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考上一本的人能稱學霸嗎?

醜八怪193051992


一本有以下幾個層次:

1:北大、清華;

2:C9;

3:985;

4:211;

5;其他一本。




水木清華76318705


考上一本的人能稱學霸嗎?這個問題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

首先,相對於高考成績只能上專科線或者二本線的人來說,能考上一本的人確實是學霸級別的存在。

在普通高中,特別是山旮旯地區的中學,如果有誰能上一本線,確實是非常牛的存在。去年高考,我的一個學生高考總分(理科生)是491分,這個分數段如果在同為全國一卷的江西省,那麼這名考生的高考成績離一本線還有36分之多的差距。但在我們福建省,491的分數就比理科的一本線多了一分。而這個考生到最後也順利考入了一個不是多麼高端的一本大學,成為她所在的學校唯一一個考入一本院校的“學霸”——因為這名學生所在的學校地處非常偏僻,師資力量也非常有限,學習氛圍也不怎麼好,所以她在她的“同學圈”中,算是“鶴立雞群”的存在,也是“學霸”級別的人物。


其次,對於那些能考上清華北大這樣頂尖985大學的人而言,分數線剛上一本或者比一本線多一點點,並不算學霸。

如果我剛才說到的那名學生與另外某一個考上清華或者北大的考生相比,那名高考成績491的考生還是學霸嗎?當然不是!在頂尖985大學的考生看來,分數剛剛好夠一本線或者比一本線只是多一點點,雖然算不上“學渣”,但也根本稱不上學霸,因為清華大學2018年高考在福建的理科招生最低分數線是684分,比剛才說的那個“鶴立雞群”的“學霸”高出了整整193分。同時,能考上684分的考生是不是妥妥地被清華大學錄取呢?這個也是說不準的,因為清華大學在福建的招生一方面要看考生的最低分數線,另一方面要看考生在福建這個地區所處的位次,一旦某個福建理科生只是考684的話,還有相當大的可能會被清華拒之門外,畢竟清華在很多人眼裡是“香餑餑”,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還是有可能因為位次太靠後、分數太“精緻”而被人給“擠掉”的。


第三,在全國範圍內看,考上一本的人與學霸之間還有著不小的距離。

這一次國內參加高考的人數達到一千多萬,按照去年各個省市上一本線的趨勢和概率,能夠成為一本院校大學生的人數至少可以達到百萬。如果五千人可以擠滿一整個大操場的話,那麼百萬一本生就能擠滿兩百個這樣的大操場。黑壓壓的兩百多個操場的學霸?我們簡單想想都覺得滑稽!所以,在全國範圍內,考生分數剛上一本線,還算不上學霸。


我覺得學霸不單單是高考成績名列前茅,而是在大學四年期間也能成為相關大學的佼佼者。有些考生雖然在高考的時候“大放異彩”,甚至成為某個地區的“高考狀元”,但有一些考生的高考成績如同“曇花一現”,這些考生進入大學校園之後就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當年高考時的“好成績”並沒有持續到大學時光,到最後甚至因為掛科太多而畢不了業的也並不鮮見。

所以,學霸並非只是考試的“機器”,而是學習能力極強的“霸主”,這種人在高中三年中成績可以做到遙遙領先,在大學四年同樣可以脫穎而出,甚至走上工作崗位之後依然非常出色,因為這種人的學習能力極強。你覺得什麼樣的人才是學霸呢?歡迎留言探討。


微雨潤苗


學霸這個名稱可不是一般人能得的吧

現在很多的一本都很懶

10幾年前一本質量高很多

可惜依然和個個和學霸無關

01年我在湖南參加高考

總分581分

順利考上當時的重點本科

可是查了一下湖南排名

48000多名

都到這個名次了 應該和學霸無關了吧

充其量也就學習還過的去

考到圖片中學校的人應該可以說是學霸了.





昨天才買米


我還認真去查了查一本的數據,今年的還沒出來,看2018年的吧。

總共970萬人參加了2018年夏季的高考,粗粗看了下全國上一本分數線的人數大概在20%不到。其中上海比例最高是28.99%,廣西最低10%左右。這意味著能上一本的學生大概在190萬人左右,人數還是不少的。

所以說上了一本不算真的學霸,不然學霸太多了,上百萬的學霸?我國真的人才濟濟了!

另外,學霸只是高考成績好嗎?真正的學霸是什麼?是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紮實的知識和技能功底,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無論大考還是小考成績都居上游。而且考進大學只是一道關,大學裡的學習更自由、更需要自主,對學生自我管理的要求更高。有的學生高考發揮突出成績優異,但到了大學放鬆了自己,迷失在了遊戲或者混日子中,最後混的一般般甚至比較慘。這樣的人不能稱之為學霸。相反的,有的人因為各種原因高考分數並不高,但進了大學找對了專業方向和興趣點,發奮圖強,真正體現出了學霸的水平,這才是真正的學霸!

還有一點,現在的社會對人才的衡量不僅限於智商高,還有情商、逆商及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一系列因素的考量。所以進了大學,要注意對自己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不要死讀書學成了書呆子,那樣成績再好也是不全面的。




江南漁夫


考上一本算不算學霸?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吧。

各個省份一本錄取率不同,北京、上海、天津的比例相對較高,我這裡以浙江省為例吧。

浙江省2018年一本錄取率為參加高考人數的14%,初中畢業被刷進職高的比例差不多50%,也就是說初中畢業只有一半孩子上普通高中,另外高中畢業的有少部分未參加高考,因此,同齡人考上一本的比例不到7%,也就是說考上一本的孩子幹掉了至少93%的同齡人。

當然,一本上面還有211、985,考上一本的孩子自然是算不上學霸的,但能考上一本已經非常了不起。


育兒可道


考上一本當然不能稱為學霸。

要是這樣就被稱為學霸的話,學霸也真是太不值錢了。

我認為只有考上985這樣的全國重點大學才算是學霸,全國重點大學只有39所,還包括一所國防類大學。,


據統計,每年能夠考上985名校的學生在 全國1000萬大學生中只有百分之0.5,真正的千里挑一,可謂是天之驕子。

而且不僅是985難度極大,就算是211大學的難度也是極大。

分享一個數據。

從這張表可以看出211大學錄取率極低,像西部四川百分之4.4,廣東百分之2.74,一百人才有一個,實在是低的很。


今天有些小事


2019高考各地一本線上線比例大多數省市都在10%到20%之間。全國1千萬考生,那麼一本線上線考生就是一 兩百萬人。這些考生分別錄入全國985,211,各行業名校,以及各省市重點院校和專業。換句話說這些考生他們獲得了全國各地的優秀教育資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應該都是各級各類的學霸。然後這些人當中的一部分以後又會分別成為各級各類學校的碩士,博士。有些人認為京津滬報考人數少,一本線上線比例高,有些人不是學霸。其實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就會明白。自從77年恢復高考之後,京津滬吸引了數不清的全國各地優秀人才落戶,他們都是社會的精英。換句話說京津滬地區高考生源中學霸的後代比例很高,他們的實力從奧數,以及全國各種競賽的獲獎比例就可以看出來。所以京津滬一本線上線比例高也可以理解。


用戶63015150411


起碼考上985才配得上學霸二字!


金40590644


我們經常會聽到“學霸”這個詞,一般是指學習成績很好的人。

學霸不僅受人尊重、歡迎,而且經常是人們談論的焦點。每次考試成績公佈,學霸都是名列前茅的。那麼,究竟學習成績多好才能被稱之為學霸呢?



考上一本的人能夠被稱之為學霸嗎?今天我就來分析和解答一下。

高考成績在人們心目中的份量一直都是比較重的,很多時候如果平時成績並不是很好,而在高考的時候,卻考取了很好的成績,那麼也會讓人刮目相看,相反地,如果平時成績很好,高考卻考得比較差,那麼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也會變得一落千丈。

我們都知道高考之後,國家會劃定一本、二本、三本、專科的分數線,那麼考上一本的人是否一定就能夠被稱之為學霸呢?我想這個問題並不是絕對的,而且還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



1、相對的人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

在學渣的心中,可能考上一個二本的人,也能被其稱之為是學霸,更何況是考上了一本的學生呢。

而在成績比較好的人心中,考上一本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因為他們認為,考上一本本身就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可能只需要稍微努力點,學習認真點,就可以很輕鬆的考上一本大學。

所以考上一本的學生,是否能夠被稱之為學霸與相對的人有關,不同成績的人得到的結果也會是不一樣的。

2、與考上什麼樣的一本有關

一本大學的範圍比較廣,像清華北大這樣的一本大學,就是全國頂尖的大學,其與普通一本的大學相差是非常大的,同樣考上一本的大學在成績和水平上,很可能是相差甚遠的。

因此,不能說考上一本的就能夠被稱之為學霸,而那些考上清華、北大、上海交大、復旦等大學的,則一定能夠被稱之為學霸。

所以高考考上一本的學生,是否能夠被稱之為學霸,與他考取的一本是什麼層次的大學有關。

3、與平時成績有關

我們都知道,高考是很容易讓人緊張的,很多學生在考場上的發揮與平時可能會有所不同。

心理素質比較好的,在高考中可能會超常發揮,考出比平時更好的成績,而心理素質不好在高考中發揮失常,考出的成績比平時低了很多,這種情況都是很常見的。

那麼在高考中超常發揮,考上一本的人,可能就不能夠被稱之為學霸,而那些平時成績很好,被稱之為學霸的人,可能因為發揮失常,並沒有考上一本。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不能夠說考上一本的人就一定是學霸,不能夠單靠一次成績而定,有很多因素是有關的。與相對於誰而言有關,與考上什麼層次的一本有關,與考上一本者的平時成績有關。

我是小劉老師,歡迎關注,轉發與分享。


小劉老師說


有一種生物,他們學識豐富、學習成績斐然,他們是許多人上學時期的噩夢,他們被稱為“學霸”。

為什麼學霸稱為很多人的噩夢?有同學這麼回憶:

當年班上有一個學霸,霸得和別家不太一樣。
每次考完試問他:“你這次考的怎麼樣呀?”

他白眼一翻,心算兩秒:“語文估計130到133之間,數學差不多145,英語應該可以滿分。”
小夥子很謙虛,用的都是“可能”“大概”“也許”這類詞,但無數次鐵的事實證明,他就是能精準地估出來自己的分,從不失手。
我有一次好奇問他:“你怎麼知道自己能考多少呢?”
他又是白眼一翻:“這次數學我能考148,應用題那條我沒寫解,扣一分,最後一條我跳過了一個不太重要的步驟,扣一分,這不就完了嗎?”
我:……
我那時候還不知道學霸是不能以普通人的思維來揣摩的,我就又問:“你知道這裡錯了,為什麼不改過來啊?”
他不翻白眼了,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要到第二遍檢查時才發現的錯誤,有什麼被改正的資格?”

學霸是一個網絡詞彙,沒有權威的解釋,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高考一線的老師,我認為學霸應該具備一下幾個特點:


1、成績很高:這裡的“霸”,不是惡霸,而是霸主的意思,所以沒有很高的成績沒人會稱你為“學習的霸主”的。

2、善於學習:他們學習有方法,不是隻顧學習的書呆子,而是能夠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的學習高手。

3、熱愛學習:學霸一定是愛學習的,以學習為樂,在學習中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有些人在大熱天打籃球,他並不覺著苦和累,因為這是他的興趣愛好。同樣,在外人看來,學霸學習苦又累,但是在學霸自己看來,他很享受完成作業,攻克難題的過程,喜歡學習,樂於學習,讓他們成了學霸。

4、相對性:沒有絕對的學霸,只有相對的學霸,在某一個群體裡被成為學霸,到了另外一個群體,也可能就成了學渣。比如考上一本的學生,在普通中學就可以被稱為學霸,因為這些學校的生源質量較差,考上一本的學生少之又少,能夠考出來較高的成績,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如果到了重點高中,就不一定被成為學霸了,有的班級一本上線率是100%,所以,你即便是考上了一本,也可能是這裡的學渣。

有一個學霸同學或者學霸孩子,是一種什麼感覺?你周圍的學霸,做過什麼令你驚訝的事情?歡迎留言交流。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