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農村,如果沒有生兒子,全是女兒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態?

九皮皮


關注【鄉村關中】分享新銳思想,解答實事求是,評論有理有據。洞察社會萬象,打開腦洞天窗,開啟新生思維。

上過學接受過教育的現代人都懂得一個道理,生兒生女都一樣,都是自己的孩子和傳承,可是生活在農村的老一輩人深受封建男權餘毒思想腐蝕以及之前農業生產的主要勞動力為男性等原因,大多數老人的思想觀念都離不開重男輕女,都希望自己家中生個男孩當做頂門柱。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從生物學上講,生男生女完全由男性的基因決定,從概率上講,每次懷孕生子,生男生女的概率也都各佔二分之一。有的人一胎就生了兒子,可是有的人為了生兒子拼命生了九胎之多依舊遺憾終身。那麼全是女兒的家庭生活狀態是什麼樣呢? 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狀態有如下:

一,變身超生游擊隊。

深受重男輕女思想的嚴重影響,一心想著生兒子,為了生個男孩會不停的懷孕生子,女性變成生育機器,大半輩子在生孩子和養孩子之間度過,身體受累的同時精神壓力也相當大,計劃生育時期,那些為了生兒子的家庭不斷懷孕生子的時期,孕婦則需要不停躲避計生辦的突擊檢查,有家不能回,孩子落地之後還需要面臨鉅額的超生罰款。

二,家庭所有成員備受白眼和嘲笑。

因為生活在農村重男輕女的大環境中,家裡沒有兒子的家庭總是覺得低人一等,加之農村人多口雜,家長裡短的背地裡偷偷的議論和嘲笑,使得全是女兒的家庭走在人堆裡總是覺得自己跟別人有差距,產生了莫名的自卑感。其實這些自卑感都是在重男輕女的輿論大環境下造成的。

三,家庭內部矛盾激增。

一般農村老人重男輕女的思想都比較嚴重,看到自己兒媳婦接二連三的生女兒時,心中多會憤憤不平,打心裡不喜歡兒媳婦,甚至有的婆婆擺起家長譜對兒媳婦各種“挑刺”,甚至有的家庭裡婆婆為了躲避超生款的處罰,不惜將剛出生的孫女揹著媳婦偷偷送人,在婆媳關係日益加劇的同時,整個家庭氛圍自然陷入緊張的漩渦當中。

四,女兒成年後終於揚眉吐氣。

社會在發展的同時,人們的觀念也在逐漸變化當中,現階段農村光棍問題讓有男孩的家庭頭疼不已,當那些家裡有男孩因為男多女少,高額彩禮錢,買房買車等事情而娶不到媳婦的時候,生女兒的家庭不僅嫁出去了女兒還收到了一筆筆的彩禮錢,瞬間成為眾人羨慕的對象,走在人堆裡都成了被人羨慕的對象了。

五,晚年生活幸福。

生兒子的農村家庭為兒子娶媳婦的同時,或者拿出了家裡全部積蓄,或者債臺高築,當兒子生子之後,大多數老年人又擔負起了照顧孫子的角色,但凡兒子兒媳有點矛盾就擔驚受怕,生怕他們婚姻破裂自己的之前的錢財打水漂。而生女兒的家庭晚年經常有女兒回家看望,定期給生活費,不用太過受累,也沒有太大的思想壓力,過上了屬於自己的生活,是真正意義上的安享晚年。

當然,這是之前的社會現象,隨著教育的普及和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例子,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人們心中逐漸消散,生兒生女都一樣的思想慢慢深入人心,加上現在物價和日常生活開支的壓力,雖然二胎開放政策已經出臺實施,但是第一胎已經生男孩或女孩的家庭,生二胎的意願並不是很強烈,相反對於生兒子多的家庭報以同情的目光。其實無所謂生育男孩女孩,只要是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的撫育成人才是重點。

條友們,對這個問題有何高見?我們留言評論區恭候。


本問答權屬【鄉村關中】,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本題作答:職業農民、農技培訓師“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基哥。


鄉村關中


正好聽說過一個事兒:一次聚會,來自阜陽的朋友說起她的家庭時,長噓一口氣:“還好我家比較寵我,不重男輕女……不對,還好我是我們家唯一的女兒。”

我們很納悶的問為啥這麼說,她的回答讓我們大吃一驚。

原來在他們那村裡比較封建迷信,幾乎所有的家庭都認為:一定要生一個男孩,不然這個家就是沒有根,死了都沒人管,等於斷子絕孫了。沒兒子的家庭更會被所有人瞧不起。

可每個家裡怎麼可能都能生兒子啊,於是各種超生。

最可怕的是有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一連生好幾個女孩,就是沒生出男孩,可把他們的急壞了。

於是,生一個男孩兒就成了他們家最大的執念。

而那些女孩兒呢?生活的苦哈哈的,冷嘲熱諷是日常,衣服大多都是別的親戚傳剩下給她們的,大的穿完補補小的穿。到能做家務了就當一個勞動力開始幫家裡做事。至於讀書,給她們讀完初中就不錯了。

終於,在生完6個女兒後,她們家迎來了一位男孩。

原以為日子會好過一些,可哪能想到,這位尊貴的男孩的到來,家裡幾個大人都是寵著捧著,衣服穿新的,東西吃好的,為了讓男孩過的更好,她們家甚至動起了賣掉幾個女孩的念頭。

萬幸,這個念頭被周圍懂法律朋友制止了,不然她們家還真可能做出這樣的事。

男孩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幸運了嗎?並沒有,因為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要養6個孩子,其中一個還是“富養”,想要過的好,太難了。

男人每天早早就去開車拉貨,多餘的時間就去附近沙場幫忙做事。女人呢?在家帶娃,順帶做一些玩具之類的補貼家用。兩個老人就在附近種地。

吃飯大多吃素,要是有葷菜,基本餵給了男孩兒。

最後,偌大的家裡,個個都瘦的根竹竿似的,唯獨那男孩兒胖乎乎的。

最可怕的是,那個家裡沒有一個人覺得這樣養孩子的觀念是不對的,每個人甚至那些女孩兒都覺得,弟弟很重要,有什麼好吃的必須弟弟先吃。

按理說,這樣的家庭養出的孩子懂事的早,自理能力也強。恩,姐姐們都很勤快,唯獨男孩兒跟個小霸王似得,脾氣大的不得了,一有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

但沒辦法,全家都寵啊。

其實恨不能理解那些重男輕女的人,為什麼一定要執著生男孩兒,是家裡有皇位要繼承嗎?女孩兒難道就不是你們的孩子了?多麼諷刺!


陌小白


我家就是生了兩個女兒,下面講述我的親生經歷。

奶奶生了五個兒子,我爸在家排行老二。由於我爸沒有生兒子,在我和妹妹小的時候,父親和兄弟之間的爭吵以及母親和姑嫂之間的嫌隙都是低調、忍讓的處理。父親和母親為的是不讓他們看不起我和妹妹。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的父親和母親默默忍受著旁人(沒有兒子)的嘲諷與奚落。父母把這種無聲的鄙視化作奮鬥的動力,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供送我和妹妹上了大學,一家有兩個女孩子上大學在我們那個村落是罕見的。

現在我和妹妹已學有所成,都有了穩定且薪水不錯的工作。有能力讓父親和母親過上安心、舒適的生活。現在,爸媽的處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裡人都特別羨慕我媽,見了她就說有雙好女兒。

其實,無論生男生女,平常心就好。生兒生女都是一樣好。


香水窟


在農村,由於受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過去每家都千方百計想法來生兒子。然而有些家庭也許是命中註定,最終生下的卻都是女兒。農村對這樣的家庭評論是不好聽的,稱這種家庭為絕戶頭。

我老婆她伯家就是這種情況,一共生了五個女兒。伯活著的時候,他是學校副校長,基本上都住在學校,娘一個人在家帶孩子,後來隨著女兒們陸陸續續的出嫁,娘也搬到學校跟伯住在一起,後來伯退休了他們倆個就一直生活在鎮上,也沒回老家住,兩個人的日子也算過的平靜幸福。然而自從伯去世之後,孃的日子就慢慢的改變了。一開始娘一個人住在鎮上,後來隨著年紀慢慢大了,女兒們不放心就把她接過來住,後來乾脆就到女兒家輪流住。(因為沒有兒子,家裡的老房子早幾年就賣了,)就這樣現在每年都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好的是女兒們都很孝順,沒讓娘吃過苦受過罪,為此女兒們都付出了很多。特別是這兩年,娘變的有點傻了,晚上不怎麼睡覺,女兒們熬得都有點招架不住了,儘管這樣女兒們一直都忍著,還細心的照料著娘。就象五姐曾經說的,媽永遠都是媽,她活一天就要好好養她一天,這是一份恩情。

娘走到現在也算是幸福的,過去她可能會因為沒有兒子而感到遺憾。今天當女兒們對她精心照顧的時候,也許她會為生這五個孝順的女兒而感到自豪。儘管沒有兒子沒有了家,但女兒們的孝順同樣讓她感到了幸福。

所以從伯家這種情況來看,生男生女現在沒多大區別,只要孝順,女兒照樣可以養老,如果不孝順有兒子又怎樣?不養老的多的是。

如果說到遺憾,沒有兒子的家庭唯一遺憾的是二老過世後這個家以後就沒了,這對於一個家族來說這一路人就斷了。不過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就種情況也不算是一種遺憾。其實仔細想想人最終過的是什麼?所有的金錢名利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東西。

人最終過的就是到老了有人管有人照顧能平平安安的離開人世,這就是人生。


老四雜談


我家姐妹三個,80後的我們也未曾覺得父母重男輕女,哈哈或許是家裡沒有男孩的原因吧!

姐姐比較要強,或許是覺得自己是老大要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吧!妹妹最小我和姐姐比較讓著她,父母比較勤勞家裡條件就好點,三個孩子在農村其實花銷也不少,父母確實也很辛苦,現在都已經成家!在我心裡沒有重男輕女,因為自己家生的也是女兒!小時候因為我們三姐妹學習都很好,村裡都說父母好福氣,也沒有聽說家裡沒有兒子後繼無人之類的話,不過想想有時候或許是父母自己在意吧!不然也不會生了三個孩子😂,

不過在我看來我們雖然出嫁了,父母卻比以前還要操心,老媽說過你們嫁人了,去了別人家過好過不好她看不到,她只能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對女婿好,而無法控制婆家怎麼樣,如果是兒子媳婦嫁到我們家她可以去好好的待媳婦!或許是因為姐姐婆家的原因吧!不過我是贊同老媽的說法的!

每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對於男女也不一樣!我們老家大部分還是比較平等的!在哪裡也是有重男輕女的或重女輕男的。






優寶媽媽123


在農村生兒子,這個問題,要分年代的。

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唱中國比較流行的是重男輕女。誰家兒子多?誰叫第7組?誰家生不出兒子,這一家人都沒有骨氣,不能抬頭生活,受盡風涼。

但是時代會變的,當初兒子多的家庭,後來,兒子長大了呢,趕上社會時代變了,生兒子要娶媳婦,要買房子,一家老小,就給兒子幹了。

我給你舉個例子吧。我們家4個女兒,沒有兒子。那個年代,沒有兒子很被人垢笑的。我爸經常自嘲:他有四朵金花。

為了把我們四朵金花養大,供我們讀書,父母沒日沒夜、含辛茹苦,最後落得一身的病。

我們4個女孩在成長的過程中,非常讓父母省心。

我們姐妹都爭氣,我們都讀了讀從一路一直很努力很努力的讀書,後來考上大學。

我們成家立業,從來沒有麻煩過父母。結婚時,我們都不要嫁妝。

我們每個月按時給他們零花錢。每年帶他們外出旅遊;父母生病了我們一起出錢,亂換照顧;他們的新衣服多得被鄰居親友羨慕。

總之,我們姐妹就是要是父母永遠衣食無憂。

再說說我舅舅家吧。我舅舅有三個兒子。當時,我們家生只有4個女孩的時候,舅媽還取笑我呢。我媽為此還偷偷的哭了好多次。

後來他們三個兒子相繼長大了。兒子一個比一個淘氣,初中畢業都沒有在上學。

三個兒子要蓋房子,要娶媳婦,要抱孫子。舅舅和舅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給三個兒子,一個一個的娶媳婦,蓋房子,管孫子

到現在,表弟他們都一直在外面打工。我那可憐的舅媽都快70歲了,還一邊務農一邊管著三個孫子。

現在我的舅舅,舅媽非常羨慕我的父母,

我們姐妹從來不讓自己的爸爸媽媽帶孩子,因為他們苦了一輩子了,我們只想讓他們安享晚年。

我媽經常感慨生兒子有什麼用,還是閨女好啊。

有時候看著這些,總感覺兒子有什麼好?在現在這個社會,生兒子就意味著,你就你這一輩子的辛勞就沒個頭。

當然有人說,那是沒碰到好兒子。但是,兒子再好,他的成長過程,還是比女孩要費心。

兒子再省事,你總得給他娶媳婦吧,買房子吧。試想有幾個兒子,真真正正不需要父母在成家立業上操心的?

反倒是女孩,非常的獨立自立,而且是爸爸媽媽的貼心小棉襖,有什麼好吃的好喝的都想著他們。

所以我還是覺得生女兒好,如果再教養好的話,將永遠無憂無慮。





木子老師說


對於這個問題,我講一個實例。

我老家有一對夫婦,生了三個女兒,由於計劃生育抓得嚴,他們就打消了再生的念頭。他們一心一意培養小孩,送他們讀書,三個女兒都大學畢業,工作都不錯。

這對夫婦,對待女兒的婚姻大事都很開明,三個女兒都嫁出去了,曾有人勸他們,招一個上門女婿留在家裡,這對夫婦沒有采納。後來三對小夫妻共同幫他們建了一幢漂亮的房子,添置了新傢俱和電器,輪流回家看望父母,經常帶他們檢查身體和外出旅遊,老兩口很幸福,條件是同組的一流水平。老兩口也常說,我們雖然生三個女孩,小孩孝順,我們開心。現在,他們身體硬朗,精神也好。

生兒生女都一樣,關鍵是子女要孝順,讓老人開心。


風景這邊讀好


我村裡沒有兒子的家庭,大部分招了上門女婿。

很多上門女婿是東北的,來到我們村生活。感覺他們生活不是很舒服,這樣的家庭結構很是彆扭。女婿進門以後,就出去打工了。一年回家住幾天,和自己的岳父岳母接觸的時間也短。岳父岳母在家和女兒一起生活,日子也就是平靜的過。我倆個女兒,我不打算找上門女婿。耽誤孩子的婚姻選擇,強留在家裡感覺也彆扭。

我村有一戶,三個女兒都外嫁了。小女兒嫁到本村了,大女兒在北京,二女兒嫁在縣城。這老兩口生活很是舒服,有什麼事,本村的小女兒照顧。外邊兩個女兒提供經濟支持,經常給老人錢,也經常回家看望老人。老兩口手頭很寬鬆,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什麼好就買什麼。老爺子還經常花上萬的錢買保健品,效果不敢恭維。

農村只有女兒的家庭,找上門女婿的和有兒子的家庭差不多。沒招上門女婿的,也不孤單。生活質量一般都很高。


農村裡的逍遙


在農村,如果沒有生兒子,全是女兒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態?

其他的不說,我就說說全是女兒走親戚的狀態吧。


我先說說我們村的L。

L的外婆養育四個子女,L的舅舅還沒有結婚就去世了。外婆只有三個女兒。在外婆生病的時候是女兒們輪流照看。外婆和外公去世也是有侄子們安葬,侄子們為爭外公的宅基地和家裡的財產差點打起來。L的大姨,二姨和媽媽聚在一起的時候經常說起這個事情。她們說的最多的就是如果L舅舅活著就好了。因為L的父母還活著,在農村的話,父母的孃家人一定要走動的,不然父母去世就找不到孃家人會很丟人。L每年都要去外婆的侄子家去拜年。雖然是媽媽的堂兄,但是也比沒有強。

而另一個村的W則沒有這麼幸運。他的外公外婆也是隻有三個女兒。反正不知什麼情況,W的母親和堂兄堂弟關係鬧的很僵。每逢清明或者十月一他們去給父母上墳。W的堂舅就算看到也不給他們打招呼。最有意思的就是過年的時候,W如果去給堂舅們拜年,堂舅連門都不讓進。W為此很苦惱。他也常常在村裡抱怨,將來父母老輩之年咋辦?村裡年紀大的人就安慰他:“沒事,這樣剛好省去接姥孃家的人的費用。”


可能我說的故事有點文不對題了。那我再繼續說一個M的故事吧。

M家一個女兒,沒有兒子。現在M八十多歲了。他侄子怕他把國道旁的四間門面給女兒,在M七十多歲的時候就把M趕出來了。讓他們住在一個活動板房裡。由於農村,傳統觀點占上峰,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的女兒看不下去,也只有把M接到她家裡去住。只是,時間一長,女婿也有意見:“房子給侄子,他們來養老,算什麼?”經常和M的女兒鬧矛盾,M就只好又搬回活動板房。


這個M的故事,只是一個很特殊的案例。並不能代表大多數農村老人的現狀,我這裡想說的是。在北方的農村,如果都是女兒的話,女兒能力稍弱,老人生活的狀態真的不如想象中的好。

當然隨著經濟條件的發展,社會保障的完善,未來不管是生女兒還是生兒子的家庭的老年生活肯定會比上一代要好。所以,現在的農村很多人不會糾結生的是不是全是女兒的問題了。


民工札記


其實他們的生活和其它人並不會有什麼區別,只是會成為一些婦女口中的談資,他們自己心裡也可能會有一些不舒服!我以前小學的時候有個朋友,他爸媽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因為前面都是女孩,為了有個男孩就一直生!

一直生到了七姐妹啊,都可以和王母媲美了!我朋友是老五,下面還有兩個妹妹。我記得我小時候還去她家裡住過兩次,第一次去她家就他爸在樓下,她媽一直沒露面,我就問她她媽媽去哪兒了?因為我以前是見過她媽媽的!

她告訴我她媽在樓上,在做月子,她跟我說了情況之後,我才知道她媽媽給她生了第二個妹妹!而且才生了兩天,他們家庭情況應該還是蠻不錯的,因為我當時才二年級,那時候的家鄉是很窮的!但是他們家已經建起了小二層。

家裡裝修的也很好,就連平時煮飯的都是用的電器!我覺得能支持他們生那麼多孩子的原因,應該就是因為家裡有錢吧,否則就連罰款都要好多錢!那時候我記得好像連她三姐都已經嫁人了,但是她媽又生了一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