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電視臺在事業單位改革中是怎麼改的?

木子哥427


自從新華社北京3月21日全文公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後,半年時間過去了,省市縣一級的靴子遲遲未落地,特別是傳統地方的電視臺、電臺等媒體事業單位,人員眾多且身份複雜,這也需要一定的解讀。

中央改革方向是什麼?

此次以媒體為代表的事業單位改革其實肇始於廣電總局下面的“三臺合一”大動作,即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整合組建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並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歸口中央宣傳部領導。目前的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可以預見地方電視臺所做的改革關鍵詞就是融合,且在地方不僅僅是跟電臺的融合,甚至還包括黨報等其他公益性事業單位。

目前已落地的電視臺改革動作是什麼?

以遼寧為例,遼寧在此輪改革中起步較早、力度較大,對其他省份有示範效應,我們以一家副省級城市大連和一家普通地級市盤錦為例。

大連:組建大連新聞傳媒集團。整合大連報業集團(正局級),大連廣播電視臺(正局級)及其所屬大連廣播電視發射臺(縣處級)...市文廣局所屬大連京劇院(縣處級)、大連舞臺美術設計中心(縣處級),團市委所屬共青團市委宣傳教育中心(縣處級),組建大連新聞傳媒集團,為市委直屬事業單位,機構規格相當於正局級,承擔我市媒體新聞宣傳和傳媒產業發展等職能,傳媒產業發展板塊實行企業化管理。



盤錦:組建盤錦市融媒體發展中心(盤錦傳媒集團)

整合市委直屬盤錦日報社(正縣級)、盤錦廣播電視臺(正縣級),盤錦廣播電視臺所屬遼寧省三一五轉播臺(正科級),市文化廣電體育局所屬市廣播電視監測站(正科級),組建市融媒體發展中心(盤錦傳媒集團),為市委直屬事業單位,機構規格相當於正縣級,承擔黨報黨刊及其他報刊雜誌的編輯出版、組織新聞報道、製作播出廣播電視節目等職能,實行企業化管理。

電視臺未來改革趨勢是什麼?

爬梳兩家公佈的方案其基本原則就是相同或相近的媒體單位進行跨部門優化整合,編隨事走、人隨編走,整合技術力量、資金設備和各種資源。且越往基層走,整合的單位會越多,遼寧省公佈的省直公益性事業單位優化整合方案中遼寧日報社就是和電視臺分設的,但到了副省級城市往下,受制於編制和整合需要,大媒體融合的力度會越大,企業化運營的方向會越明晰,但合併單位人員分流的問題則成了考驗執政者智慧的重要方面。


碼上風


地方電視臺和報社一樣,都是事業單位。因此,儘管電視臺和報社因為存在經營行為,被劃歸為公益二類,但隨著國家對媒體的管控力度加強,地方政府對媒體的政策支持會比以前更多。此前,有傳言電視臺這樣的事業單位,未來可能會轉為企業。本輪機構改革用行動證明,這樣的謠言不可信。

電視臺和電臺原來均屬文新廣局下屬的二層事業單位。本輪機構改革,電視臺、電臺和新聞出版職能都被剝離出來,其中電視臺和電臺合併組建廣播電視臺,作為政府直屬的獨立事業單位;新聞出版重新單設局作為二層機構在宣傳部掛牌,與廣播電視臺一起歸口宣傳部管轄,同時撤銷原有機構,不再保留單獨的事業單位電視臺、電臺。隨著幾大職能的剝離,以及文化與旅遊的合併,原來的文新廣局已經不復存在,成為歷史。


80後小公


問題是:

電視臺在事業單位改革中怎麼改的?

答案是:


電視臺,在當前事業單位改革中的走向,視主管部門、主辦單位不同,機構、職能、工作性質不同而不相同。

一、事業單位改革

事業單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事業單位接受政府領導,表現形式為組織或機構的法人實體。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於政府機構;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

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發佈,拉開事業單位改革的序幕。

按照計劃時間表,2015年在清理規範的基礎上,完成事業單位分類;2020年完成事業單位改革,形成新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二、電視臺的性質及類型

電視臺,在國外,有官辦的,有民營的,民營官助的,民營的、民營官助的應該是屬於企業。

在我國,多數電視臺為政府辦的,一般縣級以上政府都有,有的還不止一個,當然,全都是事業單位。

有企事業單位辦的,性質就不同了,多為企業性質。

在我國,目前,尚無民營的電視臺。

三、中央電視臺

中央電視臺,為政府主辦的電視臺,當然是屬於事業單位。

在新一輪事業單位改革中,國家已經出臺關於電視臺改革的政策,因為職能、工作性質相同,為整合資源、資金、技術力量,國家層級,中央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二臺綜合歸併,組建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性質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但是,趨向於加大企業化管理力度。



四、地方電視臺

地方各層級的電視臺,在地方事業單位改革中,應該仿效國家的政策定位電視臺,走電視、廣播二臺合一的路子,組建地方廣播電視臺。

甚或電視臺、廣播電臺與同級其他新聞媒體組合,組建媒體集團,並且加大企業化管理的力度。

五、其他電視臺

企事業單位主辦的電視臺,不在此次事業單位改革之列。



z山海


1、各級電視臺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被劃分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各級電視臺、電臺都是廣電局的下屬事業單位,是黨和政府的宣傳主渠道,承擔著傳達黨和政府聲音的重要職責,不管是古今,還是中外,都需要引導主流媒體發聲,因此,電視臺被定義為事業單位,是恰當而正確的。公益二類的電視臺,剝離其有線電視、網絡、廣告等收費和經營職能,保留公益服務職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2020年結束之後,事業單位只保留公益服務職能,不再有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之分。

2、新一輪黨政機構改革中,電視臺被劃歸宣傳部管理。電視臺原屬於廣電局管理,今年“兩會”後出臺的黨政機構改革方案中,為了體現黨對宣傳媒體的統一領導,為了統一發聲,電視臺、電臺和黨報黨刊,全部劃歸各級宣傳部直接管理。中央電視臺、電臺整合後,更名為中國之聲,各級可以按照對應關係劃轉機構管理屬性,更改機構名稱,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連人帶編劃轉。

新出臺的廣電總局,其職能和內設機構中,已經明確不再出現傳統意義上的電視、電臺機構。


職言管語


首先,說一下電視臺的編制情況,各地電視普遍都是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因為當初電視臺更主要的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後來電視臺可以創收,錢多了人多了。所以一般電視臺老人都是財政撥款編制,新人都是自收自支編制,整個電視臺就是差額單位了。但現在除了央視和省臺,市縣級電視臺普遍效益不好。

其次,此次事業單位改革,從能看到的方案上,電視臺改革基本一致,與廣播電臺、當地黨報、互聯網管理部門合併組建大的傳媒中心,不再隸屬文廣新局,直接歸口黨委宣傳部門,強化黨委對意識形態的管理,但經費來源普遍不變,就是既要完成黨委下達的任務,又要想辦法養活自己。


尚有童心


其實吧。改革無非就是事業單位迴歸定義本質,盈利性改革為市場化的國企,服務性的事業單位保留,行政性的單位改革成行政編制。電視臺應該面向市場重組,參照各地公交分公司類似,市總檯,其他設為分臺,推向市場。不過怎麼改,電視臺都是傳播電視媒介職能,廣告等一些商業投資成為主要營收方式,當然,國家也補貼,像公交,前段時間傳出天津公司負債率達到百分之一百一,不也一樣運行的好好的。電視臺是惠民工程,轉企也會在國家的扶持下繼續旅行職能的。


蝶戀花開愛滿樓


縣環保局能參公,縣人社局執行的是勞動法更應參公,統計局執行統計法,縣財政局同樣執行國家財政管理規定,都不比環保差吧?完全都能轉公務員。


手機用戶5966779605


電視臺娛樂化傾向問題嚴重,頻道太多,過多過爛問題,了麼人浮於事,忘記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