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人類史上有沒有歷史地位比秦始皇更高的皇帝?

剛剛他爹


就中國歷史而言,秦始皇應該是毫無疑問的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的說法最初來自《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是明代大思想家文學家李贄對秦始皇的評價,後來被引申,用作對大有為之君的美譽,例如明朝王志堅在說道《讀史商語·卷三》:“三代以後,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此處的文皇是指李世民,而李贄在《續藏書》中為了拍馬屁,把朱元璋說成是:千萬古之一帝。

在日慕君看來,中華雖有五千年曆史,能有資格稱為千古一帝的寥寥無幾,但如果要選一個,非秦始皇莫屬,中國歷史上歷史地位沒有比秦始皇更高的皇帝。

(1)奠定了華夏版圖,秦始皇以前雖有三代之說,但整個國家四分五裂,並沒有形成統一的政權,王室雖在但並非權力的中心,且文字度量衡等亂七八糟,自秦始皇把這一切統一,建立大一統帝國,為中國此後幾千年的發展樹立的主旋律,劃定了邊界,大一統成為朝代興衰的任務和標誌,自此中華文明得到規範延續,造就了今日的中華名族。

(2)建立郡縣制,為此後兩千年封建社會奠定政治框架,造就了2000年的盛世。

有人認為,郡縣制限制了百姓流動,造成了王權強大,限制了國家民族的發展,這種說法忽略了古代的經濟發展水平,在當時的情況下大一統的郡縣制是最先進最有效的制度,這是由歷史現狀決定,而創立者正是秦始皇,可以說封建社會的規矩就是他給立的,沒有他的郡縣制,就沒有後來的中華帝國。

(3)統一了思想。統一思想被看做是思想禁錮的象徵,但如果沒有早期的思想統一,經歷兩千年的發展各種思想碰撞形成的流派,必然導致四分五裂,且思想上的分裂是難以彌補的,分裂必然帶來衝突廝殺,例如歐洲東正教基督教,雖然都是白人,但怎麼也尿不到一壺去,伊斯蘭遜尼派和什葉派都是一個神,但絕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而中國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這其中秦始皇居功至偉。

秦始皇雖然留下了許多罵名,比如焚書坑儒,好大喜功,苛捐雜稅等等,但這些問題要放在歷史的觀點來看,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這些問題換個君王同樣存在,但他開啟的盛世,卻惠及此後無數華夏子民,千古一帝當之無愧。

即便從世界文明的角度來說,以皇帝位置而論,日慕君依舊認為秦始皇是最高的皇帝。



日慕鄉關


歐美的史學界普遍認為,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功績最高的千古一帝,是隋文帝楊堅。

鄙人認為,中國歷史上罪惡最大的帝王是秦始皇;功德最高的帝王隋文帝。

先說罪惡滔天的秦始皇。

評價秦始皇,應尊重歷史,以史為據。

一、定誹謗罪。

秦統一天下後,首創中國歷史上的誹謗罪,即批評政治,罵天子之罪。

秦朝之前,中國言論自由。人民有批評政治,罵天子的自由。秦始皇開啟了萬惡之源。

460名儒生與術士侯生、盧生不同。是言天子之過而被誅殺,是死於誹謗罪。

二、弱民。

秦統一天下後,收天下之兵於咸陽,鑄十二金人,以弱天下之民。

秦朝是華夏政權中,唯一一個禁止人民擁有兵器的王朝。

三、大興土木——疲民。

秦朝,除了刑徒和奴隸服徭役外。還有300萬老百姓服役。

嬴政大興土木。修馳道、阿房宮、驪山陵墓和長城。無數民夫、刑徒、奴隸慘死。

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發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盡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儒家厚葬久喪雖然勞民傷財,但君主的喪葬有嚴格的標準,不能逾越。秦始皇之厚葬,超過周禮之標準不是十倍、百倍。而是百萬倍。

四、濫殺無辜。

嬴政至邯鄲後,殺“有仇怨”者。其實是為掩蓋其身世。這點不在贅述。

秦始皇為求不死之藥,自謂“真人”,不稱“朕”。行為詭秘,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複道甬道相連,帷賬鐘鼓美人衝之。有言其處者,罪死。有中人告丞相,始皇怒:詔捕中人及在旁者,皆殺之。自是之後,莫知其行所在。

侯生、盧生得知此事,與人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樂以刑為威,天下畏懼,莫敢盡忠。博士、群臣莫敢言其過。二子稱秦始皇無德,不能長生,無法求仙藥。於是亡去。

諸生皆議論秦始皇之過,嬴政令於是誅捕諸生四百六十人。皆坑之咸陽。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頌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監軍蒙恬於上郡。



坑殺諸生之事,起於陰陽五行學派的術士,波及儒生。從扶蘇之言“諸生皆頌法孔子”可知。在四百六十名諸生中,有術士及其他學派弟子,但更多的是儒生。這就是著名的坑儒。

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盡取其民,誅之。鄙人兒時,就聽說過關於秦始皇的傳說:秦始皇殺老百姓,必須殺完殺盡。若殺不盡,官吏就要處死。其下屬官吏殺完人後,就在路旁撒黃金。數日後,拾取黃金時,分毫不差。此地的老百姓被徹底殺乾淨了。歷史傳說有誇大的成分,但卻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

秦始皇生時禍害百姓,死後亦然。其陵墓以人的脂肪作蠟燭,工匠為弩機,陵墓修成之後,盡閉之,工匠無復出者。後宮無所出者,皆令從死,死者甚眾。

以法家思想治國的秦始皇,視萬民為螻蟻,無論踩死一萬、十萬,還是百萬,都不值一提。

五、勞民傷財,尋仙求長生。

始皇二十八年,嬴政遣徐福發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三十二年,使韓終、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藥。燕人盧生使入海還,得讖言:亡秦者胡也(胡亥)。始皇以為胡人,便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擊胡人,略取河南地。



盧生說秦始皇:神仙不輕易見人,願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藥可得。於是始皇自謂真人,不稱朕,行動詭秘。使群臣難以相見。

六、弱民

《商君書·弱民》有曰:“民弱國強,民強國弱。治國之道,首在弱民”,“政作民之所惡,民弱,政作民之所樂,民強。”法家之弱民有二:一是使民貧窮,商鞅謂之:農有餘糧,則逸於歲。只有使農民“家無積粟”,農民才會盡力耕種。百姓家無積粟,一旦發生饑荒,政府還不救濟,那只有一個結局——餓死。

七、毀滅華夏文明

《商君書》有曰:“民愚則易治”,“民愚,則君以智而王”,“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

韓非謂之:“智者不以言教,而慧者不以藏書”,“民不越鄉而交,貴賤不向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孔子大力興學的目的就是啟民智、立民德。儒家無疑是施行愚民政策最大的敵人。商鞅謂之:“詩、書、禮、樂、廉、恥、孝、悌、仁、智。國有十善,上無使戰。”韓非謂之:“儒以文亂法。”為了推行法家的愚民政策,使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秦始皇不惜焚書坑儒,毀滅華夏文明。

八、新世界與舊世界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打碎了一箇舊世界。建立了一個新世界——秦朝。我們先看先秦的舊世界:

1、人與人相對平等,人民沒有絲毫奴性。

《左傳·宣公二年》記載:鄭國大舉伐宋,華元帥軍抵抗。在戰前,華元賞賜羊肉給將士,但遺忘了為其駕馭的車伕,車伕便在大棘之戰中,駕著戰車直奔鄭軍之中,導致主帥華元被俘,宋國大敗。之後宋國以兵車百乘將其贖回。

不久,宋國築城,華元任工程總監。築城的役夫見華元巡視工地,便作歌吟唱,以諷刺他兵敗被俘。由於華元隨從人少,寡不敵眾,只得離去。

華元身為宋國六卿之首,著名政治家。歷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長期任右師,執掌國政。且身兼築城總指揮。卻被役夫嘲笑、譏諷。

這說明周王朝人與人之間相對平等。人民沒有絲毫奴性,役夫當面譏諷卿大夫、國君十分正常。

2、執政者對人民有敬畏之心。

《詩經·莆田》有云:我取其陳,食我農人。在耕種季節,周天子慰問農夫,給農夫送飯。孔子曰:使民如承大祭。此詩中的周天子便符合儒家君道的標準,對人民有一顆敬畏之心。以法家思想治國的秦始皇對人民斷不會有敬畏之心,而是視人民為草芥、螻蟻。因為在法家眼裡,人民生存的唯一價值,就是被君主奴役,為君主致死盡忠。

3、執政者忠於人民

孔子所提倡的“忠”本意為與人坦誠相待,工作盡職盡責。君臣之間,上下級之間,都可以互相盡忠。

在《左傳·莊公十年》中,有一則曹劌論戰的故事:

曹劌問魯莊公,你憑什麼和強大的齊國作戰?莊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曹劌所言,是指魯莊公是盡職盡責,忠於人民的合格君主。

《左傳·桓公六年》有曰:“所謂道,忠於民而信於神。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信也。”又曰:“民者,神之主。聖王先成與民而後致力於神。”

但韓非卻將儒家之忠“法家化”。把原本的“工作盡職盡責,與人坦誠相待”篡改為“君主的利益高於一切”和“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只限於下級對上級,臣民對君主盡忠(詳細見鄙人的《韓非子》札記)。

4、人民言論自由,有批評議論政治的權利

《詩經》的成書得益於周王朝的采詩制度。目的是“觀民風,知得失,自考正。”側面反映了周王朝言論自由,支持人民批判和議論政治。這與《左傳》中子產不毀鄉校互為印證:

鄉校是先秦時期,人民休息和議政之所。子產執政時,鄭人常聚集鄉校,謗子產之政。然明建議毀掉鄉校。子產卻認為,鄉校是人民休息,議論政治之所,“民所善者,吾則行知;民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何以毀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不如吾聞而藥治之。”

仲尼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由此可知,無論是子產,還是孔子,都是反對專制獨裁,支持言論自由,支持人民批評和議論政治的。

5、職業平等無貴賤。

在周王朝,各行各業平等。所謂農夫赴時,百工制器,商賈趨利。但法家卻認為工商與儒家一樣,皆是國家的蛀蟲,應當消滅。秦朝統一天下後,更是採用暴力手段,將工匠、商賈直接沒籍,充為奴隸。

正因如此,孔子才會維護周禮。

而秦朝則把全國建成一個大監獄。以韓非思想為指導:大臣是“從主之法,順上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人民是——“戰時用其死,安平盡其力”,“赴湯蹈火,死節之民,寡聞從令。”臣民生存唯一的價值,就是踏踏實實作奴才,致死為君主盡忠。

此外,先秦儒家已經有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的舊思想。與法家立法為君,君主必須牢牢鉗制刑罰,夷族連坐,寧枉勿縱的新思想爭鋒相對,水火不容。

依據法家思想建立的秦朝,使人民失去了自由和人權。

在五千年華夏文明史中,最接近民主法治社會的時期有二:一是周王朝,二是北洋政府時期。最為專制獨裁,社會最倒退的時期也有二:一是秦朝,二是某個時期。

秦始皇不但暴政虐民,窮奢極欲,大興土木,還毀滅華夏文明。扼殺人民的自由和人權,是中華民族罪惡滔天第一人。當然,以法家視角來看,秦始皇英名神武,功德蓋世。因為法家的核心思想,就是以捍衛君權,奴役臣民。

說完功德滔天的秦始皇,下面講功德齊天的隋文帝。

一、隋文帝統一天下。結束了五胡亂華的局面。

二、開創開皇之治。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富民強。

三、放開言論,廢除誹謗罪。

誹謗罪由秦始皇創立。漢文帝時,重用儒家大師張倉為丞相,放開言論,廢除誹謗罪。漢武帝時,重用法家酷吏張湯,重立誹謗罪。

六百年以後,隋文帝再次廢除誹謗罪,中國再次實現言論自由。儒家謂之——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隋文帝廢除誹謗罪,是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進步。

四、廢除夷租連坐等酷刑。

法家主張夷租連坐。一人犯罪,夷滅三族,株連十戶。儒家主張不罪無辜。孔子修訂的《尚書》有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漢文帝時早已廢除夷租連坐。漢武帝時,由法家酷吏張湯重新定立。六百年後,隋文帝再次廢除夷租連坐,這是中國法治進程中的一次巨大進步。

五、制訂《開皇律》。

隋文帝制訂了中國繼《法經》之後,我國第二部劃時代意義的法律《開皇律》。

六、創立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創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今天的日本,依然有三省六部制的影子。

七、創立科舉制。

隋朝之前,中國是上品五寒門,下品無士族的九品中正制。隋文帝創立了古今中外最先進的人才選拔制度——科舉制。使寒門子弟有了出士為官的機會。

正如電腦遊戲《帝國時代》所言:從隋朝開始,中國繁榮起來。

中國的千古一帝有兩位:一位是罪惡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一位是功德的千古一帝隋文帝楊堅。


楊朱學派


對於這個問題肯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外國人眼裡的偉大皇帝和中國人眼裡的肯定不一樣。

我眼裡,全世界也沒有比秦始皇更偉大的皇帝了。皇帝這個名稱就是秦始皇發明的,誰用這個名號都是借鑑人家。


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中國數千年鬆散的組織結構,實行集權制,開創不世之功,減少了各諸侯國之間的攻伐戰爭,使老百姓能安穩生活;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極大的方便了人們文化交流、貨物流通,對外修築萬里長城,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靈渠,通水系。

秦始皇的出現,使中國曆經數千年不倒,敢問世界還有哪個文明做到這點? 任何皇帝在秦始皇面前都是渣渣,任何皇帝都在學習秦始皇,真的是被學數千年從未被超越。

不要說秦始皇暴政,焚書坑儒。

秦始皇暴政都是六國貴族汙衊他的。陳勝吳廣起義是因為暴政嗎?秦國未統一六國之前就是這種制度,秦國為什麼沒亂?無非陳勝吳廣完不成任務要受罰,憤而起義。後來推翻秦朝的那些各方霸主,哪個是被壓迫的老百姓?還不都是六國餘黨?只能說秦始皇的政策太先進了,他們理解不了,而從底層上來的劉邦就能理解,所以劉邦成功了,同時也稍微糾正了一下秦始皇的政策,仍然封王,直到漢武帝時施行推恩令才改變了。

所謂焚書坑儒,也是六國貴族杜撰的。試想當時真如後世所寫,將先秦古籍都付之一炬,哪還會有後面燦爛的中華文明?後世有的人比秦始皇毀的多了,比如《四庫全書》。

我認為任何語言都不能描述秦始皇的偉大,也許網絡小說裡的那一句話最符合秦始皇:

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以鎮九州龍脈,(徵百越以慰炎黃之心),衛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萬世之基!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鑑,仙魔鬼神共聽之!

括號內我自己加的,不然句子感覺不工整。


對別酒怯流年用戶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之中,找出一位能比肩秦始皇的皇帝,顯然很不容易。中國是個早熟的國家,在兩千多年前,便發明了中央集權制度,在這個制度發明以前,因為交通與科技的制約,人類無法在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廣大疆域內,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也無法讓遠在千里之外的人俯首聽命於政府。但秦始皇顯然做到這一切。為什麼這麼說呢?從以下四個方面去分析。

一,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開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度先河的,是秦始皇。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創舉。中國的社會,不比歐州這些小國,中國地廣人多,如果實行分封制度,很容易陷入各自為政,左右互搏的情形,導致無法去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點,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國人善內耗,非到生死關頭,絕對不會眾志成城、同心協力。勾心鬥角是善內耗的外部特徵。


所以,中央集權制的建立,所賦與的向心力,正好鉗制了這種由中華文化形成的、有缺陷的離心力對領土的撕裂。具體表現在,中央政權的架構實行三公九卿制,開創了讓中央政府官員相互制衡、通過皇帝這個共同的交點形成了合力;地方政權實行郡縣制的架構,首創了讓千里之外的地方官員,對中央政府這個共同的主幹俯首聽命、令行禁止的最有效率的統治方式。

二,全民渴望統一向心力的養成

這種政制的創立,並非過隙白駒、稍縱即逝,而是奠定了中國二千多年來的政冶制度的大方向,把中國無可辯駁的引向大一統的時代。每當大一統的局面,因各種原因被擊碎,無論時間長短,總會藉助改朝換代的政冶運動,恢復到大一統狀態。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是秦始皇給了我們這個幅員遼闊、百姓眾多的國家,樹立了一個統一成功的範例。不僅如此,更為可貴是,這種制度配合中華文化,培養了全民堅韌不撥的嚮往統一的向心力。


沒有這種大一統的向心力,中國早就不可逆轉的變成了類似歐洲那樣的、幾十個小國家的一盤散沙了。這種空前絕後的偉大,縱觀二千多年來的許多皇帝,誰又堪與始皇帝比肩呢?千古一帝,功比堯舜。絕不是在吹捧他,而是一種實至名歸的說法,說不定這種說法,可能還是貶低了秦始皇所創下的功績。很明顯,只會禪讓和擁有較少的幅地的人主堯舜,怎麼可能,與擁有眾多人口和廣袤幅員的秦始皇去比呢。

三,中央集權制促進中華文化的改進

在中國,任何政制都必須符合中華文化,不管是哪個民族去統治中國,不符合主流文化,是坐不穩江山的。雖然,在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時期,中華文化尚未臻完美。因為在秦始皇時代,雖然商鞅死了,但法家思想還是絕對佔主流的,及至漢武帝,儒家思想才讓法家思想隱居起來。這時,法家思想並沒有被儒家思想打敗,看看兩千多年來的各種王朝,都奉行的是”外儒內法”的皇道,當然,宋朝除外。所以,宋朝才會那麼弱。


四,中央集權制的具體表現

很明顯,全國統一是中央集權制度的“一幣兩個面”,在當初語言、文字、度量衡、貨幣各不相同的凊形下,光秦始皇出來叫一聲“六國被我滅了,全國統一啦”,是沒用的。最起碼大家在語言、文化、科技、經濟方面交流起來,還是很費勁。於是,秦始皇便下令,強制全國書同文、行同倫、車同軌、度同制、改幣制,很好地解決了在各種交流上的低效率。讓全國的統一不會因為在語言、文化、科技、經濟交流上的困境而崩潰。

為維護中央集權制度的運轉,另一個表現是開拓與防禦並重。首先是防禦,修築長城、北拒匈奴對統一的干擾。如果沒有秦長城的拒止作用,面對遊移不定的匈奴,要多投入不少的軍隊去防守;如果防禦沒問題,秦朝的開拓進取性便表現出來了。開發北疆、遷徙刑徒、獎賞徙民,加強了北疆與中原的聯繫;南征南越,將福建、浙江、兩廣永遠納入了中國版圖;總之,秦朝猶若一個十六七歲的半大小子,無所顧忌的將自己軀體向四周慵懶地伸張開來。


寫到這裡,我仍然想不出,還有那個帝王能辦成秦始皇在統一全國中,所辦成的這麼多的大事。曾國藩曾終生追求,”以霹靂手段行菩薩心腸”,始皇帝在兩千年前,就輕易地做到了。他殘暴冷酷、不恤民力;他自負荒淫,睥睨一切,但留給中華後人這麼大,一個統一的生存空間,始皇帝有多壞,我想也都該認了。因為秦始皇很專業、很前瞻地盡到了一個超越“三皇五帝”的皇帝職責;如果都象宋徵宗那樣,即使不苛政、不傷民,國土卻都拿去投降賠償了,他畫得再好,對後人又有什麼好處呢?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幽探微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比秦始皇曆史地位更高的皇帝不見得有,聘美秦始皇的倒是有一個,那就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


我們不妨對比一下秦始皇與隋文帝的成就。


秦始皇結束了戰國時代,實現了標註意義上的國家大一統局面;隋文帝則成功地統一了自東西晉之後百餘年的嚴重分裂與混亂的中國,也結束了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並有效的實現了民族大融合。

隋文帝的這個成就絲毫不亞於秦始皇,隋文帝不但拯救了戰亂不斷的中國,還進行少數人口遷移,靠強大的漢文化來同化少數民族,真正意義上解決了民族矛盾,與歷史上鼓吹的五胡南遷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創立科考制度。廢九品宮人法,經過科考選拔人才,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是首創,科考制度一直延續到現在,為世界做出了貢獻。

隋文帝在位期間,疆域遼闊,越南、琉球群島歸屬隋朝。人口達到6000餘萬,是人類歷史上農耕文明的顛峰時期,開創了“開皇盛世”局面。

推廣均田法。均田法把漢以來掌握在貴族豪強地主之手的土地重新劃分給了廣大農民,縮小了貧富差距,使社會更加穩定,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簡化地方行政個官制。這個政策是相當有效,把以前的州、郡、縣簡化成州、縣,裁減了冗餘官吏。若是我們現在也用這個制度大家想想會多好,就是直接把地區市取消了,我真不明白地區市起到了什麼作用。

隋文帝還是一個堅決奉行一夫一妻制的帝王,這個不得了啊!一生只愛獨孤伽羅皇后,而且他還是推動女權主義的第一人。獨孤皇后深度參與朝政,終身對隋文帝保持了強烈影響力,於開皇之治功不可沒,宮中並尊帝后為“二聖”



隋朝的一系列政策都具有開創性的,但是這個朝代與秦朝幾乎一樣短命,只存在了37年。出乎意料的是這些短命王朝的帝王竟然都有驚人的前瞻性,比如還有一個短命皇帝王莽,這個在位僅16年的皇帝被驚為“穿越者”。(下圖為出土的王莽時期遊標卡尺)




隋朝短暫的歷史不能掩蓋其光輝業績,隋文帝的歷史貢獻更是被西方所推崇,很多西方學者認為隋文帝的貢獻蓋過秦始皇。


老夢Meng


歷史地位這個還真沒有,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建立真心不是蓋的,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建立郡縣制,統一思想,奠定華夏版圖文化正統。這個說起來很輕鬆,但真心每一件事情都對後世產生無比深遠的影響。這才有了後世的繁榮穩定


打雜小組第一副組長


有,列奧尼達,斯巴達國王,如果不是他率領希臘聯軍抵擋了波斯大軍的進攻,希臘極可能被消滅。古希臘一旦被滅 人類歷史上的民主制度就會被掐滅在萌芽狀態,並極有可能再也無法誕生 因為在成熟的封建統治下是不可能誕生民主制度的!我認為 那一戰不僅影響了整個西方文明 更決定了人類文明的歷史進城


HAHA聰明鵝


小編沒什麼可寫了!這個問題還用問嗎?千古一帝說的就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實現封建君主制,統一貨幣,焚書坑儒讓大中華文化統一,建造長城抵禦外敵,算了不說了,就這些成就中的一樣就牛逼的不得了


秒射神炮手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可以說是空前絕後,是中華民族盤古開天地以來為了中華民族大一統做出了最傑出的第一人,更為後來的帝王做出了傑出的楷模,所以說才會有千古一帝的稱號,這個稱號到現在為止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帝王榜上都是屈指可數的人。


ruhanzhihun


三黃五帝,夏商周,之後才是秦朝。

秦始皇只是把君主集權制實行起來,秦始皇所做的影響中華兩千餘年,真說歷史地位的高低,當屬三黃,為什麼這麼說呢,請看下文。

三黃把各部落聯合起來,實行早期的分封制管理,如果不是三黃,有後面老秦人奮鬥一統的目標嗎。

三黃的繼承者是禪讓制,有能力者上,來進行管理;秦朝之後是給自己的後人,不管是傻是精,都得繼承,這也就是經常有謀權篡位的發生。

三黃就有以戰爭,各部落融合,愛戴百姓,秦始皇做的呢,到秦二世就滅亡了。

三黃給後人留得,不比秦始皇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