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民營銀行探路普惠金融樣本“場景+科技”成藍海銀行發展利器

自2015年首批民營銀行試點以來,已有19家民營銀行獲批成立。

自誕生之日起,他們便被寄予厚望:他們承載著補位現有商業銀行體系,服務小微、雙創、“三農”和社區等薄弱環節的歷史使命。如何通過運用新技術,探索新模式,走出不同特色的發展路徑,是它們的挑戰,也是機遇。

地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域的威海市,一家以“藍海”命名的民營銀行坐落於此。作為山東省首家民營銀行,藍海銀行由威高集團、赤山集團等7家山東省內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發起設立。

自2017年6月29日正式開業以來,藍海銀行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以“科技金融、連接你我”為使命,科技驅動和開放連接並舉;堅定實施“深耕藍海、一體兩翼”發展戰略,植根服務區域經濟,重點支持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和藍色經濟區,線上以普惠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為“兩翼”,走出一條獨特的“藍海發展路徑”。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藍海銀行總資產規模突破300億,服務有效客戶數突破200萬,成為服務山東區域小微企業和踐行普惠金融的新生力量。

金融服務嵌入生活場景

傳統商業銀行經營模式下,銀行在人群集中地區廣泛佈設線下網點,以獲得有競爭力的負債資金,同時主要服務半徑內大中型企業客戶。而“一行一店”的民營銀行必須另闢蹊徑。

隨著O2O服務的興起,人們更多在線上享受購物、餐飲、出行、教育、醫療、娛樂、資訊等多方位的服務。在一個個服務APP平臺或社區中,聚集了大量用戶。能否將金融服務融入到生活場景中?藍海銀行董事長陳彥給出的答案是:轉型場景金融,是中小銀行的發展機遇。

金融服務融入具體生活場景中的優勢顯而易見:由於場景形成的閉環生態圈,客戶忠誠度更高;基於場景的服務數據,可以實現“千人千面”的精準營銷;實現低成本快速拓展渠道;同時藉助場景獲取的數據,依託真實的交易,能切實高效控制風險。

藍海銀行副行長王業芳介紹,該行與美菜網(餐廳食材B2B電商)合作,通過為小飯館店主在採購蔬菜、肉類時提供低利率授信,受到店主們的歡迎,同時不良率非常低。

銀行的全方位金融服務可以藉助場景金融實現:在負債端提供個性化財富管理方案;在資產端不僅可以加強C端用戶服務,還可以服務B端中小企業;場景金融提升用戶支付的便捷性,優化客戶體驗;促進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向智能化、數字化、開放化轉型。

科技賦能突圍“紅海”

儘管名為“藍海”,但民營銀行面臨的市場已然是一片紅海。

在本地市場,國有大行、全國性股份行、本地城商行、農商行等早已佈局落子,並且業務不斷下沉,大型優質企業客戶已“名花有主”,後有新型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滲透和擠壓,定位服務小微、三農以及長尾客戶的民營銀行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要想在金融行業的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就必須具備‘極致產品思維和客戶體驗’。需要在創新服務中發揮科技賦能的後發優勢。”藍海銀行副行長王業芳表示。

一方面,藍海銀行重視科技投入和科技手段的應用。在風險控制方面,藍海銀行以數據科技為抓手,打造了智能大數據風控系統——藍鏡。依託大數據分析和風控決策引擎,有效匹配資金端和資產端,最大程度地降低客戶的融資成本。實現了風險管理技術模型化和智能化,信貸審批及貸後管理自動化和系統化。不僅節約大量人工成本,風控效率也得到提升。此外,藍海銀行探索新型科技改造業務流程,基於區塊鏈技術推出了線上應收賬款服務平臺(海e鏈),特定核心企業的信用可以逐級傳導至供應鏈上游多層中小微企業,使得過往難以獲得授信的多級供應商在線上也能夠獲得金融支持。

另一方面,藍海銀行基於金融科技打造開放平臺,鏈接平臺生態系統,與各方合作共贏。在開放合作中,藍海銀行堅持“互聯互通、互惠互贏”原則,以共同獲客、共建場景、共創產品、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五共策略”贏得夥伴認同。

在線上,藍海銀行與頭部互聯網平臺合作獲得流量資源;線下,深化與本地政企合作,搭建本地特色生態圈。在負債端,與京東金融、陸金所、同花順、360金融、小米金融等合作“線上存款獲客引流模式”;在資產端,不僅與微眾銀行、螞蟻金融、平安普惠、眾安保險等達成戰略合作,同時打磨線上自研產品,C端信用貸產品“藍易貸”、B端秒級貼現產品“銀貼寶”運營良好。

據悉,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了35家2019年網上銀行服務企業標準“領跑者”名單,其中,藍海銀行成功獲此殊榮,成為山東地區唯一一家入選銀行。並在2019年成功獲得30項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在技術創新方面成果不斷顯現。

這正是“開放銀行”的實踐樣板。當前,包括工行、招行、浦發銀行等均釋放出打造“開放銀行”的信號,通過與商業生態系統合作伙伴共享數據、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業務功能,聚合更多生態場景,為用戶提供無感、無縫、無界的金融服務體驗,“開放銀行”正成為引領商業銀行轉型變革的前沿商業模式。

深耕本地經濟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提出,要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一行一店”等現行監管要求,以及業務規模等,決定了民營銀行與小微、普惠客戶的天然親近。

在選取線上合作方時,藍海銀行重點選擇平臺客戶為小微企業、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個人消費群體的互聯網企業,尤其是為山東本地客戶服務的企業。

根據本地小微企業、個人客戶需求特點,藍海銀行打造了專屬信貸產品體系:藍車貸、藍邸貸、藍惠貸等自研信貸產品,滿足不同資質用戶的資金需求。如“藍惠貸”是面向個人用戶推出的消費信貸產品,可應用於不同生活場景。而面向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推出的個人經營型貸款“藍邸貸”,藉助互聯網技術用戶在線上即可辦理房產抵押貸款業務,憑藉其便捷服務在本地受到歡迎。藍海銀行還在近期推出面向威海地區量身定製普惠金融貸款產品“惠民貸”、“惠農貸”。其中“惠民貸”受眾客戶為城市居民中公積金繳存或個人所得稅繳納客戶,“惠農貸”則針對威海地區的農戶、涉農小微業主等特定客群。

針對本地依法納稅的小微企業,藍海銀行開發“稅金貸”產品,依託於稅務數據,為企業提供信用貸款。

針對小微企業貼現難、繁、貴的痛點,藍海銀行開發線上秒級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產品“銀貼寶”,自6月19日上線以來,已累計為600戶中小微企業辦理票據貼現直貼近5400筆,金額近23億元。

針對山東省內港口眾多,且港口大宗原材料交易頻繁、數量大、金額大、融資需求旺盛的特點,藍海銀行成立物流金融中心,發揮在行業領域的專業優勢,在港口融資領域處於低谷期逆勢前行,重點支持本地港口業務,與其他銀行形成錯位競爭。

挑戰與機遇並存。藍海銀行董事長陳彥表示,未來,民營銀行仍要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把控好風險,持續創新,在探索中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