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臨床祕籍:暈眩的具體處理策略

暈眩分為真性眩暈和非眩暈性暈眩,前者包括周圍性和中樞性眩暈,後者的病因有很多,例如心臟、體位性、低血壓、代謝性、血液系統等疾病。那麼,遇到暈眩,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眩暈

1.丙氯拉嗪 12.5mg IV/IM或異丙嗪12.5~25mg IV/IM。

2.地西泮2mg口服。

●如果嘔吐嚴重,則靜脈補水。

●區分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表1-10)。

临床秘籍:晕眩的具体处理策略

●診斷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的確定性試驗為Dix-Hallpike試驗(雙耳交替試驗)。

1.將患者從坐位變為仰臥位,頭部向一側轉動45°。

2.頭後仰20°。

3.觀察眼睛大約30s。

4.如果沒有發生眼球震顫,則患者回到坐位,30s後檢查另一側。

Dix-Hallpike試驗陽性為突然出現眼球震顫。

●Epley復位法可用於治療BPPV。

1.將患者從坐位變為仰臥位,頭部向患側轉動45°。將頭後仰20°。保持這一位置5min。

2.將頭部向另一側轉90°(即面向對側45°)。保持這一位置5min。

3.將患者頭部連同身體轉動到其所面對的方向。此時面部向下。保持這一位置5min。

4.將患者頭部連同身體坐起來,保持這一位置30s。

整個過程應重複3次。告知患者,即使診斷正確且隨後的治療有效,能夠降低發作時的嚴重程度,但在手法復位期間可能發生眩暈。

●處置:如果患者出現以下情況,則可以出院。

1.有真正的周圍性眩暈。

2.沒有神經系統缺陷。

3.沒有症狀提示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發作,即無複視或視物模糊、構音障礙、吞嚥障礙、猝倒發作或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虛弱)。

4.觀察之後是正常的且活動自如。

5.沒有重要的病史。

6.能夠獲得良好的家庭護理(對於老年人)

非特異性暈眩

●如果可能的話,需排除明顯的神經系統疾病,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多發性硬化,腦幹或小腦腦橋梗死、出血或創傷,帕金森病。

●建議臥床休息。

1.丙氯拉嗪肌內注射。

2.如果患者沒有好轉,收住院。

●處置:如果患者出現以下情況,則可以出院。

1.排除了腦血管疾病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2.已排除了下列嚴重疾病。

(1)缺血性心臟病。

(2)心律失常。

(3)肺炎/感染。

(4)出血或脫水。

3.患者無嚴重的危險因素。

(1)缺血性心臟病。

(2)糖尿病。

(3)高血壓。

4.觀察後患者狀態良好。

(1)清醒且有專注力。

(2)沒有明顯的暈眩。

(3)能夠口服。

5.能夠獲得良好的家庭護理(對於老年人)。

6.出院注意事項應包括以下禁止內容。

(1)駕駛機動車。

(2)騎自行車或摩托車。

(3)攀高。

(4)操作重型機械設備。

(5)飲用含乙醇飲料。

(6)游泳

缺血性心臟病

●暈眩可能是急性冠脈綜合徵(ACS)、急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表現。

●診斷基於心臟危險因素、症狀和ECG變化。

●患者應按照ACS處理,早期挽救心肌,如溶栓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

●這些患者應收入心臟監護病房(CCU)進行進一步評估。

心力衰竭

●如果心排血量不足以滿足日常活動的需要,那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就會出現暈眩。

心律失常

●快速或緩慢的心率都可以引起暈眩。

●可在心臟監護和12導聯心電圖上監測到。

●如何處理取決於原病因。

●需要立即處理和隨後CCU監測的明顯心律失常包括以下方面:

1.明顯或無法解釋的心動過緩。

2.二度和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3.室性心動過速。

4.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室上性心動過速。

5.心房顫動伴快速心室率且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卒中

●暈眩,不管是非特異性暈眩還是眩暈,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或即將卒中的標誌。

●患者更多見於中老年人,其中很多人患有高血壓。

●應檢查患者是否存在腦幹體徵和有無神經功能缺失。

●詳見“腦卒中”章節。

低血容量

●任何來源的出血或液體流失導致低血容量均可引起暈眩症狀。在輕症病例中,可以感覺到持續的或反覆出現的非特異性暈眩。在重症病例中,可能會有黑矇或暈厥的感覺。

●所有患者都應篩查常見的出血原因,如消化道出血或女性患者陰道出血。

●應詢問患者是否出現嚴重嘔吐或腹瀉。

●抽血進行FBC和電解質檢查。

婦科病症

●育齡期女性應篩查有無陰道出血或有可能提示異位妊娠的下腹痛。

低血糖

●無論是否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都可能引起暈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