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我國目前月收入在1000元到2000元之間的人群比例有多大?

田長松


這個問題是十分扎心的,月收入在1000到2000元之間的人群,還是有不少的。

我們首先看下各地的最低工資吧。其實目前除了上海、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最低工資水平超過了2000元,多數地區還是,在1000到2000元之間的。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我們一些省份特別不發達的地區,最低工資水平可以到一千一兩百元。

說句更扎心的話,即使一千一兩百元的工資,還是包括了社會保險和公積金個人承擔部分的。但是這些地區的社會保險費和公積金繳納履行情況,肯定令人堪憂。

至於在發達城市一些崗位上,也是存在著一些清潔工或者臨時勞務兼職人員,月收入非常低在1000到2000元之間。即使在一線城市深圳,通過抽樣調查仍然發現有3.3%的人收入低於2000元。

全國2017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到2.6萬元。

再說點好聽的,看看全國的平均工資。工資仍然是包含了社保公積金個人部分的稅前工資。我們的個人所得稅納稅額將由3500元提升到5000元,平均工資以下的人納稅的可能性確實不大了。



目前來看,月工資在1000到2000元之間的人,具體的數字肯定搞不清,全國據此推斷,應當有10%到20%的人收入在這個水平。


暖心人社


我國目前月收入在1000元一2000元之間的人群比例有多大,比例應該不小,反正我結交的所有圈內人,工資和退休金都不是很高,一般在3000元以內,突破4000元的沒有。

每月一、二千塊錢收入者,養活"自己吃飽全家不餓"的單身族都困難,更談不上養家餬口了。

不怕友友們笑話,我目前除公司替交四險外,今年6月份之前打卡工資為1107.25元;


8月到帳工資為1067.87元;

9月份以後又變成967.87元。




對自己工資的降低,我和同事曾電話諮詢過自己所在的公司,回覆是社保繳費基數年年漲,我們深說些要保障最低工資標準,"如今崗位缺而人不缺"回答之。

對了,不要社保的同事始終拿1600元薪水。忍忍吧,我還有三年才到齡辦退休……


老夥計610322


在我國月薪1000-2000多塊錢的人還是不少的。我們知道2018年最低工資標準,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少數5個地方,超過了2000塊大關。

也就是說其他地方的最低工資標準都是低於每月2000塊的。最低工資最高的上海,其實也只有2300塊,天津為每月2050塊。最低工資標準最低的地方是海南省,只有1430塊。

那麼是那些人在拿著最低工資呢?以河北省2017年全年統計來看,農業,林業,牧畜業和漁業工資收入最低,人均每年只有2.3萬元,平均1個月只有1916元。另外就是,電器維修,居民服務,普通維修,服務行業(餐飲,住宿,零售等等),平均工資只有36800元,平均月薪3066元。

如果再考慮到在這些行業,還有很多管理層,那麼實際普通員工的收入還會更低。因為服務行業中層管理人員平均年薪95000元,專業技術人員平均年薪60000元,這裡中層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還有2倍以上的差距。

如果去掉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可想普通員工,平均月薪是低於3000元的。另外就是城鎮私營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38000元,平均水平也是平均月薪3166元,也是比較低的工資水平。


深度軍事


目前沒有準確的數字,不過看看各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即可知道,這個數字肯定不小。

據最新數據顯示,最低工資標準超過2000元的也不過是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其他大多數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都低於這一水準。

筆者一個親戚,是個女同志,從鄉鎮企業退休三四年了,目前的退休金也就是每個月1600多塊錢。我們江蘇的經濟條件還算可以,她也就拿這麼點錢,可想而知其他地區應該是隻少不多。

不過就她這點退休金也是很多農村人非常羨慕的,她50多歲,不用幹活,每個月有穩定的收入,而對於農村裡50多歲的人來說,只能打打零工,幹一天活才有一天收入,逢到陰天下雨的天氣,也就只能在家歇著了,看似可以輕鬆一天,但是他們卻不這麼想,他們只會哀嘆今天沒有收入了。

再來看看筆者所在城市的低收入人口,比如沒有編制的環衛工人、商場打掃衛生人員、各個單位的保安等等,這些都是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活,就是憑勞力吃飯,他們的收入一般都在2000元以下。

簡單計算一下,保守估計,1000元到2000元收入水準的人員,佔比在40%左右,這個數字可不容小覷啊!


打虎拍蠅


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收入越來越高,生活也越來越好。但是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在大城市有的人月工資10萬8萬也許都算不了什麼,但是應當看到還有一些低收入人群,甚至於在農村地區還有低保貧困戶。

據我估計:目前月收入在1000-2000元之間的人群,比例大概在40%左右。



現在全國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為4000元左右,拋開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高收入人群之外。還有一大批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群,這些人群包括:

一,全國的農民收入,除去外出打工的能掙錢的之外,其他在家務農的農民,月收入也是在2000元以下。

二,在小城市工作的一般工作人員和企事業單位的職工一般工資也在2000元左右。雖然有的會高出四五千元,但是一些商店員工和從事服務行業的人員,工資也就在2000元以下。

三,大城市的一些清潔工、環衛工人、下崗職工以及一些從事笨體力勞動的人員,月工資也都在2000元以下。

按照現在的生活水平,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根本就不算作什麼。但是由於能力地位的不同,月收入在1-2000元左右的人群還是很多的,保守估計應該在40%左右。


法重情深


這個月收入是指工資收入,還是可支配收入,有不小差別。

如果單純指工資收入,那麼這個人群比例就非常大,有一些不上班的人也是。如果是指可支配收入,估計會在20%左右。

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公佈經濟數據: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

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長8.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增長8.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

36396/12=3033元;也就是城鎮居民可支配月收入平均數為3033元。

13432/12=1119元;也就是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約平均數只有1119元。

那麼我們假定城鎮居民收入都高於2000元,只計算農村數量的話,那麼按照現在農村人口大概是6億人(有一個數據是5億7661萬),在14億人口中佔比是41%(按照城鎮化率來簡單計算)。

也就是月收入在1000元到2000元之間的人群比例是41%。

但實際上,農村人口中,大概有20%人口,收入遠遠超過2000元/月,那麼實際上應該是41%X80%=32%,也就是低於2000元收入的,大概是32%左右。

16-59歲(含不滿60週歲)總人口為9億0199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的64.9%。

32%X5億7661萬X64.9%=1億1995萬人。

而城市人口中,有10%是低於2000元,那麼10%X8億1347萬人X64.9%=5280萬人。

(1億1995萬+5280萬)/14億X64.9%=17275/9億800萬=19%。

也就是說,我國目前月收入在1000元到2000元之間的人群比例大概19%左右。


波士財經


回答這個問題,職場火鍋心理很沉重,月收入1000多元(1000-2000元)的人,應該是目前還掙扎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上的人,雖然基本能解決溫飽問題,但生活還是比較窘迫的。

這個收入的人群算是窮人,有多少人呢?肯定不像大家常識中想象的低,否則,國家不會把脫貧攻堅戰作為四大戰役之一了。既說明脫貧任務很重,也說明貧困人口還很多。

首先看看官方的數據:2012年制定的貧困線為:年人均收入低於2300元。2017年貧困人口已經減少到了3000萬。貧困人口指的是赤貧人員,需要幫扶救助。那麼,月收入1000元到2000元,如果在鄉鎮以上城市生活,因為生活成本高,也算是貧困人員。你們自己想一想,赤貧人口都3000萬了,月入1000多元的貧困人口還會少嗎?

再看看各地區的最低工資標準。超過2000元的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其餘各大城市都在2000元以下,大約在2000元至1200元。我們來看看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這個圖更有說服力,可支配收入比月收入更準確一些),按照通行的標準,家庭年收入3萬以下就是很窮的人,月收入1000多,家庭年收入預計在3萬元,算是比較窮的人。

那麼,窮人到底有多少人口呢?這個很準確的統計沒有,因為有房沒房、在城市還是在農村,月薪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生活質量也是不一樣的。如果純粹對比收入。看這張圖,因為說窮人的比例在25%分位,也就是說大體有25%的人口,屬於較為窮困的人口。

按照這張財富分佈圖來看:

一是低收入家庭。年收入超過8萬但不超過15萬,人口比例:34%。

二是貧困家庭。年收入超過3萬但不超過8萬,人口比例:36.98%。


三是貧窮家庭。年收入不超過3萬。人口比例:0.02%。

以上合計,低收入家庭、貧困家庭、貧窮家庭相當於無產階級,全部加起來,要佔中國總人口的71%。也就是說,中國大多數人還是窮人。這個與國家對外稱發展中國家是一致的,我們大多數人還是貧窮的,雖然國民生產總值絕對值很大,世界第二,但是窮人還是很多。


職場火鍋


月收入1000-2000的人群根本就不是什麼貧困人口。

我國貧困線標準是2300。

有的網友就要問了,2300不是比2000高嘛,你怎麼說月收入1000-2000的人群不是貧困人口呢?

因為國家貧困線是2300元/年,也就是192元/月。

那麼在這個貧困線以下的人群,有多少呢?

根據國家統計的數據,有8200多萬人。

更加令人震撼的是,這還是中國人自己劃定的貧困線。

世界銀行劃定的貧困線是:

1.25美元/天,也就是37.5美元/月,按照今天時價摺合人民幣255元/月。

那在這條貧困線以下的中國人口有多少呢?

有兩億多。

有兩億多中國人月收入不滿255元。

但是你並不會關心這個群體,因為他們窮到難以出現在你的視野裡。

月收入1000-2000的人口也是窮人,但他們好歹完成了溫飽。這個人群會有多大,我不知道,我猜起碼比2億人要多。

朋友,我們國家比你想象的,要貧困的多。

這個國家的未來,還需要我們大家去努力。


無良HR


題主的描述不太準確,我想題主所要表達的意思,應該是城鎮就業人員的工資收入,在1000---2000元之間的人群所佔比例。按目前小城鎮職工的收入現狀應該佔比較大。

2017年,我國城鎮公營單位職工平均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非公有單位職工平均月收入在3700元左右。因為收入差距較大,能夠達到平均工資以上的人員,其佔比應該不足30%。而且私營企業就業職工的人數,要運高於公營單位的就業人數。尤其在中西部地區的小城鎮,就業人員的工資更低,月工資低於2000元的大有人在。如果是在大中型城市,月工資低於2000元的人員應該不多。

按我們縣城為例,我縣屬於中部地區,雖然是山區,但工業基層較好,這些年來,經濟發展很快,曾經名列全省經濟十強縣之一。但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縣域經濟的結構性矛盾開始突顯,經濟增長速度趨緩。這幾年,除機關學校事業單位,衛生金融電力部門,以及唯一的國營企業的職工工資有所增長外,其它企業的職工工資都沒有提高。他們的工資多數在1500----2000元之間,企業形勢好轉時,加獎金後或許有2000元多點,一般情況都在2000元以下。

這也是縣城經濟發展中遇到的普遍現象,由於缺乏支柱性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發展後勁不足,且人才流失嚴重,大部分高學歷及年輕人,都湧向了大中城市,縣城裡也形成了諸如農村一樣的留守人員。人才的缺乏更限制了經濟的發展,如此惡行循環,造成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死結。


無奈且向上


我國目前各省市一直在提高最低保障工資水平,但是每年拿最低保障工資的人不在少數,連同其它因素,粗略的估計最少有5000萬——1億左右的人月收入在1000元到2000元之間。


第一,最低生活保障性工資地區不均衡。現在一線城市最低保障工資標準最高的上海市才2300元,我們當地最低保障工資1350元,再拋出五險,拿到手的就更少了。發達地區尚且才2000多,不發達地區也就1000多,好多人還指望這個生存呢。

第二,行業技術含量決定工資的高低。很多從事環衛、保潔、家政等一些行業的月薪標準大約在1500——3000元左右,這些行業不需要多少技術、知識,勞動強度比較高。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從事此類行業勞動的800萬左右。



第三,以當地一家中小金融機構為例,拿最低保障工資的人員佔了全單位的近三分之一的人數,這個比例已經相當高了,一共140多人就有40多拿著1350元的月薪,還是經過激烈競爭搶到的飯碗,為何這樣!現在就業形勢這麼嚴峻,能有個工作就不錯了。


現在國內脫貧的攻堅戰任務還是非常艱鉅,像上述實例中一家當地平均工資排名第一的都有這麼多拿最低保障工資的,這樣的例子在各地應該不少。不過還是有信心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