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下的真實零售:名創優品被迫“停職降薪”

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不少行業帶來衝擊,以餐飲業、零售業為主的服務業首當其衝。


紅蜻蜓副董事長錢帆表示,疫情期間,5000多名導購在家待業,但是工廠的開支和門店的租金等各方面成本還是要交,每個月費用達1億多元。


疫情爆發後,“林清軒”的157家門店歇業,開業的170餘家門店生意寡淡,6天時間,整體業績下滑90%。


“每天睜眼就是100萬元的支出,一個月虧損3000萬元。”孫來春意識到,再拖下去,不出兩個月,就將面臨破產。


同樣的,疫情之下,零售巨頭名創優品也難以獨善其身。


據報道,疫情期間名創優品多名員工爆出突然之間“被同意”停職降薪。據此,名創優品也在2月21日,名創優品向所有員工發佈了一則“共克時艱倡議書”,呼籲以降薪來共度時艱。


疫情下的真實零售:名創優品被迫“停職降薪”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決定”,除了名創優品的員工一臉懵逼之外,外界對於這個曾經被奉為中國零售代表的佼佼者,在疫情面前竟如此不堪一擊也感到意外。

01

名創優品“被動出海”的發家史


2013年,中國的消費行業迎來了鉅變,這一年被稱為消費理性的迴歸年。


消費者開始追求“性價比”,願意花更少的錢,買更好的產品,追求更高的品質。


另一方面,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求“洋品牌”,開始關注中國品牌、中國製造,消費市場回到“產品為王”的時代。


名創優品的創始人葉國富看到了這個變化,他發現低價在全球都是王道。


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創業,聯手日本青年設計師三宅順也創辦了家居品牌“名創優品”,並起了個英文名MINISO。


疫情下的真實零售:名創優品被迫“停職降薪”


2013年創立後,不到兩年時間便在全球開店1100家,營收突破50億人民幣。


截止目前,名創優品已經在全球擁有4000家門店,遍佈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新加坡、韓國等9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8年營收突破170億元人民幣。


葉國富曾透露,其實名創優品一開始是“被動出海”。


從2015年開始,名創優品就不斷收到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郵件,海外用戶紛紛主動找上門來要求開店,直到現在每天也要接收上百封郵件。


疫情下的真實零售:名創優品被迫“停職降薪”


並在2018年9月,名創優品首次引入高瓴資本和騰訊的10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加速海外市場的擴張步伐,並制定了中期戰略目標“百國萬店計劃”。


未來三年,名創優品計劃在100個國家開設10000家線下店的“出海”暢想。

02

名創優品“被動出海”的發家史


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名創優品更是通過潮酷好玩的產品設計一腳邁進全球頂級時尚圈,並聲稱,其強勢出海是用中國品位征服了國際審美。


6月與故宮官宣合作之後,名創優品並沒有急於讓產品上馬,而是以代表宮廷頂級審美與技藝象徵的“故宮造辦處”為靈感,推出了“名創造辦處”。


疫情下的真實零售:名創優品被迫“停職降薪”


9月8日,名創優品首登紐約時裝週秀場,以潮酷包飾單品搭配新銳設計師楊露LUYANG by YANGLU品牌服裝一起走上紐約時裝週官方日程秀。藉助紐約時裝週這塊“跳板”,名創優品走到了全世界消費者面前。


疫情下的真實零售:名創優品被迫“停職降薪”


去年12月,中國上海、美國紐約、韓國首爾、泰國曼谷、印尼雅加達、西班牙馬德里這六個橫跨亞歐美洲的城市,其著名地標建築上的巨屏LED同時播放了名創優品X漫威的宣傳短片。


疫情下的真實零售:名創優品被迫“停職降薪”


這一來勢洶洶的宣傳無疑是名創優品在向外界傳遞重要信號:名創優品攜手漫威為全球熱愛漫威文化,熱愛名創優品產品的粉絲和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IP聯名產品!
通過種種“砸錢”營銷,名創優品也藉此完成了從中國零售品牌到全球潮牌零售品牌的跨越式升級。


03

成名的背後,實則毛利難以支撐


然而,名創優品在耀眼的名利雙收光環背後,運營存在的隱患也逐步顯現。


2018年鬧得沸沸揚揚的IPO事件中,名優創品卻無意之中暴露了其毛利難以支撐運營的事實。


實際上,名創優品自成立之初就被打上了濃濃的“山寨”標籤,不難發現這家店名標誌像優衣庫,設計理念像無印良品,不少人最初的觀念里名創優品就是一家“山寨店鋪”。


因此在知識產權保護日益得到重視的今天,名創優品的IPO之路受到諸多質疑。


疫情下的真實零售:名創優品被迫“停職降薪”

查詢公開數據發現,截至2016年10月,名創優品有1400家店,按照每月以100家速度遞增,也就是說截止到2016年底會有1600家店,營業額公開顯示是97億元。


葉國富此前也不斷強調,名創優品的毛利率只有8個點。


粗略計算,每個店鋪每月的收入為50萬元,毛利按照8%計算為4萬,商業繁華街道的店鋪租金每月不會低於3萬元,按照5個店員計算,每人5000元(含五險一金)為2.5萬元,已經賠本了,還不算其他營業費用以及稅收費用等。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專家張健也曾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透露,“從目前來看,名創優品在消費者層面還是得到認可的,但是其毛利很難支撐其運營。一方面只能嫁接到加盟商身上,讓加盟商承擔一部分費用。另一方面則通過金融模式賺錢。”
“另外,由於毛利太低無法啟動全渠道佈局,在其他競爭對手紛紛佈局新零售的時候,名創優品的10元店模式很難抵擋。”


04


眾所周知,名創優品之所以廣受消費者喜愛,主要是“大牌品質、平民價格”的定位,以及“三高三低”的產品價值觀(高顏值、高品質、高效率;低成本、低毛利、低價格)。


名創優品的“抄襲風”也備受消費者的質疑,有網友評論名創優品,稱其“LOGO抄襲優衣庫,經營模式抄襲日本大創,陳列抄襲無印良品”。除此之外,商品及外觀一直借鑑大牌也讓其風波不斷。


從天眼查上可發現,名創優品的司法糾紛多達44多條,開庭公告17條,其中11幾條屬於“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


名創優品主打的“高質低價”也正在受到衝擊,尤其是產品“質量門”事件多次發生。


疫情下的真實零售:名創優品被迫“停職降薪”


2018年年初,寧波市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公示平臺公佈的《2017年下半年寧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化妝品監督抽檢結果公告》顯示,名創優品一款眼影筆被檢出有害物質砷過量。


7月,韓國名創優品店鋪內的被抽查的兩款腮紅又被檢測出重金屬銻超標,超標產品被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處全部召回、廢棄並停止出售。


名創優品的低價優勢已經越來越弱,產品質量又令人堪憂,大量線下門店暫停,已經令其傷筋動骨,創始人對新零售又存戒心,發展線上業務可謂任重而道遠。


05

疫情壓倒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2020年1月,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實體零售業、餐飲服務業帶來了海嘯級衝擊,特別對名創優品目前線下為主的實體零售企業,各個層面都遭受了巨大影響。


名創優品官方公開數據顯示,自疫情爆發以來,名創優品一月份業績下滑了30%;


二月份國內三分之二的門店暫停營業,而開業門店的銷售額同比亦下降超過95%。


前方是銷售額斷崖式下降,後方則是國內、國際倉庫長時間停工,這導致名創優品大量庫存積壓,現金流大幅減少,與此同時,仍要負擔鉅額的固定成本,如人工薪酬和租金等,經營壓力可謂巨大。


疫情下的真實零售:名創優品被迫“停職降薪”


名創優品昔日獨具優勢的運營模式,疫情期間成了導火線:


名創優品開店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合作店,雙方按照1:1出資比例成立合作公司,共同開拓某個市場(國外一般採用這種合作方式);


另一種是加盟模式(國內一般採用這種合作方式),以“品牌使用費+貨品保證金制度+次日分賬”合作。


期間,加盟商需要承擔的是水電費、店租、員工工資、貨品保證金等等,而運營及品牌管理都由名創優品來管理,包括人員管理。


對於加盟商來說,管理輕鬆,再看看名創優品店鋪內排隊的人流,就十分有誘惑力。


與供應商合作方面則採用以量制價,買斷定製,不壓貨款的方式,與供應商進行談判。大規模定製買斷,15-21天的回款週期,對於供應商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對名創優品的加盟商和供應商,這樣的經營可以算是“輕運營”。反過來,減輕供應商和渠道商的資金庫存壓力,也就意味著作為中間鏈的名創優品需要負重前行。


門店基數擴大之後,名創優品的訂貨與補貨週期變長。暢銷產品不是下單了供應商馬上就能供貨。前期備貨過程可能需要3個月甚至半年。供應商交貨,根據協議,名創優品就得在15-21天付貨款。


疫情出現,銷售渠道基本關停,供貨渠道卻還在出舊款,並且名創優品出新品的速度是一週,最後這些就都變成了一時間難以週轉的庫存。


這就好比高速公路上,突然一輛車急踩剎車,追尾就是一長串。


事實上,除了降薪以節省開支外,名創優品還曾在疫情發生後宣佈開啟O2O零接觸購物,通過小程序及電商鋪開線上購買渠道。


全球戰略與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公司估計稱,2020年一季度,疫情將給中國整體零售餐飲業造成1.5-3萬億的經濟損失。


名創優品並不是第一家選擇降薪的企業。


2月10日開工首日,新潮傳媒宣佈裁員500人,高管降薪20%;


木屋燒烤創始人也曾發朋友圈表示員工自發組織“工資減半”的減薪活動,他還說“這次我選擇做狗熊,而不是英雄”。


總而言之,疫情期間,對於零售、餐飲等重資產的線下門店來說,或許活下去,才是至關重要的。名創優品當然也不是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