎麼不把上面的一齊摔了呢?

我心裡雖然不開心,但面對她的指責,玲默默走開了。

有天晚上兒子回來說:我餓了,我連忙下面,兒子說,我要搞給季贇給呢,我回到房間,一會兒出來,他們倆人都在吃晚飯,我說了句:艾喲,吃飯了怎麼不叫上我呢。

一天早上起來洗衣服,看到衣簍裡的衣服我首先撿起襪子和內衣用手洗了,把大件衣件放在洗衣機裡洗。兒子上班時,來回走動,問:你把我的毛衣洗了?

是呀,在衣簍裡呢,就一齊洗了。

那我來回找衣服你怎麼不告訴我一聲呢?

你沒問我,我怎麼知道你在找衣服呢?

沒事的時侯,我用微信寫了段話給兒子:兒子,你平時在你老婆面前給我點面子,如果都不給我留面子,你老婆會給小鞋給穿的。

一會兒兒子發來了信息:媽,等疫情過後,我送老婆孩子去她娘住一個月,回來她也要上班了,回頭我們請個保姆阿姨,就不勞煩你了。

這趟帶孫之行就快結束了。我長長鬆了口氣。為什麼我全身心的投入換不回兒子兒媳的真心呢?他們怎麼就不念我的好呢?




梅子145529338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要刻意的去跟他們說要怎麼感恩,用實際行動來告訴他,偶爾也跟孩子講講他們能接受的道理,或者把自己要表達的感恩教孩子用行動來證明。比如說今天我包了餃子,煮熟了讓孩子端給爺爺奶奶吃,還有走在大街上,讓孩子把別人隨手扔的垃圾撿到馬路上的垃圾桶裡,告訴他清潔阿姨、叔叔很辛苦,你不能隨手扔垃圾什麼的等等……







傷口百慧


我小時候沒錢了找父母親要,喜歡好看的衣服好吃的東西都是很習慣的要父母親買,穿舊的衣服和用壞了的物品也可以隨手扔。長大了為人父母了才體會到了父母親的艱辛,一分一分的血汗錢,我們的兒女找我們要錢用時也不知道珍惜。為了能讓孩子懂得感恩,就讓她們到我的工作地去幹幹活,去體驗一下勞動,她們自然會知道了。


伯爵1857


我記得有一天我為孩子特意準備了一頓飯,比平時更豐富一些也更好吃一些,當時孩子喝完了一碗雞湯,站了起來,特地給我行了一個禮,說媽媽你辛苦了,我當時愣住了,這什麼情況?但是也特別感動,又很欣慰。

我們家境普通也並不算富裕,各方面只要他想吃都會滿足她,不會去滿足他的無理需求,一些對身體不太健康的食物,我們一般不會滿足她的要求。

平時在物質方面,我個人認為,得到的越多,要求就越多。大人如此,孩子也如此。不能超量滿足孩子,不能讓孩子有標準太高的物質生活,以免讓父母變成了孩子的提款機印鈔機。相反可以適當的讓孩子吃點苦,還要在合適的時候對孩子說不。

家境普通的孩子一般懂得知足感恩,因為他們的慾望父母並不能全部滿足,比如一年只能出去旅遊一次,或者家境不允許他們總去遊樂場,這樣他們就會非常期盼寶貴的旅行或遊玩機會珍惜來之不易的體驗,而什麼慾望都能被滿足了,孩子快樂很少,其實很少人對唾手可得的東西往往不會珍惜,所以父母千萬不要超量滿足孩子,一定要設定限制並且延遲滿足,通過限制讓孩子體會到期待盼望的感覺,讓孩子珍惜事物的價值,幫孩子學會自律,知足,學會珍惜,進而生出感恩之心


susu素素


必須要教的!做好榜樣,影響和教導兒女什麼叫人品,怎樣去感恩。前幾天,我把我爸生前所做過的事全部告訴我的女兒。我女兒說:媽咪,外公真的是個頂天立地的男人大丈夫!世間少有的!我說:對啊!會說的人好多,但是真正能做到的感恩極少!寧願自己不吃,讓別人吃。寧願自己吃虧,也不爭風頭。但是天有眼的。是不是真的失去了嗎?不是的。天會還你公道的。有大舍必有大得!我爸影響了我。而我也影響我女兒。這叫家教!


L優雅


我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好了,家裡兄弟姐妹也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把孩子當寶貝似的,要什麼給什麼,把孩子照顧得事無具細。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教一個孩子懂得感恩呢?

  • 父母要以身作則

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就要先成為那樣的人。

美國黑人作家鮑德溫說過:“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一定會模仿大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我小的時候家庭條件差,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好吃的。所謂的好吃的,也就是把自家養的雞殺一隻。把雞殺好,煮好之後,我爸會把雞翅,雞脯肉,還有雞肝挑出來讓我們先給爺爺奶奶送去,每次挑肉的時候,我爸都會跟我們說:"奶奶喜歡吃雞翅,爺爺喜歡吃雞肝,爺爺奶奶年紀大了,牙不好了,骨頭啃不動,所以雞脯肉要讓給爺爺奶奶吃。"

爺爺奶奶家離我們家有三公里左右,來回一趟就算小跑也將近一個小時。但過年過節先給爺爺奶奶送好吃的,從來沒有間斷過。

父親並沒有跟我們說如何孝順老人,但他的行為已經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

  • 父母愛孩子要把握好度

沒有哪一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愛孩子的度一定要把握好,過度的溺愛就是害孩子。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什麼有什麼。每天除了學習就是玩電子產品,沒幹過一次家務,沒洗過一次自己的襪子。他覺得父母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所以他體會不到父母的付出,他就不懂得感恩。

父母不要一味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而是要適當的滿足他,讓他參與到家務勞動中,讓他認識到他也是家庭的一份子,讓他知道,他每天腳底下踩的乾淨的地板,每天穿的乾淨的衣服和吃的可口的飯菜,都是父母在默默的付出。

唯有感恩,才能創造美好的人生!


三個淘氣包的麻麻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何教會一個孩子懂得感恩?

我個人認為嘴上的說教遠沒有身體力行的手腳,效果來的快。

有的父母很喜歡在嘴巴說,要讓孩子懂得感恩,但是自己卻不知道,對自己的父母感恩,而且還和父母對著幹。

還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學會一直苦口婆心的在孩子耳邊嘮叨,好像只有他這樣嘮叨了,孩子才能既有遊戲才能學會感恩,其實這些都有可能適得其反。

均姐認為最好的教孩子懂得感恩的方法,就是身體力行在輔以適當的解釋,強於其他所有教會孩子懂得感恩的方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是怎麼感恩的,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當中學會,甚至以葫蘆畫瓢。所以要想孩子學會感恩,就先從我們自己開始。

不知道你認為均姐說的對嗎?如果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如果有喜歡的也可以轉發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