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生產製造企業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方法

生產製造企業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方法

一、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的意義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關係到月末在產品和完工產品的計價,關係到完工產品單位成本的計算和定價的正確性。如何合理而簡便地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分配生產費用,是產品成本計算中一個重要而複雜的問題。如果費用分配不合理,或者將在產品成本作為產品完工成本的調節器,就會歪曲完工產品成本,影響對成本計劃執行情況的考核,也影響企業利潤,從而影響企業與國家及其他投資者之間的分配關係。

二、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的主要方法

通常採用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七種:不計在產品成本法、按年初數固定計算在產品成本法、在產品按所耗原材料費用計價法、約當產量比例法、在產品按完工產品成本計算法、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和定額比例法。企業應根據其在產品數量的多少、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的大小、各種費用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額管理基礎好壞等具體條件和實際情況,選擇既合理又簡便的分配方法。

(一)不計在產品成本法

不計在產品成本法,又稱在產品不計價法,是指雖然月末有結存在產品,但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少,價值很低,並且各月份在產品數量比較穩定,從而可對月末在產品成本忽略不計的一種分配方法。這是因為若月初與月末在產品很小,月初在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之差就更小,另外,各月份在產品數量相差也不大,算不算各月在產品成本對計算完工產品成本的影響不大。因此,為簡化產品成本計算工作,根據重要性原則,可以不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全部視為完工產品成本,將本月各產品發生的生產耗費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例如,自來水生產企業、採掘企業就可採用該方法。

(二)在產品按年初數固定計算法

按年初數固定計算在產品成本法,是對各月在產品按年初在產品成本計價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各月月末在產品結存數量較少,或者雖然在產品結存數量較多,但各月月末在產品數量穩定、起伏不大的產品。採用這種方法是因為月初、月末在產品成本的差額不大,算不算各月在產品成本,對計算完工產品成本的影響不大,基於簡化核算的考慮,同時為了反映在產品佔用的資金,各月在產品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算。

採用在產品按年初數固定計算的方法,對於每年年末在產品,則需要根據實際盤存資料,採用其他方法計算在產品成本,以免在產品以固定不變的成本計價延續時間太長,使在產品成本與實際出入過大而影響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和導致企業存貨資產反映失實。例如,鍊鐵企業和化工企業的產品,由於高爐和化學反應裝置的容積固定,在產品數量較穩定,可採用該方法。

(三)在產品按原材料費用計價法

在產品按原材料費用計價,就是月末在產品只計算所耗的原材料費用,不計算工資及福利費等加工費用,產品的加工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這種方法適用於各月在產品數量多,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較大,且原材料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佔比重較大的產品。例如紡織、造紙、釀酒等生產工業的產品,原材料費用比重較大,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這時,該產品的全部生產費用(包括月初在產品的原材料費用),減去按所耗原材料費用計算的在產品成本,就是該完工產品的成本。

舉例:假定某工業企業某種產品的月末在產品只計算原材料費用。該產品月初在產品原材料費用為4200元;本月發生原材料費用31800元,工資及福利費等加工費用共計3000元;完工產品860件,月末在產品40件。該產品的原材料費用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性投入,原材料費用按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數量比例分配。分配計算如下:

原材料費用分配率=(4200+31800)/(860+40)=40

月末在產品原材料費用=40×40=1600(元)

完工產品原材料費用=860×40=34400(元)

完工產品成本=34400+3000=37400(元)

或=4200+(31800+3000)-1600=37400(元)

(四)約當產量比例法

採用這種分配方法應將月末在產品數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為相當於完工產品的數量(即約當產量),然後按完工產品產量與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的比例分配計算完工產品費用與月末在產品費用。由於約當產量比例法只要在正確統計月末在產品結存數量和正確估計月末在產品完工程度的前提下,就可以比較客觀簡便地劃分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的成本。因此,約當產量比例法適用範圍較廣,特別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大,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產品成本中原材料費用和工資及福利費等加工費用所佔的比重相差不多的產品。

約當產量比例法計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月末在產品結存產量×在產品完工百分比

費用分配率=(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完工產品產量+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完工產品總成本=完工產品產量×費用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費用分配率

採用該方法時,由於月末在產品的投料程度和加工程度會不一致,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的投入程度也會不同。因此,應分別產品成本項目計算月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根據不同的約當產量分配不同成本項目的費用。其中,直接材料成本項目應根據月末在產品所耗直接材料的投入程度折算約當產量;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等加工費用成本項目應根據月末在產品的完工程度折算約當產量。不僅如此,還應分別成本項目計算約當產量單位成本和完工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企業生產產品所耗用的原材料有可能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性投入的,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原材料費用仍按前述材料費用分配方法計算分配。這時,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都視同完工程度為100%的產品,約當產量即是完工產品數量與月末在產品數量之和。

舉例:某企業生產某產品,本月完工600件,月末在產品200件,在產品完工程度70%,月初在產品和本月原材料費用共計32000元,原材料是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原材料費用按約當產量比例法分配。分配計算如下:

原材料費用分配率=32000/(600+200)=40

完工產品原材料費用=600×40=24000(元)

在產品原材料費用=200×40=8000(元)

採用約當產量比例法,必須正確計算月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而在產品約當產量正確與否,主要取決於在產品完工程度的測定,這對於費用分配的正確性影響很大。測定在產品完工程度的方法一般有兩種:

一種是平均計算完工率,即一律按50%作為各工序在產品的完工程度。這是在各工序在產品數量和單位產品在各工序的加工量都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後面各工序在產品多加工的程度可以抵補前面各工序少加工的程度。這樣,全部在產品完工程度可按50%平均計算。

另一種是各工序分別測算完工率。為提高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加速成本的計算工作,可以按照各工序的累計工時定額佔完工產品工時定額的比率計算,事前確定各工序在產品的完工率。計算公式如下:

某工序在產品完工率=(前面各工序工時定額之和+本工序工時定額×50%)/產品工時定額式中,本工序工時定額之所以乘以50%,是因為該工序中各件在產品的完工程度不同,為簡化完工率的測算工作,在本工序一律接平均完工率50%計算。在產品在上一道工序轉入下一道工序時,因為上一道工序已完工,所以前面各工序的工時定額應按100%計算。

舉例:某企業生產A產品,月初加本月發生的生產費用為:原材料費用30000元;工資及福利費12000元;製造費用7560元。該產品經過三道工序加工製成,單位工時定額為20小時,第一道工序工時定額為6小時,第二道工序工時定額為10小時,第三道工序工時定額為4小時。A產品本月完工250件。第一道工序在產品40件;第二道工序在產品60件;第三道工序在產品50件。根據各道工序月末在產品的數量和各道工序的完工率,分別計算各道工序月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及其總數。

各道工序完工率計算如下:

第一道工序:(6×50%/20)×100%=15%

第二道工序:(6+10×50%)/20×100%=55%

第三道工序:(6+10+4×50%)/20×100%=90%

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按約當產量法分配計算如下:

原材料費用分配率=30000/(150+250)=75

月末在產品原材料費用=150×75=11250(元)

完工產品原材料費用=250×75=18750(元)

工資及福利費用分配率=12000/(250+84)=35.9281

完工產品工資及福利費用=250×35.9281=8982(元)

月末在產品工資及福利費用=12000-8982=3108(元)

製造費用分配率=7560/(250+84)=22.6347

完工產品製造費用=250×22.6347=5659(元)

月末在產品製造費用=7560-5659=1901(元)

完工產品成本=18750+8982+5656=33391(元)

如果原材料費用不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而是隨著生產進度陸續投料,原材料費用按約當產量比例法分配時,應按每一工序的原材料消耗定額分別計算在產品的完工率(或投料率)。

(五)在產品按完工產品計算法

這種方法是將在產品視同完工產品計算、分配生產費用。這種分配方法適用於月末在產品已接近完工,或產品已經加工完畢但尚未驗收或包裝入庫的產品。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在產品已接近完工產品成本,為了簡化產品成本計算工作,將在產品可以視同完工產品,按兩者數量比例分配生產費用。

舉例:某甲產品月初在產品費用和本月發生費用為:原材料費用40000元,工資及福利費8000元,製造費用5600元。本月完工產品600件,月末在產品200件。月末在產品已接近完工。

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成本分配計算如下:

原材料費用分配率=40000/(600+200)=50

完工產品原材料費=600×50=30000(元)

月末在產品原材料費=200×50=10000(元)

工資及福利費分配率=8000/(600+200)=10

完工產品工資及福利費=600×10=6000(元)

月末在產品工資及福利費=200×10=2000(元)

製造費用分配率=5600/(600+200)=7

完工產品製造費用=600×7=4200(元)

月末在產品製造費用=200×7=1400(元)

完工產品成本:30000+6000+4200=40200(元)

月末在產品成本:10000+2000+1400=13400(元)

(六)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

這種分配方法是按照預先制定的定額成本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即月末在產品成本按其數量和單位定額成本計算。產品的月初在產品費用加本月生產費用,減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成本,其餘額作為完工產品成本。每月生產費用脫離定額的差異,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這種方法適用於定額管理基礎較好,各項消耗定額或費用定額比較準確、穩定,而且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動不大的產品。

採用這種方法,應根據各種在產品有關定額資料,以及在產品月末結存數量,計算各種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成本。

在產品定額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在產品直接材料定額成本=在產品數量×材料消耗定額×材料計劃單價

在產品直接人工定額成本=在產品數量×工時定額×計劃小時工資率

在產品製造費用定額成本=在產品數量×工時定額×計劃小時費用率

舉例:某企業生產乙產品,採用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分配完工產品和在產品費用。本月所耗原材料費用為45000元,工資及福利費21000元,製造費用18000元。完工產品數量為400件,月末在產品200件。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性投入。相關的定額資料如下:原材料消耗定額60公斤,計劃單價1元/公斤,月末在產品工時定額20小時,計劃小時工資率1.5元/小時,計劃小時費用率1元/小時。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成本分配如下:

在產品原材料定額費用=200×60×1=12000(元)

在產品工資及福利費定額費用=200×20×1.5=6000(元)

在產品製造費用定額成本=200×20×1=4000(元)

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12000+6000+4000=22000(元)

完工產品成本:45000+21000+18000-22000=62000(元)

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簡化了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分配工作,但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全部由本月完工產品負擔不盡合理。

(七)定額比例法

定額比例法是產品的生產費用按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的比例,分配計算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其中,原材料費用按原材料費用定額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額費用比例分配;工資和福利費、製造費用等各項加工費用,按定額工時或定額費用比例分配。這種方法適用於各項消耗定額或費用定額比較準確、穩定,但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化較大的產品。

舉例:某企業丙產品月初在產品費用為:原材料2000元,工資及福利費800元,製造費1500元。本月發生的生產費用為:原材料12000元,工資及福利費4000元,製造費用6000元。完工產品2000件,原材料費用定額5元,工時定額2小時。月末在產品500件,原材料費用定額4元,工時定額1小時。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原材料費用按原材料定額費用比例分配,其他加工費用按定額工時比例分配。其計算分配結果如下:

完工產品原材料定額費用=2000×5=10000(元)

月末在產品原材料定額費用=500×4=2000(元)

原材料費用分配率=(2000+12000)/(10000+2000)=1.17

完工產品實際原材料費用=10000×1.17=11700(元)

月末在產品實際原材料費用=2000+12000-11700=2300(元)

完工產品定額工時=2000×2=4000(小時)

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500×1=500(小時)

工資及福利費分配率=(800+4000)/(4000+500)=1.07

完工產品實際工資及福利費=4000×1.07=4280(元)

月末在產品實際工資及福利費=4000+800-4280=520(元)

製造費用分配率=(1500+6000)/(4000+500)=1.67

完工產品實際製造費用=4000×1.67=6680(元)

月末在產品實際製造費用=1500+6000-6680=820(元)

完工產品實際成本:11700+4280+6680=22660(元)

月末在產品實際成本:2300+520+820=3640(元)

採用定額比例法分配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費用,不僅分配結果比較正確,同時還便於將實際費用與定額費用相比較,分析和考核定額的執行情況。

通過前面有關章節的論述,生產費用已經在各種產品之間以及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了橫向和縱向的分配和歸集,也即完成了第四、五方面費用界限的劃分,據以考核和分析各該產品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

三、完工產品成本結轉的核算

生產費用完成了在各產品之間以及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橫向與縱向的分配和歸集之後,完工產品的單位成本已計算出來,可據以結轉入庫完工產品成本。

工業企業的完工產品,包括產成品、自制材料、工具和模具等。完工產品經產成品倉庫驗收入庫以後,其成本應從“基本生產成本”科目和各種產品成本明細賬的貸方轉入到各有關科目的借方,其中:完工入庫產成品的成本,應轉入“產成品”科目;完工自制材料、工具、模具等的成本,應分別轉入“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等科目。”“基本生產成本”總賬科目的月末餘額,就是基本生產在產品的成本,也就是佔用在基本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金,應與所屬各種產品成本明細賬中月末在產品成本之和核對相符。

舉例:根據前面例題,本月份完工產品甲、乙、丙,其完工成本分別為40200元、62000元、22660元,將其結轉入庫,會計分錄如下:

借:產成品——甲 40200

——乙 62000

——丙 22660

貸:基本生產成本——甲 40200

——乙 62000

——丙 22660

根據各種費用分配表及各項會計分錄,登記相關的總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