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義烏兩名“話療”醫生馳援湖北獲國家表彰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於表彰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授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重症救治醫療隊等113個集體“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授予丁新民等472位同志“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追授徐輝等34位同志“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獲獎個人享受省部級表彰獎勵獲得者待遇。

义乌两名“话疗”医生驰援湖北获国家表彰

其中,由浙大四院陳亞崗老院長擔任隊長,浙大四院8人援鄂醫療隊作為核心管理團隊的浙江省醫療隊(方艙),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此外,義烏2名馳援湖北的“話療”醫生——浙大四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蔣思懿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丁新民,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36小時建成“生命方艙”

浙江省醫療隊(方艙),是一個怎樣的團隊?

义乌两名“话疗”医生驰援湖北获国家表彰

2月9日,陳亞崗教授率領的310人浙江援湖北醫療隊從浙江出發。他們在抵達後48小時內即完成了黃陂方艙醫院A艙的改造和啟用。為進一步壯大力量,之前浙江省人民醫院派出的浙江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也從江漢方艙醫院加入到黃陂方艙醫院。2月14日,黃陂方艙醫院A艙收治滿員。

雷厲風行的“浙江速度”,廣受褒揚。2月14日中午,又一項重任交給浙江醫療隊,儘快建好黃陂方艙醫院B艙。

义乌两名“话疗”医生驰援湖北获国家表彰

“非常時期,要打破常規,另闢蹊徑。既然缺乏條件,那我們就創造條件!”陳亞崗將5個集裝箱外接到B艙的出入口,解決了空間問題,加強了防控,降低了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

僅用了1小時,團隊就交出了設計圖並迅速啟動施工。

2月15日22時,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歷時36小時,黃陂方艙醫院B艙建成並具備收治患者的條件。2月16日,第一批患者進入B艙,70張床位當天就收治了一半。

义乌两名“话疗”医生驰援湖北获国家表彰

負責黃陂方艙醫院的這支浙江醫療隊來自全省100多個單位,連日來,大家通力協作,互相支持,越戰越勇。截至2月20日9時,武漢黃陂區體育館方艙醫院A艙收治128人,B艙收治62人。當天下午,這批浙江醫療隊成員轉戰前往當時即將投用的武漢目前規模最大的方艙醫院——江夏區日海方艙醫院。

溫暖人心的“少女懿”

2月20日中午12點,武漢黃陂區方艙醫院的飯點到了。一個個盒飯準時發放到了患者手上,但他們熟悉的那句開場白“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少女懿”沒有響起。

這個溫柔清亮的女聲來自浙江第三批醫療隊隊員、浙大四院重症醫學科蔣思懿醫生。“少女懿”幾乎每天中午都坐在話筒前播報,艙內的患者早已習慣聽她的午間廣播。“少女懿”的播音充滿溫柔的力量,聽哭不少患者。這個方艙醫院裡的浙江醫護們如今轉移了陣地,但他們的關愛會留在患者心中。

义乌两名“话疗”医生驰援湖北获国家表彰

蔣思懿正在體院館播音室內播音

第一期“少女懿”廣播,她在結尾時哽咽地說,“我們不是武漢人,我們也不是湖北人,但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熱愛這片土地的所有人。希望大家攜手共渡此次難關。對不起,我們來晚了!”

她的語音猶如江南吹來的一縷春風,讓一些患者受傷的心得到了滋潤。

進艙查房的第一天,蔣思懿發現有些患者敏感、恐懼、充滿懷疑。“很多患者是從隔離點和其他醫院轉來的,被轉來轉去好幾次,內心處於比較茫然的狀態。方艙內的基礎條件相對較差,加重了他們的焦慮。”

如何讓患者放下心理防備,喚醒他們心裡的愛?她迅速開啟大腦風暴。無意間,蔣思懿瞥見角落裡有一個話筒,“我不知道這話筒原本是幹嘛用的,但一看到它,我就馬上蹦出做廣播的念頭。”

當天晚上,她回到酒店埋頭寫了3頁廣播手稿,字斟句酌,改了又改。寫完後,她把手稿發到工作群徵求領導和同事們的意見。隊長陳亞崗教授第一個回覆她,“非常棒,看得我老淚縱橫!”

义乌两名“话疗”医生驰援湖北获国家表彰

第二天中午,蔣思懿拿著稿子坐在了話筒前,“親愛的患者們,大家中午好!我是浙江省第三批醫療隊的思懿,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

播報中,除了那些感性的話語,她花了很長的篇幅科普新冠肺炎這個疾病,介紹方艙的情況和出院標準,用科學知識撫平患者躁動不安的情緒。

2月14日,湖北省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寒潮)Ⅲ級應急響應。蔣思懿告訴患者,“這樣的天氣條件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我們的方艙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請大家不用太擔心,我們會留出機動床位,保障大家的安全。我們會將暖氣溫度調高,也請大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

播報之外,蔣思懿也無時無刻不在觀察病人的動態,幫他們解決困難。一個阿姨的雙手擦了消毒酒精後過敏皸裂,她就把醫療隊發的乳液送過去,讓她當護手霜用;有患者反映飯菜口味太重,想吃得清淡點,她就主動和負責餐飲的後勤部門反覆溝通。

離開黃陂方艙醫院後,蔣思懿還不忘發微信囑咐情況較好的患者,“幫我關注一下C2的阿姨,她可能是很緊張的,只是比較剋制。到時候還得幫我們再跟接手的湖南醫療隊講下,這個阿姨怕吵。”

帽子上寫著“有事找我”

北京醫療隊1月29日進武漢醫院隔離區不久,網上就流傳著一張醫護人員隔離服帽子上寫的“有事找我”的照片,照片上的人將自己的名字,大大地寫在了藍色醫護服上。他,就是丁新民。

义乌两名“话疗”医生驰援湖北获国家表彰

丁新民

丁新民是義烏赤岸人,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從海軍部隊醫院轉業,從事呼吸道疾病防治工作近30年,在部隊期間也多次參加過國內外應急救援工作。

“聽說是去武漢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我們呼吸科的20多名醫生都報名了,國家、患者需要我們,身為專業醫生,沒有理由退縮。” 大年初三,從接到命令到出發只有3個小時,匆匆告別家人。丁新民和另外12名世紀壇醫院的醫護人員加入到北京由12家醫院、136人組成的首批支援湖北的醫療大軍中。

“初到武漢不到4個小時,救治了13個病人,豐富的經驗,讓我們做出了快速的救治方案,很快用上藥,幾個病人立刻感到症狀減輕。”丁新民分析說,從收治13名病人情況看,輕症患者居多。但他們的心理壓力多數都很大,存在焦慮、恐慌甚至恐懼心理。

因此,作為醫療隊領隊的丁新民採取的方法就是,患者一入院,迅速瞭解患者病情狀態,告知患者“新冠”的發展過程和他們自身所處的狀態、嚴重程度、後續給予什麼治療。對於缺醫少藥的恐懼,隊員們則告訴他們,醫療隊是專門從北京來的,能夠保證他們的治療所需。經過充分溝通後,多數患者的心理狀態會慢慢恢復平靜。

“其實病毒性疾病,如流感一樣多數是自限疾病,即通過自身免疫力、多數輕症患者是可以自愈的。如果患者心理壓力大,非常不利於疾病恢復。” 丁新民說。

义乌两名“话疗”医生驰援湖北获国家表彰

丁新民醫生進隔離病房前照片(受訪者供圖)

在隔離病房裡,經常能聽見丁醫生對病人一遍又一遍的絮叨:要蓋好被子,千萬不能著涼了!要多吃飯……這些碎碎念,讓病人們感到家人般的暖心。同時,丁新民還時刻關注著醫療隊員們的自我防護和心理狀態。

丁新民說,自己應急經驗豐富,會做好防護,加上出發前,每天都在關注疫情、蒐集相關信息、反覆思考預案,準備得很充分。但比較擔心團隊,這次也來了很多年輕人,怕他們精神緊張、防護不到位,他們進去的任務,除了救治病人、捋順流程,就是確保隊員的安全。所以會要求隊員充分準備,上戰場前的一整天都在進行培訓,進去前,挨個兒檢查他們的防護流程。

“馳援武漢,醫院就是戰場,醫護人員就是戰士。現在讓患者看到隨著全國各地支援湖北的醫療隊越來越多、開放收治的醫院和病房越來越多,感染了是能夠得到及時治療的。而且隨著治癒患者的增加,恐慌情緒也會減少。這些積極的精神因素有助於提高治癒率。”

要調節情志,保持平和的心態,是科學防護的內容之一。丁新民呼籲:不要恐慌、不要焦慮,不要悲觀。按照WHO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人的心理平衡對人的健康所起到的作用佔到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