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比恐龍滅亡規模大的生物大滅絕,地球上發生了幾次?

sdjxh


很多人都知道,地球上一共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恐龍滅亡那一次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次,也是最有名的一次,發生在距今6 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如果問比恐龍滅亡規模大的生物大滅絕有幾次,可能會有見仁見智,下面我們把這五次大滅絕規模的一種排名觀點和簡單情況介紹給大家。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第一次

時間 4.4億年前奧陶紀末期

排名 第三位

生物類型 當時氣候溫和,淺海廣佈,海生生物空前發展,如三葉蟲、腕足類、雙殼類、腹足類、海百合、藻類等。奧陶紀晚期首次出現了可靠的陸生脊椎動物——淡水無顎魚。淡水植物據推測可能在奧陶紀已經出現。

滅絕情況 約85%的物種滅亡,約27%的科與57%的屬滅絕。

原因推測 由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當時撒哈拉所在的陸地位於南極,當陸地彙集在極點附近時,容易造成厚的積冰。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氣環流變冷,整個地球的溫度下降,冰川鎖住水,導致海平面下降,改變了生物的生存環境,沿海生物圈被嚴重破壞了。

第二次

時間 3.75億年前泥盆紀

排名 第四位

生物類型 泥盆紀是脊椎動物快速發展的時期,魚類相當繁盛,各種類別的魚都有出現,故泥盆紀被稱為“魚類的時代”。最重要的是從總鰭類演化而來的,兩棲類、爬行類的祖先四足類(四足脊椎動物)出現。

滅絕情況 約82%的海洋物種滅絕,當時淺海的珊瑚幾乎全部滅絕,深海珊瑚也部分滅絕。

原因推測 地球氣候變冷和海洋退卻。

第三次

時間 2.5億年前二疊紀末期

排名 第一位

生物類型 海生無脊椎動物中主要門類仍是筳類、珊瑚、腕足類和菊石。脊椎動物在二疊紀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魚類中的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等有了新發展。兩棲類進一步繁盛。爬行動物中有杯龍類、中龍類、盤龍類、獸孔類。早二疊世的植物以節蕨、石松、真蕨、種子蕨類為主。晚二疊世出現了銀杏、蘇鐵、本內蘇鐵、松柏類等裸子植物。

滅絕情況 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被公認為地球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

原因推測 當時的地球經歷了一場全球範圍的高溫期,氣候乾旱,森林野火不斷,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海洋生物也因缺氧而大批死亡。其罪魁禍首,就是當時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導致快速的溫室效應。

第四次

時間 2.08億年前三疊紀晚期

排名 第五位

生物類型 陸生爬行動物比二疊紀有了明顯的發展,主要由槽齒類、恐龍類、似哺乳的爬行類組成。原始的哺乳動物最早見於晚三疊世,屬始獸類。裸子植物的蘇鐵、本內蘇鐵、尼爾桑、銀杏及松柏類的植物自三疊紀起迅速發展起來。

滅絕情況 有76%的物種,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滅絕。

原因推測 原因至今未有定論。常見的觀點是,隕石撞擊地球所致。

第五次

時間 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

排名 第二位

生物類型 白堊紀早期陸地上的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仍佔統治地位,松柏、蘇鐵、銀杏、真蕨及有節類組成主要植物群。被子植物開始出現於白堊紀早期,中期大量增加,到晚期在陸生植物中居統治地位,山毛櫸、榕樹、木蘭、楓、櫟、楊、樟、胡桃、懸鈴木等都已出現。白堊紀恐龍種類達到極盛,這時候最著名的恐龍是霸王龍,是陸地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食肉動物。動物界裡,哺乳動物還是比較小,只是陸地動物的一小部分

滅絕情況 約75%-80%的物種滅絕。長達14000年之久的恐龍時代在此終結。

原因推測 被廣泛認可的是“隕石撞擊說”。墨西哥希克蘇魯伯隕石撞擊事件是造成白堊紀恐龍大滅絕的原因。


洪良


恐龍大滅絕是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它發生在距今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被稱為是地球史上第二大生物大滅絕事件,約75%--80%的物種滅絕。那麼,第一大生物大滅絕事件是哪一次呢?——第三次生物大滅絕(三葉蟲滅亡)

在二疊紀末期,也就是距今2.5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最嚴重的災難,當時地幔中的岩漿活動異常劇烈,所以地幔中產生了巨大的壓力,終於,地幔爆炸了!隨之而來的則是巨大的災難,大量的生物“蒸發”殆盡,整個海洋、陸地的生命跡象都基本消失。

當時的地球還是上面的這種樣子,60%的陸地被植被覆蓋,鬱鬱蔥蔥、其他地方則是沙漠。並且當時物種極其豐富,真正的霸主是哺乳動物的祖先——似哺乳爬行動物(合弓綱),如下圖中所示。

然而,好景不長,火山爆發了,並且,岩漿持續噴發,一共得有數萬年。持續噴發出的岩漿覆蓋了大陸的一半面積。森林被燒,所以可想而知,陸地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被破壞,食草動物沒吃的,死了。所以食肉動物也就沒吃的了。整個食物鏈都未能逃脫厄運。

並且,更加恐怖的是火山噴發帶出了大量的有毒氣體。很多動植物也被毒死,還有,這些氣體和灰塵在大氣層上面覆蓋的很厚,久久不能消散,導致地球的溫度劇增,很多種因素導致生物大面積滅絕。

高溫使洋流停止,海洋中的含氧量幾乎為零,所以大多數海洋生物也都死了。同時,70攝氏度的高溫使得大量海水蒸發,世界平均海水深度可能只有現今的三分之一。海洋生物的空間也被壓縮的很嚴重。

二十萬年過去了,火殺不在噴發。凝固的岩漿(玄武岩)積累在地表,厚達600多米。但此時,地球上的生命跡象已幾乎消失,地球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恢復生機。這場災難滅絕了98%的生物。這場災難也滅絕了有5億年曆史的古老節肢動物——大名鼎鼎的三葉蟲。


錦繡科學


我們美麗的地球在宇宙中存活了35億年了,或許對於如此長久的是來看,我們生活在地球的每一個人所擁有的時間都是滄海一慄。然而我們不過是數次生物大滅絕之後的產物。不幸的是人類卻成為地球發展歷史中唯一一種具有著讓其他物種滅絕的生物。渡渡鳥,袋狼,候鴿等等很多的生物都因為人類垂涎其肉,渴望其皮毛導致了了他們消失在了地球上。


地球上由於氣候變化和罕見災難性事件確實發生了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五次大滅絕發生在不同的地質時期。最早的發生在距今約5億年前到4億年前的奧陶紀,發生原因大概被認為是伽馬射線爆,滅絕生物代表為彗星蟲。

接著是發生在距今約4億年到3.5億年的泥盆紀,發生物種滅絕原因超級地幔柱,滅絕生物代表是志留紀稱霸海洋的盾皮魚類。


第三次是發生在距今約2.8億年前的二疊紀,滅亡原因是全球性質的火山噴發,是所有生物大滅絕最嚴重一次,主要代表生物是三葉蟲,據說當時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都在熔岩中消失。第四次是發生在距今約2.5億年到2億年的三疊紀,主要原因氣候變換,滅絕生物代表鱷類生物,如角鱷。

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也是最有名的生物大滅絕。原因隕石雨,火山噴發,氣候變換,此次滅覺的代表生物為恐龍,此後恐龍統治地球的時代終結。




紅雨說歷史


比恐龍滅亡規模大的生物大滅絕,地球上發生了幾次?

要介紹大滅絕,首先要弄清楚大滅絕的定義,大滅絕是指大規模的生物集群滅絕,滅絕的規模能夠達到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生物單元在很短的時間內徹底消失或僅有極少數存留下來。

大滅絕就像一把巨大的剪刀,能夠將整個生物分類單元一次性的全部剪掉,對於地球生命的破壞力非常巨大。

在地球生命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無數次的生物滅絕事件,其中規模最大的滅絕事件有五次,我們稱之為五次大滅絕事件。在這五次大滅絕事件中,我們最熟悉的一次就是恐龍大滅絕,其實這次滅絕事件的正式名稱應該叫做: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因為不僅僅是恐龍滅絕,還有其他許多古生物也都被滅門了,包括翼龍家族,滄龍家族,菊石家族等等。從滅絕規模上看,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中有75-80%的物種消失了。(PS:這裡要說明一點的是,恐龍其實並沒有滅絕,它們變成了鳥類繼續生活在地球上。我們所說的恐龍滅絕可以解釋為非鳥恐龍的滅絕)

75-80%的物種消失,要超過白堊紀-古近紀滅絕規模的大滅絕事件還發生過三次,按照時間來介紹:

1.奧陶紀大滅絕:時間是距今4.4億年前,滅絕規模為85%的物種,滅絕物種中包括大型的鸚鵡螺和許多種類的三葉蟲。

2.泥盆紀大滅絕:時間是距今3.65億至3.55億年前,滅絕規模為82%的物種,盾皮魚類和無頜魚類,而浮游植物、三葉蟲等也受到了沉重打擊。

3.二疊紀大滅絕:時間是距今2.5億年前,滅絕規模為95%的生物物種,滅絕生物包括有全部的三葉蟲、板足鱟,許多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二疊紀大滅絕是規模最大的滅絕事件,因此也被稱為大滅絕之母。

總結一下,到目前為止,地球上的五次大滅絕中有三次的規模超過了白堊紀-古近紀滅絕時間(非鳥恐龍大滅絕)。


古生物探索


縱觀地球的過往歷史,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五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其中最著名的一次當屬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導致地球上75%的物種發生滅絕,其中就包括恐龍。主流理論認為,這次滅絕事件是由一顆寬為10至15千米的小行星猛烈撞擊地球造成的。小行星撞擊引發了一連串的環境災變,並且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最終導致主宰地球長達上億年的恐龍從地球上消失。在恐龍滅絕之前,地球上曾今還發生過四次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

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

此次事件發生在大約4.4億年前,大約有60%-70%的物種因此滅絕,海洋物種滅絕了85%。據推測,海平面和氣候波動、小行星撞擊事件以及火山活動共同導致了此次滅絕事件。此外,也有科學家認為,超新星爆發產生的伽馬射線暴擊中地球可能是罪魁禍首。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晚泥盆紀滅絕事件

此次事件發生在大約3.7億年前,導致地球上至少有70%的物種發生滅絕。據推測,由於地球環境在此期間不斷波動,最終引發了一系列的滅絕事件。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

此次事件發生在大約2.5億年前,這是地球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物種大滅絕事件,導致90%至96%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據推測,火山活動的增加以及大規模撞擊事件可能是此次滅絕事件的始作俑者。由於這場滅絕事件極為慘重,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地球可能用了上千萬年的時間才恢復元氣,這個時間遠遠長於其他滅絕事件。

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

此次事件發生在大約2億年前,導致70%至75%的物種發生滅絕。據推測,此次滅絕事件的起因可能是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在此之後,恐龍成為地球的霸主,開始了長達上億年的統治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