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夫妻雙方三觀不一致,婚姻能幸福嗎?

zhangbaozhi


所謂三觀不一致,也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一致。三觀不一致這個提法本身有邏輯上的問題。

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致是相對的,而不一致是絕對的,因為三觀的內涵和外延是非常豐富的,就像人的臉,怎麼可能找得到一致的兩張臉?

所以,提問者說的三觀不一致,應該可理解為:大方面、常規性觀點有分歧。

夫妻從戀愛到結婚再到婚後若干年的生活,涉及三觀的原則性問題分歧很大,肯定走不遠,因為三觀在日常交往中,是以具體言行表現出來的,如果很大分歧是很難相處的。

既然已經結婚,說明在原則上很大的分歧很少甚至沒有,至於小分歧能包容則包容,雙方互相體諒,以家庭穩定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相處應該不會太難。

假設婚後有一方三觀變化大,是由量變到了質變,這會給家庭另一方造成很大壓力。這種情況需要及時溝通,指出問題。如果無法有效溝通解決這種變化,婚姻肯定會麻煩,最終分手也不是沒有可能。

其實,“求大同存小異”很適合夫妻三觀不一致的情況。能理解這一點,夫妻相處會輕鬆很多。


誠說天下


能幸福,而且會非常幸福。我們家就是這種情況,我娶的是老師的女兒,當時老師認定了我。先結婚後戀愛,婚後才發現我和媳婦三觀完全不一致,媳婦愛穿愛打扮,性格開朗,人又賢惠,勤快。而我比較沉悶,古板,還有點大男子主義,是個油瓶倒了都不扶的男人。但和媳婦生活在一起後發現媳婦是個非常簡單的人,記得剛結婚不久,媳婦不會包餃子,我在樓底下正在下像棋,媳婦讓我回家包餃子,我順口說了一句正常人就不吃餃子,媳婦氣極和我打了起來,正打著媳婦突然停了下來,一摸耳朵耳環不見了,趕緊陪著媳婦找耳環。耳環找著了,媳婦也沒事了回家包餃子去。慢慢地我一個農村的孩子竟然習慣了媳婦的穿紅著綠。媳婦過日子仔細,而我信奉的是活在當下,所以家裡的經濟大權交給了媳婦。偶爾我有個外快請媳婦吃個大餐媳婦也滿高興。媳婦愛浪漫,而我這個沉悶的人也學會迎合媳婦的浪漫了。結婚這麼多年,我和媳婦求同存異,居然磨和的越來越好,感情好的全單位皆知。所以三觀不同的人完全可以生活的幸福,只要心中有愛。如果兩個人都沉悶,都捨不得花錢那日子一定過得無趣無味。如果兩個人都大手大腳那日子就沒辦法過下去了。有贊同我的觀點的嗎。


江湖上人1980


可以說,現在三觀這個詞很流行啊!彷彿三觀不合的人一定是不能在一起的,但是現實是,這個世界上和你三觀完全一樣的人很難找的。

我們多數人的三觀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還會結婚呢?其實,你喜歡看書,他喜歡玩遊戲不叫三觀不合。但是,他說,看書有什麼用?你也覺得打遊戲沒有前途,簡直是低級趣味。這才叫三觀不合。

就拿我來說吧,以前談戀愛的時候,男朋友喜歡打遊戲,我喜歡看書和追劇。我很討厭他打遊戲,但是,最後在他的帶領下我學會了一個遊戲,並且發現遊戲是一件很考驗智力和反應力的事情,從裡面也能學到一些歷史知識。他也會陪我看我喜歡的電視劇,有時候討論一些書中的觀點,經常說不到一起,思想會發生劇烈的碰撞。我就會想,哦,原來世界上還有人會這麼想。

其實,兩個人在一起,共情很重要。三觀只要大致方向不出錯就可以了,而是否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很重要。兩個人能在一起,一定是會有共同點的。如果是三觀完全不合,我相信你們也不會走到結婚那一步。婚姻的幸福是要靠兩個人的相處情況決定的,哪怕三觀有差異,只要學會共情和良好的溝通,肯定會幸福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





汐落淺月


大聲的告訴你們,夫妻雙方三觀不一致婚姻一定不會幸福!

我有個青梅竹馬,表弟和他我們3個一起上學一起踢球,一起玩。我把這懵懂的好感寫進了日記,可是表弟和我家姐姐把鎖砸了,偷看了日記。後果是大家都知道了!幾本日記本全部被我燒掉了,該知道不該知道的都知道了,我那青澀的好感也隨日記本而去了。

一直到大學畢業我都沒碰到讓我小鹿亂撞的人。畢業後到了杭州工作,一同事對我百般照顧,後來成了我的前男友。這段感情終於家庭的阻擾?還是不夠愛?總之那段時間的他很是憔悴,而我暴瘦20斤,可以用刻骨銘心來形容吧。直到後來婚姻的不幸福,老媽和老爸會自責不已,而我安慰他們說當初是我的選擇,今後不允許再提了。

回來工作,一直是爸媽的期待。相親也不少,都沒感覺。後來碰到我的前夫,也就結婚了,算是閃婚吧。那時認為他正幹,也孝順,其他的沒考慮。婚後沒多久,有了寶寶,自從懷孕我就住到了孃家,一直到寶寶7個月我才回去。自此我才發現我和他之間的矛盾這麼多,三觀不合每天都爭吵,就連買衣服等他都要說我浪費!關鍵是我自己賺的錢。

婚後的AA不說,但是還限制我消費!我的脾氣不好,一點就爆的那種。朋友家人對我也是諸多相讓愛護,可能造成了我的暴脾氣。也可能是我太矯情了。那時的我每天晚上與淚水相伴。

離婚後,唯一捨不得的是孩子,前夫外出工作,我就住了回來。孩子缺少不了母愛。在工作中我碰到了讓我糾結的人,他各方面都蠻好,我想全世界99%的人都會認為我配不上他,那剩下的百分之一就是我。他對我很好,工作上幫助我,生活中開導我。

他帶給我的溫暖,讓我沉淪。後來相處中我才明白,他認為我和他前女友很像(聲音、長頭髮、吃食上等),總感覺自己是個替身,是個笑話。一言不合他把送我的東西扔到了河裡。他沒勇氣回答我的問題,而我很決絕的放棄了。

2年後的今天,我們又聯繫上了。他再一次讓我過去,我拒絕了。閨蜜很是佩服我的勇氣,是的啊,一個比你小、不嫌棄你離異,為什麼還會拒絕呢?因為我不曾聽過他說愛我(喜歡和愛不一樣)。我是一個很要強卻又很軟弱的人。我想他如果明確的表白,我會投向他的懷抱。寧願心裡想著念著他,也不願在愛情裡委屈自己。

他恰恰是一個懦弱幼稚的人,有時碰到問題就搞消失逃避。這不是一個成年人所為。

我想有生之年,會碰到那個愛我的人嗎?現在的我每天工作,晚上週末帶孩子。後半生會如何,不知道,但是照顧孩子照顧父母是我的首要任務。


小北夜讀


大部分人都會認為,夫妻雙方三觀不一致的婚姻很難幸福。我對這個現象也是認可的,但我今天想說的是,夫妻三觀不一致未必是婚姻不幸福的原因,但一定是夫妻不幸福的表現。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所說的三觀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的是傳統上的三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人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理解,以及對事物的價值取向和追求。三觀影響著人整體的行為方式和準則。

有關傳統三觀對婚姻的影響,我在問題《夫妻三觀不合會是哪三觀?》下做了詳細的回答,鏈接是 ,大家可移步查看。

這裡我們要談的是,有人提出了專門針對婚姻的新三觀——金錢觀、性愛觀和關係觀。

金錢觀指的是在婚姻中的人對於金錢的態度,包括如何消費金錢,金錢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是怎樣的,金錢是否在親情之上等等。如果夫妻兩人有不同的金錢觀,可能在家庭支出方面會產生爭執,畢竟家庭是一種經濟的結合。

性愛觀是說婚姻中的兩人如何看待性愛問題,是傾向於傳宗接代的功能,還是偏向於追求兩性之間的快樂。夫妻兩人的性愛觀是否一致會影響到夫妻生活的和諧。

關係觀則是指如何看待各種家庭關係,比如父母關係、婆媳關係、親戚關係等等,有的人覺得父母最重要,有的覺得夫妻最重要,有的則是認為一切為了孩子。相同的關係觀可以使家庭在對外關係處理方面做到統一。

我們仔細看來,實際上所謂的新三觀,都屬於傳統三觀裡的價值觀的範疇。對於婚姻來說,相比於傳統三觀的宏觀性,新三觀對婚姻的影響更加密切,更加具體和實際。

毫無疑問,三觀影響著我們跟他人的相處。三觀相近的人比較容易成為知己朋友,更容易走到一起,因為相近的觀點總會引起一些共鳴和喜歡。在現實的婚姻生活中,三觀相近也確實有利於兩人日常相處的融洽。

但接下來我們要談的是,追求三觀一致,可能是我們看待婚姻關係好壞的一個誤區。

追求三觀一致可能是一個誤區

我們回想生活中是不是這樣的情況,當兩個人感情良好的時候,雙方在三觀上的差異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個性,一種互補;而當兩個人感情不好的時候,就會認為是三觀不合,成為感情不好的一個理由和證據。由此我們想到,在婚姻上追求三觀一致會不會是一個誤區呢?

一、沒有絕對一致的三觀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我們可能在某些方面相似,但要在多個方面做到完全相同,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前面所說,三觀相似能夠提高與人相處的融洽度,而一旦走進婚姻,互相面對的則是毫無偽裝的、日復一日的、面面俱到的碰撞,這時候哪怕細微的差異,都會被無限放大。當感情不好的時候,這些細微的差異就會讓“三觀相似”變成“三觀不合”。

所以說,既然不存在毫無衝突的相處,那三觀不同就不是婚姻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反而“三觀不合”倒是成為婚姻感情出現問題的一種表象。

既然沒有完全相合的三觀,那婚姻中追求三觀一致就是一個偽命題,而真正要做到的,是相互的尊重、理解、包容,在此基礎上做到求同存異才能和諧相處。

如果我們發現“三觀不合”成為夫妻感情的障礙,那不妨反思一下夫妻之間的感情是否出現了問題,是否開始只關注彼此間的不同,而不再有往一起結合的意願。“什麼三觀不一致,那隻不過是沒有愛了而已。”

二、愛情的產生不受三觀影響

一般來說,三觀相近的人比較容易走到一起成為朋友、知己或者合作伙伴,甚至碰撞出愛的火花。但三觀相近卻跟愛情沒有絲毫關係。我們總是喜歡和我們相似的人,但喜歡跟愛情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情感。

回想我們所經歷的每一段感情,在愛情誕生的那一刻,我們是因為三觀相近嗎?我想答案多數都是否定的。兩個人相愛,無論是因為美麗的外貌、還是因為溫柔或潑辣的性格、還是因為心靈上產生共鳴,三觀都不是關鍵因素,它只是在相處上的一個加分項。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維持愛情的存在,往往是因為彼此身上存有讓對方認可和喜愛的地方,即使三觀有所差異,但不妨礙我們尊重對方、依戀對方,並關注對方身上那些好的地方。

實際上,良好的情感生活,就是讓兩人有差異的三觀逐漸趨於一致與和諧的過程,原因在於三觀實際上是可以變化的。

三、人的三觀是一直在變化的

三觀的形成受到人身處的環境和教育的影響,而這兩個因素都隨著我們的成長而變化,我們的三觀也會隨之而變化。二十歲時候的三觀跟四十歲時候的三觀肯定是不同的,單身時候的三觀,跟結婚多年後的三觀也是不同的。人的一生就是三觀逐步形成和變化的過程。

當我們從單身走進婚姻的時候,環境變化了,我們的三觀也會發生改變,它會受到個人狀況的影響,更會受到伴侶的影響。同樣的一個人,經歷幸福的婚姻所形成的的婚姻觀,跟經歷不幸的婚姻而形成的婚姻觀一定是不同的。

我們看愛情和婚姻中的人,無論因為何故相愛而走到一起,但隨著長久的共同生活,必然會相互影響,各自的三觀也會趨向於一致,即使依然有所不同,那也一定會有一種融洽相處的模式存在。


綜上三點所述,每個人的三觀都是不同的,而且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人與人的感情(包括愛情)也並不是因為三觀一致而產生。所以說,真正影響夫妻情感的,並非三觀是否一致,而是彼此之間求同存異的態度。

相信夫妻之間只要做到理解,尊重、認可、包容,經過長時間的相處生活,“三觀不合”也會轉變成“三觀一致”;相反,如果不能夠做到這些,那“三觀不合”將成為感情不好的理由,而這意味著我們放棄了改善夫妻關係的念頭。


總而言之,夫妻三觀一致對婚姻來說一定是加分項,而即使三觀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但只要彼此之間相愛,那不一致也會變成一致,這個“一致”指的是和諧融洽的相處。我們不用過於的關注兩人的三觀問題,而是把精力放到如何經營好婚姻上面。幸福婚姻的過程,其實就是兩個人三觀逐漸趨於“一致”的過程,(end)

歡迎【關注】大象生,專注解答情感、兩性、婚姻、家庭等問題。希望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大象生


夫妻雙方三觀不一致,婚姻是不會幸福的。

所謂三觀就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說的更簡單一點,就是兩個人在一起看待問題的角度是否一致!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吧。

老公是個熱情人的,和同學同事朋友之間都相處的很好,所以偶爾他們會喊老公吃飯。

但是,老婆就不願意讓老公參加這些活動。老婆自已也不喜歡外出活動。所以老婆就會管著老公,少參加這些活動。久而久之矛盾就產生了。

人活在這個世上,就一定會有交往。人情渴望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老婆卻限制了老公的交住。這就明顯的兩人的三觀不一致。

以前我是那種比較小氣的人,尤其在經濟上總是各方面的節省!不該買的從來不敢,該花的從來不花。但是後來我發現我做的有點過了。

有時候老公會提議偶爾出去吃頓飯。可我總是站在節約的角度上反對,寧可自己去買菜做飯,也不願意去外面吃飯!為此老公還很生氣。雖然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卻吃起來索然無味。

後來我漸漸的明白,在婚姻裡不能總是站在錢的角度上看問題。偶爾出去吃一頓飯,又不是吃不起。有時候老公想外出吃飯,吃的就是一種心情,一種環境。於是我開始慢慢的改變自己!

所以說夫妻雙方三觀一致非常重要,這真真切切的關係到了婚姻的生活質量。





八一媽媽來說話


生活中,夫妻一吵架,就會有人說“三觀不合”,同事朋友之間有了矛盾,意見不一致,也會有人說“跟你三觀不合,無法溝通”。

01到底什麼是三觀呢?

三觀一般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三觀。

世界觀是人們對生活於其中的整個世界以及人和外在世界之間的關係的根本觀點、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觀在人生問題上的具體表現。價值觀是一種處理事情判斷對錯、做選擇時取捨的標準。有益的事物才有正價值。對有益或有害的事物評判的標準就是一個人的價值觀。

人的三觀的形成與成長環境和家庭背景有著直接的關係,不同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的三觀是截然不同的。

02在現實婚姻生活中,由於價值觀不同而產生的矛盾比較多

楊子出身寒門,薇薇是富家女兒,兩個人在同一個學校相識相愛,結為夫妻。結婚之後在一起生活久了,矛盾變顯現出來了。

他們一起出去旅遊的時候、薇薇要坐飛機,揚子要買硬座票,薇薇的理由是出門旅遊不是省錢的時候,你要是出去玩就要輕鬆愉快,舒舒服服的,坐十幾個小時的硬座遭罪不如不去呢!

楊子的理由是沒必要為了玩花費那麼大,錢能省則省,多坐幾小時硬座可以省幾百元呢,何必非要買飛機票呢?這就是消費觀念不同,也就是三觀不合的價值觀不和。

還有買菜的時候,薇薇喜歡買新鮮無汙染的綠色菜,價格相對高一點,而楊子則是專門買蔫吧的青菜,說這樣的沒分量,省錢,這就是不同生長環境帶來的價值觀的不同。本來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如果天天爭吵,就會日積月累變成大矛盾,這就是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習慣不同的價值觀引發的矛盾。

以上案例就是三觀不合的在婚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平時我們說的夫妻三觀不合主要表現在價值觀上的不合。畢竟家庭婚姻生活主要是鍋碗瓢盆交響曲,柴米油鹽醬醋茶,是人現實生活的地方,不是政治活動場所,也不是社交的場合。

03三觀不合就不幸福麼?

任何一個婚姻都是因愛而結合,都不是因為三觀合不合而結婚,有了愛的基礎,三觀不合也可以轉化合。人的人觀點都是在變化的,三觀也一樣,人的身份改變所處的環境改變,他的三觀也會改變。

前面說的楊子和薇薇他們雖然是有爭吵是有矛盾,但是兩個人並不會因此而影響感情,相反,每次吵架兩個人的感情會更進一步,因為兩個人都是都在為愛讓步,開始在爭吵,只是表明了各自的觀點,然後楊子會對薇薇說:“”聽你的,我還問你一起飛”。

這時薇薇會說“我們坐臥鋪吧,省的你說我不會過日子,但是,我真的不想坐硬座”。就這樣,兩個人都做了讓步,皆大歡喜了。

其實,不論什麼事情,你前進一步,他後退一步,兩個人就站到了一條線上,這就是從不合到合的轉、變。所以說三觀合與不合是可以轉變的,它影響著婚姻的幸福,但它不是決定因素,決定婚姻幸福與否的關鍵是雙方是否包容對方,是否為了對方可以改變,回答是,那你就是幸福的。

(END)


愜意情感說說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三觀決定了兩個人是否合適,而三餐決定了兩個人是否穩定。”

那麼三觀是什麼?

三觀即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通俗的講,人生觀是你覺得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價值觀是你認為做什麼是最有意義的,世界觀是指你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這三者既相互獨立,又相輔相成。

那麼,三觀不同的兩個人相處是怎麼樣的呢?

1.人生觀的不和。

最好的夫妻關係是兩個人有共同的目標朝著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

然而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夫妻,一方是一個積極進取,特別努力的人,每天早出晚歸忙於事業,期望著以後能出人頭地,有一個更好的生活。

而另一方卻不求上進,安於現狀。感覺現在的生活挺好的,為什麼要那麼拼呢?

我兩個人的差距越來越遠,因為沒有共同的目標,矛盾也越來越多,吵架成為了家常便飯,最後只能以離婚收場。

這就是人生觀的不和,兩個人對自己的人生規劃不同,沒有共同話題,最後當然過不到一起去。

2.世界觀的不和。

所謂世界觀,往小了說,在婚姻裡,就是兩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以及生活的習慣等。

世界觀不同的兩個人,一定是生活不到一起去的。

比如你喜歡假期出去旅行,他喜歡宅在家裡看電影。還說假期就是用來好好休息的,幹嘛出去人擠人受那個罪?

結婚紀念日,你就想著高高興興出去吃頓飯慶祝一下,紀念一下,可他總說,浪費那錢幹什麼?

你們好像從來都不在一個頻道上,你的生活方式他無法理解,他的生活習慣你看不習慣。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成為你們爭吵的源頭。

3.價值觀的不和。

價值觀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兩個人在花錢方式上是否能夠一致。

如果你認為值得的東西,對方認為不值得。對方不但不理解你的消費習慣,還責怪你亂花錢。那麼就說明你們兩個人的價值觀不和。

比如出去旅遊的時候,你認為應該報一個貴點的旅行團這樣吃的住的比較好,又不會浪費時間在購物上。對方覺得應該報一個便宜的旅行團,經濟又實惠,就算被拉去購物,只要不買就好了。

買衣服的時候你喜歡買有品質的衣服,而對方卻喜歡買地攤貨。

對於花錢這件事,兩個人永遠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無時無刻不在爭吵。

因此三觀不合的兩個人,思維方式永遠不在一個頻率上,聊天時如同雞同鴨講,相守時處處都覺得扎眼。兩個人在一起感覺很累,每一刻都像是煎熬。

這樣的婚姻又怎麼會長久呢?


梓若姑娘


夫妻雙方三觀不一致,能不能幸福?何為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婚姻中那有絕配的夫妻,還不是在謙讓,包容中獲得幸福。

網友平淡如菊說,外人看她很幸福,有個體貼的老公,有個乖巧伶俐的女兒,自己還有一份月薪上萬的工作。有車有房有積蓄,沒壓力。但她自己卻感覺不到快樂!老公很好,用他的話說就是要天上的星星也會去摘下來給她。但是她不想,比如說老公給她削好了蘋果,但是她卻喜歡吃梨子,老公給她煮了紅燒肉,她卻想吃魚。雖然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但是她享受被老公呵護的感覺。

著名文學家胡適,博學多才但卻懼內。其夫人不過就一實實在在的家庭婦女。要說三觀他們夫妻之間可以說是南轅北轍,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但是他們還是能在生活中體會到幸福!

三觀不一致就認為不幸福的只是找了一個牽強的理由,沒有絕對的依據能證明此觀點。


煌閱辰


三觀決定後半輩子的幸福!

我從不羨慕年輕的小夫妻,我羨慕滿頭銀髮,還能一起手牽手一起走的老夫妻;我也不羨慕高興時說“我愛你”,不高興時擼袖子的夫妻,我羨慕不管高不高興都永遠哄你高興的夫妻;我也不羨慕家庭責任分的一清二楚的夫妻,我羨慕可以溝通可以分擔可以互相扶持的夫妻。

三觀想通才能長長久久幸福美滿過一輩子……

婚姻的真諦,在於靈魂的相通。好男人寵愛出好妻子,好妻子心中牽掛著好男人。無論相隔多遠互相疼愛的心不變!不會做違背良心道德的事!

三觀正的男人才會,保證家庭穩定。妻子的柔言細語是家溫馨的底韻!

最好的婚姻,不過是彼此在日趨平淡的生活中,仍然一直在用心地經營,讓彼此成為最適合白頭到老的那個人。

真正聰明的男人,不是婚後就理所當然地讓感情流逝,是不忘關心與陪伴,是時刻記得愛人是最重要的人,是哪怕歲月流逝,依舊愛她如初。

先有好丈夫,才能有好妻子;同樣,只有一個三觀正的丈夫,才能滋養出一個幸福感滿滿的家庭。

最後,希望所有的男人都能懂得:

一個男人給女人最好的聘禮,不是別的,正是一生的遷就與疼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