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F-35承擔助推段反導任務的合理性及其依據


F-35承擔助推段反導任務的合理性及其依據

之前我們介紹了美軍賦予F-35戰鬥機空基助推段反導任務這一新使命背後的戰略考量,從宏觀角度對美軍這樣做的合理性進行了分析和點評,但是羊毛畢竟出在羊身上,想要真正理解這一部署,還必須結合F-35戰機自身進行思考,二次元君建議將兩篇文章對照閱讀,相信你對此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全球幾十年的反導實戰和理論研究得到的結論公認,實施空基助推段反導需要三大領域的技術支撐,即平臺、傳感器和武器三門領域內的關鍵技術。

戰機具備隱身和高空長航時性能是實施空基反導的基本前提。隱身飛機可以大概率穿透敵方防空系統,抵近至距敵方彈道導彈發射點一兩百千米或更近距離進行攔截,而高空長航時則可發揮高飛、久航的性能對敵方彈道導彈發射情況進行持續的監控,並結合戰機的隱身性能在高空實施有效攔截。

遠程探測和精確跟蹤目標的傳感器能夠對目標及時反應。發動機的高溫噴焰是助推段彈道導彈最大的目標特徵,通過覆蓋紅外波段的光學傳感器,航空裝備可以在發射之後10秒左右的時間內發現助推段彈道導彈,為了給攔截彈或激光提供精確制導,傳感器還需要能持續精確跟蹤助推段彈道導彈,確保攔截武器能“打得準”。

F-35承擔助推段反導任務的合理性及其依據

F-35戰鬥機

最大程度摧毀彈道導彈的強力武器是空基反導的最終落腳點。空基反導的攔截武器可以是機載攔截導彈或激光武器,攔截導彈通常需要有200公里以上的射程,並具備較高的加速度和平均飛行速度,以便迅速追擊並實施攔截,良好的規避能力是攔截導彈應對敵方反攔截系統的有力保證。而激光武器則需要有足夠大的功率來穿透大氣環境,還需要超高的能量密度來補償大氣紊流對瞄準目標造成的影響。

看完上述理論依據,如果你對F-35的基本性能有所瞭解的話,想必已經發自內心地感慨“美國佬還真是會算計”了吧?沒錯,上述這些條件對F-35而言都是標配而已。

首先,該機具備了優異的隱身性能和大的作戰半徑。F-35戰鬥機是繼F-22之後世界第二型列裝作戰部隊的第五代戰鬥機,具有優異的雷達、紅外、射頻隱身性能和強大的電子戰能力,有能力穿透先進防空系統,接近彈道導彈發射位置實施助推段攔截。該機在油箱滿油、彈艙滿掛的情況下,作戰半徑可達1000多千米,既可以深入位於內陸的彈道導彈發射位置,也可以將大的作戰半徑轉換為長的巡邏時間,在敵方彈道導彈發射車可能出現的區域巡邏,伺機獵殺發射車並及時攔截剛剛發射的彈道導彈。

F-35承擔助推段反導任務的合理性及其依據

AN/AAQ-37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

其次,F-35的機載任務系統對彈道導彈的探測能力已經過多次驗證。F-35配裝的AN/AAQ-37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和AN/APG-81有源相控陣雷達均可獨立或協同發現並跟蹤彈道導彈,且目標識別能力和跟蹤精度可支持防空反導系統直接發射攔截彈。2017年12月,美國導彈防禦局又成功完成了使用該機對彈道導彈進行三維跟蹤的試驗,試驗結果表明該機機載探測系統完全可以勝任該任務。

F-35承擔助推段反導任務的合理性及其依據

AIM-120D空空導彈

此外,美軍在空基攔截武器方面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技術儲備。美軍戰鬥機現已配裝AIM-120D空空導彈,其最大射程可達200千米左右,而美軍對用於助推段反導的空射攔截彈和機載激光武器的研究幾乎從未間斷,先後實施了“遊隼”“機載攔截彈”“禽爪”“空射撞擊殺傷”“機載武器層”“網絡中心機載防禦單元”等空射攔截彈科研項目以及“機載激光武器”和“定向能研究”等機載激光武器科研項目。

F-35承擔助推段反導任務的合理性及其依據

MQ-9“死神”無人機

儘管美軍目前還沒有正式讓F-35上馬這個任務,但二次元君可以負責任地說,事到如今,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實際上,美軍已在反導試驗中多次使用MQ-9“死神”長航時無人機承擔類似的任務,可以說相關的技術和經驗都已經初步具備,從這些基礎來看,美軍完全可在三年之內提供該能力。而美國軍方提出的2025年這一時間節點,應當只是美軍內部為避免干擾F-35形成完全作戰能力後首輪升級方案的制定而做出的安排,必要情況下,以美軍現有的技術儲備和實戰經驗至多在一年內就能為F-35賦能,而對於中俄等領土面積廣大的國家來說,在未來五年內構建強大的空天防禦能力已經是勢在必行,刻不容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