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這一次,孝服加身的時候,我明白了一生的真正含義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然而,與我們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而言,一生大都介於二者之間,既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但也不是自私自利毫無價值的一生。

如果當你百年之後,你有想過在棺木釘上那一刻,別人對你的評價是什麼嗎?

01

高亞麟那句:父母是擋在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不僅上了熱搜,還給我們上了一課。

因為父母在,我們不著急結婚生子,不著急面對老了之後的生活,更似乎不用自己面對死亡。在我們的潛意識裡,死亡是按照年齡和和輩分來的。只要父母健在,我們一切都是安全的,他們像一堵巨大而堅固的牆保護著我們。

在我成長中,經歷過奶奶、爺爺、太姥姥、姥爺的去世。種種原因,我第一次穿孝服是在9年前姨夫的葬禮上。

當我趕回去奔喪的時候,已經是入葬當天。在棺木釘上之前,父親推開讓我看了一眼,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真的死人,第一次感受到死神的可怕。

我親眼看著棺木被盯上,我會知道姨夫的一生走完了,但並沒有多想。我覺得死亡還很遙遠,我也沒能力去思考關於人生的意思。

02

週六晚上九點多,老公接起公公電話時已經預感到姥姥或者爺爺出事了,他很少這麼晚打電話,而家裡有兩個八十多歲的老人。

不出意料,爺爺出事了。這個消息讓人難以接受,半個月前我們離開家的時候一切還好好的。

兩年前,爺爺雙腿骨折後一直躺在床上,但除了一頓三餐由姑姑和三嬸送飯,公公晚上陪著住,冬日每天幫生爐子外,他的精神和生活狀態都不錯。

路上,我一直在想,雖然叫了六七年爺爺,但是見面的次數有限,到時我能哭出來嗎,畢竟感情沒有那麼深厚,也沒血緣關係。

司機知道我們是回家奔喪後,臉上有一點點的慍色。我還笑著給人解釋,八十多歲的老爺子了,是喜喪。

下車時,孩子可能是認生,也可能是見到爺爺穿著的白色衣服害怕她哭了。忙於照顧孩子,我自己還是沒有什麼特別情緒。

公公去超市買紙錢時,我站在三叔院子和本家一些親戚聊得最多的還是孩子,大家詫異作為孫子輩的我會帶著一週歲多點的孩子回家奔喪。

而我很清楚,回不回去是一回事,回去之後能不能幹多少活是另外一回事。

03

離爺爺家越近,哀樂聲音越大,而我的情緒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悲傷起來了。一腳跨進屋門,眼淚就已經控制不住了,跪下的時候淚水已經止不住了。

姑姑扶我起來,二嬸拉著我進了邊上的屋子,滿床的做孝服的白布和紙錢,悲傷的氛圍沒有因為大家邊幹活邊聊天而變淡。我一邊哭著一邊等人幫把孝服穿好。

按照規矩,女人不能在夜裡守靈,加上我本身要帶孩子,所以只是晚飯後去守了一會兒靈堂。

看著穿戴一新的爺爺筆直地躺在那裡,我滿腦子想到爺爺平日素衣淡服的情景,鮮明的對比讓人心酸,眼淚忍不住打起轉轉。

第一次守靈,沒有害怕,我只有對死亡的敬畏。

我想象不到昨天還有說有笑的大活人,現在冰冷得躺在這裡,而明天就將變成一抔骨灰,這個人就這樣沒了。

我想象不到如果有一天我的父母也這樣躺下的時候,我會是什麼樣子的狀況,而他們現年已經七十多歲了。

我想象不到多少年後我自己一生走完的時候,留給女兒的會是什麼樣子的狀況,我們是她唯一的親人。

04

婆婆不在了,我應該替她去給爺爺送葬,但我害怕,加上孩子真的很小,叔叔嬸嬸也不同意我去火葬場和參加下葬。不去火葬場和墳地,出殯前的紙錢我必須送一些。

午飯後,安頓好孩子,我去守著一會兒骨灰盒,看著誇張的殯儀用品我笑不出來,腦子裡想起的是昨天還躺在那裡的人,現在已經變成了一抔裝在盒子裡的骨灰。

人,這一輩就這樣走完了,我有點接收不了。

燒紙錢的時候,除了哭,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姑姑一直在邊上唸叨:孫媳婦來給你送錢了,都拿著吧,路上想買點什麼買點什麼。哭著,聽著,哭得更厲害了。

爺爺多少年如一日的清貧生活,我們都不用腦補。下午離開家,我一直沒有勇氣踏進那個家門去看一眼,我也清楚,看不看,它還跟過去一樣簡單、簡陋。

除了幾件舊傢俱、舊照片、舊床鋪,那個家真的都不沒有,家徒四壁。

14年把用不著的家電拉回家時,爺爺點名要冰箱,可只用了一週,它就成了客廳的擺設。我不知道他屋裡的電燈有多少度,但總是昏暗的顏色。

之前提過給他換一下傢俱和床上用品,他都拒絕了。他說還能用,幹嘛要換。

05

我知道爺爺一生過得清貧,家居環境簡陋地像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然而我不知道的事情還有很多。

車上,堂弟說,嫂子你知道嗎,爺爺留了二萬多塊錢,遺言是葬禮從簡,這一次喪事只花了一萬四,每家別說攤錢,最後還分了兩千多。

他還說,分財產的時候,周圍人都對爺爺豎起大拇指,覺得他太一輩子不容易,也很了不起。

聽了這些話,我的眼淚再一次下來了。

對爺爺的過往,我有聽過一些。

13年無憂無慮的生活,隨著他父親的出逃,一切都結束了。回不去的老家,家人四處逃散,家庭一點點凋零。現年86歲的姑奶奶,就是那個時候送人的。

爺爺後來做了廚子,也只是一門養家餬口的手藝。四個孩子,還有老孃要養,那個時候的他,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只為省下路費。

八十年代,三叔的成績上高中沒問題,可是隻有中專不要學費,還能儘快畢業,他堅決報考中專,而爺爺沒有反對。公公和二叔結婚的時候已經掏空了家底。

那一年,三叔終究是差一點點沒考上中專。或許,這是爺爺一輩子的遺憾。

堂弟說,03年高考的時候,爺爺還在飯館幹活,他跟著爺爺住的。那一年,爺爺67歲。說完這些,堂弟自己的聲音都變了。

爺爺一輩子省吃儉用,為的是不給孩子們添麻煩,就連最後的死亡,都只有兩個小時時間,沒拖累孩子一點點。

如果對爺爺蓋棺定論的話:就是一輩子的好人,德行超好。

我不知道以後自己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但爺爺的一生給了我關於人生的太多思考:不管經歷什麼,一生問心無愧,寧願委屈自己,也不拖累別人,清貧不可怕,內心的富足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