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以七千兵力對抗百萬大軍,無一敗績,卻因山洪全軍覆沒,令人可惜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身穿白袍的武將註定不平凡,例如趙雲、薛仁貴便是典型的白袍武將,那麼如果一整支軍隊皆穿白袍,那是不是這支就能戰無不勝呢?如果你仔細翻看史書,你會發現在中國古代史中,確實有這麼一支未曾有一敗績的軍隊,而且整支軍隊都穿白袍,這支軍隊就是陳慶之所帶領的白袍軍。

以七千兵力對抗百萬大軍,無一敗績,卻因山洪全軍覆沒,令人可惜

陳慶之是誰呢?為何有這麼大的能耐?作為主帥是不是武藝高強,身體強壯呢?答案有點令人大跌眼鏡。

據史書記載,陳慶之的身體素質並不好,騎馬都騎不好,甚至連弓都拉不開,《梁書》記載:“慶之性祗慎,衣不紈綺,不好絲竹,射不穿札,馬非所便”,陳慶之用他自己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打仗靠的並不是身體,而是腦子。

那麼既然陳慶之身體條件難以勝任武將之職,為何又會披掛上陣,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傳奇呢?這就不得不提到陳慶之的領導梁武帝蕭衍了。

以七千兵力對抗百萬大軍,無一敗績,卻因山洪全軍覆沒,令人可惜

陳慶之出身寒門,年少的時候就跟隨蕭衍左右,蕭衍酷愛下棋,經常下到凌晨都不過癮,日子一久,身邊的人都熬不下去了,只有陳慶之能隨叫隨到,時間一長,陳慶之獲得了蕭衍的信任。

蕭衍登基後,開始大封“功臣”,陳慶之作為自己人,肯定也要封賞,但是陳慶之只是一個小小的文職,沒有多大的功勞,怎麼才能服眾呢?剛好這個時候,北魏發生大內亂,皇族元顥從北方逃到梁國,蕭衍便把護送元顥回國繼承皇位的肥差交給了陳慶之,並給了陳慶之七千人馬,完成鍍金任務。

以七千兵力對抗百萬大軍,無一敗績,卻因山洪全軍覆沒,令人可惜

但任務明顯比蕭衍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陳慶之第一關面對的便是魏將丘大千的七萬大軍,兵力相差十倍有餘,但令人沒想到的是陳慶之打贏了,一天之內攻破丘大千所防守的一半的城池,逼得丘大千直接投降了。

接下來的戰績更是令人瞠目結舌陳慶之一路打下三十二座城,作戰四十七次,戰無不勝,竟無一敗績。陳慶之只有七千兵力,而敵軍從七萬、兩萬、七萬、三十餘萬、五十餘萬,合計近百萬兵力,陳慶之皆能破之,一時間童謠皆傳:“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以七千兵力對抗百萬大軍,無一敗績,卻因山洪全軍覆沒,令人可惜

也許連上天都開始嫉妒陳慶之的帶兵能力,陳慶之在蒿高遇到了山洪爆發,白袍軍全軍覆沒,只有陳慶之僥倖存活,後來他喬裝成和尚,逃回南梁。蕭衍並沒有怪罪陳慶之,反而給了升了好幾級,陳慶之為右衛將軍,永興侯,封邑一千五百戶。

大同五年,陳慶之去世,享年56歲,梁武帝以其忠於職守,戰功卓著,賜諡號“武”,一代名將從此歸於黃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