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伊爾汗王討厭伊斯蘭化,3次派人去歐洲,為什麼蒙古人要親基督?

伊爾汗王討厭伊斯蘭化,3次派人去歐洲,為什麼蒙古人要親基督?

十字軍

11世紀,歐洲人發動“十字軍東征”,他們收復聖地耶路撒冷,並建立起“耶路撒冷王國”。

後來,穆斯林英雄薩拉丁攻克耶路撒冷城,耶路撒冷王國被迫定都阿卡城,又被稱為“第二耶路撒冷王國”(或者“阿卡王國)。

第二耶路撒冷王國內部紛爭不斷,幾度處於亡國的危機邊緣,一直無力收復耶路撒冷城。一直到第六次十字軍東征,靠著腓特烈二世的幫助,基督徒才再次控制耶路撒冷城。

不幸的是,耶路撒冷城很快又淪陷了。這時候的基督教世界混亂不堪,第二耶路撒冷王國無力收復舊都,而歐洲君主又十分不給力。

但是,歷史還給了基督徒一個大機會,蒙古伊爾汗國的阿魯輝當上了汗王,他有心要幫助十字軍收復耶路撒冷……

伊爾汗王討厭伊斯蘭化,3次派人去歐洲,為什麼蒙古人要親基督?

蒙古人

阿魯渾是旭烈兀的孫子,是伊爾汗國的第4位汗王。他雖然是一名佛教徒,但是比較親近基督徒,在位期間努力阻止汗國的伊斯蘭化。

1284年,阿魯渾扛著“反伊斯蘭”旗幟,擊敗企圖推行伊斯蘭化的第3位汗王貼古迭兒,也是他的叔父。因此,阿魯渾對伊斯蘭教勢力,非常警惕和擔憂。

當阿魯渾看到耶路撒冷城還在穆斯林手裡的時候,就主動派人聯繫第二耶路撒冷王國,要求建立進攻耶路撒冷的聯盟。伊爾汗王還表示,一旦收復耶路撒冷,他不會要一寸土地。

後來,阿魯渾一看第二耶路撒冷王國的戰鬥能力太差,難以實現兩軍夾擊的戰略,就3次派使者渡過地中海,去歐洲尋找聯軍。

伊爾汗王討厭伊斯蘭化,3次派人去歐洲,為什麼蒙古人要親基督?

殺戮戰場

1287年初,阿魯渾把給教皇、歐洲主要君主的信交付給使者,第1次派人去聯繫歐洲。

可惜,使者拉班·掃馬沒有取得預期效果,他一路見了教皇、法國腓力四世、英國愛德華一世。歐洲人表面信誓旦旦要出兵,但是談及什麼時候出兵,就開始拖拉起來。

這一次的出使,讓復興十字軍國家的希望落空,如果歐洲—蒙古聯軍建成,拿下耶路撒冷自然很容易,更重要的是會嚴重動搖軍力強大的馬穆魯克王朝。

阿魯渾自然也看出歐洲君主的虛與委蛇,不過他還是不死心,1289年第2次出使。他派熱那亞人巴斯卡勒爾出使歐洲。這次阿魯渾給歐洲人1年時間準備,提出蒙古軍隊可以在1291年春出征,希望能夠聯盟。

華麗的辭藻被送到阿魯渾面前,他知道歐洲君主們又給不出兵找。1290年,2位蒙古基督徒成為第3次的使者,歐洲人還是非常熱情,但是就不出兵。

歐洲基督徒的不作為,讓中東的第二耶路撒冷王國陷入末日,再無機會。因為第3次出使後不久,親基督的阿魯渾逝世,十字軍再無機會得到伊爾汗國的援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