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膠州瞎話故事」土地指路

這個故事是聽四爺爺說的,很早以前村裡有一個姓王的地主,為人樂善好施,是當地為數不多的大善人,王地主有一個兒子,飽讀詩書,寫的一手好文章。這一年王公子要進京趕考。

王公子帶著盤纏和書童,書童揹著書和行李上路了。他們白天行路,晚上住宿休息,一路上倒也順利。行程過半,眼看快到京城了,王公子和書童頗為欣喜。

「膠州瞎話故事」土地指路

這一天他們走到山中的一處荒地,突降大霧,白茫茫一片,看不清前行的路。天色將晚,王公子開始著急,派書童前去探路,書童驚慌跑回,“公子,前面有三條岔路,通往不同方向。”

王公子一聽,更不知如何是好,不走吧,山中夜晚風急,甚有才狼虎豹;走吧,可是走哪一條呢,如果走錯,可能失之京城,耽誤了科考。

就在王公子一籌莫展之時,遠處響起了腳步聲,近了,是一個老叟,只見他:白髮、白眉、白鬍須,白衣、白褲、白靴子。嚇的王公子和書童驚叫一聲,癱坐在地。老叟趕緊上前,彎腰伸手,扶起王公子, “公子莫怕,公子莫怕。老夫恰巧經過,見公子在此地,想必定是迷路了。”

王公子緩了緩神說:“是啊,老人家,我要進京趕考,走到這裡天降大霧,前面又有三岔路,小生實在不知該走哪一條路啊。”

“公子莫急,跟著老夫走就是了,我認得去京城的路。”

王公子和書童大喜,跟著老叟身後走。他們走了將近一個多小時,天色徹底黑了,前面突現一個亮燈的客棧。

「膠州瞎話故事」土地指路

老叟停住了腳步, “公子,前面不遠處就是京城了,今天天色已晚,就在客棧住將一宿吧,老夫就送公子到此。”

王公子趕忙鞠躬感謝,“老人家,請留下貴府地址和大名,他日我定將上門感謝老人家的指路之恩。”

“老夫與公子同住一村啊,就住村東頭第一家,老夫姓田。令尊大人認得我,回家問令尊便是了。”

王公子一驚,心想:村裡沒有姓田的人家啊。又轉念一想:定是我多年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連同村人都不識。想著不禁有些慚愧。

王公子正想再次感謝,只見老叟快步走進霧中,不見了。

第二天,王公子和書童早早的上路了,幾天後順利到達京城。科考時,王公子文思泉湧,文章寫的異常順利,高中了舉人。

王公子騎著高頭大馬,榮耀的回鄉了。見到父親,連忙詢問姓田老叟的事。

王地主也大吃一驚,“咱們村莊無田姓人家啊。” 突然,王地主大拍腦門,驚呼,“我知道了,是咱們村的土地佬啊,村東頭第一家是土地廟,土地佬正是姓田啊。”

「膠州瞎話故事」土地指路

原來在幾年前,土地廟被一場大雨衝誇了院牆,是王地主進行了修繕。土地佬為了感謝王地主的善行,才有這次的救王公子出迷途之事。

第二天,王地主就敲羅打鼓給土地廟送去了牌匾。

上聯是:幸開腳路離途未遠,

下聯是:不尚好修成美非需,

橫批是:土地指路。

這副牌匾一直掛在土地廟前,直到文化大革命時期除四舊,扒了土地廟。土地廟雖然沒有了,但是這個故事卻在村裡流傳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