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堯都:華夏古城著鴻篇

堯都:華夏古城著鴻篇

尧都:华夏古城著鸿篇
尧都:华夏古城著鸿篇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一首《擊壤歌》將我們的思緒拉回到4000多年前。傳說在堯帝的時代,“天下太和,百姓無事”,老百姓過著安定舒適、無憂無慮的生活。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場景:落日餘暉,晚霞醉人,一位八九十歲的老人,一邊悠閒地做著“擊壤”的遊戲,一邊怡然自得的唱出了這首歌。

“堯天舜日”也便成了“天下太平”的同義詞。臨汾堯都——這座古老的城市因為堯帝在此建都而得名,進而成為華夏文明重要的發祥地,開啟了一個偉大時代的序章。為此,堯都享有“五千年中華文明地標”、“華人故鄉”的美譽。

臨汾市堯都區位於山西省南部、臨汾市中部,地處臨汾盆地中央,汾河由北向南穿境而過。東臨雷首山、霍山,西控汾河、黃河、南通秦蜀,北達幽並,向稱晉南重鎮,現為臨汾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沿著中國文明發展的脈絡,無論從史學上,還是從考古學上的發掘上求證,堯都都無愧於文明之源、血緣之根、國家之祖的神聖地位。

堯都人文薈萃,著名的軍事家衛青、霍去病,政治家霍光,都在各自的舞臺上書寫了不朽的篇章;堯都文化燦爛,鑼鼓文化、戲曲文化植根民間,剪紙藝術、皮影藝術、木板年畫巧奪天工;堯都山川秀美,汾河、澇洰河、仙洞溝景色宜人,堯廟、堯陵、堯居、大中樓美不勝收。

堯都遺存有豐富完整的堯文化旅遊資源,在全國獨一無二。如此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在國人找尋文化自信的過程中被髮掘,“中國根”既已成為一句精煉的宣傳口號,成為對這方土地所蘊含文化能量最精準的認知。

這裡不動則已,一動就註定是大手筆。近年來,堯都區委、區政府依託深厚的堯文化資源,傳承與弘揚並舉,挖掘與培育並重,著力推進傳統文化與優質旅遊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制定了“一核一帶兩翼三園”旅遊發展規劃,大力實施“旅遊強區”戰略,對堯廟——華門、堯陵、堯帝古居等景區進行了大規模旅遊開發建設,“華夏第一都”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帝堯文化,古風長存

倉頡造字於此,康衢擊壤於此,曆法誕生於此——根據歷史記載,在4700多年前,帝堯在此建都,他欽定曆法,推行農耕,開啟了中華五千年文明,“華夏第一都”的美名遂譽滿天下。堯都為歷代郡、州、府衙所在地,唐宋時期成為北方商都。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堯都又以“黃土高原的花果城”聞名遐邇。

文明由此肇始,堯都也成為歷史進程中的重要見證者。豐富的文化積澱,眾多的文物古蹟,無不在訴說著“光陰的故事。”堯廟、華門、華表、中國地形微縮景觀、堯典壁廊、堯陵、仙洞溝、大中樓、元代戲臺、龐杜墓地、上太明墓地、朱村墓地等旅遊景點及名勝古蹟,都已經成為“堯文化”的烙印,鐫刻於此。

堯廟位於堯都區城南,為紀念堯帝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史載,初建於晉,址於汾河之西。晉元康中遷於汾東,當府城西南,唐顯慶三年(658年)遷今址,唐至明清因故多次修茸重建。1965年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集納豐富歷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國祖廟,是中國紀念堯、舜、禹三位先祖的廟宇,民間俗稱“三聖廟”。2001年,新增堯都廣場及堯都華表。堯廟主體建築包括:宮門、儀門、光天閣、堯井亭、廣運殿、舜殿、禹殿、帝堯寢宮等。

華門由基座、主門與閣樓三部分組成,是一座突出造型氣勢,兼容各時期古建風格的宏偉建築,每一部位都包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華門大臺階,是一座寓意華夏文明之源的文化景觀。華門主門正前方長達25米的瀑布牆,代表著孕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之水高懸而下,華夏文明由此淵源。基座平臺上方一雙巨手託著一尊陶盆,體現了勞動創造歷史的思想。陶器是人類由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堯舜時期的主要用具,“巨手託陶”的石雕正象徵著堯舜時期的文明地位。中間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21個綵球,代表著堯舜之後夏、商、周、秦、漢等二十一個歷史朝代,生動地展現著中華五千年文明從堯舜開始源遠流長的歷史進程。

仙洞溝位於堯都城區西部,地外呂梁山南麓,總面積約10餘平方公里,是山西省首批風景名勝區。有人文、自然景觀48處,由南仙洞、北仙洞、雲霧寺三大古建築群組成。主要景點有:酷似仙女靜臥的睡仙女峰;堯王夫人鹿仙女梳妝打扮的仙鏡石、梳妝檯,受懲罰的仙梯、仙磨;八仙聚會的會仙台;韓湘子捨身成仙的捨身崖;烏龍棲身的大、小烏龍潭;唐高祖李淵仙洞脫險遺留馬蹄鏟、南天門;秦瓊為搭救李淵所遺留的將軍柱、將軍帽、拴馬樁;宋王趙匡胤三遊仙洞,遺蹟眾多,有宋王石、饅頭嶺、十八盤、獅子坪、豹榆等;姑射神女羽化成仙時飄落的仙棺;堯王教子丹朱下棋的棋盤石;華北第一大嶂谷中,龍鬚瀑、巨蟒窟、鬼門關等景點比比皆是;以及半仙洞、睡仙洞、如意溝、鹿溝等。

尧都:华夏古城著鸿篇

古老幽美的姑射山仙洞溝,莊子《逍遙遊》、《呂氏春秋》都有傳說記載

堯陵位於堯都區大陽鎮,世稱“神林”,高50米,周長300米,在已知的三皇五帝陵寢中最為巍峨高大,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堯陵四面環山繞水,古有“山環水繞土一丘”之說。堯陵祠宇,相傳為唐初所建,金、元、明、清均有修建,現存明嘉靖十八年所立的堯陵碑上刻繪著堯陵全貌圖。

大中樓位於堯都城中偏西街衢,俗稱鼓樓,是臨汾古老文明的象徵。樓從基座往上,總高24丈,其基座為長40米的正方形,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四向券切門洞在其基座正中十字相交。門洞上方各鐫有石雕匾額,依其4面分別為“東臨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達幽並”。大中樓基座的東西兩側,均建有石階樓門,40級臺階。臺坪高10米,四面可入一廳,登木梯上二層,二廳外有迴廊,出廳憑欄四顧,山河勝景,盡收眼底。

元代戲臺位於堯都城區西北部,現存三座元代戲臺(魏村牛王廟戲臺、東羊東嶽廟戲臺、王曲東嶽廟戲臺),是中國罕見的一組古式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堯都交通便利、區位優越,自古以來就是山西南部交通要衝。大西高鐵、京昆高速、同蒲鐵路縱貫南北,中南鐵路、青蘭高速橫跨東西,喬李機場直達全國各大主要城市,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立體化的交通網絡。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直根源,帝堯文化正大放異彩,吸引著八方遊客。

五個堯都,古城新韻

新時代,新徵程。一個活力的新堯都,一個現代的新堯都,一個魅力的新堯都正在冉冉升起。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小康、加快‘五個堯都’建設的關鍵之年,也是我區走出困境、大幹項目、加快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之年”。堯都區委副書記、區長楊保春表示,“團結凝聚力量,實幹創造未來。”

所謂“五個堯都”,是指要全力打造實力堯都、創新堯都、魅力堯都、幸福堯都、清風堯都的戰略目標,這也是為決勝全面小康、實現振興崛起而規劃的藍圖。

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堯都悠久的歷史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字、華表、圍棋、詩歌、戲曲等文化經典於此發端;這裡四季分明,物產富饒,素有“棉麥之鄉、膏腴之地”的美譽;這裡礦藏豐富,儲量充沛,有煤、鐵、石灰石、石膏等礦種近40種,開發潛力巨大。

工業是強區之本。堯都區提出要以產業優化升級為目標,堅持大園區承載、大項目建設、大產業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堯都工業實現歷史性的“結構反轉”。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2018年,堯都區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科學制定鄉村振興規劃,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尧都:华夏古城著鸿篇

臨汾市委常委、堯都區委書記陳綱向全球華人發出“回家”的邀請

堯都是臨汾的形象和窗口,也是對外開放的主戰場。2018年,堯都區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建設國際化、現代化、智能化對外開放“大都市”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建設新城、改造老城、提升東城、綠色繞城”的思路,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打好生態環境治理攻堅戰是新時代一項標誌性工程。在這方面,堯都區重點抓好四方面工作:一要打好藍天保衛戰,二要打好黑臭水體殲滅戰,三要打好土壤汙染防治持久戰,四要持續開展春秋大綠化,全面提升區域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2018年,堯都區緊緊抓住國務院支持山西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機遇,緊扣“綜改”“供改”,推進改革創新,力爭一批重大改革成果進入全省全市第一方陣,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

以改善民生為落腳點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一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二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三要加快發展衛計事業,四要全力促進和保障就業,五要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楊保春表示:“在這承前啟後的重要歷史節點上,堯都區委、區政府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帶領全區100萬人民,以‘堯都鐵軍’敢啃硬骨頭的責任擔當,凝神聚力,攻堅克難,奮力開創堯都轉型發展新局面,為決勝全面小康、實現振興崛起、建設‘五個堯都’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文化旅遊,好戲連臺

把堯文化與堯都特色旅遊產業結合進來,吸引更多的遊客到堯都觀光旅遊,讓外界更多的瞭解堯都,不斷提高堯都旅遊的知名度——當下堯都正為此而謀篇佈局。

在5月13日舉行的“2018年首屆堯都文化旅遊節新聞發佈會”上,臨汾市委常委、堯都區委書記陳綱向全世界發出邀請:“所有的旅行都是出發,只有到了臨汾才是回家!讓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讓更多的人領略堯文化豐富的歷史內涵,感受堯文化獨特的當代價值,凝聚四海力量,匯聚八方資源,共建‘五個堯都’,為100萬堯都人民謀福祉。”

在他看來,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堯都區有著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一是堯文化資源豐富完整。堯都是堯文化的起源地,遺存的堯文化旅遊資源承載著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二是婚俗文化資源獨特。境內有姑射山,姑射山是莊子《逍遙遊》中姑射神人的居所,山中有華夏第一洞房,堯帝與鹿仙女在這裡成婚,“洞房花燭”婚俗自此發源;三是戲曲文化悠久燦爛。全國現存八座元代戲曲舞臺,晉南有七座,堯都獨佔三座,分別是魏村牛王廟元代戲曲舞臺、王曲東嶽廟元代戲曲舞臺、東羊后土廟元代戲曲舞臺。這些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為堯都打造具有自身市場形象和吸引力的旅遊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尧都:华夏古城著鸿篇

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史可稽且有考古印證的帝王

尧都:华夏古城著鸿篇

依山傍水、威嚴凝重的堯陵

陳綱說:“堯都,中國文明從這裡開始。”將於6月9日至15日舉行的“首屆堯都文化旅遊節”,以“尋根堯祖·圓夢中華”作為主題,定位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根祖文化之一、臨汾最重要的年度文化活動之一,將採取祭祖、研討、演出、展覽、招商推介、交流合作等形式,推出12項主題活動,分別為北京新聞發佈會,臺北堯都文化旅遊節推介會,2018年首屆堯都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全球華人祭拜堯帝大典,堯文化高峰論壇,《堯頌》演出,百家宗親會長交流會,百名商界精英攜手堯都、百家旅行社傾情堯都、百家新聞媒體記者走進堯都,堯文化發展成就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堯都平陽”陶寺考古成果展,著名書畫家雷甲壽書畫展、捐贈儀式及系列文化活動,在本屆堯都文化旅遊節閉幕式上,還將推出一場具有堯都特色的威風鑼鼓表演,給全球華人獻上精彩的文化盛宴。

時下,節慶與文化旅遊相融合,形成了新的經濟和文化載體。節慶活動,最集中地表現著一個地方獨特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和民俗風情。因而,此番舉辦首屆堯都文化旅遊節不失為當地順勢而為的睿智之舉。

尧都:华夏古城著鸿篇

內有武則天時期鑄造的鐵佛巨頭的大雲寺

2017年,堯都區全年共接待遊客1331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18.4億元,連年在臨汾市中排名第一。實踐證明,堯都正是堅定了自身的文化自信,既遵循規律,又突出地域特色,因而提升了旅遊業的文化內涵和品位,其擁有的文旅資源優勢正日漸轉化為文旅產業的優勢。目前堯都區編制完成堯陵、仙洞溝等專項規劃,現正在編制全域旅遊總體規劃、堯廟華門景區5A級提升規劃。通過進一步整合資源,努力打造堯都旅遊產業新體系。立足全省,面向全國,把堯都旅遊融入到全國旅遊的大體系中。將堯都打造成全省有位置、全國有影響的文化旅遊勝地。

陳綱表示:“文化旅遊業是堯都區第三產業中潛力最大的產業。堯都區將抓住全省打造黃河、根祖、太行三大旅遊板塊的契機,圍繞建設全域旅遊示範區,打響‘華夏古文明、堯都好風光’的旅遊品牌,進一步深化旅遊景區體制機制改革,把文化旅遊產業打造成全區戰略性支柱產業。”

椽筆方能書就鴻篇。正是堯文化的先天基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根祖文化之一”的定位,讓堯都這座充滿魅力的古城,用自己獨有的形式傳遞著千年文化的同時,綻放光彩。

尧都:华夏古城著鸿篇

中關村雜誌——新經濟·新科技·新文化

關注我們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請關注近期:

中小學教室空氣品質的思考

張寶章與他的四“苦”全書

北京工業大學:青年教師是未來發展的希望

大數據的悖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