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 司馬懿和諸葛亮是對手,卻只用兩句話,全面解讀了諸葛亮

三國時期前期是熱鬧非凡,豪情萬狀;但是到了後期反而有種後繼無力的感覺。想當初魏蜀吳三分天下,是多麼的霸氣,但是後期並沒有什麼一流的大將出現。在曹操和劉備死後,三國其實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的舞臺,兩人經歷了多次對戰,其中司馬懿評價諸葛亮是“天下奇才”,其實前面還有一句,可謂是對諸葛亮此人做了根本的總結。

司馬懿和諸葛亮是對手,卻只用兩句話,全面解讀了諸葛亮

司馬懿是三國後期不得不提的人物,他是貴族之後,後來被曹操徵辟為文學掾,後來輔佐曹丕即位,深得曹丕的信任輔佐曹氏家族。司馬懿不僅很有政治才能,而且很有軍事才華,多次征伐有功。他與諸葛亮的緣分就是諸葛亮北伐時,司馬懿兩次成功抵禦,讓諸葛亮鎩羽而歸。

兩人的第一次交鋒是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當時諸葛亮用木牛流馬運輸糧草,包圍祁山,當時司馬懿駐紮在長安,聽到消息後,讓部下費曜等人守衛在原地,率軍救援祁山,對戰諸葛亮。此次戰役誰勝歷史上很有爭論。不過這是諸葛和司馬二人的第一次相遇,以前只聞其名未見其人,此次算是正式交手了。

司馬懿和諸葛亮是對手,卻只用兩句話,全面解讀了諸葛亮

後來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就是著名的五丈原之戰,諸葛亮也是在這場戰役中隕落。當時諸葛亮進駐渭水之南,而司馬懿在渭水以北,兩軍隔水相望。但是司馬懿因為糧草財物都在渭南,所以渡過渭水紮營。此時因為吳國的退兵,所以諸葛亮向東,向前 有司馬懿和郭淮的阻擋,無奈之下只能兩軍相持。

當時司馬懿拒不出戰,似乎要耗著對方,到了諸葛亮這邊糧草不足,就可一舉攻下。諸葛亮為了激怒司馬懿,給他送去了女人的衣服,暗示他向女人一樣畏畏縮縮,不敢應戰。但是司馬懿還是不出戰,而且為了平息眾將士的怒氣,裝怒向皇帝請戰,但是不被允許。此時諸葛亮已知此計無效,對手下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馬懿有這個功夫上書請戰,早已經可以率軍開戰了。司馬懿自己本來就不想打此仗。”

這邊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來信詢問情況,司馬懿在信中這樣評價諸葛亮:“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意思是說:諸葛亮雖然有大志向但是沒有找對時機,這就跟司馬徽評價諸葛亮出山時所說的雖逢其主,未逢其時一樣,所以在司馬懿看來,諸葛亮必敗。

司馬懿和諸葛亮是對手,卻只用兩句話,全面解讀了諸葛亮

而且諸葛亮此人雖然足智多謀,但是缺乏決斷力,喜歡用兵缺乏權變,所以雖然諸葛亮率領數十萬大軍來犯,但是他還在我的控制之下,註定無功而返。從這段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出司馬懿對諸葛亮這個人瞭解非常的徹底。

在諸葛亮與司馬懿相持了一段時日之後,諸葛亮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病死於五丈原軍中。此時蜀軍秘不發喪,邊打邊退,司馬懿認為窮寇莫追,便收兵而回。後來聽說此事,感嘆道:“諸葛真天下奇才也,我善於謀算活人之事,但是未料想到死人之事。”

司馬懿和諸葛亮是對手,卻只用兩句話,全面解讀了諸葛亮

司馬懿和諸葛亮是對手,但是確也是最瞭解對方的人,他們相愛相殺,惺惺相惜。司馬懿雖然前面一句話道出了諸葛亮的缺點,但是瑕不掩瑜,這並不妨礙稱讚諸葛亮是“天下奇才”。司馬懿和諸葛亮的交鋒,正印證了那句話,就是最瞭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