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瞭解高考的人一定會被高考玩弄!三輪複習,除了
查漏補缺和鞏固調整、衝刺進階,還有就是了解考試流程,瞭解考試命題原則!瞭解命題和閱卷老師的工作環境,以及工作原則,才能有的放矢地“對付”他們。一、出題背景
我們先來了解下高考試卷的出題背景:
1、高考主要由大學教授命題
高考題主要是由大學老師出的。每年,教育部考試中心會在1、3、4月召開幾次命題專家組工作會議,確定方向後,再選擇大學教授和少量優秀高中教師分具體實施命題工作(以各地大學和師範學校為主)。大學教授主要負責命題,中學教師主要負責看題和做題。
另外,考試中心都有一個庫,裡面是適合命題的各地教授,一般為了穩定高考全國卷的連續性,幾年才會換一批。
2、分工明確:命題人→選題人→學科主持人
每年的5月初青年節前後 ,高考命題工作正式開展。命題工作大概持續半個月左右,剩餘半個月用來微調和印刷。試卷交付後,命題人仍然不能離開,直到高考結束後方可回家。相關命題人員要保密三年,不得直接或間接向外界告知自己是命題人。所以那些到處做報告說自己是命題人的,一定是假冒的。
每兩個出題人命一個題型,每個題型初步出15道題,而且是可以超綱的。
選題人要從每個題型中選出最優秀的題進行組裝。選完題,工作人員負責把題目跟網上和市面上的參考資料對比,題型和內容超過50%雷同的會換掉。最後選出今年的高考題目和一套備用卷。
3、在景區全封閉命題
接到通知參加命題後,考試中心會給出題人一個口頭通知,並且簽訂保密協議,然後就“關小黑屋”。一般是直接包一個小型景區來進行(如華北地區比較出名的是溫塘)。
前一天沒收所有個人物品,只發教材、大綱、筆、紙。接著出題人審題人分組進駐不同賓館,一個賓館一個組,方便工作。
在同一個地方集中後,出題人過上了“與世隔絕”的日子,只有在有人陪同、全程錄音的情況下才能打電話與家人聯繫 。中斷對外的一切聯繫,給家人報平安也是有專人負責。但是生活上還是挺不錯的,吃香的喝辣的,有電視,有娛樂,和度假無異。人身基本上沒有自由可言,24小時有人站崗,電話有監聽,電子設備被幹擾,不能私自離開駐點。出題工作強度大。基本上從早上8點,一直要忙到午夜。由組長帶領,大家共同完成試卷。
4、測試
當命題完成後,會有數名考生提前考試,接觸到剛剛定好的當年高考試卷,選拔標準是成績中游,來自省內幾個縣市的主要中學。試考的成績就是他們高考的最終成績。(近年來這種做法減少,主要是讓參加的中學老師去做題。)
根據測試生的成績,命題人會對題目進行微調,在這種情況下,十之八九會將題目難度降低。
二、命題原則
瞭解了命題背景,我們再來看下高考的命題原則。
1、一切以教材和大綱為準
高考出題時要求每一道題,無論大小,一定要在考綱上有相應的考點對應;其題意、描述、問題、解答都必須能夠在教材上找到援引。考綱的內容每大塊都要覆蓋,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側重。知識點的考頻,也可以在《考試大綱》上查到。
這說明,當複習接近尾聲的時候,迴歸教材、仔細閱讀《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是有多重要。
2、儘量不出怪題、偏題
命題人出題時會考慮該題對考生來說難度係數是否偏大,原則上不出怪題、偏題,主要在命題角度、方法、題型上下功夫。
3、要體現選拔性和區分度
那些讓大多數學生感到為難的題恰恰抓住了多數學生在某一知識點上的短處,即所謂“軟肋”,目的正是讓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這也就是所謂的“區分度”。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績分層,便於高校挑選。平時的測驗或模擬基本上是測試性考試,目的是檢測掌握知識的程度,查缺補漏。
因此,沒有深刻領悟、精做與高考平行的選拔性試卷,就常常會在高考中丟“不該丟”的分。
4.考綱的內容每大塊都要覆蓋,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側重
經常某道題的考點羅列及援引要比考題本身要長,並且絕對絕對不會出現超綱內容,這就要求命題人員要有極高的理論知識,不是簡簡單單說把考綱背下來就可以的。
5.難易度適宜,並且可以拉開檔次
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題的分數段,客觀題的得分率,一定要有具體的預測值,而且要對比往年。一般來說,所謂的“難一年易一年”也是存在這個考量的。不過這個難易程度很主觀,平均分才是最客觀的。具體到數學這科,平均分誤差在三分以內。
對於命題組而言,考生個人分數不重要,群體的平均分才是考量的重點,試卷出來,平均分也基本定了。根據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題的平均分,每道題的分數段,客觀題的得分率,一定會有具體的預測,而且會對比往年。
6.“反押題”貫穿命題始終
高考命題組對高考教輔和網上押題信息的掌握,可以說是最全面的。出題的地方會有各種教輔資料以及官方教材。這些資料的主要作用並不是方便命題人員開闊思路,而是防止所出題目出現重複,尤其是後面的計算大題。某種思路一定不能被前人所用。如果命題過程中,有人提出某題和市面上某題差不多,那就一定要該題找出來,此題就不用。
從出題到題目的標點符號,包括題目是否可能出現歧義,出題的順序都要反覆商榷,命題組一般會有兩三個通宵不眠夜。
英語閱讀理解、完形填空,還需要從近幾個月的國外雜誌中,幾百上千篇中,挑選出主題積極向上的、生詞量比較均衡的、語法涵蓋全面的文章,進行出題。
語文作文的命題過程是基本是要翻閱所有的模擬題,堅決避免被預測。有時作文的命題帶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有一次就是命題期間,一位命題老師的父親去世了,後來這位老師得知的時候痛哭不已,傷心之餘、後悔自己曾經沒有好好陪伴父親。這位老師的經歷也刺痛了其他老師,引起共鳴,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就與“生命”相關。
如果語文和英語的命題有一定的彈性,那麼數學卷的命題特點只有一個:忠於課本。毛毛在聽到這個的時候也很吃驚,每道題必須要在課本教材裡找到援引。考綱的內容每大塊都要覆蓋,而且要注重交叉和側重。經常某道題的考點羅列及援引比考題本身要長,並且絕對不允許出現超綱內容,否則必須砍掉。
交印試卷
這是最後一步,這時候已經到了六月份。一般會有幾個印刷廠在動用警力的情況下,徹夜工作,印刷出所有試卷,而且是正式和備用兩套試卷。
三、閱卷
1、閱卷時的大方向和小細節,分別由誰來管?
閱卷人員由兩部分組成,閱卷組和一線閱卷人員。
閱卷組主要是大學教授, 例如廣東省就是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們,以及一兩個相關機構官員,也有中學教師,但很少。
閱卷組主要把握大方向。標準答案在出題時已經完成,其中詳細到包括每個得分點失分點,可能閱卷組會商榷個別得分點,比如把某個得分點從1分變動到1.5分之類,但是大的變動基本是沒有的。
一線閱卷人員基本就是中學教師和重點大學的研究生了,完全按照答案及細則閱卷。
評分細則主要是由大學教師制定。非常詳細羅列了各種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往往有數百條之多(比如“把Tan寫成Tg完全得分”)。還會根據閱卷情況進行增補。
2、閱卷全程電子化
考試結束之後兩天內所有試卷都會輸入系統,所有閱卷人員看不到一張完整的紙質試卷。閱卷全程電子化。推薦閱讀高考電腦閱卷流程曝光!認真讀完,多拿20分不在話下!(直接點擊標題)
閱卷人員會有一天的培訓,主要是學會操作及背熟答案細則,等考卷數據到位後,閱卷正式開始。
3、一道題目要經過3次批改
基本上每個閱卷人員一天就改一道大題。
原理很簡單,每道題至少要經過兩位批改,如果兩位批改的分差在2分以內,取平均;如果分差在2分以上,系統自動分配第三人批改,第三人分差在2分以內則取其中相近兩位的平均數。
舉個例子:
某道題A判了18分,B判了17分,那麼就是17.5分;
如果A判了18分,B判了14分,系統將自動分配給C,C判15分則取BC平均14.5分,C判17分則取AC平均17.5分。
閱卷人員並不會知道自己眼前這份是一改二改還是三改,不會有任何顯示。
還有一種少見的情況,即ABC的改卷分歧都在2分以上,那麼這份試卷就會被判為重大分歧卷,必須上報給巡視組,由閱卷組老師斟酌評判,閱卷組給出的分數即最終分數。
此外,這個分差臨界值並不是完全固定,這題2分,那題3分,英語作文5分,語文作文7分。而且也有可能在閱卷過程中發生微調,但不多。
4、閱卷往往只盯住答對部分
高考時,每小題的答案都會依題意設置若干個評分點,只有按規定的評分細則的採分點答題才給分。(所以很多時候,時間不夠了要答要點,分條理)
因此,閱卷過程中,許多老師往往把重點放在對評分點的尋找,也就是對某幾個關鍵詞進行掃描。
由於評卷人員的注意力集中在關鍵詞上,所以往往只注意答對部分,對於答偏答錯部分常常無暇顧及。“答對得分,答錯不失分”的現象非常普遍。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老師會建議文科的問答性題目要多寫答案。
因此,在改捲過程中,不少老師為求穩,不由自主會往某個分數段上打。如果發現自己的有效比例低了,就會慢慢往平均分上靠。出現這種情況的大多是文科的答題,特別是作文。
四、答題套路
1、答題結構和關鍵詞
除了要點之外,改卷老師在改卷時還看答題的基本結構是否正確,句子表達是否準確。如果結構清晰、句子準確、表達流暢,一般都能得到比較高的分數。
另外,不論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關鍵部分、關鍵詞寫出來,第二步才考慮句子的質量。
2、排版整齊有時候比一手好字更加分
如果字不好看,也儘量對齊,不要畫墨點。某閱卷老師表示:字可以寫的醜,但排版一定要好。條理清晰的答卷更得閱卷老師青睞。
3、文科儘量寫滿,理科儘量詳細
文科是抓對的,寫得越滿抓的越可能多,分得的越多;理科是抓錯的,寫得越詳細越知道錯在哪,分扣得越細。文科主觀題最基本就是抓關鍵詞,寫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被抓出關鍵詞,越有可能靠近得分點。
理科的話,過程都寫在草稿紙上容易造成遺漏,省略步驟是理科大忌,能寫儘量寫,否則中間可能只是一點微小的錯誤,但是沒有過程,不知道哪裡出錯則整個大得分點全部沒有。
閱讀更多 天津新東方學校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