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別diss楊超越了,101想創造的不是女團

別diss楊超越了,101想創造的不是女團

6月9日女團選秀節目《創造101》進行了第三次公演。

從第一期開始就自帶爭議和流量的“村花”楊超越,艱難地表演完了粉絲們給她選的《不負青春》,視頻還沒上線,各路爆料流出的“車禍現場”已經讓粉圈互掐了一圈。視頻正式上架不到一小時,楊超越的名字就掛上了熱搜。

楊超越的熱度瞬間超越前兩週席捲朋友圈的王菊,從王思聰點贊diss楊超越的微博,到穎兒發博支持楊超越,再到知乎、豆瓣、微博各大社交媒體上對於她的評論爭議,這個姑娘確實紅了。

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

很多同情楊超越的人,從她身上看到了曾經不那麼完美、想要一直努力卻無能為力的自己。而不滿楊超越的人則在譴責她“德不配位”,沒有實力排名卻碾壓其他一眾選手,“只知道哭有什麼資格出道?”,“中國娛樂圈這麼多沒實力的偶像都是你們慣的吧!”

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

網友舉報楊超越

人們談論著她,媒體把她的身世翻了個底朝天。她沒有唱跳實力,被人詬病,甚至還有網友將她和節目舉報到了文化部,說她“毫無實力,違背中國古往今來努力才有收穫的定律”、“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利於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請求對其予以制止和打擊”,一時間所有負面言論都朝這個姑娘轟炸而來。很少有人想到,出問題的是節目方,而不是這個手足無措的未滿20歲的姑娘。

這個號稱“要打造中國第一女團”的節目,真正目的是想創造女團?

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

最初選人的標準:話題性

儘管帶著“打造中國第一女團”口號,還購買了韓國《produce101》的版權,避免“借鑑”詬病的《創造101》,仔細看它的整體流程便會發現,節目方的目的並不是真正為了打造女團,這只是一個綜藝,一個帶著女孩、粉絲和資本共舞的遊戲。

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

從電視綜藝一路發展到網綜時代,收視率和點擊量依舊是關乎這些節目製作存亡的生死線。

而要獲得收視和點贊,吸引受眾的注意,不僅需要搭建更多的視聽奇觀來創造性地刺激吸引觀眾的“無意注意”,調動各種新元素來調動觀眾的選擇性注意;更需要“善用話題”,用“話題造勢”來保持受眾對於節目的持續關注。

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

第一期純素顏出鏡的3unshine

“炒話題”無論紅黑褒貶,對節目製作者而言都是增益,“不怕沒人罵,就怕沒人提”。在眼球經濟的時代,失去關注才是被打入牢獄的萬劫不復。同樣對於一檔週期較長的周播類綜藝,《創造101》需要“3unshine”、“楊超越”、“王菊”、“朱天天”這些帶著明顯爭議的選手來維持節目的話題和熱度。

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

排名太靠前,楊超越顯得不自信

如果認真為了打造中國第一女團,那根本沒有唱跳實力的楊超越能從13887個女孩裡脫穎而出?從選人階段開始,節目組就沒有設置唱歌和跳舞的專業評選,楊超越被選中的理由,就是她能“產生話題”。

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
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

《創造101》總製片人馬延琨提到,他們在節目籌備時從13887個女孩裡找到了101個初始選手,對她們每一個人都進行了深入的訪談互動,瞭解她們的基礎能力,挖掘她們每個人身上的特質。並且嘗試找到行業痛點來跟普通人的共鳴結合,設計故事內核,讓觀眾能夠共情。

製作方在用綜藝節目的方法論做節目,而吃瓜大眾在等待“中國第一女團”的誕生,這就是大家失望的原因。

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

從尚未開播就開始預告宣傳3sunshine參加,吸引大家的關注和討論,而後又在第一期讓3位離開,儘管3sunshine只是一期遊,卻在開始之初便幫著把節目的話題和熱度打高。而最終圍繞幾個“話題選手”的剪輯,更證明了這本來就不是一個比賽,只是一檔渴求點擊和關注的綜藝節目。

而從一檔綜藝來看,經歷過原版《produce 101》和國內網綜《偶像練習生》的觀眾也不免吐槽這個節目的賽制混亂。不僅削弱了韓版的核心:沒有評委的比賽,觀眾決定一切;前兩期的“battle”、“踢館”,“勤奮c位”、“能力C位”的設計,還有“選手互救”、“學長幫幫唱”的本土化規則改造,都讓人有種“夢迴2003超女”的穿越感。

但它還是與國內過往的選拔類綜藝有著不同的賽制邏輯,既不是像好聲音那樣的導師決定製;也並非全憑現場觀眾的我是歌手;更不是混合了人氣、評委規則繁複變化的快男超女。

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

楊超越的實力差距不是兩個月能補上的

《創造101》借鑑韓國原版節目的設計:實力供你參考,而位次由你決定。這也就成就了後續比賽裡女孩們常對著鏡頭說的那句:“謝謝各位女團創始人的支持,中國女團的標準由你們定義。

《創造101》總製片人馬延琨在接受第一財經週刊採訪時曾說,“我們在觀察輿論,也在摸索什麼樣的設計觀眾更容易接受,這些都可以在後面的節目中做得更好,不過一切以用戶點贊為邏輯確定順位,這個核心賽制從頭到尾都不會變。

在節目裡,儘管一開始有導師們按選手能力進行評級分組的環節,但後幾集觀察到網友反應之後,導師們的份額驟減,不參與去留淘汰的決定,把決定權交給觀眾,每一輪的去留與否看起來都是按照網友投票決定。

這這似乎也繞開了一個圍繞著多年選秀的老問題:你們選擇的標準到底是什麼?是看臉還是看能力?

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

這樣的規則下,也就讓很多楊超越的粉絲也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對家:“我們家楊超越人氣就是高,看不慣你就投票把其他妹妹撈上去!

點贊、流量和人氣成為這個節目的一個核心要素,之後賽制也更多向此轉化。“點贊王”的評選,代替導師們決定的“能力C位”,觀眾們有了更多的深度參與,他們可以每天數次在各個平臺不斷的為他們所支持的女孩點贊,還能投票決定女孩在公演上的C位、唱的歌和能獲得的廣告代言和活動資源。

這種養成感更強的競技模式讓粉絲能更加願意為此爆肝投票,這種“媽媽送你出道”的心態也很有意思,養成的遊戲,很多時候並不在乎你現在如何,更是一種現階段的共情和與你共同努力的幸福感。還有很多人把這種“養成”比作“養蛙兒子”的遊戲,“既然你想要出道,你可以能力不行,不會唱不會跳,但只是你在努力,總會慢慢好的,媽媽還是繼續支持你。”

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

金素慧

因此,像楊超越這樣的拿了“廢柴劇本”仍獲得大量粉絲支持,甚至最後憑藉自己努力出道的在韓版pd101也有金素慧和權玄彬。

101明確告訴你:我想要收割的是流量,至於這個女團要是什麼樣,都是你們定的和我無關。至於一個女團所需要的“門面、歌擔、舞擔、rap”以及它們所指向的那些能力更多是作為豐富節目視聽的要素而存在,而並不被放置在一個決定選手去留的位置。

網絡綜藝能創造女團?

女團文化在更為成熟的日韓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的偶像產業。

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

韓國從上世紀90年代,偶像產業逐漸興起,甚至開始風靡亞洲,以SM、JP、DSP為首的三大經紀公司已經牽頭形成一套成熟的偶像製造體系和利益鏈條;從初代的神話、S.E.S,第二代的東方神起、少女時代,和第三代的EXO、F(x),再到現如今的RedVelvet、GOT7,韓團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

韓國SM娛樂的對練習生有嚴格的要求:

沒有收入,公司為了保證練習生的身材,還限制伙食,統一作息,不允許參加演出和露臉,連見家人都不允許。

一些過來人說,“練習生”就是一場沒有時間的煉獄。

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
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

日本宅男砸180萬日元買握手券

日本女團的方式則跟將“已經完成訓練準備”的練習生推出成團不同,更多強調偶像的“養成感”。以最著名的AKB48系來說,每年都有盛大的總選,粉絲買一張唱片或是購買周邊產品才能換一張總票選投票的資格,來幫自己的愛豆衝到更好的位置。同時再利用公演、握手會來維繫粉絲和偶像之間的親密聯繫。

2016年成了很多人所認定的“中國女團元年”。

地下女團、練習生女團、選秀女團甚至虛擬女團,一時間都在不同地方成立。

很多女孩們參加了不止一個團體,嘗試過不止一個機會,很多女孩提起為什麼想做女團,眼睛裡都是有光的,“想被看到”、“也想成為能給別人力量的偶像。”

因此,她們會更加努力在練習室裡揮汗如雨地練習舞步、歌曲和表情控制,自律地控制自己的體重和體型。但很多人都沒預料到的是,這些女團的結束比他們想象得更快。

一場賭博,紅不紅看命

Yamy在紀錄片《女團》裡說“出道和沒出道好像是一樣的,僅僅就是辦了一個發佈會。”一首歌之後再沒有演出機會,沒有通稿沒有粉絲,沒有了粉絲更加沒有通告。

而這樣的女團在中國並不是小數目,“沒有專業培訓、沒有包裝”,留下只有成風的許諾和逐漸失落“明星夢”的女孩們。

女團綜藝也並非101首創,在此之前就有《國民美少女》、《夏日甜心》、《元氣美少女》、《蜜蜂少女隊》等。不少女團也脫胎於這些衛視綜藝,比方由謝霆鋒、吳奇隆做導師的《蜜蜂少女隊》,他們擁有專屬的蜂巢劇場,學習了48系的劇場互動模式。

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

蜜蜂少女隊

最後出道的那夜每個人臉上都笑意盈盈掛著對明天的期待,但很快他們面對的確實節目收官之後的,熱度驟降式落差,公演現場觀眾寥寥無幾,再之後通告也越來越少。

彷彿出道那一天就是她們的最高點。

而這也是中國女團環境的殘酷,沒有像日韓專業化的運作模式,這些女孩從培訓到之後的宣發和未來規劃也都是不成熟的未知。

楊超越毫無實力但紅了,背後無數唱跳俱佳的女孩們還在等待一個機會。誰制定的遊戲規則,將最終結果引到這裡,誰就該為沒有實力的楊超越買單。

手足無措的楊超越,被資本遊戲架到了這個位置,她越被粉絲喜歡或者討厭,節目組越高興,而她,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

别diss杨超越了,101想创造的不是女团

[1] 葉雨晨. 選秀那麼多,《創造101》是如何成為現象級產品的?[N].第一財經週刊.2018(5)

[2] 胡瑞寧. 互聯網收視方式對當紅節目創作的影響——以當紅網絡綜藝為例[J]. 新聞前哨,2017(9):64-66.

[3] 蘇曉莉. 論社會情境與受眾選擇電視文化節目傾向性的關係[D]. 東北師範大學, 2008.

[4] 雷雨. 看熱鬧的外行人——從受眾分析選秀節目的病態[J]. 藝術科技, 2013(10):75-75.

[5] 蔣昀潔. “忠誠”從何而來?——媒介融合時代電視節目受眾粘性影響機制研究[J]. 南京財經大學學報, 2014(6):36-43.

[6] 楊群. 受眾注意力資源的研究和開發[J]. 當代電視, 2002(1):48-49.

[7] 馬戎戎 童淑婷, 網綜時代的偶像養成[N],三聯生活週刊,2018(6)

[8]柯玉升.去SM娛樂做替補生[J].思維與智慧,2015(05):50-51.

來源 | 上流UpFlow(heyupflow)

作者 | 鄭雨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