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這一年你讀了哪些書?

笑林散記


2018年這一年我讀過的書有100來本,涉及閱讀方法、職場、親子教育、認知思維、心理學、投資理財、生活、科普、文學等領域。


一、我的2018部分書單:







二、閱讀方法類的工具書


過去一年,我的閱讀量平均每週2本,比2017年的閱讀量翻了一番。這樣的閱讀速度,歸功於閱讀方法類的工具書。



這一類書籍讀過的有12本,其中3本較為全面地涉及閱讀法和讀書筆記法,簡單實用。


1.《高效能閱讀》,一本入門級的閱讀工具書。書中介紹了89個閱讀技巧,包括利用便利貼和各種讀書配件,讓讀書事半功倍。




2.《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作者是日本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書中介紹的“蔥鮪火鍋式”摘抄法簡潔實用,說白了就是摘抄和評論交替進行,把書中的亮點,以及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想法隨時用筆記下來。這樣讀書不僅記得牢,還積累了寫作素材。




3.《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從讀書目的到讀書筆記法,再到知識的轉化,都一一介紹,是不容錯過的一本閱讀工具書。書中值得一提的還有近年風行國內的思維導圖法。運用思維導圖製作一本書的主要內容,讓讀過的書更不容易遺忘。




三、最影響我的2本書:


1.《活出生命的意義》


本書第一部分講述了作者弗蘭克爾在奧斯威辛集中營倖免於難的經歷。“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這是弗蘭克爾在書中引用的尼采的名言。最觸動人心的,是弗蘭克爾在書中表達的觀點: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義。


我們讀書,分享讀書心得,也是在做生命中的一件有意義的事。




2.《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找準目標,刻意練習,寫作小白也能有所收穫。2018年,我通過大量閱讀、刻意練習寫稿,不僅賺到了稿費,還成為簽約作者。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說:“突破人生侷限最好辦法是讀書。”


2019年,一起來讀更多的書吧,突破自己的人生侷限,成為更好的自己。


知語悠然


是時候亮出我今年讀過的170本書單了,下面這張圖是截止2018年8月31日的書單,其中標綠色的書籍是目前較為推薦的書籍,至少4星推薦閱讀。

書籍太多了,我就重點推薦3本書“比較有特色”的書吧,其餘書籍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下載、閱讀。

第一本,《偉大科學家的生活傳記》

說實話,如果不是一位超厲害的大學老師推薦,我也不會讀這本書。現在這個社會,能有幾個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家”呢,更何況,我也不想做科學家。但既然是“被推薦”,我還是買了書籍,仔細閱讀了。
這不讀不知道,一讀真是嚇一跳。不僅僅是被居里夫人、愛因斯坦這些頂級科學家們的研究精神、各類成就所折服,更是被他們那種積極、努力、勤奮、樂在其中的人生態度所折服。

所以,儘管我不是科學家,也不打算做科學家,但我推薦這本書中這些科學家的人生態度,對我們普通人的工作、生活,都非常有意義。

第二本,《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估計你心裡盤算,kao,去火星跟我們有什麼關係。估計能看到這條問答的你,在有生之年也不可能去火星了。但可能會看到人類第一次登陸火星。但,然並卵,這本書有什麼意義呢?
我推薦這本書原因只有一個“為什麼”。對,就是為什麼。這本書的題目裡有“為什麼”3個字,而這本書裡講述了很多問題,也都是以“為什麼”為開頭的,也對此做了解答。

其實,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的提出“為什麼”,然後自己找到答案的過程。所以,多問自己“為什麼”,比如為什麼要去讀這本書,然後自己在書中找到答案。

第三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只要是讀過社科、經管類書籍的人都會知道這本書,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經典書籍之一。這本書並不是高大上的管理學教材,幾乎沒有閱讀門檻。只要你是個普通的上班族,就可以去讀這本書,而且一定會受益匪淺。
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核心道理:並不是只有“企業”需要管理,“我們自己也需要管理”。管理自己,自律、自控、自我提升,這都是管理。只有管理好自己的人,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最後,其他標綠色的書籍都非常棒,我會在年底統一把2018年讀過的書籍進行推薦和歸類,歡迎關注我,年底做年度總結的時候,我會統一發布。


我是千城,謝謝你讀到最後,覺得有用就點贊、留個言吧!

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讀書,打開新的世界。

在下千城


這一年看的書不多,其中工具書所佔比例很大,計劃18年多看些文學類的書籍。

1、霧滿攔江:《我不過低配的人生》

2、今何在:《悟空傳》兩遍

3、劉慈心:《三體》一二部,第三部暫時沒有看

4、張兵:《談判力》

5、吉姆·蘭德爾:《時間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時》

6、科思納:《說服力》

7、胡雅茹:《我的第一本思維導圖入門書》

8、秋葉老師:《說服力,讓你的PPT會說話》

9、古典老師:《拆掉思維裡的牆》

10、《PPT設計實戰,從入門到精通》

11、狩野未希:《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 精英們都在學的自我意見建立法》

12、鄧雲鄉:《紅樓夢導讀》

13、高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14、史蒂芬·霍金:《時間簡史》

15、奧野宣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16、齋藤孝:《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

17、威廉·德雷謝維奇:《優秀的綿羊》

18、野口真人:《精準努力:如何用金融思維在職場快速超車》


歷史面孔


很高興自己又重新開始閱讀了,要知道距上次頻繁性閱讀已經有十幾年了。

雖然從上學開始就讀了不少書,但從未真正去想過閱讀方法這回事,天真地以為“讀書就是一字字讀,一頁頁看”孰不知這樣的閱讀方式既慢且低效。

在土豆老師的建議下,我最先開始讀的就是閱讀類書籍

1.《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
雖說一本主講溝通的書,但裡面的第12章“增進閱讀速度”和第13章“提高閱讀效率”分別講了閱讀最關鍵的兩個方面,其中講閱讀速度從用閱讀時眼睛的使用方法,到禁止默讀、默唸,再到閱讀的環境、姿勢、習慣,全都在為提高閱讀速度服務,並且親測有效;講閱讀效率也包含其它閱讀方法通用性的基礎理念,像閱讀前先確定閱讀目的,進而確定內容的閱讀優先級;瀏覽和略讀的方法;如何做標記;SQ3R閱讀法。。。等等,整體內容講的不僅淺顯易懂,而且全都實用高效。可以說是我的閱讀方法啟蒙,強烈推薦還沒有掌握有效閱讀方法的同學去看看,一定會很有收穫的。
2.《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在讀此書前,我對讀書筆記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摘抄書中精華的階段,讀了這本書才更深刻體會到什麼領域都是專業、業餘之分吶,作者奧野宣之不愧是專業的筆記本作家,一個筆記本能把你整個的閱讀生活管理起來,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然後還講解了各式各樣的筆記形式:什麼蔥鮪火鍋式筆記,什麼一元化筆記,剪報式筆記。。。總之,涉及了幾乎所有和筆記相關的內容。還不會做讀書筆記的同學,這個一定要看。
3.《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轉化能力》
這個也還行,涉及了讀書的方方面面。我是從這本書中開始瞭解到思維導圖的,還有就是一本書最重要的內容只佔全書的20%,而最核心的內容又這20%的4%,也就是一本200頁的書,最核心的內容只有16頁。不要再傻傻地把整本書一字不落地讀完,還不放心了,最快時間裡找到這本書的核心內容才是關鍵。另外此書還講了如何將書中知識付諸行動的方法,以及作者的親身案例。
4.《高效能閱讀》
主要講了如何培養閱讀習慣,如何快速閱讀,消化知識和工作應用四個方面。裡面有很多讓我印象深刻的點,比如書中引用的”讀者權利十條“:讀者有不讀的權利,有跳讀的權利,不讀完的權利。。。,”書不是一定要讀完的“,相信這個理念會給某些同學帶來很大沖擊的,我當時就是,原來書是不用全讀完的麼。然後還有它對閱讀的理解”閱讀的關鍵在於使他人的教訓發生變化,昇華為屬於自己的訣竅。“剛好和我對閱讀的理解相一致。
5.《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個太過經典了,以致於一開始我都沒敢讀,但後來總能遇到推薦,就又鼓起勇氣來拜讀。它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我並沒有完全讀完,或許是我閱讀功力不夠吧,有些內容還是讀起來比較費勁,就挑選了一些關注的內容讀了。比如主題閱讀,其它書也有篇章涉及過,但都沒有這本書講的透徹、細緻。
《洋蔥閱讀法》、《這樣讀書就夠了》、《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高效閱讀:20分鐘讀懂一本書》、《王者速讀法》

這幾本放一起的原因是我都沒有詳細讀完,只讀了一部分,但也從中學習一個點或幾個點。比如《洋蔥閱讀法》裡面的九宮格閱讀法;《這樣讀書就夠了》的“RIA”便籤閱讀法;《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的“結構化提問”;《高效閱讀》這個說實話,沒學會,感覺不是那麼靠譜,或許是我沒真正讀懂吧;《王者速讀法》裡的觀念很棒,就是把書看作你的臣子和手下,隨時調用。

然後是寫作類書籍

6.《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分別從結構、風格和可讀性上來分解如何寫好文章,而且有很多“至理名言”式的寫作原則、技巧,很厲害; 又一本老師寫作書單上的書,這本很早就讀了,那會還不能掌握書評的寫作,以至於一直沒寫出書評來,後來又打不起精神來寫了。
7.《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
第一次接觸到的結構化思維書籍,什麼MECE,什麼金字塔,什麼SCQOR故事展開法,這些都是我以前沒聽說過的世界知名理論,閱讀後感覺自己逼格上升不少,同進也是一直沒有寫書評的一本書。
8.《從零開始學寫作:個人增值的有效方法》
網絡大V的一本簡單實用的寫作經驗合集,讀起來感覺比較親近,方法也很簡單有效。
《完全寫作指南》這個更像是一本寫作詞典,裡面包含N多種文體的寫作方法,隨時查閱。
《文案創作完全手冊》也是沒有讀完,只讀了前面比較精彩的取標題相關內容。
認知學習類書籍
9.《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就像閱讀一樣,原來從沒想過要學習其方法,在我讀了這本《好好學習》之後,發現原來學習也是一個專業啊,也是要學習和練習的。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比如什麼是知識,知識管理,習慣性防衛,紅綠燈思維,臨界知識,底層規律,反思,以教為學,刻意練習,能力圈。。。好多的概念和方法,讓我對今後的學習有了一個裡斷崖式的認識和清晰可見的方向。對我來說是一本影響比較大的書。
10《認知天性: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規律》
解決了從學生時期以來的一個困惑----為什麼有的人不怎麼努力,就能考個好成績,真的是因為他天賦高麼?原來是因為學習方法的問題。我知道了學習分為兩個階段: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由於我一直以來都停留在短期記憶階段,所以才會有很努力用功地學習,成績依然不好的情況。很有幫助的一本書,只是可惜上學時沒有遇到。
11.《刻意練習:如何新手到大師》
這是我第一次瞭解刻意練習的書,它的最大作用就是讓我明白了很多看似只有天賦才能做到的事,我們普通人經過一定的方法也都可以做到。

其它的閱讀了一小部分的書有《你的知識需要管理》、《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學習要像加勒比海盜》,這些也都是很不錯的書,由於一些原因吧,沒能讀完,暫時列入“掃尾名單”。

職場類書籍

12.《靠譜:頂尖諮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13.《重啟:打破思維侷限的問題解決術》、14.《精準表達:讓你的方案在最短時間內打動人心》、15.《做事的常識:事情一來,馬上就知道怎麼做》、16.《學會提問:實踐篇》;

其它類的比較少就不單獨列為一類了

17.《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18.《跟任何人都聊得來:寫給內向者的溝通心理學》、19.《認同感:用故事包裝事實的藝術》、20.《如何打造你的爆款創意》、21.《做出好決定:理性掌控工作和生活》、22.《可愛的詛咒:聖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剩下還有很多隻是看了其中一部分,沒有看完的,就不再羅列了。寫得有點囉嗦,一說起讀書有點剎不住車的感覺。(我記得是26本完全讀完的呀,怎麼成22本了,一會再想想吧)

最後再一句詩一般結語:讀書使我心向光明,前行不懼黑暗。(昨天寫頭號時想的一句話。)


若見Smile 熱愛讀書 關注成長 歡迎關注 攜手前行 如有不同意見 留言指正 謝謝

若見Smile


看到回答中的那麼多大神,真的有點慚愧。在過去的2018年中,其實自己閒暇的時候很多,但是讀的書卻有點少,滿打滿算都不到30本。個人其實挺喜歡讀書的,不過2018年讀的書目有點狹隘,還是以小說為主。包括:

1.《萍蹤俠影錄》梁羽生著,花城出版社

2.《底牌》阿加莎·克里斯蒂,英國,辛可加譯,新星出版社

3.《文學回憶錄》上冊,木心論述,陳丹青筆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4.《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全集之卷七雜文,譯林出版社

5.《光榮與夢想·第二卷》美威廉·曼徹斯特著四川外國語大學翻譯學院翻譯組譯中信出版社

6.《王立群讀無冕女皇呂后》王立群,大象出版社

7.《殺死一隻知更鳥》,哈珀·李,美國,高紅梅譯,譯林出版社

8.《愛倫·坡短篇小說集》,愛倫·坡,美國,陳良廷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9.《斯泰爾斯莊園奇案》,阿加莎·克里斯蒂,英國,丁大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10.《文學回憶錄》下冊,木心論述,陳丹青筆記,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1.《再襲麵包店》,短篇小說集,村上春樹,日本,林少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12.《尼羅河上的慘案》,阿加莎·克里斯蒂,英國,宮英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13.《惡意》,東野圭吾,日本,婁美蓮譯,南海出版公司

14.《魔戒·魔戒現身》,托爾金,英國,朱學恆譯,譯林出版社

15.《尼采與形而上學》,周國平,譯林出版社

16.《舞!舞!舞!》,村上春樹,日本,林少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17.《巴黎聖母院》,雨果,法國,李玉民譯,上海文藝出版社

18.《天龍八部》,金庸,新修版,電子書

19.《多情劍客無情劍》,古龍,微信讀書,河南文藝出版社

20.《老梁批水滸·梁山上的男人們》,梁宏達,電子工業出版社

21.《霍比特人》,J.R.R.托爾金,英國,吳剛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22.《王立群讀〈史記〉之文景之治》,王立群,大象出版社

23.《雅舍談吃》,梁實秋,北方文藝出版社,微信讀書

24.《怪屋》,阿加莎·克里斯蒂,英國,微信閱讀

25.《另眼看四大名著》,馬亞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6.《張鳴說歷史重說中國古代史》,張鳴,群言出版社

27.《罪與罰》,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嶽麟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在這些書目中,我特別喜歡的是:

(1)《文學回憶錄》,一直聽說這本書的大名,直到今年才陸陸續續看完這本書,瞬間便被木心圈粉了。那種敢說感言的大氣,那種睥睨一切的自信,那種對於藝術的高超見解,那種對於美的追求,讓人十分驚歎!以後肯定還會再讀。

(2)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以前讀過的王小波的小說《白銀時代》、《青銅時代》等,感覺那種黑色幽默很是有點意思,所以便記住了這個作家。現在再看他的雜文,感覺十分睿智,十分有思想的,而且文字很幽默,讀完讓人若有所思。這個世界太需要獨立的思考者了,而王小波顯然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他很清醒,對問題思考的很有深度,值得學習。

(3)哈珀·李的《殺死一隻知更鳥》,溫暖的故事,溫暖的語言(翻譯的很好),讓人感受到滿滿的愛。那種父親對於子女的關懷和影響,令人感動,那種父親的正直,也讓人敬佩。

(4)《罪與罰》,第一次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還是受了木心的影響,因為他對陀思妥耶夫斯基評價很高,便讀了他的作品。雖然這本書故事非常簡單,但是對人物的描寫和刻畫,著實沒得說,令人一讀便覺得,這不是一本消遣的作品。

當然,如果對推理小說感興趣,阿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當然不容錯過!每一本幾乎都是經典,如果沒時間,建議看兩本,一本《無人生還》,一本波洛系列的經典作品,比如《羅傑疑案》或《東方快車謀殺案》或《懸崖山莊謀殺案》。


詩詞曲精品庫


以下是一八年的統計

讀書:28本(讀完)

鄭也夫:《文明是副產品》

阿加莎克里斯蒂:《斯泰爾斯莊園奇案》

《伯羅奔尼撒戰爭》

刀爾登:《舊山河》

《納尼亞傳奇》

《亞瑟王之死》

丹布朗:《數字城堡》

徐棄鬱:《帝國定型》

《小島經濟學》

《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

《回鍋肉和香菇菜心的語言等級》

《巷說百物語》

毛姆:《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金庸:《書劍恩仇錄》

阿加莎克里斯蒂:《陽光下的罪惡》

《百年戰爭簡史》

《地藏菩薩本願經》

《重騎兵千年戰史》

施展:《樞紐》

吳軍:《見識》

劉慈欣:《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

酈波:《五百年來王陽明》

《如何創作科幻小說與奇幻小說》

《黑旗:ISIS的崛起》

尤瓦爾赫拉利:《今日簡史》

東野圭吾:《十一字殺人》

東野圭吾:《放學後》

丹布朗:《達芬奇密碼》

凱文凱利:《必然》(重讀)

《開始寫吧》(重讀)

未完:11本

《洞穴奇案》

《通向哲學的後樓梯》

阿加莎克里斯蒂:《葬禮之後》

JK羅琳:《哈利波特》

《銀河系搭車客指南》

阿西莫夫:《機器人短篇》

喬治RR馬丁:《夢歌》

《哈扎爾辭典》

《異世界拷問姬》

採銅:《精進》

《寫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過寫作表達自己》


佳期若夢1043


在碎片化閱讀的今天,我也難免其俗,以前是想讀而沒有書,現在是有書而沒有心。不過今年還是看了一些有意思的書籍。(另一半中國史)便是其一,這個書主要敘述各個民族的發展過程與中原地區的衝突和融合。深切感受到,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除了軍事力量強大之外,必須還得具備深厚的文化,否則雖然可以一時縱橫捭闔,所向披靡。但到最後終究還是會被其他先進的文化所融合。


Lklp3759932



今年讀了好多書,但想想看的最多還是手機,每天翻來覆去是《今日頭條》、《微博》、《微信讀書》等。但從內容來說,《人類簡史》是最具有啟發性吧,特別是智人之所以取得進化優勢的原因是善於吹牛逼那段,很有道理。


海邊的劉小軍


書籍可謂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宋晨聲

2018年,365天,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知曾何時起,書籍已然成為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了閱讀的滋潤,恐怕生活也太過於乏味無趣。曾經努力想成為一個幽默風趣的人,才立志博覽群書,最終才明白,書中並金碧堂皇的沒有黃金屋,也沒有貌美如花的顏如玉,但卻隱藏著另外一個理想中的自己!因此,無論生活還是工作上,只要有煩心事,一股腦把情緒宣洩在閱讀上,等靈魂通過大師之手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切身體會里面的事兒與人,再回到現實生活中,一切也就釋然了。

在18年裡,我讀過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錢鍾書先生的《圍城》,餘華的《活著》,路遙先生的《人生》,沈從文先生的《邊城》,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他們各自有各自的不同,但其精神世界,與人物刻畫,景物描寫,令人心曠神怡,感同身受,對於一個人高雅情操的培養確實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不愧是書籍中的經典之作!

《活著》通過第三人稱的敘述,雖然主人公身處困境,面臨親人一一離去的苦難,但他依然充滿希望的活著,福貴,一個從頑固的富家子弟,到孤苦無依,得過且過,但從未有過怨言的老者,而那種在苦難中樂觀向上的情懷更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文化苦旅》講述了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文化古蹟與歷史人文,無論是青史無名的皇宮貴族還是影響世界的大文豪蘇東坡,從嘉峪關到莫高窟無不彰顯華夏兒女對於國家的忠誠情懷!可謂令人歎為觀止,倍感自豪!

《圍城》通過對於自身的情感經歷描寫,揭示了婚姻與愛情之間的別緻感!圍城裡的人想出來,圍城外邊的人想進去。殊不知各有各的難處,但我們只看到了別人的生活甜蜜,卻不知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最終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往往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才知道愛情的可貴!

《人生》與《平凡的世界》隔空呼應,路遙先生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陝西人,真實的描寫出人們對於改變自身命運,努力拼搏,不甘平庸,時而心酸,時而堅強。對於命運與困境不屈的那種情懷和精神,更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其中,有金榜題名時的喜悅,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也有倍感遺憾的青春,親人離去的悲傷。無論何時,改變命運的努力都不會變,最為難得的是一路上不忘初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靈魂與身體,總得有一個在路上奮力前行,能支撐我們走下去的,是那放縱不羈,依然愛你的才華!詩與遠方,我們並不奢望,但即使再艱難,我們依然能將生活過成,琴棋書畫詩酒花的美好!加油!2019,我們依然繼續攜手努力前行!


新概念傳媒宋晨聲


平凡的世界,兩遍!

悲慘世界,一遍!

追風箏的人,一遍!張學良,黃金榮等傳記數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