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美國軍事中有了M-2步兵戰車,為什麼還要發展斯特瑞克裝甲車?

qzuser253476633


已經換裝30毫米炮塔的斯特瑞克戰車


斯特瑞克裝甲車是美軍為21世紀戰場設計的新式八輪裝甲車,其是在瑞士的食人魚裝甲車和加拿大的LAV-3裝甲車的基礎上經過改造而成,由通用動力的子公司通用陸地系統設計生產。

海灣戰爭讓美國陸軍發現他們缺少一款可以快速通過戰術運輸空運機動的戰車。在開戰之初美軍用相當長的時間來向中東地區運送重裝備,因為是走海運所以耗時非常久。現有的戰略運輸機一次只能運送一輛裸奔版的M1系列主戰坦克,這讓大量的戰術運輸機無能為力。加上冷戰結束後,美國軍方發現他們要面對的新的戰爭情況已經不是大規模作戰,更多還是低烈度的局部衝突。為了適應這樣的作戰環境,美軍決定研發一款高機動性,防護力比M2戰車弱,但比悍馬高動車要強的一款輕型戰車,並且要求該戰車可以使用戰術運輸機進行遠程機動。

加裝標槍反坦克導彈的斯特瑞克戰車


為了滿足各種強度的作戰環境,斯特瑞克被髮展成一系列車族,一共有10種車型,包括M1126裝甲運兵車、M1127偵察車、M1128機動火炮車、M1129迫擊炮車、M1130指揮車、M1131炮兵觀測車、M1132工兵車、M1133野戰急救車、M1134反坦克導彈車、M1135核生化偵測車;另外,為了能讓C-130運輸,該車的基礎重量只有16.47噸,對於載重20噸的C-130來說完全能夠承受。

只配備了M2重機槍的M1127斯特瑞克運兵型戰車


研發這款相對輕型的戰車其目的就是要求,斯特瑞克部隊能在第一時間抵達戰區,比如平原地帶或是城市環境,這樣可以在第一時間與敵方進行交戰,由於其車型完善因此可以執行完整的作戰任務。根據斯特瑞克戰車部隊的作戰情況來分析是否需要後續的重型部隊加入增援。另外,戰時斯特瑞克也可以要第一時間搶佔重要的戰略要點,以便固守到重型支援部隊的到來,這種堅守的任務下,斯特瑞克的機動火炮車就能有效發揮它的攻堅能力,該車裝的一門105毫米主炮,具備一定的與坦克及戰車部隊對抗的能力。

在原來的車族中斯特瑞克迫擊炮車是少數的擁有重火力的型號


在2016年之前,斯特瑞克部隊一直被部署到歐洲,就是要利用其密集的成熟的公路網來執行快反任務。不過,此前的斯特瑞克戰車除了迫擊炮車與機動火炮車之外,其基本的火力配置只有12.7毫米車載重機槍,這種火力對付俄軍的同類戰車根本沒有任何優勢,因為俄軍的戰車幾乎都是以30毫米機炮為主,步兵戰車還要多配備一門100毫米主炮,火力上斯特瑞克完全是下風。為此,美軍已經開始為駐歐洲的斯特瑞克戰車加裝30毫米的機炮炮塔,還有加裝遙控操作的標槍反坦克導彈增加火力,達到與俄軍戰車相對等的威力。

加裝105毫米主炮的斯特瑞克機動火炮車


陶德中士


其實答案很簡單,斯特瑞克裝甲車所需要的任務與M-2“布萊德利”步兵戰車所需要的任務是完全不同的,M-2“布萊德利”步兵戰車主要任務是編入美軍的重型部隊,配合美軍的M1A2艾姆拉姆斯坦克作戰,而斯特瑞克裝甲車則是裝備專門的斯特瑞克旅,利用其強大的機動性,在整個戰場上機動作戰。

斯特瑞克旅的定位是能夠在任何地形和氣候條件下與敵軍的非大規模正規軍、游擊隊等非正規軍隊作戰。在大規模戰役中,斯特瑞克旅則主要作為戰場上的機動兵力使用,能夠穿梭戰場,迅速穿插敵軍的防線,騷擾敵軍後方,從而為我軍重型部隊的攻擊創造條件。因此,美軍就要求斯特賴克旅擁有強大的信息化作戰能力和機動能力,具備連續72小時的獨立作戰能力和96個小時內全球部署的機動能力。這些要求,成為衡量斯特瑞克旅戰鬥力標準的依據。

因此,一般來講,一個“斯特瑞克”旅裝備有10種共309輛“斯特瑞克”系列裝甲車:包括斯特瑞克裝甲運輸車108輛、105毫米斯特瑞克突擊炮27輛、反坦克導彈發射車9輛、偵察車48輛、火力支援車13輛、班用工程車9輛、自行迫擊炮車36輛、指揮車39輛、救護車17輛和核生化偵察車3輛。386輛“悍馬”車,包括170輛5噸級載重卡車,64輛各種類型的重型拓展性車輛。一個旅總共裝備121具標槍反坦克導彈發射器、12門155毫米M777A1型牽引榴彈炮(提供20-40公里的火力支援)、36門M120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最大射程7000米)、12門M252型81毫米迫擊炮(最大射程5800米)和18門M224型60毫米迫擊炮。另外,一個斯特瑞克旅還裝備了TPQ-36、37炮位偵察雷達各1部。

所以,美軍之所以要發展斯特瑞克裝甲車,主要還是為了其遠程戰略投送和戰場機動服務,與M2佈雷德利步兵戰車完全不同。


區域拒止


在海灣戰爭時,美國由於懼怕薩達姆對防守力量稍差的地方發起進攻,所以在沙伊邊境部署了少量的裝甲師,假如伊拉克真的從沙特方向進攻,美國在邊境部署的部隊可能很難堅持很久。而美國的重裝甲部隊由於都部署在西面,趕過來要很長的時間。為了改變這一狀況,美國開始發展一款中型裝甲車,也就是斯特瑞克裝甲車。斯特瑞克裝甲車的服役可以改變美國重裝甲部隊進入戰區緩慢無法快速支援的問題。和輕裝甲部隊進攻過於深入,遭到反擊可能無法抵擋的問題。

與美國的M113輕型裝甲車相比,斯特瑞克裝甲車無論是防護性能和火力都有大幅的加強。但他的靈活度又要高於美國陸軍主要服役的M-2佈雷德利裝甲車。而且其採取了8輪驅動在公路行駛的速度非常高。部署時也更加方便。斯特瑞克裝甲車作為美國一線戰鬥部隊輕量化的體現,未來會生產至少2000輛左右。

斯特瑞克裝甲車不僅使用起來方便,改裝起來也更加方便,在一個戰鬥旅中,斯特瑞克裝甲車要承擔步兵支援,反坦克作戰,戰場偵查,醫療救護等任務。這都要得益於當初採取的模塊化設計理念,使得斯特瑞克裝甲車可以一車多用。相比較,美國的佈雷德利戰車雖然防護能力強,彈藥基數也更多,但是其部署只能通過戰略運輸機進行部署,這是美國無法接受的。在美國新提出的96小時將一個旅的部隊送到前線的設計規劃中,斯特瑞克裝甲車都將在其中承擔十分重要的作用。


浩漢防務論壇


這跟冷戰過後的世界格局有關,之前是按照,打世界大戰的高強度戰爭要求,制訂的裝備戰略,優先重裝重型。而現在已經沒有發生大規模高強度戰爭的可能,相反低強度有限度的戰爭發生的幾率越來越高,這樣就需要戰略機動性強,部署迅速的裝備。原來重裝武器顯然滿足不了這個要求,所以像斯德瑞克這類輪式裝備,機動性強重量輕,對於現在低烈度戰爭很適合。

一旦出現這樣的戰爭,優先部署這些戰略機動性強的部隊裝備,而如果後期轉變成高強度的戰爭,再上重裝也會有充裕的準備時間。說白了也就是此一時彼一時,效費比的轉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