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胶筐上的芭蕾

夜幕下的手电筒舞

海风与海腥味的交响曲

Hello北海史上最暗黑的一次摄影

选择了一个全北海人都知道的地方

且是在一个让人刻骨铭心的日子前

别错过,看一眼就将让你足足怀念

三个半月

对北海人来说,“五·一”≠小长假,却=长达三个半月的休渔期之开启。餐桌上少了生猛海鲜,自此只能咸鱼送粥肥(lei)喏(wang)喏(wang)。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五·一”前的一夜,H君特地去了侨港。没有来场不撑无归吃够本的海鲜盛宴,而是越过汹涌人潮和耀眼招牌,走向一条相对静谧幽暗的小路。当闻到越来越浓的海腥味,看到地面逐渐湿漉,目的地就快到了。

小路通往电建渔港码头。码头口高竖一盏将周遭照得明若白昼的大灯,灯光下,是成日在侨港吃吃吃的你们想象不到的画面(反正是让H君眼前一亮)。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这里既是码头,又是侨港知名的水产品交易市场。无论近海还是远洋捕捞,刚上岸的海鲜都第一时间运送至此。尽管已是深夜,但眼前大概比大囊的海鲜档还要闹哄个十倍吧。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毕竟是封海前夕,难免僧多粥少,交易的气氛也跟市场有差。几乎都是一口价,成筐卖,当然价格已经是市场价的六、七折;更不得挑拣,买定离手。但有时甲看中的靓货极可能乙已经提早定下,一来一往,言语间的火药味让本就热辣的气氛愈演愈烈。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现场人群嘈归嘈,海鲜当仁不让仍是主角。海生海长的北海人哪里抵挡得了这样的诱惑。

巴掌大的麻虾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手臂粗的麻鳝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小腿粗的针鱼、马鲛,大腿粗的吹鱼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比水桶腰还粗的石斑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还有巴蝶、泥芒、红杉、北利公、沙箭、黄尾、龙利、螃蟹、软头鲑、奎龙、墨鱼和不知道是什么鱼的鱼等等,大概足够拍上百集《舌尖上的北海》了。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一面脑补煎、蒸、焖、炸、煲等各种做法,一面感受绵延数百米的海鲜筐扑面而来浓烈的芬(xing)芳(chou),就是吃海鲜吹海风长大的H君都觉得难以用言语形容。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为保鲜,海鲜上都覆有冰,加上它们自带的海水,水鞋几乎成了现场人脚一双的标配,所以判断你是行家还是凑热闹的一睇便知。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与此同时,无论戴在头上、夹在口中、拿在手上的手电筒也是必备,毕竟码头只得一盏灯(而且后来还可能因气氛太热烈而灭了),要在夜色中一眼识穿海鲜是不是靓货,光靠火眼金睛是万万不够的。而且各种交易都是用真金白银,更要当场看个分明。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码头虽然人流混杂,但稍加观察,要辨别出不同人群并不困难。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水鞋踏在鱼筐上轻盈穿梭、且都配备有电子秤的应是“老板”,每位“老板”对应一艘渔船,其面前的自然是自家渔船的渔获。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拎着网框,埋头弯腰翻找,一见船靠岸便拥上前去的是收鱼的鱼贩。“听日就不用来了,来了也拿到。” “有好货几钱都要。”从他们口中H君才知,原来铁山港的人吃的鱼竟也来自电建码头,还有些鱼虾则是运到福建广东等地。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XX你要不要鱼,我在侨港码头,你快点来。”一位打电话通知朋友的师奶抢了五十多斤红杉鱼,还有螺、墨鱼等,已经第二年封海前来码头的她打算塞爆家里冰箱的冷冻柜,

“用保鲜袋分装,要吃就拿出来解冻。”还有个斯文后生妹则搬了一筐的软头鲑,打算跟同事分。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也有单纯为第二日餐桌加菜的主妇(有的鱼贩就在边上早早开始散卖海鲜)。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远远望见船来了就像闻到鱼腥的猫般敏捷抄起身边的家当——带绳钩的扁担三步并作两步冲上船,争先担起海鲜则是“担鱼佬”。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据说他们担一担鱼才4文,却往往要从晚上七八点一直等到早上六七点天光。最重担甚至有八十多斤。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船没来的时候,他们就在海风中三三两两地抽烟,吹水,等待下一次的“冲锋”。一名五十多岁、已经以“担鱼”为生十多年的“担鱼佬”讲,封海前几日船已经少多了,H君问封海后他要靠什么过日?他笑笑还没来得及回答,便马上跟在伙伴身后冲向即将靠岸的船。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除此之外,码头还有专门拖车帮鱼贩运鱼的中年妇女,她们运一筐收一元钱,一车可以运十多筐;还有帮“老板”搬鱼筐的阿婆,身手矫健得对应不上年纪,相形之下,才逗留三个钟头就已经又饿又累又困的H君真是“老态龙钟”。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凌晨时分,侨港的宵夜摊和网红店均陆陆续续地打烊,街道上人影渐疏,看门狗都已进入甜美梦乡。别人的黑夜仿佛是他们的白天,码头靠海讨生活的人们却像打了鸡血,在渔船轰隆的马达声中,各自以辛勤的劳作,共同奏响封海前的狂欢曲。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这可能是我们把北海拍得最暗黑的一次,你却将怀念它不止三个月

相见还要怀念。

如果这次的暗黑篇你还意犹未尽,叹息错过

同时期待下一次鱼虾满仓,更丰收获

我们相约,

三个半月后,

不见不散!

文 | Cube Sugar

摄影 | Kilie

策划 | 海漫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