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看待麒麟990處理器並未採用arm-A77以及G77架構?

用戶4474645431


麒麟990的研發早在一年多之前就已展開。華為為此投入了數億美元用於研發,整合,流片,再到批量投產。而A77核心以及新款GPU都是今年上半年發佈,如果要使用它們,就要把整個990項目推倒重來,顯然是不現實的。

其次就是功耗方面。雖然ARM宣稱A77基於7納米制程開發,但是處理器是整合了CPU,GPU,ISP,通信基帶等諸多元器件的系統工程。把這些全部整合到一起,7納米制程可能就壓不住A77的發熱。而低功耗一直是海思的主攻方向。所以華為採取相對保守的策略是可以理解的。


童心未泯-思念


是arm不給華為用a77了,花為媒買了a76的永久使用權,也只能用永遠使用A76了


R9迅


首先,架構只是一個新的標準,在舊標準的基礎上做出一定程度的取捨與改進。但並不表示有人在舊標準的基礎上進行魔改就一定比新標準剛付諸應用時的性能差。

其實,在研發麒麟990的時候,A77架構還沒完全出臺,同時加上美國政府的打壓,關於A77架構的溝通交流和授權全部被阻隔,因此即使想上也上不了,每個公司的研發都有其相應的計劃和週期,要將5g集成到A77中需要一定的時日,還有工藝技術的支持,這也是高通無法集成5的主要原因。

再有,在CPU性能已經過剩的當日,一味去追求CPU的性能不一定就是好,華為已經逐步將很多不適合CPU乾的工作轉交給了NPU(這個辦法與啟用GPU是一樣的道理),而且,未來隨著更多智能場景需求的加劇,NPU的作用會越來越為明顯。

當然,再經過一個階段的論證,上新的架構或者在原來架構的基礎上做變革性的魔改是必然的。

做一個產品的工作是綜合性的,要最大限度地從用戶角度考慮,設身處地為用戶著想,更注重用戶的體驗感,而不是一味地堆料。一個產品不是把價格提上去了就叫做高端,不能因為口袋上插五根鋼筆就代表了學識高。


二手的文化觀察員


不管有什麼,我是第一次用華為手機入手的是P30P,入手兩個月。之前用過蘋果6 和6SP,首先呢我不是什麼遊戲狂魔,就是一個普普通的人,個人感覺電池太好用了,比蘋果強太多太多,流暢度呢 也基本差不多的,身邊朋友說換成華為電話 安卓系統能習慣麼,其實很習慣,起碼不用為電量擔心了,平時玩吃雞很流暢 發熱肯定是遠遠沒有蘋果高了,之前蘋果玩吃雞太熱了,也太費電了。我是一個九零後 我認為國貨當自強,作為一箇中國人我也願意看到國家繁榮富強。


Miamo


arm-A77以及G77架構性能擠牙膏,所以對華為沒有太大吸引力,並且可留下後發5nmB選。

華為用力要的5G技術基帶集合SoC中,這才是重點。

領先對手,獨家求敗。


無槳漁舟


當時990發佈時,餘就說了華為在集成5G芯片,7nm壓不住發熱,然後一大批黑子噴落後,結果呢,高通直接就不集成了,還用上了所謂電腦的散熱器。


晨光3731


第一,990開發的時間在A77架構之前。第二,可能後面華為也沒辦法使用A77,因為被制裁了。雖然明面上可能沒有制裁,因為華為買了V8永久使用權,但誰知道會不會玩陰的呢。


感嘆號27301919


目前的工藝壓不住a77,所以高通只能外掛5g。


天之風吖


功耗唄,不能集成基帶


雙花13


A77才出5個月,990當時都流片了,進入生產階段了,不可能推翻全部重來啊,推翻重來可能到時又出A78了,沒有意義。

一般一個新架構出來至少需要一年時間才會有基於該架構的CPU出來,大概率是明年年初才能出對應的U。

另外根據協議華為是取得了該系列的授權的,所以不是因為授權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