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歲月失語,唯書能言|《亭頭村土地革命鬥爭史》——武平土地革命的見證!

當年“閒”書,如今成“寶”

宋客

近日,武平縣博物館李館長給我電話,稱是不是我的手上曾經寫過一本有關亭頭村革命鬥爭史方面的書?我們現在想整理一下桃溪鎮亭頭村的資料,看能不能把亭頭村的一些紅色遺址保護下來?

聽得出,對方有點焦急。

我在電話中“嗯嗯嗯”,聽她講完。

歲月失語,唯書能言|《亭頭村土地革命鬥爭史》——武平土地革命的見證!

《亭頭村土地革命鬥爭史》,1991年10月出版

李館長又說,亭頭村是一個革命基點村,聽說當年紅12軍36師就駐紮在亭頭。當年的師長是張宗遜,張宗遜將軍就是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將軍的父親,你如果有這本書的話能否儘快給我們?

我說,是的,我回家後找一下,如果有,明天就可以寄出給你們。不過,這本書其實是一本“閒”書,是20多年前我去採訪寫成的,也不知道對你們有沒有作用……

回到家中,我立即翻箱倒櫃起來,這是一本由我撰寫的《亭頭村土地革命鬥爭史》。撫摸著凝聚了自己心血的著書,心中不禁感慨,想起了許多往事。

那是1991年,我們一行5人作為武平縣委駐桃溪鄉亭頭村社教工作隊員前往亭頭村開展社教工作。社教工作的主要任務是進村入戶宣傳,如何壯大集體經濟,如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併為當地村民辦實事。我們工作隊的隊長叫鍾靈芳,時任武平縣紀委派駐縣教育局紀檢組長,我們在與當地村民交談時,許多村民無不自豪地說,亭頭村是一個敵人攻不破的紅色堡壘,是武平縣蘇維埃政府、桃溪區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36師、獨立團、特務營、裁判部等就設在亭頭,現存的許多老屋就是當年的舊址,可是這些房子破破爛爛,根本沒人管,再過幾年就會倒塌,心痛啊!

特別記得當時與退休教師李啟梁交談時,其心急如焚的情狀深深刺痛了我們的心。

我們的心情都很沉重,雙腿像灌滿了鉛。

亭頭村春園別墅,曾為紅12軍36師駐地

回村部的路上,我試探著向鍾隊長彙報自己的想法,能否抓緊時間,把亭頭村的光榮歷史寫出來,到年底時出一本書,即使出一本小冊子也行,如實記錄亭頭村的革命歷史,也作為社教工作隊的一個紀念?

鍾隊長停下腳步,回過頭來,推推眼鏡,立即提高了嗓門,說,這個想法很好,我大力支持!你想想,這麼光榮的革命基點村,如今沒有幾個人能說出其中的歷史,太不應該了。再說,這些能夠講述革命歷史的老人,過幾年就會過世了,我們現在得抓緊搶救,寫出來,這是對歷史的一個交代呀!

這個採訪寫作的任務,我自告奮勇承擔了下來。

回到縣城,我當即找出一大摞黨史、文史資料,梳理武平縣土地革命歷史發展脈絡,列出提綱,既講歷史背景,也講歷史事實,既按整個革命歷史進程推進,也把武平革命的光榮歷史落腳在亭頭村裡,儘量做到時空交錯,穿插進行,把亭頭村放在整個革命洪流中,以凸現村落的苦難和光榮。全書分章,章下分節,把亭頭村鮮活的革命歷史一一鋪陳開來。

經過幾個月的挑燈夜戰,我終於把厚厚兩大本的初稿寫出來。全書約5萬字。我們回到亭頭村,便向村支書李振興、村主任李兆元彙報,能否由村裡出面,組織村裡的“五老”人員開個座談會,請他們對書稿提出意見。次日上午,村裡即在村部開“五老”人員座談會,請他們對書稿提出修改意見,中午還請他們在村部用便餐。

歲月失語,唯書能言|《亭頭村土地革命鬥爭史》——武平土地革命的見證!

亭頭村西平第

書稿出來了,接下來的審稿和出版才是大問題。

畢竟,這是武平縣第一部以村史的名義出版的書,以前從來沒有過。我心裡忐忑,為慎重起見,想請縣委黨史辦的專家學者看一看。

一天,我拿著書稿來到縣委黨史辦,小心翼翼地向主任請教。不成想,主任看到年輕稚氣的我,立即沉下臉來,書稿翻都沒翻,就劈頭蓋腦把我批了一通,大意是,有關武平縣的革命鬥爭史,早就有了,一個亭頭村出什麼書?不看了!

我的神情便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只好打道回府。

我不死心。心想,明明是我從實地採訪來的革命史料,怎麼就變成“定論”了呢?不行,我得再想辦法。於是我採取“避其鋒芒,迂迴包抄”戰術,找到縣委黨史辦研究員鍾春林先生,請他幫忙審稿。一天夜裡,我摸到他的住處,向他彙報寫作思路和亭頭村的革命歷史,請他務必在百忙中抽出時間,給看一看書稿。鍾先生爽快地答應:“一個星期後給你出具審稿結論,放心吧,年輕人有這股子勁,要支持啊!”

我踏著淡淡的月色,回家。

審稿結論給予高度評價,同意出版,讓我興奮異常。

歲月失語,唯書能言|《亭頭村土地革命鬥爭史》——武平土地革命的見證!

亭頭村三苟居外景

出版要錢。哪裡來錢?哪裡找錢?又是一個天大的事。

此前,我與武平縣印刷廠廠長“巖前佬”聯繫好了,他給我估個價,說,這本書如要印刷,印1000本,則要支付印刷費1000元。

天吶,我們的工資才100多元,這個數字簡直如同天文數字。

再大的困難也要頂住。怎麼辦?我再次向鍾靈芳隊長彙報。鍾隊長給我指明一條路,“找找桃溪鄉黨委書記連才豐,看看他能否給予支持?”

我們社教隊員正好集中在鄉里開會,間歇,我便大著膽子向連書記彙報這本書出版遇到的問題。連書記回頭看著我,笑意盈盈,鼓勵說,這是大好事啊,鎮裡支持300元。

有了一個鄭重的承諾,我的心裡別說有多高興了。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我騎著單車,帶著尚未發排的書稿,找到縣民政局長鍾仲林。鍾仲林是武平縣中山鎮龍濟村人,他的妻子是從我的家鄉嫁過去的,在有關姻親舉行的喜宴上,我曾看過他。於是,一進門我就把出版這本書的事情向他作了彙報,“仲林叔,看在我們的鄉誼份上,你能否支持我們一下?”也沒費多大功夫,鍾仲林說,可以,縣民政局支持300元。

啊,太好了!

問題是,現在籌到的錢離縣印刷廠的報價還有差距啊!怎麼辦?我又動起了向縣老區辦爭取支持的心思。一日,我找到縣老區辦程榮昌主任。程主任是中山鎮老城村人,儘管是初次見面,但我對中山鎮並不陌生,因為我的姑婆就嫁到中山鎮老城村的鄭家坪,逢年過節都要去中山鎮做客什麼的,雙方交流起來也就更加親切。我說,程主任,你是好人,能否支持這本書的出版?程主任坐在藤椅上,靜靜聽完我對中山鎮熟悉人事的描述,看到我的真誠,便說,可以,縣老區辦支持200元。

最後,我找到縣教育局曾武局長,請他給予支持,畢竟我是縣教育局派出的駐村幹部。曾武局長聽完彙報,說,縣教育局支持200元。

就這樣,印刷費基本有了著落,書稿送印刷廠發排。

歲月失語,唯書能言|《亭頭村土地革命鬥爭史》——武平土地革命的見證!

圖為武平縣桃溪鎮亭頭村全景

為了增加書本的分量,我怯怯地來到縣委大樓,拜望時任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王茂春。王主任是縣委分工掛鉤武北片區社教工作的領導,曾幾次來到亭頭村看望我們社教隊員。縣委書記曾克榮,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鍾萬福都曾來過亭頭村看望我們,並對我們社教工作隊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此次,我是想請王茂春主任給即將出版的《亭頭村土地革命鬥爭史》一書題詞。王主任一邊翻看書稿,一邊聽我彙報,呷了一口茶,動情地說,這是一本難得的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你們社教工作隊做了許多工作,一定要好好鼓勵,我一定會題詞。題什麼好呢?王主任拿起紙筆,想了想,就題“發揚老傳統,開創新天地”吧?

我的心裡直打鼓,連連說好。

龍飛鳳舞,筆走龍蛇,流於墨端。

題完,王主任好像意猶未盡,又補充說,不急,我叫克榮書記給你們題個書名,再叫“萬福古”(鍾萬福的暱稱)也題個詞,畢竟他是武北人嘛,應該有這份情懷。

我踏著歡快的步子離開縣委大樓。

不幾日,縣委秘書把曾克榮書記題寫的書名、鍾萬福書記的題詞送到我的手上。鍾萬福的題詞是“亭頭革命史,精神育後人”。

曾克榮後來升任龍巖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鍾萬福後來升任龍巖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再升任龍巖市第三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此為後話。

一幕幕往事,彷彿如昨。

一次次教誨,銘記在心。

那一年,我25歲。

我回到家中,找出僅存的一本《亭頭村土地革命鬥爭史》,立即用快遞寄出。不放心,我又拿起電話,囑咐對方一定要好好保存,先複印,再把原書還我,因為這是我的人生寫成的第一本書。

(完)

寫於2018年5月24日星期四

延伸閱讀

歲月失語,唯書能言|《亭頭村土地革命鬥爭史》——武平土地革命的見證!

張宗遜(1908-1998),陝西省渭南縣(今渭南市)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紅軍軍長、紅軍大學校長、中央軍委第一局局長兼富甘警備司令、八路軍旅長、第一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等職,參加了北伐戰爭、秋收起義、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徵、冀中抗日、百團大戰、解放西安、解放蘭州、解放青海等戰鬥。

1930年10月,任紅1軍團第12軍第36師師長,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的五次反"圍剿"鬥爭。在第一次反"圍剿"作戰中,率部支援紅3軍團第9師作戰,全殲國民黨軍第18師師部和兩個旅,活捉敵師長張輝瓚。他先後改任第12軍軍長、第14師師長兼廣昌警備司令等職,率部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兼軍委軍校部部長、總後勤部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98年9月1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1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