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什麼因素可能導致早產?

達令育兒


在美國24-37周是早產,而在我們中國28-37是早產。而早產也是胎兒死亡或者疾病的危險因素。

一個同事和我講了她自己的經驗真的是風險萬分:她自己是一個早產兒,七個月就出生了,三十多年前醫院條件不是那麼好,她去還是平平安安的長大了,出來工作,結婚,生子並且是順產生了兩個兒子。

而生了兩個兒子後她才發現自己經常覺得胸口痛,於是她去醫院檢查:而醫生問她生了孩子沒有,她說生了兩個還是順產的。把一個50多歲的老醫生嚇得眼睛都大了。

說同事:你真的非常幸運,你這是心臟病而且屬於相對嚴重的,居然還生了兩個孩子。一般像你這樣的情況沒生孩子的我們都建議不要生了.........

所以早產兒身體各方面發育還不完善,出問題的機率會比較高,所以儘量不要出現早產。

預防早產從以下五方面做起:

1、菸酒對孕婦和胎兒都不好,也容易導致早產,所以懷孕的媽媽一定要不抽菸喝酒。

2、營養均衡,比如嚴重的貧血也容易引發胎兒早產,要知道媽媽的體內營養都不夠,胎兒就想幹脆早點出來自己吃算了。

3、按時做息,早睡早起熬夜過多,孕婦身體虛弱也容易早產。

4、心理儘量平靜不要太悲大喜。

5、勞逸結合,工作要量力而行,覺得宮縮厲害就要注意休息。

當然如果自己覺得不太對勁:.如果下腹部不適、分泌物大量增加,尿頻及陰道出血,應儘早就醫。

我是菁媽,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四棲生物,家有菁妞,各平臺原創作者,希望給焦慮的媽媽們一點支持和幫助。

菁媽育兒


陳小詩是一名家庭主婦,結婚之後老公就讓她在家操持家務事,每天的事也不多,就做做家務,有時候出門跟朋友嘮嘮嗑。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她更沒有大意過,因為是第一胎,她十分注意寶寶的安全,自己從不自己出門,孕婦不能碰的東西她都沒有碰過,衣服碗筷全部由洗衣機、洗碗機代勞,電腦也少看了,懷孕之後做的最多的事應該就是聽聽古典音樂給寶寶織毛衣了。

懷孕這段時間,陳小詩就做了兩次產檢,當時醫生說沒有問題,告訴她一些注意事項之後就沒去查過了。在此期間陳小詩除了偶爾會覺得乏力頭暈之外也沒什麼異常,只是覺得自己第一次懷孕不適應而已。上週週末,小詩突然覺得肚子疼痛,預感是要生了,但才懷孕32周,也還沒到預產期,怎麼會要生了呢?

到達醫院之後,小詩被推進了產房,她老公在產房門前焦急等待,等來的消息讓他懵了:孕婦嚴重缺鐵性貧血,導致早產,同時因為胎盤缺氧,胎兒已在子宮內發生窒息,胎兒死產……

有人就要問了,孕婦缺鐵性貧血至於這樣嗎?孩子都能沒了?

是的。孕婦貧血是很嚴重的,作為貧血尤其是缺鐵性貧血的高發人群,無數孕媽咪在孕期都有過貧血的經歷。由於孕婦腹中還有胎兒需要供給營養,很容易因為自己的貧血而讓胎兒營養不良。

一般來說,輕度孕期貧血對胎兒基本不會造成影響,但如果貧血嚴重的話,對胎兒和孕婦本身都可能帶來巨大的影響及。中度以上貧血孕婦對胎兒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下面3個方面:

首先,孕婦如果貧血嚴重,體內的血液攜氧能力比正常的孕婦更低,容易導致胎盤缺氧。胎盤缺氧則會引起胎盤絨毛出現退行性變、梗塞,最後可能導致胎兒在子宮內發生窒息,嚴重的還可能導致胎兒早產甚至死產。

孕期貧血是常見的現象,許多的孕婦常常會感到頭暈、乏力、耳鳴、臉色蒼白等。孕婦貧血不但會影響孕婦本身還會影響到胎兒,那麼孕婦貧血到底要怎麼做?

1、首先,食物要多樣化。多吃含維生素C豐富的果蔬,經常進食胡蘿蔔、蛋黃。這些食物可以補充維生素A,有助於鐵的吸收。

2、補充鐵。孕婦常用的補鐵劑是蛋白乳鐵片,其吸收不消耗胃酸,能直接被腸道吸收,服用後不會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所以非常適合孕婦對鐵的補充需求,在嚴重缺鐵性貧血的情況下一般堅持兩個月左右就能改善好貧血的症狀了。

3、不喝牛奶。由於治療貧血的主要藥物是鐵劑,而牛奶中含磷較多,磷可與鐵結合成難溶於水的物質影響鐵的吸收,故貧血病人不宜用牛奶補充營養。


紅棗枸杞桂圓


孕期滿28周至37周之內分娩的稱為早產。

引起早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孕婦方面

  • 孕婦年齡小於18歲或者大於40歲;
  • 體重不足45公斤;
  • 身材不足150釐米;
  • 孕婦子宮畸形;
  • 子宮有肌瘤;
  • 孕婦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


二、胎兒方面

  • 胎兒畸形;
  • 胎死宮內;
  • 多胎;
  • 胎盤異常;


發生早產是一件痛苦的事,孕婦和家屬應積極做好早產的預防和治療,定期做產前檢查,檢查時發現異常情況及時矯治,加強營養,增強自身抗病能力,避免發生妊娠合併症和突發性的精神刺激。



如果發生不可避免的早產,應及時去醫院救治,儘量避免或減少早產對於產婦和早產兒造成的健康威脅。


尛樹媽媽談育兒


胎齡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產嬰兒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其出生體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頭圍在33cm以下。



早產兒因為器官和呼吸系統發育還未完善,需要特殊護理,並且早產兒死亡率是在新生兒中佔的比例是最大的,早產兒除了難護理以外,智力發育身體發育都會受到影響,因為孕媽媽要預防早產。

導致早產的原因:

1.孕媽媽身體疾病

孕媽媽身體原因也會導致早產,如胎盤異常、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等,這些也會導致胎兒早產,所以孕媽媽必須要按時產檢,可以及時瞭解胎兒和自己身體情況,防範於未然。

2.外力撞擊

孕媽媽懷孕後必須要注意自己的衣食住行,平時要注意保護自己,如不要騎自行車、不要長時間彎腰做家務、不要彎腰拖地、也要注意避免外力撞擊等。這些都容易誘發早產。

3.預防便秘和腹瀉



孕晚期由於子宮壓迫直腸,很容易造成便秘,腸道發生便秘後,孕媽媽必然用力排便,引起腹壓增大,壓迫子宮內的胎寶寶,容易造成胎動不安、早產等不良後果。腹瀉也會引發早產。

因此孕媽媽要預防便秘和腹瀉,不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豐富纖維素的粗糧;不吃隔夜飯菜、和未煮熟的肉類如燒烤、火鍋等,防止腹瀉。

4.同房

孕早期和孕晚期,不建議準爸爸和準媽媽同房,刺激乳房會引發子宮收縮導致早產和流產。

5.不吃利胎滑胎食物

如甲魚、螃蟹、薏米、馬齒莧、山楂、酒精、濫用藥物等。

6.保持心情愉快



孕媽媽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受到不良的精神刺激,如大悲大喜、激動易怒等,激烈的情緒也會誘發早產。


丁媽親子時光


  引起早產的原因 1、早產與流產史的關係   流產史尤其是晚期流產史反覆流產、人工流產引產或流產後不足一年又再次懷孕的,對孕婦影響最大。因流產對宮頸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宮頸機能不全,使早產率增高。   引起早產的原因 2、早產與疾病的關係   妊娠合併急性傳染病和某些內外、科疾病,如風疹、流感、急性傳染性肝炎、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膽囊炎、急性闌尾炎、妊高症、心臟病等,容易導致早產。孕婦內分泌失調、孕酮或雌激素不足、嚴重甲亢、糖尿病等,均可引起早產。嚴重貧血的孕婦由於組織缺氧、子宮胎盤供氧不足、也可發生早產。孕婦營養不良,特別是蛋白質不足以及維生素E、葉酸缺乏,也是導致早產的原因之一。   引起早產的原因 3、胎位與早產的關係   臀位早產的發生率為20.4%,是總產婦早產率的7倍。   引起早產的原因 4、早產與生活環境的關係   從事體力勞動、工作時間過長、過累可使早產率明顯增高。情緒經常波動或精神過度緊張,可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兒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經興奮和血管收縮,易致早產。妊娠後期頻繁的性生活,易引起胎膜早破,是導致早產的較常見原因,孕婦吸菸和過度飲酒也與早產密切相關。   引起早產的原因 5、早產與年齡關係   未滿20歲或大於35歲的孕婦早產率明顯增高,尤其是小於20歲者早產發生率是20——34歲組的11倍。


攔不住的誘惑


這幾年放開二胎後,早產率有明顯升高。生育高峰的到來使新生兒整體出生率上升,生育年齡延後,高齡孕婦合併妊娠併發症幾率大,這可能讓寶寶提早出生。工作、生活壓力和強度的增加,生活不規律和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也會增加早產的發生。


依據分娩原因進行早產分類,早產可分為醫源性早產與自發性早產。醫源性早產中又分為未足月胎膜早破導致的早產和治療性早產兩種。各類早產約佔1∕3。

醫源性早產(又稱‘未足月胎膜早破導致的早產’和‘治療性早產’),

是平衡繼續妊娠和終止妊娠的母兒利弊後,由醫生決定在37周前終止妊娠造成的早產。

自發性早產,造成自發性早產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各種原因單獨或聯合造成的宮縮、感染、胎膜早破、宮頸機能不全等導致胎兒在37周前出生。

依據早產的分娩孕周,又將早產分為極早早產、早期早產、中度早產和晚期早產。

極早早產:22-27+6周為極早早產,約佔5%。

早期早產:28-31+6周為早期早產,約佔15%。

中度早產:32~33+6周為中度早產,約佔20%。

晚期早產:34~36+6周為晚期早產,約佔60%~70%。

引起胎兒早產的主要原因佔前5位的分別是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多胎、胎盤因素及胎兒宮內窘迫。其中胎膜早破是引起早產最主要的原因。試管嬰兒的增加以及高齡產婦的增加,多胎髮生率越來越高。與單胎妊娠相比,多胎妊娠引起的早產率明顯增高。除此之外,由胎盤因素(胎盤早剝、低置胎盤)、胎兒宮內窘迫、臀位、有早產史等因素引起的早產也佔很大比例。


兒科醫生鮑秀蘭


自從懷孕後孕媽們就時時刻刻關注著肚子裡的寶寶,緊張又興奮,希望寶寶可以健健康康的來到我們身邊,但是早產的情況也挺多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曾經多次流產,由於多次流產使得孕媽的子宮內膜變的非常薄,這樣再次懷孕後更容易自然流產或者早產,所以這樣的孕媽一定要特別注意

二是孕媽頻繁的撫摸肚子,可能由於不正確的撫摸或者用力過度導致胎兒不舒服引起子宮受到刺激發生宮縮引起早產

三是孕期貧血,貧血越嚴重引起早產的概率也越大,孕媽貧血使胎盤發育不良,功能變差,而且胎兒不能吸收到足夠的營養從而容易引發早產

四是懷有雙胞胎或多胞胎的孕媽通常都會在預產期前生產,發生早產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孕媽一定要補充營養,注意安全

我家二寶就是早產,現在五個多月了,懷孕期間我休克了從電瓶車上掉下來一次,把我嚇壞了,檢查說是低血糖還有點貧血[淚奔]





科學育兒syc


 你好!自從國家二胎政策開放以後,養二胎的家庭就越來越多,我們這個小區就有好幾個😀,誰都想要兒女雙全,所以現在很多高齡產婦生育二胎和做試管嬰兒的也就比較多了、早產兒發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就會有很多朋友問哪些孕婦媽媽容易早產,下面我就來跟家解答一下!

1、體重超重

研究顯示,體重超重或肥胖的女性在早期懷孕時需要面對更好的早產的風險。母親的BMI(體重指數)增加,早產的風險也增加。特別是與體重正常的女性相比,BMI為35或更高的女性的極早產的風險(22-27孕周)要高兩到三倍。增加的風險包括自發和醫療導致的極度早產的風險。


2、傳染病

孕婦患有急性傳染病、慢性病、嚴重貧血等疾病,容易出現早產。另外,孕婦營養不良,特別是蛋白質不足以及維生素E、葉酸缺乏,也是導致早產的原因之一。還有孕期性生活不當、活動過多、持重物等都可能造成早產。


3、營養不良

孕婦要負擔母體和胎兒的營養需求,所以一定要加強營養意識,飲食要保證熱量,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和各種維生素。如果偏食,會導致營養不良,繼而導致胎兒發育不良,與早產也有密切關係。

此外,與愛吃薯片、餅乾和油炸食物的女性相比,吃高蛋白、多水果飲食的女性,懷孕後早產危險更小。一項研究顯示懷孕前飲食習慣不良的女性,日後出現早產的幾率約為50%。


4、流產史

流產史,尤其是晚期流產史、反覆流產、人工流產、引產或流產後不足一年又再次懷孕對孕婦影響最大。因流產對宮頸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宮頸機能不全,使早產率增高。

5、睡眠差

研究發現,懷孕前三個月和後三個月存在睡眠困難或者睡眠干擾的孕婦發生早產的危險更大。可能是與壓力有關的糟糕睡眠會導致孕婦炎症危險增大,進而誘發早產。孕婦及早改善睡眠習慣有助於降低早產危險。


6、生殖道感染

生殖道感染是早產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為生殖道感染中,細菌及其產生的毒素可侵入絨毛膜羊膜,進而刺激蛻膜細胞產生細胞毒素和前列腺素,引起早產發生。所以,孕期應該加強會陰部清潔保健,穿棉質、透氣的內褲,不亂用清潔液。如果證實存在感染,則應該在產科醫生的指導下,根據不同的病原體選用敏感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7、過於勞累

從事體力勞動,工作時間過長、過累可使早產率明顯增高。孕晚期最好不要長途旅行,避免路途顛簸勞累誘發子宮收縮。不要長時間持續站立或下蹲;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地方去,以免碰撞到腹部;走路,特別是上、下臺階時,一定要注意走穩,避免跌倒。情緒經常波動或精神過度緊張,可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兒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經興奮和血管收縮,易致早產!


所以孕媽媽在孕期一定要注意營養的補充跟心情愉悅!

好了、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關注保健師黃素萍、讓健康與你相伴!


H桐麻麻


孕婦的健康牽動著家裡每個人的神經,尤其是在剛懷孕初期或是懷胎7個月時候,更是小心備至,生怕一個不留神就出現流產或是早產,這會讓準備做爸爸媽媽的朋友們傷心不已,尤其是早產的情況,很多朋友都擔心孩子會不夠健康。雖然早產的發生有30%是不明原因的,但是大多數導致早產的因素還是可查的。那麼導致早產的因素是什麼?

  ●早產與懷孕年齡的關係

  未滿20歲或大於35歲的孕媽媽早產率明顯增高,尤其是小於20歲者,早產發生率是20~34歲年齡組的11倍。

  ●早產與流產史的關係

  流產史,尤其是晚期流產史、反覆流產、人工流產、引產或流產後不足一年又再次懷孕,這些情況對孕媽媽影響最大。因流產對宮頸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宮頸機能不全,使早產機率增高。

  ●早產與疾病的關係

  1.妊娠合併急性傳染病和某些內、外科疾病,如風疹、流感、急性傳染性肝炎、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膽嚢炎、急性闌尾炎、妊高症、心臟病等,容易導致早產。

  2.孕媽媽內分泌失調、孕酮或雌激素不足、嚴重甲亢、糖尿病等,均可引起早產。

  3.嚴重貧血的孕媽媽,由於組織缺氧,子宮、胎盤供氧不足,也可發生早產。

  4.孕媽媽營養不良,特別是蛋白質不足以及維生素E、葉酸缺乏,也是導致早產的原因之一。

  5.妊娠併發症,如高血壓等也能引起早產的發生。

  ●早產與生活方式的關係

  從事體力勞動、工作時間過長、過累,可使早產機率明顯增高。

  情緒經常波動或精神過度緊張,可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兒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經興奮和血管收縮,易致早產。

  孕媽媽吸菸和過度飲酒,也與早產密切相關。

  ●早產與性生活的關係

  妊娠後期頻繁的性生活,易引起胎膜早破,是導致早產的較常見原因。

  ●早產與雙胎或多胎妊娠的關係

  由於子宮過度伸展,最常導致分娩提前,早產率是一般妊娠的10~15倍。前置胎盤、胎盤早剝是妊娠末期的嚴重併發症,可引起子宮內外出血,提前終止妊娠造成早產,並可危及孕媽媽的生命。

  ●早產與陰道感染的關係

  如果孕媽媽在妊娠期間發生陰道感染,即常說的陰道炎,嬰兒發生早產的危險就會增加。

  如果陰道感染髮生在妊娠期前20周的早期階段,早產危險性增加4倍;如果是發生在16周前,則增加8倍;如果是細菌感染的陰道炎,危險性將增加10倍。


誠鄰糧食


我翻閱了一些資料,簡單瞭解一下造成早產都有什麼原因,僅供各位準媽媽參考:

雖然早產的發生有30%是不明原因的,但是大多數的早產還是有因可查的。

早產與懷孕年齡的關係

未滿20歲或大於35歲的孕媽媽早產率明顯增高

早產與流產史的關係

流產史,尤其是晚期流產史、反覆流產、人工流產、引產或流產後不足一年又再次懷孕,這些情況對孕媽媽影響最大。因流產對宮頸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宮頸機能不全,使早產機率增高。

早產與胎位的關係

臀位早產的發生率比一般胎位正常的產婦早產率要高。

早產與疾病的關係

嚴重貧血的媽媽、羊水過多過少、子宮發育不良、宮腔過小,以及子宮肌瘤等,都可能會導致早產。

早產與生活方式的關係

情緒經常波動或精神過度緊張,從事體力勞動、工作時間過長、過累,孕媽媽吸菸和過度飲酒,也與早產密切相關。

各位孕媽一定要懂得避免和預防早產:1.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2.認真對待每次產檢,3.孕後期做好胎兒監護,4.合理補充各種營養,5.避免感染。希望我的分享能幫到大家,祝福各位孕媽孕期健康順利,寶寶平平安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