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為書寫當代文學史提供重要參照

為書寫當代文學史提供重要參照

“新中國文學記憶”特刊以如此大的規模刊發,確實令人感到鼓舞。它引起廣泛的反響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光明日報見證了70年中國文學的發展,刊發過很多有分量、有價值的文學作品和文學評論。這個特刊發表的文章,顯示了光明日報一貫的大格局、大視野和大氣象。這裡不僅有當代文學的經典作品,如毛澤東詩詞、《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紅巖》等,也包括金庸的武俠小說、劉慈欣的科幻文學等。這種巨大的包容性難能可貴,我相信這也是文學界和廣大讀者期待的。

當然,特刊選擇文學作品的尺度,與研究者的選擇可能有所不同,這是由讀者或受眾決定的。媒體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選擇作品,會使讀者從不同方面瞭解70年更多的作品,顯然是有益的。

在我看來,這次特刊的組織,也無意中隱含了一種回應——對70年來中國當代文學懷有虛無主義看法的一種回應。長期以來,有一種頑固的看法,認為當代文學、特別是當下文學沒有價值,國內、國外學者大有人在,“唱衰派”此起彼伏,以至於關於“當代文學價值評估”的討論持續了近十年,至今仍有餘音。我一直認為,評價一個國家、民族一個時期的文學成就,主要應該著眼於高端文學作品,著眼於能夠代表一個國家、民族一個時期文學成就的作家和作品。比如中國現代文學,什麼作品都有,但經過歷史化、經典化,文學史家總結出了魯郭茅巴老曹等大家,就建構起了一部偉大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雖然經過了70年的歷史,但是,它的經典化、歷史化還遠遠沒有完成。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放言當代文學沒有價值,不僅缺乏歷史感和歷史眼光,更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我們是不能接受的。“新中國文學記憶”特刊從一個方面回應了“唱衰派”,也為我們今後中國當代文學史的書寫,提供一種重要的參照。

(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孟繁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