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司馬昭殺死曹髦後,被忠臣們責罵,他是如何善後平息眾怒的?

魁哥說歷史


司馬昭殺死魏帝曹髦後,當時的士族大族對此事的態度,出現了兩邊倒的現象。有人支持司馬昭,並藉機向他靠攏。但更多的人對司馬昭是持懷疑態度的,質疑他是不是乾的有點太過火了?為了平息輿論,司馬昭只得放緩了篡位的步伐,並以皇太后的名義對曹髦進行了無恥的抹黑。但是抹黑這種行為屬於不打自招,司馬昭越是想抹黑曹髦,士族對他的非議越大。

後來司馬昭不得不興兵伐蜀,想借伐蜀這個辦法轉移國內的矛盾。然而結果卻讓很多人都沒想到。司馬昭伐蜀,原本只是為了轉矛盾,鄧艾卻搏命一戰,硬是滅了蜀漢。最終蜀漢滅亡了,曹魏也跟著一起陪了葬。


魏明帝曹叡駕崩後,曹魏帝國一連出了三個小皇帝,分別是曹芳、曹髦、曹奐,由於他們在位時都是青少年,故而在《三國志》中將他們合成為“三少帝”。

曹魏的這三個年輕皇帝,與當年的傀儡漢獻帝劉協是如出一轍。

首先是齊王曹芳,他七歲繼位,作了十年無憂無慮的傀儡皇帝。在這十年當中,宗室成員曹爽逐年坐大,囂張跋扈,惹得曹芳對他異常的不滿。不過曹爽雖然驕橫,但從他一生的作為來看,他還不失為是曹魏的一個忠臣。後來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扳倒曹爽一族。自此之後,司馬氏開始了篡奪曹魏皇位的步伐。而曹芳則是真正的體會到了什麼才叫傀儡皇帝。

曹芳22歲時,忠於曹魏的一干人意圖發動政變殺掉司馬師。曹芳既動心又害怕,但還沒來得及決策,消息就已走漏。司馬師以郭太后的名義將曹芳的帝位廢黜,曹芳以王公的身份又苟延殘喘了二十年,一直到西晉時才死去,諡號是厲公。在當時,由於找不出什麼像樣的藉口廢黜曹芳,司馬師想出的理由竟然是曹芳“淫亂宮闈”。

當時曹芳連孩子都沒有,司馬師居然說他淫亂宮闈。這簡直太那個什麼了。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董承密謀殺掉曹操,結果遭到曹操報復。漢獻帝為救董妃,苦苦哀求曹操留一條性命,可曹操最終還是殺了董妃。五十多年後,天道輪迴,一樣的事情又落到了曹操曾孫子曹芳的身上。


曹芳被廢后,繼承帝位的是13歲的曹髦。他雖然很小,但是很聰明,讓司馬師始終抓不到把柄。然而曹髦繼位僅僅一年後,司馬師因眼珠迸裂而亡,司馬氏的大權交由司馬昭掌控。司馬昭相比於司馬師,屬於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一個人。

常言道,無功不受祿。但是在當時,司馬昭無功也受祿,他哪怕沒有任何功勞,他也要逼著曹髦給他加官進爵。

公元255年,司馬師病死,司馬昭繼位為大將軍,錄尚書事。

公元256年,曹髦賜司馬昭兗冕之服,赤舄副焉。

公元258年,曹髦封司馬昭為相國,加封晉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錫,文王前後九讓乃止。

公元260年,曹髦復進司馬昭為相國,加封晉公,加九錫。並且在同年,曹髦被殺。

試想一下,面對這樣咄咄逼人的司馬昭,曹髦哪裡能忍?當年曹操稱王封侯,那也是憑藉軍功才逼迫漢獻帝賜封的。比如曹操平馬超而封魏公,平張魯而封魏王。這都是有理可依的封賞。

而司馬昭逼曹髦給自己封晉公,加九錫,憑什麼?因此,司馬昭與曹髦關係決裂,這是必然的結果。


然而,儘管曹髦有心殺賊,但無奈天下大勢已不在曹氏之手。最終曹髦殺賊不成,反倒被司馬昭給殺了。當曹髦被殺後,司馬昭簡直尷尬到了極點。

因為司馬昭想篡權,但篡權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皇帝自己禪讓。

當年曹丕篡漢,走的就是禪讓這個方式。這個辦法是靠譜,也是最不受非議的。

但是問題就在於,曹操、曹丕再怎麼羞辱漢獻帝,他們也都沒有廢過漢獻帝,更別提殺掉皇帝了。並且他們兩父子對穩定社會有功勞。極有民心基礎。

而反觀司馬氏兄弟呢?司馬氏當權後,哥哥司馬師先廢了一個皇帝,弟弟的司馬昭又殺了一個皇帝。如此大逆不道的行為,怎麼可能會有輿論支持和人心支持呢?這種品行和德性豈會有禪讓的基礎?

因此,司馬昭殺掉曹髦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給自己止損。通過抹黑曹髦,抬高自己的辦法挽回士族對他的支持。

具體的抹黑手段可以看《三國志》,這裡就不細說了。

司馬昭抹黑曹髦後,適得其反。因為,魏晉上乘兩漢餘烈與氣節,君臣倫理依然保持在一個不容輕易傾覆的高度。司馬昭的所作所為,就和一個逆子在鬧市中用大棍子毆死了自己親爹一樣可怕。儘管事後司馬昭竭盡全力的抹黑曹髦,但是很多士人對他還是不信任。

大傢俬下里都在嘀嘀咕咕,一個如此喪心病狂目無倫常的人,是否值得他們背棄目前的領袖曹氏呢?

在這種巨大的政治和輿論壓力下,司馬昭進入了一個很窘迫的境地。


為什麼說很窘迫呢?因為司馬昭篡魏的時間拖得越久,他出么蛾子的幾率就越大,司馬氏苦心經營的局面也越容易被瓦解掉。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司馬昭突然掛了,他兒子司馬炎能不能接過權力,繼續讓司馬家族控制住曹魏朝廷?

從後來的結果來看,司馬炎肯定是沒有這個能力的。因此,司馬昭的擔心是正確的!他要加緊篡位的步伐,趕在自己閉眼之前就把篡位的基礎打牢。以便於司馬炎或者他自己在日後篡位自立。

但是,皇帝已經被他殺了,儘管他又立了一個新皇帝。但大家已經不信任他了,對他投質疑票了。這個時候,司馬昭也就只能通過戰爭為自己積累聲望。於是,司馬昭伐蜀也就應運而生。

通過伐蜀而積累聲望,這個辦法當年的曹爽曾經就用過。只不過曹爽沒打贏,既沒有撿到芝麻又丟了西瓜,丟人丟到家了。

而司馬昭的運氣好,他原本只是想挽回頹勢的一擊。能有戰果最好了。即便沒戰果,能在政治上有個交待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誰都沒想到,鄧艾居然那麼玩命,活生生的把蜀漢給滅了。

滅蜀之後的全面勝利,對於司馬昭來說,簡直是一筆飛來橫財!估計司馬昭在睡覺的時候都能樂開了花。以前一直盼星星盼月亮的找機會篡魏。現在不用盼了,篡魏機會就在眼前。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五月,司馬昭憑藉滅蜀之功,被魏元帝曹奐再次拜為相國,並加封晉王,加九錫。這個時候的司馬昭,其實與當年的曹操沒有區別了。

加封晉王五個月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繼位。又過了一年多,司馬炎也學當年的曹丕一樣逼迫魏帝曹奐退位。天道輪迴的道理,在歷史上再一次上演。



綜上所述,司馬昭殺曹髦,是一件非常不得人心的事件。曹髦沒死之前,司馬昭仗著有擁立之功,每年都逼曹髦給自己進位。曹髦因此事與司馬昭翻臉,導致被殺。

當曹髦被殺後,司馬昭人心流失嚴重。為了止損,司馬昭一面通過抹黑曹髦並抬高自己的方式挽回人心,一面又預謀發動了伐蜀之戰,寄希望於通過伐蜀,重新博取輿論對他的支持。

最終,蜀漢不爭氣,劉禪投降的乾脆,給了司馬昭一個大大的臺階。司馬昭也憑藉此功勞而一掃弒君的不好評價。並以此加封為晉王,奠定了篡魏自立的基礎。

劉禪在司馬昭最需要建功立業的時候,給了他一個大大當然助攻,否則司馬氏篡魏一事能不能成功,都還難說。這或許就是後來司馬昭會善待劉禪的原因之一吧。


Mer86


不論《龍吟虎嘯》怎麼洗白,司馬三父子都是標準的亂臣賊子一家人。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殺了政敵曹爽等人全家,架空了小皇帝曹芳。司馬師更進一步廢了皇帝曹芳,與太后妥協另立曹髦為帝。司馬昭再升級,指使手下殺了皇帝曹髦。

自古以來弒君放在桌面上都是大罪,如何善後呢?自古以來的方法也不過三條:

1、表示沉痛哀悼,大呼意外!自己承認沒有保護好皇帝。

2、語重心長的說,其實皇帝最近表現不好,過錯很多,早就不稱職了!

3、將親手殺了皇帝或直接導致皇帝致命的傢伙及族人殺了!

配合上述三條,各位大臣紛紛點頭,滿臉哀愁。這時候有還理智的人站出來,咱麼需要儘快研究新皇帝的人選呀,這是國家和百姓的頭等大事...


曹髦之死的處理就是這個套路。

司馬昭先把躲在家裡的尚書左僕射陳泰給逼出來,徵詢意見。陳泰要求殺了賈充。這個是司馬昭不能接受的。

一番討論之後,以太后名義下了詔書:“曹髦當皇帝以來,不思進取,沒有責任心,經常搞一些違反國家制度的事情。對我這個太后也不尊重,還還害死我。這種忤逆行為,早就想廢了他。沒成想他自己鬧,喪了命。就此把他廢為庶人。但大臣們對他都有感情,也有包容,多次建議厚葬。那就以王之禮安葬了吧。"

同時司馬昭下令將兇手了成濟的三族都殺了,以昭告天下,他是殺死曹髦的兇手,已伏法。

在這場大戲中,還有一個有趣的人,就是司馬懿的兄弟司馬孚。假惺惺跑出來抱著曹髦的屍體說:我來晚了,陛下被殺是我的錯呀...

演出結束。新的傀儡曹奐來了


幾葦渡


關於曹髦的死,《三國志》並沒有過多的記載,考慮到陳壽為晉史官,不方便明寫“曹髦之死”的緣故。

高貴鄉公曹髦的死亡過程以《漢晉春秋》以及《三國演義》為準。

司馬昭蓄謀刺殺曹髦已久,曹髦反擊

據《漢晉春秋》所記:身為皇帝的曹髦對晉公司馬昭的不臣之心瞭然於胸,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語。於是他聯絡了近臣準備先司馬昭下手,可惜的是司馬昭的勢力實在太大了。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向司馬昭告密。事情已露,曹髦於是親自率領數百個僕人,拿著兵器直衝司馬昭府邸。

曹髦的數百僕軍和司馬昭心腹賈充的數千精銳相遇,雙方大戰於南面宮闕之下。最後賈充部下——太子舍人成濟,以刀貫穿曹髦身體,殺死了皇帝。這時候,始作俑者司馬昭確定了曹髦死後,還假惺惺地趴到在地大哭,說:“這件事,天下人會怎麼看我啊!”

司馬昭蓄謀刺殺皇帝一事是毋庸置疑的,早在曹髦被殺當年正月,兩人就因為曹髦的《潛龍詩》(下附)而鬧得不愉快。在曹髦決定奪權的時候,王沈、王業也早就把密謀告訴了司馬昭,讓他有了防範。賈充帶著軍隊出現在東門擋住曹髦絕不是偶然,而是司馬昭早有準備了。而且賈充對殺帝者成濟也說過:“司馬公養你們就是等今天了,還用問什麼呢?”可見,司馬昭早就有殺帝之心,只是被曹髦先發制人而已。


司馬昭對“弒君者”成濟的處理,可笑至極

皇帝被殺,這是古往今來最嚴重的案件,按理說所以從事者無一例外,都必須斬首滅族,才足以平息民憤。可司馬昭對參與此事的賈充、出賣曹髦的王經等不加處罰,而只是捕殺了成濟兄弟,並夷三族。

當然司馬昭此舉也是要把自己擺在“正確”的一方,畢竟弒君一事說出來很不好聽,所以他不止不處罰賈充等人,還安排郭太后出來數說曹髦“性格暴戾,對自己無禮,造謠生事,還用箭射太后宮殿等”莫須有罪名罪證。最後曹髦被剝奪了皇帝稱號,恢復高貴鄉公爵位,以王禮簡陋地葬於洛陽西北三十里的地方。

曹髦雖然失敗了,可他無愧是魏武帝曹操的孫子,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爭取微乎其微的可能。兩百多年後北魏元子攸也以曹髦為自己的偶像:“寧作高貴鄉公死,不做漢獻帝生”。


曹髦——《潛龍詩》

《漢晉春秋》記:是時龍仍見,鹹以為吉祥。帝曰:“龍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數屈於井,非嘉兆也”,乃作潛龍之詩以自諷。

傷哉龍受困,不能越深淵。

上不飛天漢,下不見於田。

蟠居於井底,鰍鱔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如然!——《三國演義》



一貳一橙


曹髡之死的關鍵人物和過程:曹髡先向王經,王業,王沈通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要討伐司馬昭。王沈王業向司馬昭報信,司馬昭派人鎮壓,賈充和曹髡相遇,太子舍人成濟問怎麼辦,賈充說,司馬公養著你們是做什麼的?還用問嗎?於是成濟(一說成濟和其兄成倅)殺了曹髡。

司馬昭是如何“善後”的?

(1)曹髡。

司馬昭逼郭太后下旨,說曹髡“悖逆不道,自陷大禍”,死後奪去皇帝封號,在司馬孚的勸說下,加恩以王禮安葬。

(2)成濟。

成濟殺了曹髡,司馬昭就將他做替罪羊,誅殺其兄弟二人。

另有史書記載,司馬昭將成濟三族都滅了,也有史書記載僅殺了成濟兄弟,沒有滅三族。

(3)賈充。

直接暗示成濟殺曹髡的賈充,不僅沒有獲罪,反而得到加封,更因此得到了司馬家的進一步信任。

(4)王氏三人。

王經因為知道曹髡要殺司馬昭,卻沒有告發,被司馬昭派人捕殺。

王業和王沈因為告發有功,得到了封賞。

所以,司馬昭這些舉動根本稱不上什麼善後,除了拿成濟做替罪羊之外,其他人的命運就等於是直白的告知天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和我一夥的就有封賞,不和我一夥的就滅亡。


師明禮


司馬昭殺害曹髦,實際上是一次意外事件。當時的司馬昭不具備弒君的條件,只是曹髦已經決心魚死網破,司馬昭只能做最壞的打算。曹髦是曹丕的孫子,在繼位之前的身份是高貴鄉公,本身並不具備做皇帝的條件。在司馬兄弟廢掉曹芳之後,為了更好的控制朝廷,才迎立了年幼的曹髦做了傀儡皇帝。司馬兄弟立曹髦的目的是讓他當一個傀儡,然而曹髦非常的有自尊心,不肯甘心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傀儡。

隨著曹髦年齡的增大,司馬兄弟漸漸地開始控制不住他。在司馬師病死的時候,曹髦命令司馬昭原地待命,讓其他大臣將軍隊帶回洛陽。這個做法實際上就是要收回司馬家族的權利,可是曹髦所託非人,大臣直接對司馬衷告了密,司馬昭親自帶領大軍到洛陽,曹髦只能被迫讓司馬昭繼承了司馬師的地位。根據史書記載,曹髦為人才思敏捷,十四五歲的時候就已經熟讀古文,當時的人評價他:才華像曹植一樣,能力像曹操一樣。西晉的開國功臣石苞也評價他說:能力超乎常人,堪稱是曹操的轉世!

曹髦有能力,卻處處受到司馬昭的制約,因此他非常想要奪回自己的權利。可是司馬昭樹大根深,曹髦根本無法扳倒他,在幾次努力失敗後,19歲的曹髦終於忍不住了。在公元260年的時候,曹髦親自拿著武器,帶著幾百個親信去討伐司馬昭。曹髦的做法並非愚蠢,他只是幻想忠臣們能夠支持自己,可惜此時的魏國已經沒有多少忠臣了。當曹髦的軍隊進攻的時候,洛陽的武將們都不敢抵禦皇帝,唯獨賈充帶兵抵抗,還命令成濟殺害了皇帝。

皇帝死了,大臣們都一片譁然,司馬昭公然弒君,無論如何也要給個說法才行。在善後的問題上,司馬昭詢問謀士的意見,謀士說:不殺賈充不能平息眾怒。司馬昭不願意殺死賈充,只殺死了成濟。司馬家族此時已經大權在握,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曹髦還被剝奪了帝王的稱號,勉強以王禮安葬。曹髦雖然是一個傀儡,卻非常的有骨氣,堪稱是古代君主的典範。司馬昭的善後保護了賈充,卻害慘了自己的後人。賈充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奸臣,在西晉建立後,賈充欺上瞞下,搞得西晉朝廷一片烏煙瘴氣。賈充的女兒賈南風后來操控朝政,造成了八王之亂,西晉王朝也因此滅亡。根據野史傳說,司馬昭在去世多年後,在白天託夢臭罵了賈充一頓,對於當初放過賈充後悔不已。


史海泛舟擺渡人


1、曹髦之死


最近翟博士因為一句“知網是什麼東西”,弄得自己人設崩塌,博士學位被質疑,一時間站到了風口浪尖上,原本順遂的演藝之路也忽然間變得坎坷起來。


嘚瑟死得快,自古皆然。

比方說三國時的這位高貴鄉公曹髦,也是因為太高調了,最後導致殺身之禍。


曹髦這人絕對不是草包,他其實算是曹家很優秀的一個,鍾會評論他說:才同陳思,武類太祖。


太祖我們知道是曹操,陳思是誰呢?


陳思指的是曹操的兒子曹植,謝靈運曾說: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佔八斗。曹植字子建,生前被封為陳王,死後諡號思,所以有時又稱曹植為陳思或者陳思王。


鍾會把曹髦比作曹操和曹植,很看重他的能力,但是曹髦生不逢時,上任時司馬懿一家已經掌握了曹家天下的大權。


他很想再把權力從司馬家手中搶回來,中興曹魏,所以他總是和手下的大臣徹夜長談,說的話題都是少康中興的故事。


少康又叫姒少康,不過他另外一個名字倒是大名鼎鼎,杜康。


沒錯,這哥們發明了酒,他爹被寒浞所殺,少康立志復國,經過艱苦的努力終於殺了寒浞恢復了夏朝,史稱少康中興。


曹髦和人談論少康,目的很明確,他不想做司馬家的傀儡,想恢復曹魏的正統權力。


但是此時滿朝上下都被司馬家掌控,曹髦孤掌難鳴,他本可以韜晦低調,伺機再想辦法奪權,畢竟他還年輕,當時只有十幾歲,有的是時間。


但是他不想等,他想立刻馬上魏武揮鞭的光輝歲月,所以在司馬昭步步進逼之下,曹髦喊出了那句千古名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後他用了一個最激進辦法,帶領幾十個人,衝出宮門,吶喊著要和司馬昭拼命。


看來鍾會說他武類太祖,其實還是有點過譽,曹操如果像曹髦這麼衝動,如何在動亂的三國時代混的風生水起。

曹髦有勇氣沒腦子。


不過大約他也看準了司馬昭大約幹不出長街弒君這麼傻缺的事兒來吧,畢竟還有很多人支持曹家,大家先撕破臉再坐下了談條件唄。


事實一開始也如他所料,眼看皇帝衝殺過來,司馬昭的手下士兵不敢抵抗只能節節敗退,曹髦如趙子龍般勇猛你,所到之處人群退散,畢竟誰也不敢真的把皇帝怎麼著。


這時候圍住曹髦的禁軍中有司馬昭的親信中護軍賈充,他對自己手下的成濟說:曹髦得手司馬家敗了,你們家就絕種了,還不趕緊動手。


成濟此時任帳下督,雖然是司馬家的官,不過即使司馬家倒了也和他沒有幾毛錢關係,但是他是個武夫,哪裡考慮得了那麼多,一聽賈充鼓動,問:當殺邪 ? 執 邪 ?


賈充說:當殺。

於是成濟和他哥哥就衝了上去,一矛把曹髦挑了個透心涼。


2、司馬昭的善後


聽說曹髦被手下刺死在長街之上,司馬昭當場嚇得就跪在地上了。


司馬父子中,司馬昭是最草包的一個,當年發動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知道司馬昭膽小,只和大兒子司馬師商量,後來司馬昭知道事變的事後,嚇得一晚上不敢睡。

但是司馬家經歷司馬懿司馬師的經營,到司馬昭手裡時已經形成氣候,不得不說司馬昭運氣真的好。


如今遇到皇帝被殺這種大事,沒了父兄的照拂司馬昭有點六神無主,他趕忙找來德高望重的司空陳泰商量怎麼善後。


陳泰說:只有殺了主謀賈充。


賈充是司馬昭的心腹,哪裡捨得殺啊,問陳泰還有別的辦法沒有。


陳泰說:沒有。


自己的心腹是堅決不能殺的,但是皇帝被殺是大事必須有人負責,必須找個替罪羊來承擔這事兒。司馬昭很自然想到了成濟兄弟倆,畢竟是他倆親手殺了曹髦,讓他倆背鍋責無旁貸。


於是司馬昭派人捉拿成濟滿門問罪。


本想著殺了魏帝,替司馬昭立了大功,可以加官進爵封妻廕子,沒想到卻惹了滅門之禍,成濟兄弟倆心裡苦啊。他們脫了個一絲不掛,光屁股爬到屋頂上,大罵司馬昭。


沒被殺的賈充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女兒嫁給了司馬炎的傻兒子司馬衷,後來的八王之亂五胡亂華都是這女人惹起來的。


但是成濟兄弟都是小人物,單單隻殺了他們,不足以安撫滿朝大臣。司馬昭需要有更大的政績來把這件事的負面效應徹底壓下去,這時鐘會提出伐蜀大計,正中司馬昭的下懷,他急需要通過一場戰爭沖淡內部矛盾。


伐蜀的勝負其實不太重要,但是鄧艾勇敢滾懸崖取得決定性勝利,結果超出司馬昭的設想,蜀國滅國。

勝利來的太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了,對於劉禪的到來,司馬昭是很感激的:兄弟啊,你來的太是時候了。


伐蜀的勝利讓司馬代替曹家再無障礙。

===============



薛白袍


曹髦遇害,是突發事件,並非司馬昭蓄謀已久。畢竟殺了曹髦,對司馬昭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讓他非常難堪。而且司馬昭本來的計劃,就是待時機成熟,再逼迫曹髦禪位於他。司馬昭顯然是不希望曹髦就這樣死了,而且死於他手下人之手。

事發突然

司馬昭執政後,咄咄逼人,權力越來越大,眼看著司馬昭就要成為晉朝的開國之君,曹髦忍無可忍,怒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後他親自提劍討伐司馬昭。

這種以卵擊石的行為,顯然是不會成功的,也沒能挽救曹魏。曹髦在進攻司馬昭的路上,司馬昭的心腹賈充,率領兵士阻攔曹髦。就在雙方對峙之際,賈充指使太子舍人成濟,將曹髦殺害。

聽聞曹髦遇害,司馬昭大吃一驚,喃喃自語“天下人該怎麼看我”,然後派人請士族的代表人物陳泰過來商量,陳泰提議“殺賈充以謝天下”,司馬昭顯然是不會答應的。

司馬昭善後

就事論事,司馬昭主觀是是不希望曹髦就這樣死的,但曹髦畢竟是死在成濟手裡,而司馬昭又是成濟的主子,司馬昭難辭其咎,必須趕緊善後,他做了如下3件事:


1.滅成濟三族

司馬昭雖然不會殺賈充,當然也不可能殺,否則以後還有誰誰替他賣命?但是對於直接動手殺害曹髦的兇手成濟,司馬昭必須嚴肅處理。司馬昭以成濟弒君為由,下令滅成濟三族。不過成濟很不服氣,他脫掉衣服,跳上屋樑,叫罵不休,最終被弓箭手射成刺蝟。

2.抹黑曹髦

在司馬昭的授意下,郭太后下詔,對曹髦極盡抹黑之能事,試圖把曹髦描繪成一個荒淫、荒唐、殘暴的皇帝,好讓司馬昭有個臺階下。

在郭太后的詔令裡,曹髦的形象是這樣的:曹髦荒淫無道,對郭太后也不尊重,甚至用弓箭朝著郭太后的寢宮射擊,要想謀害郭太后,郭太后幾次想廢掉他,但是大將軍司馬昭不忍心,給了曹髦很多次機會。然而曹髦卻不珍惜司馬昭給的機會,仍然繼續荒唐行事,最終自取滅亡。

吾以不德,遭家不造,昔援立東海王子髦,以為明帝嗣,見其好書疏文章,冀可成濟,而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吾數呵責,遂更忿恚,造作醜逆不道之言以誣謗吾,遂隔絕兩宮。其所言道,不可忍聽,非天地所覆載。吾即密有令語大將軍,不可以奉宗廟,恐顛覆社稷,死無面目以見先帝。大將軍以其尚幼,謂當改心為善,殷勤執據。而此兒忿戾,所行益甚,舉弩遙射吾宮,祝當令中吾項,箭親墮吾前。吾語大將軍,不可不廢之,前後數十。

賴宗廟之靈,沈、業即馳語大將軍,得先嚴警,而此兒便將左右出雲龍門,雷戰鼓,躬自拔刃,與左右雜衛共入兵陳間,為前鋒所害。此兒既行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禍,重令吾悼心不可言。

以上是郭太后抹黑曹髦的原文,很顯然是胡說八道,當然這也是按照司馬昭的意思寫的,必須給司馬昭弒君一個正當理由啊。

3.啟動伐蜀之戰

雖然表示司馬昭親自動手殺了曹髦,但曹髦畢竟死在司馬昭手下人的守裡,天下議論紛紛。為了轉移國內視線和輿論,司馬昭啟動伐蜀之戰。當時群臣都不配合,極力反對伐蜀,只有鍾會支持司馬昭的意見。

司馬昭最終力排眾議,派遣鄧艾和鍾會伐蜀,大獲成功。蜀漢滅亡。

司馬昭也因為滅蜀之功,進爵為晉王,加九錫。

事件影響

雖然司馬昭想盡辦法,試圖減少曹髦遇害對他和司馬家的影響,但是有些事,是司馬昭難以善後的。

1.司馬昭稱帝的步伐被徹底打亂

在此之前,司馬昭一直處心積慮,積極為當皇帝做準備,他也準備著安排曹髦禪位於他。但是曹髦突然被害,導致他終止了稱帝的步伐,此後他也一直對稱帝之事,不太積極。

2.司馬昭的名聲被搞臭

說起司馬昭,後世總會想到一個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當然不是誇獎司馬昭對曹魏的耿耿忠心,連過路人的人知道。具體意思,大家都懂,我就不解釋了。

3.晉朝不敢提忠義,只敢提倡孝道

無論是西晉還是東晉,都不敢提倡忠義,只能提倡孝道,就是所謂的“以孝治天下”。晉朝的先祖本身就有弒君、謀篡之舉,如果晉朝的皇帝再提倡忠義,豈不是自己打臉?


袁衛宇


公元260年五月初六,曹魏的正統皇帝曹髦再也不願忍受司馬氏的專權,決定奮力一搏反抗一下,勝,魏國繼續姓曹,敗,魏國改姓司馬。魏國本是曹家天下,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叡三代努力打造,如今即將改名司馬,忠於曹家的臣子十不存一。曹髦召集甲士佈置,保證此次商討的消息內容不會外露,秘密召見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

曹髦已經分不清哪些是忠賢哪些是奸佞,病急亂投醫,找來其中一人名王經,據理力爭,明確告訴曹髦不要雞蛋碰石頭,應當詳細研究再做動作。曹髦認為已經來不及,現在還泛起浪花,過段時間就未必了。另外王沈、王業二人跑去告訴司馬昭邀功,王經沒有同流合汙。

五月初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抱著必死決心的曹髦拔劍登輦,率領殿中還忠於曹氏的宿衛和奴僕出宮,準備斬除司馬昭。早已得知消息的司馬昭派出弟弟司馬伷埋伏,就等曹髦出宮挑事。久居深宮的曹髦殺人一點不含糊,血性之強殺退眾敵。成濟一看這群廢物如此不中用,立即抽出武器長戈刺殺曹髦於車上。

曹髦死時年不滿十九歲,事態竟然如此發展,當朝皇帝喪命於車駕,聞訊而來的司馬昭大驚失色,跪倒在地;歷經曹魏數代帝王的太傅司馬孚奔跑過來,抱著曹髦的屍體痛哭流涕,嘴巴里不斷念叨著“陛下被殺是我之過”。曹髦沒退位,依舊是正統皇帝,光天化日之下發生如此駭人聽聞之事,對於封建社會的古人造成的心理陰影是巨大的。問題依舊擺在這,該如何解決,說到這,就連到標題中的“權臣殺死皇帝,該如何善後?”,下面這位的處理方式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簡直是後世發生類似事情的慣用方式。

司馬昭召集大臣商議,先找來郭太后給曹髦定罪,硬逼著她下詔,羅織各種罪名廢曹髦為庶人,以平民禮儀舉行葬禮,皇帝封號被褫奪,在位年號更是被更改為“高貴鄉公某年”。司馬昭等人“大發慈悲”,“央求”郭太后不要以平民禮,應以王侯禮下葬。

這事還沒完,當時的百姓不瞎不聾,知道大概發生了什麼,消息走漏也是正常,曹髦下葬時百姓皆掩面哭泣、悲不自勝言“是前日所殺天子也”。司馬昭見這情況,殺了曹髦的心腹王經,提拔了告密的王沈、王業。晉朝建立後,不斷篡改史書,給曹髦潑髒水。晉明帝時,臣子告訴皇帝司馬昭晚年殺高貴鄉公曹髦的事,晉明帝聽後掩面羞愧,說“這樣行事,晉朝天下怎能長久”。

司馬昭對這事處理的可以說很完美了,沒留下一點後患,奈何公道自在人心,有些野史和個人傳記留存於世,更有《三國演義》一書被眾人熟知。後世權臣殺死皇帝,大部分也是如此處理的。


今人說古


曹操梟雄一世,估計他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最後卻是為司馬家做了嫁衣。在曹睿以後,曹家的勢力逐漸被司馬家掌控,幾乎沒什麼權力了。然而到了曹髦時,他卻表現的十分有魄力,雖然自己的權力被司馬昭給架空了,但是卻依舊敢於夜襲司馬昭,最後被當場殺了。曹髦被殺死以後,司馬昭被忠臣們責罵,他是如何善後並平息眾怒的呢?下面請聽我分析一波。

自從高平陵之變後,曹魏就開始為司馬家擺佈,原本司馬師是上書準備廢黜皇帝曹芳,另立曹據為新皇帝,最後郭太后反對,她眼光獨到,立曹髦為皇帝。這位曹髦可不是個胸無大略的人,相反,他的文學造詣很深,且相當有謀略。

在曹髦即位後的第二年,曹魏手下的悍將文欽與毋丘儉起兵淮南,對抗司馬師。經過一番較量,二人不敵司馬師,毋丘儉戰死,文欽逃往東吳,但是司馬師也在這一戰中被打的不輕,最後眼疾發作,病逝於許昌,臨死前他將自己的大將軍職位交給了弟弟司馬昭。

為了奪下司馬昭的大將軍職位,曹髦下旨讓司馬昭坐鎮許昌,六軍由尚書傅嘏帶領回京師。而這個小心思被中郎將鍾會看了出來,於是他建議司馬昭上書皇帝,由司馬昭自己帶領六軍回京師,他和傅嘏也聯名上書,最後沒辦法,司馬昭還是被任命為大將軍,掌管大軍。

曹髦不甘心自己就這樣被架空權力,與其窩囊一輩子,倒不如殺出一條血路。公元260年5月,曹髦親率兵馬前去刺殺司馬昭。曹髦帶的兵只有區區數百人,並且他身邊的大臣還背叛了他,向偷偷向司馬昭通風報信。當曹髦殺到南門時,守衛的士兵見是皇帝都不敢上前阻攔,眼瞅著就要攻進來了,這時成濟(司馬昭心腹愛將賈充的手下,官居太子舍人)問賈充該如何是好?賈充厲聲呵斥道:司馬公平日裡養你們是幹什麼的!這還用多問嗎?成濟聽完,一戟刺穿了曹髦的身體,曹髦當場喪命。

這一下可把司馬昭給嚇死了,跪倒在地上不知所措。很多大臣紛紛斥責司馬昭,還有的大臣則氣的吐血而亡,就連司馬昭的叔叔司馬孚都失聲痛哭,司馬昭一下子為難了,為了推卸責任,他下令抓捕成濟一干人等,成濟等人不服,大罵司馬昭。不僅如此,他還威逼郭太后栽贓曹髦,說立曹髦為皇帝就是看中他的文采,希望他能成為明君,誰知曹髦性格暴虐,我與司馬昭大將軍本要廢黜他,他便想要加害於我,最後刺殺司馬大將軍,落得如此下場,這就是上天在懲罰他。

曹髦死後,被貶為庶民,草草安葬。一代帝王不僅被下屬殺害,還被栽贓潑髒水,並貶為庶民,真是令人可悲可嘆。這個滿腹經綸,充滿謀略的魏帝曹髦,為奪回自己的權力,毅然率軍反抗司馬昭,無奈兵馬不多,還遭人背叛,最後卻被蝦兵蟹將刺死,司馬昭為了推卸責任,殺死手下掩蓋罪行,還用太后的名義誣陷潑髒水,以示自己只是順應天意,平息眾怒,實在是令人所不齒。


佑子讀書俱樂部


曹髦被司馬昭的心腹賈允指使成濟殺害,那麼司馬昭面對突然的局面,如何收場。

曹髦魏文帝之孫, 東海王曹霖庶長子, 曹髦本來不願做魏主,在登位前得封好貴鄉公。

嘉平五年254年,司馬師廢齊王曹芳,意在擁立彭城王曹據為帝,因郭太后反對,曹髦才被立為大魏皇帝。

曹髦繼位後,開始了自己的一番作為;派臣下全國巡視, 出巡官員代表天子慰問地方和勘察民情,更重要的是查探官員有無瀆職,瞭解民間有無冤假錯案。


曹髦對司馬昭,司馬師早以無法忍受,他們專橫跋扈,內有司馬昭,外有司馬師。整個朝堂就去司馬家的。曹髦不願做被人愚弄的皇帝,準備發動宮廷政變,除掉司馬兄弟。

255年,鎮東將軍毋丘儉,揚州刺史文欽起兵聲討司馬兄弟,大將軍司馬師督師討伐,好不容才平熄這次“兵變”。司馬師自己也因此命在旦夕,急忙喊來司馬昭,對其說,我已經不行了,你直掌大將軍印。話沒說完就嗚呼哀哉死了。曹髦知道消息後,認為機會難得,急忙調六軍回京,下詔讓司馬昭留守許昌。自己著手準備奪權。然而被司馬昭識破,他帶大軍回來了,曹髦自知司馬昭的實力,只要放棄計劃,委任司馬昭為大將軍。

不久東吳來襲,曹髦遣將抵擋,打敗東吳進攻,而對於死傷將士,體恤厚待,以示其功。

曹髦一直在做一個努力學習的皇帝,但自己的權勢卻一步一步受到司馬昭的削弱。自己感到皇帝做得實在憋屈,於是在甘露五年268五月初六夜裡,在凌雲檯布置甲士;把三王(王沈,王經,王業) 找來議事。對他們說,司馬昭的野心,大家都知道了,路上的行人也知道了,我不能坐以待斃,今晚決定討伐他。

王經勸阻曹髦說道:魯詔公曾因季氏專權,進行討伐,後來討伐失敗而走,失去國家。被後人所笑談。而今司馬昭權勢太大,還需忍耐為好。曹髦不聽,拿出寫好的討伐詔書,表示必須執行。

王沈,王業回頭就把曹髦的計劃告訴司馬昭;曹髦卻自己帶著宮衛和奴僕去討伐司馬昭。

路上遇到賈允,被攔截下來;賈允指使成濟殺死了曹髦。

曹髦死後,司馬昭也害怕了,並由此非常傷悲,這到底是想做皇帝的人,一旦機會來了,還真的不知所措了。至於司馬昭是否真的因為傷悲就很難說了。

曹髦之死,最後還不能光明正大的公佈,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空有抱負和決心,但在權臣面前,顯得無力。

司馬昭對於曹髦之死,竟然威逼郭太后的下詔,說曹髦不堪大任,有謀害太后之心....反正就是說曹髦是個不成器的皇帝,要毒殺太后,太后數次呵斥,都不改之;太后找大將軍司馬昭預廢帝位,然司馬昭多次為皇帝說情。曹髦知道這件事後,要殺進太后宮,還是大將軍及時趕到,而曹髦見事情敗露,便混雜在士兵之中,被大將軍的將士殺死。死後廢為庶人,以平民之禮葬。

不久司馬昭,司馬孚,高柔等人,為曹髦死後搞了個以王禮葬之,太后允准。

司馬昭為平民憤,最後滅了成濟三代。然後就這樣搞死了曹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