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資本論疏草 71 沒有靈魂的東西為什麼還可以賣錢?

3.貨幣

案:到此,才進入第三章的貨幣的內容,我們確實要注意馬克思提出貨幣的這個結構的節點的特點來。

作為價值尺度並因而以自身或通過代表作為流通手段來執行職能的商品,是貨幣【案:至此,提出貨幣的概念。乃是在講完了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兩個職能後,才開始進入貨幣的。這是在講黃金的職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之後。而黃金其實還是作為商品,並非我完全是貨幣。所以,這裡的貨幣的本質,核心詞依然是商品。】。因此,金(或銀)是貨幣【案:在貨幣的概念上反過來進一步補充提升,即金銀是貨幣。只有這二位滿足上面的貨幣的概念,其他的都不行。】。金作為貨幣執行職能,【案:黃金作為貨幣的情況。我們知道黃金還可以打造首飾一類的東西,那就不是貨幣了。所以它作為貨幣是有特定條件的。還有,馬克思這裡說的是貨幣,不是鑄幣。注意,鑄幣和貨幣在馬克思這裡不是一個完全相同的概念。】一方面是在這樣的場合【案:情況1】:它必須以其金體(或銀體)出現,因而作為貨幣商品出現,就是說,它不象在充當價值尺度時那樣純粹是觀念的,也不象在充當流通手段時那樣可以用別的東西來代表【

案:必須是實際的真金白銀,必須你得拿出來。是現金。】;另一方面是在這樣的場合:它的職能——不論由它親自執行,還是由它的代表執行——使它固定成為唯一的價值形態,成為交換價值的唯一適當的存在,而與其他一切僅僅作為使用價值的商品相對立【案:與其他一切商品對立。即都與它交換。兩條應該是共存的條件。】。

資本論疏草 71 沒有靈魂的東西為什麼還可以賣錢?

(a)貨幣貯藏

兩種對立的商品形態變化的不斷循環,或賣與買的不息轉換,表現在不停的貨幣流通上【案:只要商品的買賣不停,那麼貨幣流通就不會停下來。這才是最正確的觀察順序。】,或表現在貨幣作為流通的永動機的職能上【案:這其實是種諷刺的說法這句是說貨幣的流動,是貨幣的運動。】。只要商品的形態變化系列一中斷,賣之後沒有繼之以買,貨幣就會停止流動,或者如布阿吉爾貝爾所說的,由動的東西變為不動的東西[74],由鑄幣變為貨幣【案:貨幣由動到不動,是因為買賣停止了。下面則是說貨幣的靜止。注意,馬克思在這裡有個非常重要的分野:流通種的貨幣馬克思稱之為鑄幣;而不在流通種的貨幣馬克思稱之為貨幣。可以說在馬克思這裡有兩種概念的貨幣,一種是狹義的,即這種不在流通領域的金銀,還有一種廣義的,即加上流通種的金銀及其代表符號。在這一小自然段,馬克思對貨幣又做了一個細分。這是非常重要的細分。】。

隨著商品流通的最初發展【案:商品流通的發展是前提。】,把第一形態變化的產物,商品的轉化形式或它的金蛹【案:就是金錢。馬克思形象地稱之為金蛹。】保留在自己手中的必要性和慾望也發展起來了【案:一種新的社會狀況社會心理出現了。金錢欲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表現。】。[注:“貨幣財富無非是……已經轉化為貨幣的產品財富。”(裡維埃爾的邁爾西埃《政治社會天然固有的秩序》第573頁)“產品形式上的價值只是改變形式而已。”(同上,第486頁)]出售商品不是為了購買商品,而是為了用貨幣形式來代替商品形式【案:內容。】。這一形式變換從物質變換的單純媒介變成了目的本身【案:特點。媒介成了自身。媒介自身成為一個獨立的環節。】。商品的轉換形態受到阻礙【案:必要條件,成為貯藏貨幣的必要條件。】,不能再作為商品的絕對可以讓渡的形態或作為只是轉瞬即逝的貨幣形式而起作用【案:受阻礙後的結果。1是不能成為絕對可以讓渡,注意這個絕對。停止交換後就成為相對的可轉化形態了。這個相對,主要是看一定的時間和需要。絕對則是不分時間和空間,不分任何條件。2轉瞬即逝的情況消失了。其實絕對和轉瞬即逝是有關係的。絕對就是不停地轉瞬即逝。

】。於是貨幣硬化【案:這裡的硬化該作僵硬理解,因為只有僵硬才不能運動。】為貯藏貨幣【案:貯藏貨幣。】,商品出售者成為貨幣貯藏者【案:這是新的經濟範疇的代表。以前在資本論的邏輯上是沒有的。這一小節是寫貨幣如何從鑄幣轉化為貯藏貨幣的。大體有兩個因素,其實也是互為表裡。1中介成為獨立的目標和環節。2是商品形態轉化受到阻礙,就是買賣受到阻礙不能再流暢進行。】。

在商品流通的初期【案:這是初期。】,只是使用價值的多餘部分轉化為貨幣【案:初期是什麼東西轉化為貨幣。是使用價值的多餘部分。】。這樣,金和銀自然就成為這種多餘部分或財富的社會表現【案:金銀成為這多餘部分財富的代表。】。在有些民族中,與傳統的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相適應,需要範圍是固定有限的【案:這就可以產生大量的剩餘。】,在這些民族中,這種素樸的貨幣貯藏形式就永恆化了【

案:唯有金銀可以永恆。】。在亞洲人那裡,特別是在印度人那裡,情況就是這樣【案:大量使用黃金在印度現在也是如此。看來還是那裡的生活條件太好了。吃喝更容易些,所以可以有更多的剩餘勞動產品。一年四季的瓜果。不像北方必須自己勞動還不一定吃飽。】。范德林特以為商品價格決定於一個國家現有的金銀量,他自問:為什麼印度的商品這樣便宜?他回答說:因為印度人埋藏貨幣【案:這是順便馬克思指出的。接用這個話題談下印度還有我國的金銀的情況。】。他指出,從1602年到1734年,他們埋藏的銀值15000萬鎊,這些銀最先是從美洲運到歐洲去的。[注:“他們就是用這種辦法使他們所有的貨物和產品保持如此低廉的價格。”(范德林特《貨幣萬能》第95、96頁)]從1856年到1866年這10年間,英國輸往印度和中國的銀(輸到中國的銀大部分又流入印度)值12000萬鎊,這些銀原先是用澳大利亞的金換來的【案:西方人能不急嘛?真搞不過東方的這些老大帝國啊。好不容易搞的白銀最後還是給送到中國和印度。】。

資本論疏草 71 沒有靈魂的東西為什麼還可以賣錢?

隨著商品生產的進一步發展【案:注意此處的表示發展的提示。隨著,,,,進一步發展。】,每一個商品生產者都必須握有這個物的神經,這個“社會的抵押品”[注:“貨幣是一種抵押品。”(約翰·貝勒斯《論貧民、工業、貿易、殖民地和道德墮落》1699年倫敦版第13頁)]【案:成為必須品了。】。他的需要不斷更新,因而促使他不斷購買別人的商品,而他生產和出售自己的商品是要費時間的,並且帶有偶然性【案:從他需求出發開始。因為人的需求是交換的第一動因。】。他要買而不賣,就必須在以前曾經賣而不買【案:買而不賣是賣而不買的結果。】。這種做法要普遍實行,似乎是自相矛盾的【案:特點,自我矛盾的特點。】。但是【案:轉折,這裡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場合。】,貴金屬在它的產地直接同其他商品交換。在那裡就是賣(商品所有者方面)而不買(金銀所有者方面)。[注:嚴格地說,買要以下面一點為前提:金或銀已經是商品的轉化形態,或者說,是賣的產物。]【

案:可見自我矛盾的特點在金銀礦這裡卻是合理的,必然的。從金銀礦的人來說就是隻買不賣。他們用黃金和白銀來買商品。在社會普遍的自我矛盾的狀態下,在市場的入口處,卻是合理的。】而以後的沒有繼之以買的賣,不過是使貴金屬進一步分配給一切商品所有者的媒介【案:金銀通過商品交換的環節在以後繼續分配。這種只買不賣的情況就分散了,普遍化了。到各個環節中去了。】。因此,在交易的各個點上,有不同數量的金銀貯藏【案:每個節點都存在只買不賣的情況。這裡的買就是用黃金來買的意思。】。自從有可能把商品當作交換價值來保持【案:自從。都是表示時間的詞。】,或把交換價值當作商品來保持以來,求金欲就產生了【案:求金欲。瘋狂追求黃金的慾望,發財的慾望。】。隨著商品流通的擴展【案:隨著商品流通的擴展。】,貨幣——財富的隨時可用的絕對社會形式——的權力也日益增大【案:物,在這裡是貨幣,就具有了主體的特徵,具有了權力。在這裡就是隨時可以調動一切社會力量的權力。拜倒在金錢面前不過是拜倒在社會面前而已。】。

“金真是一個奇妙的東西!誰有了它,誰就成為他想要的一切東西的主人。有了金,甚至可以使靈魂升入天堂。”(哥倫布1503年寄自牙買加的信)【案:哥倫布的話就是時代的聲音。】

資本論疏草 71 沒有靈魂的東西為什麼還可以賣錢?

資本論疏草 71 沒有靈魂的東西為什麼還可以賣錢?

資本論疏草 71 沒有靈魂的東西為什麼還可以賣錢?

因為從貨幣身上看不出它是由什麼東西變成的【案:因為一切都和貨幣相交換。所以從貨幣中就看不到那邊是什麼了。這是商品交換髮展到高級階段的結果。商品交換意見普遍化了。】,那末,一切東西,不論是不是商品,都可以變成貨幣【案:這裡說的一切,已經包含無價值的東西,比如靈魂,肉體,信息等等。

】。一切東西都可以買賣【案:只有一切東西都可以變成貨幣的時候,才可以達到一切東西都可以買賣的地步。】。流通成了巨大的社會蒸餾器【案:一切商品經過貨幣而提純,成為純粹的貨幣了。】,一切東西拋到裡面去,再出來時都成為貨幣的結晶。連聖徒的遺骨也不能抗拒這種鍊金術,更不用說那些人間交易範圍之外的不那麼粗陋的聖物了【案:一切都可以買賣,是經濟學規律的必然結果。拜倒在貨幣之下,其實是社會的正常規範。】。[注:法國篤信基督教的國王亨利三世,搶劫了修道院等地的聖物,以便把它們變成銀。大家知道,弗西斯人搶劫德爾斐神廟的財寶曾在希臘史上起了什麼作用。眾所周知,古代人把神廟看作商品之神的住所。神廟是“神聖的銀行”。以經商為主的民族腓尼基人,認為貨幣是萬物的轉換形式。因此,那些在愛神節委身於外來人的少女把作為報酬得來的錢獻給女神,是很自然的事。]正如商品的一切質的差別在貨幣上消滅了一樣【案:貨幣消滅一切商品的質的差別。】,貨幣作為激進的平均主義者把一切差別都消滅了【
案:貨幣把商品之外的一切差別也消滅了。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覺得等級制是不合理的了。平等就會成為民族的偏見。只要貨幣不能消除一切差別,世間還有貨幣不能買的東西,那麼等級制就會存在,也必然存在。】。[注:“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

只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

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

嚇!你們這些天神們啊,為什麼要給我這東西呢?

嘿,這東西會把你們的祭司和僕人從你們的身旁拉走;

把健漢頭顱底下的枕墊抽去;

這黃色的奴隸可以使異教聯盟,同宗分裂;

它可以使受咒詛的人得福,使害著灰白色的癩病的人為眾人所敬愛;

它可以使竊賊得到高爵顯位,和元老們分庭抗禮;

它可以使雞皮黃臉的寡婦重做新娘……

來,該死的土塊,你這人盡可夫的娼婦……”(莎士比亞《雅典的泰門》)]但貨幣本身是商品【案:商品。】,是可以成為任何人的私產的外界物【案:在人之外的物。馬克思在這種情況下才談在人之外的情況。馬克思之說商品是人之外的外界物。但是沒有說 在人之外的就是物。馬克思到了這個地步就是不給物質下定義。商品,作為物,而可以成為私產。私產這裡是從物的角度來說的。】。這樣,社會權力就成為私人的私有權力【案:社會權力轉化為或者說就為私人所把握了。】。因此,古代社會咒罵貨幣是換走了自己的經濟秩序和道德秩序的輔幣【案:對古代社會的作用。】。[注:“人間再沒有象金錢這樣壞的東西到處流通,

這東西可以使城邦毀滅,使人們被趕出家鄉,

把善良的人教壞,使他們走上邪路,作些可恥的事,

甚至叫人為非作歹,幹出種種罪行。”

(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還在幼年時期就抓著普路託的頭髮把他從地心裡拖出來[注:“貪婪想把普路託從地心裡拖出來。”(阿泰納奧斯《學者們的宴會》)]的現代社會,則頌揚金的聖盃是自己最根本的生活原則的光輝體現【

案:時代不同了。金是當代社會的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